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北麓,通往市区的城山路旁,有两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南通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明代抗倭志士、民族英雄曹顶安葬于此,高座之上是曹顶的塑像,他横刀立马,深沉的目光凝视着狼山和长江,仿佛时刻等待着战鼓擂响,再次催马扬鞭杀向敌阵。
曹顶墓北侧的不远处有一土墩,墩上嵌着一块刻有“倭子坟”三字的白石,相传有被歼的倭寇埋于其下。在南通人的心里,这座土墩虽然仅仅高过屋脊,却是铭刻着曹顶抗倭战功的一座丰碑,寄托着南通人民对这位平民英雄的深深敬意。
嘉靖倭患大爆发
所谓“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谓,说起“倭寇”这个词,类似于近代以来所称的“日寇”和“日本鬼子”,这是元明时期对疯狂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的通称。
倭寇袭扰,最早始于我国元代后叶。那时的日本,国内战乱不断,失败的地方割据势力,纠合沦为浪人的武士和失地、失业的流民,流窜于中国沿海,大肆进行武装走私和劫掠杀戮,通过抢劫和贸易获取战争资源和生活必需品。
到了明代中期,王朝统治日益腐朽,海禁政策虽然严厉,但海防力量却荒废不堪,直接导致倭患大起,倭乱愈演愈烈。中国沿海一批见利忘义的民族败类,与日本海盗相勾结,里应外合,狼狈为奸,滋生出规模庞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一时间,倭寇成灾,北起辽东、南至广东,沿海各地以江、浙、闽为重灾区,城市、集镇和村庄遭受到空前的浩劫。
直至明末,倭乱才逐渐平定,时间跨度长达300年之久,成为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一段沉重的血泪史。
古代的扬州富甲天下,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东部、江淮地带的经济文化中心,通州(今南通)、泰州与扬州毗邻,也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至四十五年(1566),倭患大爆发,这14年间,江浙沿海数千公里连连告急,位于苏中的通、泰、扬三地倍受倭寇觊觎,也全面卷入了抗倭战争。
通州自古以盛产优质海盐而享有盛誉,既为扬州繁华提供物质基础,又是扬州府的东南门户。然而,明代的狼五山东部以及古海门县的土地几乎全部坍塌入海,以致那时的通州辖地,成为一个南北狭、东西长,向东凸入海中七、八十公里的半岛,除低矮的五山之外,一马平川,几乎无任何屏障可阻止倭寇入侵。
那些年,东北沿海的丰利、栟茶、掘港盐场,东南地带的吕四、余东、余中、余西、金沙、西亭盐场,还有邻近通州城的狼山沿江区域,倭寇频繁登陆,烧杀抢劫如入无人之境,江海大地上,烽火狼烟此起彼伏。
通州的民众、盐民武装,与政府的官军勠力同心,与倭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较量,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代价,巩固了苏中海防,保卫了家乡。
通州抗倭保卫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寇3000多人弃船登陆,突袭通州。
南通老城区“宝葫芦”似的格局,明代就已形成,以今天的长桥为界,古城在北为大头,新城在南为小头。那时,新城南端有座众安桥(今新城桥),是座初建的浮桥。敌情报来,浮桥还未及拆除,倭寇先锋已经冲过浮桥,纵火点燃了南濠河畔的望江楼。所幸通济桥(今长桥)已经吊起,古城南门澄江门连同瓮城的城门都已关上,西门朝京门、东门天波门也已升起吊桥(今和平桥、友谊桥)、城门紧闭。
倭寇不得入城,兽性大发,将古城团团围困,在城外肆意掠杀,四周的浓烟遮天蔽日,哀哭之声昼夜不息。自明初以来,通州城180多年未经战火,居民无不惊慌失措。统兵的参将一边向外求援,一边调度守城士卒和粮草饮食,搜出潜入城内的倭寇内应斩首示众,提振士气,稳定人心。
扬州卫、泰州所一众军兵奉命驰援通州,在城西遭遇倭寇伏击,扬州卫千户洪岱阵亡。此时的曹顶,是一支水兵的头领,得知通州危急,带领数百人奔赴而来。他们隐蔽在敌后,以骚扰战伺机出击,先后斩杀倭寇24人、捉拿奸细10多人。
城下蠢蠢欲动,城上严阵以待,自然是每天几番刀矢拼杀,箭雨相向。四月二十四日凌晨,倭寇探知大批明军将至,在火器和箭镞的掩护下,架起云梯强行攻城。毕竟敌众我寡,多处城墙几乎被倭寇占领,守城的士卒宁死不退,挥舞着利刃,甚至举起城砖与敌人拼杀。
双方自寅时战至巳时,七八个小时过去,加之曹顶神妙莫测,在背后不断袭击敌人,倭寇死伤100多人也没能拿下通州。倭寇转而纵火焚烧东西南三座城门,以及城外的民居、庙观等房屋5800多间,残杀未及逃远的通州百姓944人,渐次退往狼山,遁海而去。
支援的官兵及曹顶所部,四处搜寻零星落伍的敌人,又斩杀倭寇71人。至此,通州城被困22天后,倭退、围解。
平民英雄曹顶
曹顶一家是余西盐场曹姓富户的家奴,他体力强健,经常驾船贩盐,往来于江海之间。在通州,自古盐户常为兵源,此前倭寇进犯太仓,曹顶应募为乡兵,参加江上阻击,因奋勇杀敌成为一支拥有30艘哨船、500名士卒的头领。他身带数十处刀伤,先后斩杀倭寇近百人,赢得远近百姓的交口称赞。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十一日,70多名倭寇自掘港登陆,劫掠白蒲镇后,一路烧杀扑向通州。曹顶奉命阻击,在城北五十里与倭寇激战。倭寇西窜,他一马当先,紧追不放至单家店(今平潮镇北),虽已遍体鳞伤,却依然酣战不止。因为雨天道路泥泞,他的战马滑倒在壕沟里,众倭寇趁机而上,曹顶惨遭杀害,时年43岁。
曹顶为国捐躯的消息传遍通州,城乡百姓无不悲伤。他出生于社会底层,家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平民英雄。家乡人民在安葬他的地方修筑了“曹义勇祠”,民间俗称“曹公祠”。
历史上的曹公祠,除纪念曹顶外,还供奉着朱寅、何忠、苏应先、顾业经等许多抗倭志士的英灵。明嘉靖倭患大爆发的14年间,无数的忠勇志士在南通抗倭战斗中献身。
嘉靖三十三年(1554),那时的如皋城还未筑城墙,被倭寇攻陷,惯以马叉杀敌、所向披靡的军士郜秀失手被俘,为了泄愤,残忍的倭寇几乎将他砍成齑粉。
三十四年(1555)五月,倭寇500余人来犯通州,狼山巡检司尹鼐手下人数不多却仍竭力抗击,不幸兵败被俘,以身殉国。
三十五年(1556)四月,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胞弟、百户戚继爵,领兵守护通州,与倭寇激战于狼山,不幸牺牲。
在此期间,掘港场盐民之子,年仅12岁的小扣郎夜守烟墩,他警觉的发现倭寇前来偷袭,毅然点起烽火、敲锣报警,牺牲在倭寇的屠刀下。
这些忠勇志士的事迹彪炳史册,即便时隔450多年,如今读来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夏之际,倭患再起,一场围歼战在如皋、海安打响。战后的第二年,这段基本平息江北倭患的历史功绩,被分别镌刻在两块石碑上。
如今,《抚台李公平倭碑》矗立在狼山南坡的四角亭内,《刘公平倭冢记碑》则位于海安西场镇文化站的前院。高大威严的两块石碑,字字古朴苍劲,成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见证。
这场围歼战持续了数月。
三月,数千倭寇进犯崇明,被官军围困于三爿沙。四月起,倭寇4000多人离岛,大举侵犯江北。此次北犯之敌人数众多,前所未有。数百艘海船分别突袭吕四、海门和狼山,登陆后多路并发,势如风火,意图西进劫掠扬州。
狼山副总兵邓城阻击失利,巡抚都御史李遂,急令淮扬海防副使刘景韶,以及山西调防过来的游击将军邱陞,在如皋、海安、黄桥一线建立阻敌屏障。倭寇侵犯白蒲、丁堰不成,转而进逼如皋城,邓城畏敌溃败,导致千余民众丧生,战后被依律问斩。刘景韶、邱陞大战海安镇和东台庙湾场,李遂大战淮安姚家荡,至五月,来犯之敌大部歼灭,邱陞提升为扬州参将。六月,近百残敌被歼于掘港场。
七月,被困于崇明的余敌,又有近3000人突出包围,由海门登陆,北上洗劫金沙、西亭二场,再度西向直扑扬州。
刘景韶分兵扼守岔河,逼迫倭寇北上,钻进等候在海安西场的“口袋阵”。明军沿途驱赶,一路追杀,刘景韶于西场邓家庄斩杀倭寇69人、俘200多人。倭寇退守仲家园,刘景韶、邱陞围困三昼夜,斩杀倭寇1527人、俘15人。部分残敌西逃,邱陞率部穷追猛打至泰兴,先后歼敌600余人,激战中,邱陞阵亡。
军民打扫战场,埋葬倭寇尸骸,封土其上取名“平倭冢”,并刻石立碑竖于冢前。西场大捷之后,江北倭患渐平,朝廷嘉勉李遂战功,立碑于通州狼山。
为庆祝这场围歼战的重大胜利,西场仲家园的百姓虽然户户都姓仲,但取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姓氏,将家园更名为“戚庄”(今城东镇戚庄村)。在追杀倭寇时牺牲的邱陞,也被人们世代牢记。
时隔380多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如皋乡民创办“邱陞中学”(今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为抵抗日寇培养了很多人才,直至今天都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周琳 最后更新:2024-09-14 16:56: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明代抗倭诗里的舟山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