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30~40年代中国学界的甲午战争史研究(2)
2017-09-08 14:2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国档案》2015年第3期 作者:臧运祜/赵秀宁  点击:  复制链接

  (二)其他论著关于朝鲜问题的论述

  在王芸生、王信忠的著作之外,中国学者还发表过大量论著,主要从朝鲜问题入手,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例如:梦贤的《甲午中日战役经过之概要》,指出“约而言之,两国皆挟持朝鲜问题,其见解不同,致生冲突”,战前“和局有成功之希望,惟清廷宣言媾和吁日本撤兵,但一方企图暗中增兵,以致调处之列邦,惊讶不信,遂立于旁观之位置”,认为战争责任在清政府身上。(26)刘奇甫的《甲午战役之回顾》,追溯日本的“征韩论”,认为《江华条约》“此实中日争韩第一关键,而亦我国断送韩国之第一步也”,甲午战争起因于日本者为日本欲征服朝鲜,起因于中国方面的是由于中国对朝鲜采取放任政策,并订立《天津条约》。(27)陈绍汉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的检讨》,将战争远因归于朝鲜的排日政策,近因是东学党之乱。(28)黎光明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从日本的发展扩张、中国的腐败落后和朝鲜的内争分析甲午战争的远因,近因则是朝鲜的防谷令、金玉均被刺和东学党之乱。(29)舜生的《记甲午战争以前中日交涉的经过》,论述中日战前之交涉,包括壬午事变、甲申事变等。(30)郭寿生的《论甲午中日之海战》(31)和《九二三与甲午之战》(32),从日本自身发展和朝鲜问题两方面,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汪中的《光绪甲午中日战役之回忆》,也将战争原因归结为朝鲜问题和东学党之乱。(33)朱国定著《甲午之战》,分析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想藉战胜的力量,夺取中国对朝鲜的优越地位”。(34)参谋本部所编《甲午中日战争纪要》,将远因归之于日本对朝鲜的野心,近因则是东学党之乱。(35)

  此外,当时的许多通史性著作也多持此观点。如: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将中日之争的起源归于《江华条约》,“藩属之争,乃伏于此”(36)。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认为:“日本经营朝鲜的发端”是《江华条约》。(37)曹伯韩的《中国近百年史十讲》,认为:“日本要占朝鲜,第一步就要排除中国在朝鲜的势力,使朝鲜完全脱离中国的关系,名义上独立起来,然后进一步去灭亡他。”(38)宋云彬的《中国近百年史》也认为朝鲜问题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线。(39)

  (三)马克思主义论著关于甲午战争原因的论述

  除了以朝鲜问题为中心分析战争原因之外,当时还有一些论著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导致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

  魏建猷的《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分析日本对外侵略之原因是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的侵略政策强化。作者首先分析了日本棉纺织业的发展,来说明其侵略动机是争夺市场。随后叙述了中日两国“朝鲜争夺战之展开”,其一大亮点是论述“中日在朝鲜之经济战”,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论证甲午战前中国在朝鲜经济实力之上升与日本相对之下降,并指出经济对立只是其中一方面,“此种亘政治经济军事诸部门之中日在鲜对立,一方面由于日本资本主义之发展而日益尖锐化,一方面由于我国积弱日益暴露,使日本越发肆行无忌,于是中日战争更无法避免矣。”(40)该文从经济方面论证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甲午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其角度是新颖的。

  杨松《论第一次中日战争》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发展,指出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日本确立大陆政策的结果。(41)翦伯赞《论中日甲午之战》也指出,甲午战争“从本质上看,则是日本资本主义对中国残余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算”。(42)张健甫著《中日关系简史》,指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是掠夺国外市场。(43)他在另一部著作中也提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是为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掠夺国外的广大市场”。(44)华岗的著作也认为:“中日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攫取朝鲜,除了和中国开战外,很少有其他办法,甲午一役就是日本制造出来得以争夺朝鲜的”。(45)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在甲午战争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的时候,中国学界对于甲午战前史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以王芸生、王信忠的著作为代表,围绕以朝鲜为中心的中日外交过程,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甲午战争发生的原因之分析,主要集中在朝鲜问题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也进行了较多的论述。上述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外交史学在1930~40年代的全面发展和相对繁荣(46),另一方面也是同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化在甲午战争史研究上的一个折射。(47)

二、甲午战争史的研究

  (一)战争过程概观

  甲午战争的战事只经过了九个月,中国便一败涂地,在战事方面几乎没有可称道之处。三四十年代的研究,对甲午战争过程的综合性叙述多,但深入战事之研究者较少,对具体战事的研究则更少。

  该时期研究甲午战事最具体、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参谋本部第二厅第六处编印的《甲午中日战争纪要》。(48)该书详述了甲午战争中的各次战役战斗,并附有相应的作战地图,文末所附图表详细列明日军的部队组成、战斗配备以及中国在各相关省份的指挥官、军队名称、步炮马队的数量等,内容十分专业而详实。唯由于其对各战役关注的全面性,故使其对于战事研究的深度十分有限,较之一些研究具体战役的著作,也浅显了许多。刘奇甫的《甲午战役之回顾》,对甲午各战役有较为概括的论述,但因其作为论文,不如上书全面。(49)

  (二)张荫麟等的甲午海战史研究

  甲午海战是甲午战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主要课题,中国学界对此领域进行的开创性研究,首推张荫麟先生。

  张荫麟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在中国古代史方面,但在1930年代初,他开始转而研究甲午海战史。这起源于他将英国人泰莱的《中国事记》译成中文,而以《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为题发表。(50)此后,他更涉猎晚清海军与甲午海战的中外资料,于1933年撰《甲午战前中国之海军》一文,专述甲午战前中国海军之建立与发展及走向停滞的过程。(51)1935年,又发表《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一文,并出版了同名专书。(52)

  张氏《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一书的重要性,主要不在于其中的一些结论,而在于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以往关于中日海战的记载,“不独中日双方之报告互有出入,即我国之记录,亦多牴牾。除极抽象之轮廓外,旧史所承认之细节,由今观之,几乎无一不成问题,乃知严格考信之需要与艰难,于近世史殊非例外。”故此主张将传统的考证方法用于近代史研究,以增加研究的手段。

  该书以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守卫战为具体对象,来逐一考证清朝海军的战绩。在丰岛海战中,作者首先探讨了中日双方谁先开战的问题,断定绝非中国方面挑起战斗,并根据中日双方之史料,考证了丰岛海战的大略经过。关于黄海之战,对战前李鸿章之退避、战争之过程、战后之赏罚进行了论述;作者着重使用了泰莱的上述回忆录,并完全采信之;不但对黄海海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而且还详述了威海卫守御的过程。该书以扎实的史料功夫,将事件中的人物、关系、过程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并对部分史料提出了质疑。这是中国学界抗战以前关于甲午海战研究史的一部力作。直到今天,它仍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学者不能不读的一部先行研究之专著。

  在张荫麟先生的论著之外,尚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了甲午海战史。

  归与的《中日黄海海战纪略》(53),先述黄海海战的起因,第二部分以列表的方式,详细对比了中日双方海战之兵力,包括舰型、吨数、舰质、装甲厚度、兵器、速力等各方面,以及各舰所载军官姓名籍贯、成员人数等,使双方之优劣一目了然;第三部分对战争的经过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并辅以双方战舰战阵变化的图示,非常直观。

  郭寿生的《九二三与甲午之战》和《论甲午中日之海战》,也对甲午海战有较详细的论述,其对于方伯谦的论述较有特色:前文认为在丰岛海战中,“倘非方伯谦能够临机应变,力攻智诱,则济远非被虏即为敌舰击沉。”(54)后文将方伯谦丰岛之逃描述为“惟船尾炮尚能转动,乃伪悬白旗诱敌,待吉野迫近,突发尾炮中其望台。”对方之黄岛海战逃跑,也有辨解:“其舰长方伯谦,从在舰之德籍官员之议,认难继续作战,先驶回旅顺。”“第照实在情形,其罪未至临阵逃走,然以我国海军当时军令森严,各舰长有进无退,即虽方伯谦一时处理失当,亦难免身受国法。”(55)

  黄影呆的《记甲午之战邓世昌殉难事》,述邓世昌在海战中事,但史实多有错误。(56)顾廷龙的《甲午战事中之吴大澂》,叙吴大澂请缨出关与日本作战失败之事。(57)张其昀的《甲午黄海战役回顾谈》,叙述黄海战事,批评刘步蟾:“刘氏并非不学无术之人,可惜他是一个懦夫,临危丧胆,不惜任何牺牲以图自全。”(58)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8 14:27: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30~40年代中国学界的甲午战争史研究(1)

下一篇:1930~40年代中国学界的甲午战争史研究(3)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