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的抗倭历程
修文与习武
明朝,泉州已是著名的理学之乡,享有“今天言《易》皆推晋江,尤清(蔡清)为精诣”的称誉。王宣、林福、赵本学三人都是晋江人,为蔡清的同乡,受蔡清影响,均对《易经》刻苦钻研,各有心得:王宣长于以易论述古今兴衰之变;林福以易阐明心性忠孝礼义之理;赵本学闭门研易六十年,精于韬略,“以《易》演兵”,通上下古今战术。这时,俞大猷正值年少,为圆他的“抗倭卫国梦”,就学于王、林、赵三人,成了蔡清的再传弟子。
此后,俞大猷又拜精通荆楚长剑、武术超群的李良钦为师,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的程度,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俞家棍”。他还加以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根据俞家棍法,在戎马倥偬之际,花了十多年时间,撰成武术专著《剑经》。他还著有《射法》《营阵四形》《发微四章》三部兵书。
俞大猷将对《易经》的理解与研究运用于军事,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等辩证之法具有深刻的理解,提出了“练兵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技精胆则壮,胆壮则兵强”和“攻收万全”“先计后战,不贪近功”,以及御海上、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纵深的海防战略理论。
因此,中国军事学院范中义教授称赞“俞大猷的军事理论不亚于孙子兵法”。
抗倭建奇功
俞大猷“娴于韬略,自弱冠从戎,在兵间四十七年”。纵观俞大猷的抗倭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1552—1559年),在浙江、南直隶抗击倭寇;第二阶段,从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562—1566年),基本平息倭患。
江浙战役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俞大猷从广东调到倭患惨烈的浙江任宁(波)台(州)参将。从此,他开始驰骋于抗倭的东南战场。
这年,倭寇大举进犯浙东。俞大猷认为“防倭以兵船为急”,“攻倭长技,当以福建楼船破之(《正气堂集》卷首《功行记》),于是他到宁波、台州即以福建楼船分布沿海诸岛,布防周密,扬帆入海击倭,一举大胜,斩俘敌人数千,取得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胜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有2万倭寇屯聚淞江、拓林等地,朝廷以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办讨贼事宜,同时以俞大猷替代汤克宽任苏浙总兵联合围剿,大败王江泾顽敌,斩杀倭寇1900多人,史称抗倭“战功第一”。
此后,俞大猷继续会同副使伍环大败窜犯常熟、江阴、无锡一带的倭寇。由于他屡立战功,朝廷大臣“争言大猷之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任命为浙江总兵,兼辖苏淞都郡。受命之后,他又参与平定海寇徐海,清除宁波舟山的倭寇,肃清浙江全境的倭乱,而进署为都督同知。
俞大猷在剿灭倭乱的过程中,他所统领的部队被誉为“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齐名。
闽粤战役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今莆田市)。福建巡抚游震得奏请朝廷,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隶属闽浙总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以俞大猷建议朝廷“必设异常之谋”,多方调度,大举兴师,全歼倭寇。最后合精兵3万,分三路将倭寇包围,形成十围五攻之威,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歼灭了这股罪大恶极的倭寇。
兴化抗倭,如果没有俞大猷的深谋远虑,事前的精确布防措施,明廷无法在短时间内剿灭强敌。俞大猷的“帅才”再次得到印证。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9-09 10:55: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下)
下一篇:俞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