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谁主导确立了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
2017-05-24 10:37:37  来源:铁血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战略的形成,一直以来我们都持以下观点:“《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指出通过这3个阶段,中国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则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论持久战》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明了夺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信心。历史证明,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唯一能使弱国打败强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总方针。”

  可是,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发现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其中许多人都在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伟大战略的形成过程吧。

  一、谁最早比较系统的提出了“持久战”战略?

  在民国初年的中国,最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及日军作战战略的当属蒋百里先生,1906年,蒋百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成绩全学年第一名,第二名则是日后的讨袁名将蔡锷。他们令荒木贞夫、松井石根等同年级日本学生颜面扫地。后来,蒋百里又赴德国学习军事,并在德军中担任见习军官。这样的经历使蒋先生能够很早的预见到中日必有一战,因此也是很早就开始了对日抗战的战略研究。

  在1923年,蒋百里先生首先预言中日之间必有一场大战,他提出:如果中日交战,日本利在速胜,而中国利在持久。这应该是他的抗战“持久战”的原型。此后,蒋百里先生经过潜心研究对日持久作战问题。他指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战争继续下去,绝不能与日本媾和,因为媾和恰好符合日本的心愿。他预言,中国只要能把战争拖下去,就一定能引起国际局势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必将对中国有利。这时候,他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思想已经基本形成。

  蒋先生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战略上先退却、后相持、最后反攻的三阶段理论。他还最早提出了“全民抗战”的概念,也就是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与日本周旋。同时,他也没有只是空喊口号,还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详细地设计出了作战时适宜设置防线的地方。

  1936年,蒋百里先生到庐山为国民党高级军官讲课,系统阐述抗战问题。期间,他把历年来苦心研究的成果开始编纂成书,书名是《国防论》。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防论》正式出版。在书的扉页上,蒋先生写道:“千言万语聚成一句话,对付日本,中国是有办法的。”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蒋百里先生是中国最早系统的提出“持久战”战略的第一人。

  二、谁将“持久战”战略确立为中国对日抗争之根本国策?

  九.一八之后,中国全国上下都对未来日本将会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形成了共识,但对于中国对日抗战的战略思想却有很大的分歧,一战论和决战论十分盛行,另外失败论和不战论也很猖狂。现在让我们从一些历史档案来看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蒋介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

  “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 ——选自1932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

  这是蒋介石最早发表的关于“持久战”思想的论述,从这个论述可以看出,对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蒋的思想中已经基本成型。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

  略者。”——选自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的谈话

  蒋的这段讲话,说明其对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已经基本系统化,而且其后中国的八年全面抗战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走的。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

  当抗战全面爆发后,蒋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又把“全民抗战”作为了“持久战”思想的补充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抗战理论。

  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中国最高国防会议正式决以全面抗战,并决策了“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以持久对速胜 — 非以打垮敌人为目标、而以拖垮敌人为目的”的持久战总战略。同时,在第一期抗战的指导方针上,确立了“以时间争取空间”的战略原则,重在赢得时间,消耗敌人,粉碎敌人“三月亡华”的狂梦,促成我西南持久抗战基地的形成和巩固。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正式确立

  三、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的具体实施

  七七事变后,白崇禧飞赴南京后,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一职,兼军训部长,在蒋介石身边参与中枢决策。白赴任后立即投入到参与制定抗日计划中,所制定的对日战争时期之指导大纲,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消耗战);第二期(持久战);第三期(反攻)。第一期,国民党军一直运用正规战术同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敌人拼消耗,蒋介石称:“我们所到阵地,必须屹立如山,伤亡损失至何种程度,切勿后退一步。” 虽然,我军民同仇敌忾,奋勇驱敌,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彻底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美梦,但是结果每一会战后,都导致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

  1938年,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期间,白崇禧审时度势,提出了“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对日战略方针。当有人诬蔑游击战是保存实力之作法时,白崇禧当即严词反驳说:中共能打好游击战,国军也就能打好游击战。从此,“持久战”战略在全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实施

  四、《论持久战》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战略的贡献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期间发表了精心之作《论持久战》,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召集国民政府军委会议期间,白崇禧在会上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十分推崇,建议蒋介石读一读,并说要全国人民都看看。但是,蒋对此建议不置可否,但是,毛的《论持久战》战略中强调的“全面抗战”可以说是蒋战略的最好补充,其中他指出的:“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真正的把全国的抗战力量统一了起来,并且对形成其后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从以上的历史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对日抗战的持久战战略的形成是许许多多优秀中华儿女思想的汇聚和升华,是经过了长期的战略思考和实践后形成的,但其首倡者为蒋百里,主要确立者为蒋介石,主要实施者为白崇禧,主要完善者为毛泽东。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24 10:39: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37年前民国政府对日作战的特点以及日本进攻苏联的可能性

下一篇:王明不屑《论持久战》 白崇禧却拍案赞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