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事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拉开序幕。从此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人人都生爱国之心,个个皆有守土之责。从白山黑水到长城内外,从黄河上下到大江南北,掀起了空前伟大的抗战。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战争,8年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之多,蒙受的经济损失直接与间接高达6000亿美元。但伟大的中华儿女用他们澎湃的热血,坚实的胸膛,血肉的躯体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两个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灵活机动,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有效的配合国军正面的作战,诸如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这些战役,我想在中小学生教材都已经讲的很烂熟,这里就不容废话了。但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它既在正面上有效的阻击了敌人的攻势使中国不至于在短期亡国,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可是,我却很难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上发现国军的很多精彩令人拍案叫绝的战例,只是轻微的描述带过,不难发现大多数版本教材上只是提及了台儿庄血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战役,枣宜会战也是因为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而被提及。其实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悲惨壮烈的瞬间,这些瞬间不应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而消逝在人们的视线。忻口会战、武汉会战、浙赣战役、三次长沙会战、衡阳战役等都是令人振奋,鼓舞人心的会战。在此特别介绍几个相当漂亮的战役,内容并非很详细,望见谅 。
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
双方战力投入对比:
日军: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
国军:投入10万之众。
过程:1941年初,日本大本营制定了加大“对华压力”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侵华日军迅速采取了系列军事行动。是时在江西安义、南昌的日军第11军,决定以第33师团、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6万多兵力进攻赣西,企图将中国第19集团军压制在锦江加以围歼,然后南下,伺机与第19集团军主力决战。
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就读于保定军校炮科,曾参加过北伐及中原大战、淞沪会战)面对日本三路来犯,他认为敌寇真正意图在夺取上高,然后挥师东渡赣江,因此确保上高,至关重要,其作战部署:根据我军的反击计划,实施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歼灭战,实施反击,与敌决战。
上高地处赣西北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19集团军自锦江起依次设置了3道阵线,拟将敌主力吸引到山高附近,进行包围攻击。
3月15日开始,敌三路出击。第70军依照计划诱敌第33师团北进,而敌第34师团在失去右翼掩护下继续西进,3月19日在上高以东与第19集团军主力部队相遇。
3月21日,敌出动30多架飞机,企图以优势火力突破我阵地,然后直贯上高。守军第74师当仁不让,双方损失惨重。这个时候,已转移南下的第70军及在附近运动作战的第72军、第49军对敌第师团形成了包围,并逐渐压缩。低第33师团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以一部再行西进,突入包围圈,与其会和,但为时已晚。
急欲突围的第34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猛攻上高外围的云头山、白茅山阵地,第74军拼死阻击,曾7次与攻入阵地的日军白刃肉搏,仅一日双方死伤就高达8000人以上。第74军还不断进行反突击。第74军军长王耀武(黄埔三期,人称猛将,其部久经沙场,素以”不怕硬”闻名)为了坚守上高阵地,他一再强调:“敌人为了攻破上高,不惜任何代价,我们也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死守上高,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第74军的坚守为围歼敌第34师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月26日,为不使被围之敌逃脱,第74军和第72军开始在上高战线上的全面反击,日军则向北向东分路突围。东逃的一路遭到第49军当头拦击,伤亡惨重,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拼死奔往南昌,但仍被第49军紧追不舍,直达南昌城下。北逃的一路靠第33师团的掩护下,形势稍好一些,但遭到第70军的尾击,损失同样较大。
3月29日,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听到捷报,热泪盈眶,说:“这是奠基胜利之基础,向将士致敬!“第74军作战有功,荣获国民政府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表彰其功。军长王耀武及第153旅旅长张灵甫,因表现优异,也分别收到嘉奖。
会战意义:
这一战役,重庆国民党军统帅部公布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各种火炮10门,步枪千余支,粉碎日军吹嘘的“攻必克”狂言,国民党军为抗日战史中难能者。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975年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一书字里行间透露了大贺茂此次冒险的狼狈相:“28日凌晨2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庙村西端遭到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在处理了火炮后,全体壮烈阵亡。”樱井师团掩护大贺退却,并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翌29日虽开始向后撤,但出发不久遭到据守尽,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上高会战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大捷
参战部队:
国军:66军,4军,74军,187师,139师,91师,新编13师,新编15师,142师,60师,19师,预备第6师等
指挥官:薛岳
日军:第106师团
指挥官:松浦淳六郎
过程:薛岳(广东韶关人,抗日名将。抗战期间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统一指挥赣北的作战)在反复察看地形后,发现庐山以南,崇山峻岭,山连着山 ,树木茂盛,便设想在此搞个八卦阵,将敌人引到这里在打。作战会议上,薛岳指着沙盘对几位军长说:“你们看到没有,庐山下面的小山头我们可以布口袋阵,入袋捕鼠。敌犯右则中左应,敌犯左则中右应,我则可退可进。敌进迷魂阵,叫他有进无出。”薛岳的作战方案上报军委会和第九战区,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蒋介石督促陈诚协助好薛岳打好这一仗,并交代说:“这一仗至关重要,薛岳要什么,你必须满足什么”
10月2日,第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到 了万家岭地区。 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之后,薛岳认为机会难得,随即给武汉军委会和9战区司令 部发电请示,拟抽调大军,歼灭突入该敌,以定后方。蒋介石迅速回电同意,并表示再调 遣部队支援薛岳。决心既下,薛岳乃从德星路、南浔路、瑞武路三个方面抽调第66军、第7 4军、第187师、第139师的一个旅、第91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的一个旅、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会同负责正面阻击106师团的第4军,四面包围,全力出击 。10余万军队开始在崇山峻岭中运动。
10月1日至3日间,第4军部第58师向已占领万家岭、哔叽街一带的日军连续攻击。日军在飞 机掩护下拼死反击,双方伤亡均重。直到4日,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连续激战,阵地几度易手。此时,薛岳调遣的各部队已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已形成合围之势。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岳给他的106师团伏下了一个口袋阵,立即 命令106师团向北转进,向第27师团靠拢,同时命令27师团警戒106师团右翼,企图把106师团接出重围。 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接到冈村命令,急忙行动,但紧要关头,松浦淳六郎 和他的参谋发现难于识别地图!这次武汉会战中,日军所使用的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军事地 图,正是1926年冈村从孙传芳那里窃取来后,由参谋本部印刷发至各部队的,里面多有不 准确之处,无法比照参照物予以纠正,他们试图借助指南针标定方向,可当地又有磁铁矿 藏,指南针失灵。如无头苍蝇般在山中冲撞一两日,处处遭到中国军队阻击,也未找到一条生路。106师团注定了在劫难逃。
10月5、6日两日,第1兵团主力第74军(即后来的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 的前身)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日军第106师团激战。6日,薛岳认为歼灭当面日军的时机已到,下达了对敌第106师团展开总攻击的作战命令,当天下午,总攻击开始打响,第66军以第195师及160师向石堡山攻击前进。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向日军占据的长岭北端和张古山制高点发起了数度攻击,第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经过白刃格斗,占领张古山主阵地。 拂晓后,日军拼力反扑,一度夺回阵地。张灵甫率部死战,腿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张古山顶一时尸山血海。 激战至10月9日,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军第106师团损失惨重,特别是日军基层军官伤亡惨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 官,以加强力量,这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以飞机重炮攻击,51师只得退下,入夜又夺回,经五昼夜反复争夺,张灵甫带伤坚持战斗,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这个争夺战,日军仅遗留阵前尸体就达四千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 同日,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结束战斗,作为给“双十节”的 献礼。15时,薛岳命令各部队选拔勇壮士兵200至500人组成奋勇队,担任先头突击。同时各部长官一律靠前指挥,薛岳自己也亲临一线。18时,炮火准备。19时,奋勇队出击,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向箭炉苏、万家岭、田步苏、雷鸣鼓刘、杨家山等地全线攻击。各部队前赴后继,踏尸猛冲。经一夜血战,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彻底崩溃。激战至10日晨,第66 军收复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第74军收复张古山 ,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第142师收复杨家山北端高地。战斗中,第4军前卫突击 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伤亡重大,未能及时发觉松浦中将。据战役结束后一名日俘供认:“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为此次会战中最大的遗憾。11日,第106师团残部千退守雷鸣鼓刘、石马坑刘、桶汉傅、松树熊等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固守待援。冈村宁次严令各部不惜代价,增援万家岭。鉴于基本歼灭106师团的主要目 的已经达到,而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 、柘林一线。随后,薛岳电禀武汉军委会:“此次敌穿插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该敌悉歼灭,至为痛惜。”
作战意义:
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但沉重打击了敌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军队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史上也是从未有过。一代名将叶挺评价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与垂危,作汉江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昆仑关
铁血昆仑关
双方战力对比: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参谋长林蔚;辖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参谋长吴石;第16集团军,司令夏威。统率:第31军(军长韦云菘;辖131师,师长贺维珍;135师,师长苏祖馨;188师,师长魏镇。)第46军(军长何宣;辖170师,师长黎行恕;175师,师长冯璜;新19师,师长黄固。)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之一部。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六万人。
接着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副军长郑洞国兼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以下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姚纯);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之众。
固守昆仑关及关南的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之一部,辖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辖第9旅团,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台湾混成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三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总兵力只有4.5万人。
过程: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方,是中国大西南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为攻占此处,特地派第5师团的21旅团担任主攻任务.第5师团是侵华战争排头兵,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广州等重大战役。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所部官兵大多数来自日本山口县,生性彪悍,长期受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征战了两年,作战经验丰富。
1939年11月13日,日本海军第5舰队出动五十余艘大小舰船、上百架飞机全力掩护第5师团等主力部队在钦州湾登陆。24日攻克南宁,屠城两日,血流成河。第21旅团乘势攻陷了昆仑关,截断了中国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身在重庆的蒋介石大为恼火,大骂白崇禧指挥无方,下令务必攻下昆仑关,打通中国通往越南的这条生命线。此时,杜聿明的第5军三个师已经在昆仑关下集结完毕,大战一触即发。
12月7日,蒋突然决定反攻。8日白崇禧将此决定转达各部,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各部亦开始反攻准备。中旬,国军集结基本完成。蒋又派陈诚、李济深监督白崇禧作战,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由韶关抵达迁江。15日,白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白崇禧部署如下:
北路军,总指挥徐庭瑶,部第5军主攻昆仑关;第99军第92师绕伶俐圩西进,攻击七塘侧击昆仑关之敌。西路军,总指挥夏威,部第一纵队(司令周祖晃)攻击高峰隘;第二纵队(司令韦云菘)在南宁南部苏圩集结,阻止敌后增援南宁。东路军,总指挥蔡挺锴,部何宣第46军向陆屋、灵山破袭邕钦公路;叶肇的第66军攻击昆仑关则翼之古辣、甘棠敌军。第99军另外两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12月16日杜聿明(此时已任军长)召开第5军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他制定的是“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昆仑关守敌为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其第42联队及第21联队在九塘至南宁一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今村均的轻敌再次帮助了中国军队,他同日命令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数千日军奔袭龙州、镇南关(友谊关),这支部队于17日出发,中国军队总攻击时间定于18日拂晓。
18日凌晨,战斗打响。先是炮战,中国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日本方面除炮兵外,最令中国军人头疼的是上百架飞机的轰炸。炮火延伸后,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岭、万福村、罗塘和411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今村均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抵达昆仑关阵地,并夺回昆仑关。其他阵地也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激烈争夺中。新22师右翼迂回部队占领五塘六塘,其中五塘复被日军夺回,六塘则始终坚守住,在打击日军增援上作用极大,有效地保证了昆仑关战斗。今村均命令台湾混成旅团由南宁增援昆仑关时,被邱清泉亲率主力堵在六塘激战;杜聿明不失时机命令郑洞国派该师郑庭笈第三团从右翼包围九塘,郑团利用黑夜攻占九塘西侧高地。
20日,昆仑关敌渐不支,频频告急。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增援昆仑关,但在五塘被邱清泉部堵截,激战两天不能前进。直至22日拂晓,方抵达七塘,又被阻截,中村本人23日上午也受伤。下午1时半,三木大佐告急:“黄昏前旅团如不能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
另一边,11日奉今村均命令增援昆仑关的台湾混成旅团林义雄大佐第一联队、渡边信吉大佐第二联队在邕钦路上被175师各部阻击,不能及时赶赴昆仑关。其渡边联队在陆屋遭遇第524团(团长巢威)阻截,激战三日不能通过,渡边大佐被击毙,残敌逃回钦县。20日,今村又命令奔袭龙州、镇南关的第9旅团分出第三大队伊藤部队乘坐105辆汽车返回驰援昆仑关。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及整个桂南战役进展缓慢极其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反攻南宁战役经过》广西博物馆藏油印本。)此令发出也非无由,18日西路军170师发起高峰隘战斗,19日占领高峰隘附近山头,但当晚即被日军偷袭,20日该处失守,国军败退至葛圩一带。白崇禧亲自作阵地视察,亦无改观,始终无法攻占高峰隘,致使阻击日军援军初衷无法实现。而邕龙路伊藤部则在西长圩被131师截击,22日今村均不得不派南宁仅有的两个中队和两个机枪小队前往援救,又在苏圩附近遭188师阻击。伊藤大队在西长被围整三天之久,却因131师不敢近战而免被歼之命运。最后,在飞机掩护下,这两部日军均得以突围,26日下午返回南宁。
24日,及川支队接到今村均返回南宁的命令,便销毁缴获的大批战略物资,撤离龙州、镇南关。白崇禧得知第一批回窜之敌逃脱,第二批又在返回后,唯恐增援昆仑关导致我军进攻失败,急电西路军总指挥韦云菘:“如再放过第二批回窜的敌军,影响主力兵团方面的战局,该副总司令应受严惩。”(《广西文史资料》第25辑,第27页。)结果仍被敌军主力逃脱。地方部队习惯于保存实力、互相推诿使日军获益。例如冯璜于11月22日接任175师师长时白崇禧对其交代:“现在大敌当前,第16集团军各部队长官间还闹意见,你见他们时,传达我的意思,请他们好好的以大局为重,放弃成见,共同抗日。”而16集团军司令夏威则交代冯璜:“抗战是相当长期的,不可把‘本钱’一下赌光。”(冯璜:《第175师战斗在桂南》,载于《粤桂滇黔抗战》第19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血战昆仑关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只是没有明确证实是哪一次炮火所击毙。
我军第二次夺取昆仑关阵地。但不久又被日军夺回。
到23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二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六天战斗未获理想战果,而敌军援兵已从各地开来,形势不容乐观。杜聿明分析两得两失的教训,是日军在关口两侧有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致使我军攻击失败。于是决定改变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从外围攻击各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25日,荣一师第二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步炮协作,攻下罗塘南高地,全歼守敌二百余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杜聿明传令嘉奖。接着各师、团军心振奋,依次攻克昆仑关周边诸高地。
同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之两个联队到达八塘,中村旅团的第42联队更到达九塘。中村正雄被击毙后,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代理21旅团长。经白崇禧批准,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日本精锐之师。于是除调回第5军全部兵力猛攻昆仑关之外,加配叶肇第37集团军所属之第66军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第99军两个师,将这五个师全部用于打击八塘以南敌人援军。28日,重新部署的陆军第5军加紧攻关,至30日,昆仑关周围敌据点和侧防机关基本肃清,关里的日本精锐之师――“钢军”主力第21旅团已成瓮中之鳖!
我们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个攻坚战斗。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荣一师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郑组织爆破手,以手榴弹塞进敌据点枪眼,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战果:据参战指挥官郑洞国、郑庭笈在1983年10月20日完稿的《昆仑关攻坚战亲历记》,后被收录到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粤桂黔抗战》一书中,1995年出版,内中对于昆仑关作战的战果,二郑宣称: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郑洞国的第五军荣誉第一师1.3万人撤下战场的时候战斗兵只剩700人)。但基本干部仍健全。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有人还说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数字。(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68页。) 真正的日本战后公布资料,例如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战后出版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对于39.12.18 - 40.1.6期间在九塘(含昆仑关)附近的作战,只承认前线打得最苦的三木吉之助联队二十天总伤亡率45%。当然日本战史在己方伤亡数字上一向缩水,昆仑关一役估计也是如此,但至少说明日方资料是不承认四千士兵战死的。 二郑的文章,吹牛最严重的是在击毙日军高级军官,中村正雄是确切的战果,接下来声称击毙的三个联队长级军官---- 四十二联队长坂田元一,任联队长至40.12.01,由安藤忠雄接任。此后,坂田晋升陆军少将,先后出任第71歩兵团长、第11警备司令官。 二十一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任联队长至40.10.15,由原田宪义接任,此后在日本国内任东京陆军少年飞行兵学校教育长、校长,大津陆军少年飞行兵学校校长,并在1944年2月26日死在大津任上。 副联队长生田藤一,1945年4月27日以中佐衔出任56联队长。 怎么可能有日方资料承认这三个人在昆仑关之战中的战殁?
下面三个大队级指挥官,暂无证实或者证伪的资料;但《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上,中村旅团长之下,承认的阵亡军官有第一中队中队长迫田广一,第五中队中队长田村能康;另外提到姓名的42联队大队长松本总三郎少佐,另一名姓东的大队长,以及21联队第二中队长足立半一和第七中队长旭林世履都没事。 以此印证,二郑说干掉的三个大队指挥官也靠不住得很。
王辅的《《日军侵华战争》上总结道: 敌第5师团的第21旅团,这次昆仑关一战,是继南口、平型关、忻口、临沂、台儿庄之后的又一次大失败,部队伤亡很大,其旅团长中村正雄亦被击毙,所属第21联队参战人数共1360名,被击毙198名,被打伤469名,下落不明16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50;42联队参战人数共860名,被击毙176人,被打伤271人,下落不明的21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54(日军统计)
中国军民8年全面抗战,最后取得了胜利。为了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进行了重大战役200余次,进行大小战斗20万次,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伪军118万,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尽管今年的8月15日因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而设为全国默哀日,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但我觉得身为中华儿女理应为抗战胜利而庆贺,因为抗战,使我们更加团结;抗战,让世人见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与和平;抗战,确立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抗战的胜利是个重大的转折点,意味着中国正在苏醒,正在强盛,正在快速赶超世界各国。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海峡两岸统一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期盼着,等待着。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3-04 10:59: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单兵装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