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甲午战争史研究概况及热点聚焦(2)
2017-09-10 09:14: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史知识》(京)1994年11期 作者:海莹  点击:  复制链接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中,对主要历史人物的评价虽尚存在若干意见分歧,但研究还是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略举数例如下:

  对刘步蟾的评价

  关于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评价问题的讨论,最为引人注意。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论著对刘步蟾的评价大都是否定的。从1977年起,有的学者提出了重新评价刘步蟾的问题。从此,学术界就如何正确评价刘步蟾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涉及到好多问题都是有争议的。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一、刘步蟾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如何?二、刘步蟾是否是“卑污的懦夫”,“贪生怕死的家伙”①?持否定意见的认为,刘步蟾在黄海海战中擅自下令改变阵形,是为了躲避炮火,违反军令,故意错发信号,改变议定阵形②。持肯定意见的则认为,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曾改变过阵形是事实,但这是经过议定,且由提督丁汝昌同意,决非刘步蟾本人所违令擅改,他只是命令的执行者罢了③。持否定意见的认为,刘步蟾是“卑污的懦夫”,“贪生怕死的家伙”。持肯定意见的则认为刘步蟾“绝非畏葸怕死之徒,而是奋勇杀敌的爱国将领”④。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还“立下了卓越战功”⑤。经过多年的讨论研究,并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刘步蟾在海战中英勇战斗,战功卓越,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爱国将领。对此,基本上取得了共识。

  对丁汝昌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论著对丁汝昌基本上是持肯定的态度。到80年代初,才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丁汝昌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丁汝昌不是爱国将领。其主要理由有四:一、丁汝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布阵犯了“致命的错误”⑥。二、丁汝昌在旅顺危急时“擅自撤离”⑦。三、威海之役中丁汝昌率舰株守威海,成为“海战史上典型的蠢举”⑧。四、丁汝昌最后是在投降后自杀⑨。这四条理由能否成立呢?持肯定观点的认为,首先要看海战的实践,其次要重视海战参加者自已的总结。战后,旗舰定远的枪炮二副沈寿堃指出:“大东沟之役,初见阵时,敌以鱼贯来,我以雁行御之是也。嗣敌左右包抄,我未尝开队分击,致遭其所困。”⑩既肯定其迎战阵式,又指出其未能适时分队的缺陷。说丁汝昌布横阵是犯了“致命的错误”,是没有说服力的。论者所说丁汝昌“擅自撤离旅顺”,实属误会。事实上,丁汝昌鉴于舰队在旅顺口内处境不利,又得到李鸿章的指示(11),才率舰从旅顺撤至威海的。指责丁汝昌株守威海港,实行“消极防御”,也是欠妥的。丁汝昌反对冒险出击,也反对株守港内。北洋舰队最后覆没的最直接原因,并不是作战方针有误,而是威海陆路防守不力(12)。至于说丁汝昌最后是在降敌后自杀,是所据材料有误。根据《丁氏族谱》等确凿记载,与敌议降是在丁汝昌死后,与他全然无关(13)。估计这个讨论还会继续下去。

  对李鸿章的评价

  史学界一向认为,李鸿章对甲午海战的失败应负主要责任。对他的主要指责是“避战保船”(14)。近几年,有些研究者开始对此提出异议。一种意见是,李鸿章并没有下令“避战保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避战保船”是对“保船制敌”的误解,而“保船制敌”方针“却是合理的”,是“根据敌我双方军事实力比较后作出的审慎明智的战役决策”(15)。有的学者则认为:李鸿章确实提出了“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但主要问题在于“保船制敌”方针的实质。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单纯的守势战略。战争爆发后,中日两国海军的主力决战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对北洋舰队来说,在稍处劣势的情况下,正确的决策是采取积极防御与伺机进攻并重的方针。然而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虽然战云密布,衅端已启,他还是倾向于守势,甚至盲目相信,“海军力量,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因此制订了“保船制敌”之策(16)。所谓“保船制敌”,其核心仍在“保船”。“制敌”云云,则毫无具体措施可言。所以,丁汝昌率舰出海前,他总是特别告诫:“须相机进退,能保全坚船为妥,仍盼速回。”(17)由于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便采取了单纯守势战略,以致错过了几次有利的战机,从而铸成了永难挽回的大错。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建议朝廷取用“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固东省之根本”(18)的全面守势战略,不仅海军守势的道路继续下去,连陆军也改攻势为守势了。单纯的守势战略,其实质是消极的防御战略。把它说成是“审慎明智的战役决策”,显然是欠妥的。因此,对李鸿章的海军战略要进行具体地分析,全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足取的。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0 09:14: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甲午战争史研究概况及热点聚焦(1)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甲午战争史研究概况及热点聚焦(3)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