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甲午,镜鉴当下。回首即将走过的2014年,“甲午殇思”可谓贯穿全年的一个社会热词。自年初解放军报“热点观察”版刊发新年特稿《甲午的殇思》之后,很快在社会上形成了“甲午殇思热”,军内外各界人士对甲午战争进行了全景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剖析解读。尽管甲午年的日历很快就要翻过,但全社会纪念和反思的热潮依然不减。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甲午战争是一本沉甸甸的历史教科书,是我们民族复兴进程中必备的参考书,纪念甲午、反思甲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民之痛,国之殇,军之辱。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的一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刻骨铭心的历史创伤。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习主席每每谈及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特别是甲午战争,都“痛彻肺腑”,有“剜心之痛”,强调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一定要警示国人,勿忘国耻,牢记血的教训。“历史从来不是以纯粹的形式存在”。怎样深刻认识甲午战争、如何汲取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如何以古鉴今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显然不是一时的纪念就能完全解决的,更不能“一阵风”飘过就万事大吉了。应该说,反思甲午、镜鉴甲午,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由大到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永恒课题。
反思是一种历史智慧。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有句名言:“历史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历史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发展强大,离不开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中国的历史文化观排斥悲剧,喜好歌功颂德,喜欢纪念成功与胜利,其实,血的历史是无法“回避”的,失败的悲剧往往更能打动人、激励人。随着岁月的淘洗,有些东西可以忘记,但一个民族的屈辱历史绝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绝不能忘记。波兰早在1947年就把奥斯威辛集中营辟为国家级博物馆,并以国家立法形式保护和利用,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国珍珠港的亚利桑那纪念馆,直接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管辖,战后一直免费供人参观,每年12月7日前后,美国海军都要举行一周的纪念活动。善于反思历史,是一个民族觉悟、成熟的标志。天下之患,莫过于不知其然而然。甲午战争的历史虽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具有无法替代、弥足珍贵的标本意义,由此引发的国防之思、变革之思、战略之思、利益之思、海权之思、忧患之思等等,攸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对甲午历史的深度发掘与解读,是一种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文化关怀与现实关切。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懂得历史上的国耻与屈辱,不知道居安思危的深刻含义。因此,真正总结甲午历史教训,需要深入、持久的民族自省。我们今天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也不是为了历史去研究历史,而是为了强化民族的历史认知,铭刻民族的历史记忆,汲取深邃的历史启迪,唤醒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国耻意识、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重塑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向上的精神力量。
反思是一种历史担当。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雪耻报仇复国,每天睡在柴草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越王勾践“尝胆”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强化意志的过程。甲午硝烟早已散去,历史警钟仍在长鸣。军人视域中的甲午,更是无以复加的屈辱、刺痛心灵的拷问。甲午战争再一次警示我们,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痛之、思之、鉴之,我们更应该在知耻奋进中肩负起自觉的历史担当。今天我们反思甲午,不是沉湎于历史苦难,不是停留在悲情当中,更不是为了复仇,而是要从屈辱中矢志奋起,在总结教训中汲取历史鉴戒,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谋强军之策,求发展大计。从大历史观来看,甲午战争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延缓了列强对中国瓜分的历程,我们并不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世界强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才能实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强国强军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应尽的历史责任。当下强军的使命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就要责无旁贷地担起历史重任,像越王勾践那样常思甲午之耻,常砺报国之志,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支撑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
反思是一种历史超越。历史在为我们讲述昨天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如何开创明天。反思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探寻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有人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是被历史偷笑的“弃儿”。随着北洋舰队的梦断黄海,历史无情地打断了中国启动3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而甲午30多年后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可谓甲午战争的“高级版”,再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今天回望、反思甲午,不仅仅因为2014是甲午纪年,不仅仅因为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而且还具有更深刻的时代背景,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历史方位来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从世界坐标来看,我们比近代以来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和平发展,但和平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和平发展依赖于强大实力的存在,依赖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常思甲午之殇,并把这种反思与抗战胜利日、烈士日、公祭日等纪念与反思结合起来,才能把瞬间的触动转化为恒久的信念和笃定的意志,凝聚起筑梦圆梦的强大力量。在我们掀开的一页页日历中,每天都有“甲午殇思”,而不是到了纪念日才想起“甲午”,120年前甲午战争的悲剧才不会重演,强国强军之梦才能够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6 10:18: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2014: 这个甲午不寻常
下一篇:张飙:中国年轻人都应熟知甲午之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