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中国东部和北部沿海屡遭倭寇袭扰。永乐十七年(1419年)4月,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接朝廷通报,倭寇饥困已极,很可能前来劫掠。5月,刘江奉命节制辽东沿海诸卫所。到任后,他根据望海埚(位于今大连市金州区赵王屯东,海拔116米)地形情况,垒筑城堡,并筑烽火台瞭望敌情。6月14日晚,望海埚哨兵报告东南有火光,刘江得知情况后,判断倭寇将要来犯,随即做好战斗准备。15日拂晓,倭寇两千余人分乘31艘战船闯入青云河口,从马雄岛(今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镇城山头)登岸,直奔望海埚。
刘江命指挥使徐刚率步兵埋伏在望海埚山下,另一指挥使钱真率马队绕到倭寇后方丛林中隐蔽,并命百户姜隆率壮士潜入倭寇登岸处焚烧贼船,断其后路。倭寇窜至望海埚山下时,天已大亮,刘江举旗鸣炮,伏兵四起,步兵、骑兵密切协同,轮番截杀,大败倭寇。残余倭寇见势不妙,逃入望海埚下樱桃园空堡中。刘江采取“围师必缺、围三缺一”战术,三面围堡,独留西门,倭寇纷纷向西门突围。待倭寇中计后,两翼伏兵夹击而来,倭寇被骑兵一阵冲杀,死伤大半。此时,倭船已被姜隆率队全数焚毁,断绝退路。一昼夜的战斗中,明军共歼敌742人,俘虏857人,史称望海埚大捷。
望海埚大捷有力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保障了辽东海上交通安全。此后百余年,倭寇未敢再来袭扰。
达·芬奇设计“坦克”
坦克由英国于一战期间发明,但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设计出了一款“坦克”。
在达·芬奇的手稿中,这种坦克车呈倒置的圆锥形,看起来像个草垛,外围一圈都是可以向外射击的炮台,下方有4个轮子,并留有一道小门,可供炮手出入。达·芬奇设想这种坦克能够凭借自身火力和防护装甲冲入敌阵,步兵也可尾随其后一起冲锋。
这款“坦克”只能依靠人力脚踏前进,且射击时内部噪音巨大,令人无法忍受,故从未批量建造和投入实战,但其设计理念相当前卫,与现代坦克或装甲车已有相似之处。
(吕全亮)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6-30 11:11: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历史深处的抗倭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