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战争中西方列强助纣为虐
2018-04-15 09:56:54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对世界而言,甲午战争改变了19世纪初年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远东一个小小岛国日本由此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0年后,1904年,日本打败了欧洲第一大国俄国。又过不到20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满洲国,引发中国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导。

  日本至今仍然是世界多元政治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因素,而其始点就是甲午战争。日本能在后来给西方列强或帮忙或添乱,在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分裂、绥靖、不负责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压力而选择不同发展道路有关。中国选择“内敛式”的洋务新政,致使先前“中国的世界秩序”受到极大破坏,宗藩解体;而日本选择转身向西,脱亚入欧,奉行资本主义扩张战略,因而在吞并了琉球之后不仅没有止步,反而激起更大的野心,朝鲜、中国台湾,都成为日本志在必得的目标。

  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西方势力东来前,“中国的世界秩序”是一个客观存在。西方势力东来时,主要也还是与中国打交道。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后,中国终于明白了“近代”的意义,开始向西方学习,努力与西方诸国建构新型国家关系。

  洋务新政取得了相当成就,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有了改善与发展。因而,当中日关系因朝鲜发生问题时,清帝特别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本能地想请列强斡旋,避免战争。然而各国对李鸿章的请求或置若罔闻,或不那么积极。列强的纵容、姑息、绥靖让日本为所欲为,列强也在后来尝到了自己酿制的苦酒。

  就地缘政治而言,俄国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有利害冲突,因而当中日两国1894年春在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时,俄国以无法置身局外为由,派遣军舰进入仁川,密切监视局势发展。中日直接冲突使俄国人觉得机会来了,其在战争爆发前夕,以调停者身份向中日两国喊话,希望两国以大局为重,化解危机。

  俄国的姿态迎合了李鸿章的心情,所以当俄国表示愿意介入调停时,李鸿章高度认同,以为可以拉住俄国对付日本 。1894年6月20日,李鸿章与俄国公使喀西尼在天津举行会晤,李鸿章建议喀西尼请俄国政府出面劝阻日本,让日本与中国一起从朝鲜撤兵,以缓解朝鲜半岛局势。而此时俄国政府正期待寻找怎样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契机,李鸿章的邀请使他们找到了一条捷径。

  6月25日,俄驻日公使希德罗渥奉命求见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其转达中国政府要求中日从朝鲜共同撤军的意思,并表达了俄国政府对中日共同撤兵后再会商善后的期待。对于俄国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李鸿章给予很高评价,甚至将俄国视为化解朝鲜危机的主要凭借。他在当天致电朝廷说,俄国的外交施压应能发挥作用,假如日本仍不听从劝说,不愿撤兵,那么就电报俄廷,建议俄国用压服办法使日本屈服,相信和平的外交手段一定能化解此次危机。

  日本政府毫不客气拒绝了俄国的建议,明确表示朝鲜问题将严格限制在中日两国之间,第三国不得干预。日本的强硬态度深刻影响了俄国,俄国稍后即向中国政府表示了自己的为难。实际上,俄政府内部机会主义情绪在急剧升温,他们期待在这场战争中坐收渔利。

  俄国不介入让李鸿章非常生气,因为俄国先前坚定介入的态度让李鸿章近乎彻底放弃了战争准备。李鸿章对俄国退出格外失望,责怪俄国人出尔反尔,不守信誉。

  与俄国立场接近的还有英国。英国最初也介入调停,不希望中日两国大动干戈。但当日本政府拒绝第三国介入后,英国承认调停失败,默许日本立场。更让中国人很难理解的是,英国政府眼见得战争不可避免时,反而向日本提出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希望日本在不得不与中国发生战争时,能充分考虑英国利益 ,不要在上海或附近地区作战。

  英国绥靖主义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日本,所以当中国政府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时,日本军舰毫不犹豫地向英国商船开炮。中国租用英国商船或许有拉英国下水的意思,但英国人在“高升”号事件上毫无担当,并没有因为日本的蛮横无理而愤怒,甚至不愿意向日本交涉。英国当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看起来是日本胜利了,英国也没有多大直接损失,但英国“世界第一”的老大地位,实际上通过这场战争而改变。

  在中日开战前,最为活跃的调停者无疑是俄国和英国。中国希望俄国主持调停,然而日本对俄国始终不信任。在日本的反对和拒绝下,俄国并没有怎样坚持,使中国感到俄国背信弃义,违背了先前的承诺。对于英国,日本不存在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日本几乎始终就不希望将朝鲜问题地区化、国际化,而是将这个问题限定在中日两国之间,主张中日对谈或对决。但中国始终不愿直面日本的挑战,在没有俄国居间调停后,又开始期待英国能提供帮助,能说服日本。然而,英国居间调停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英国对中日冲突的担心是怕战争损害他们的商业利益,所以当日本明确表态中日间对谈已不可能,而必须诉诸对决这一手段时,英国也就知难而退,退避三舍。

  俄英两国之外的其他各国,各有各的想法,基本上都是扮演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人角色。有一两个国家提出调停,呼吁和平,也只是口头上说说,并没有把这些呼吁坚持到底,贯彻到底,更不要说撕破脸皮,主持正义了 。意大利公使始终支持英国公使的调停活动,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说服日本接受英国的劝告和调停,放弃武力,和平对话。德、法等国虽然在最初阶段也曾呼吁迅速寻求妥协办法,解决中日争端,维护东亚和平,但并没有将这些想法坚持到底,而各自怀有各自的算盘。他们在这场战争没有开始前,既同情中国,又暗中支持、默许日本。至于德、法后来突然转向支持俄国,建立“三国同盟”进行干涉,那是因为日本的咄咄逼人已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俄、英、德、法之外的国家,除了跟风外,很难独立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在开战前,他们有的希望中日和解,不要诉诸武力;有的秉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日本的挑衅听之任之。所以当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发生,当日本强势进攻时,英、德、意、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瑞典、挪威等均在日本暗示或要求下宣布局外中立。俄、法、奥虽然没有公开宣告中立,但也通过外交照会等形式,向日本政府表达类似于中立的立场,这就使日本毫无后顾之忧地大胆进攻、大举进攻。

  列强的纵容、默许让日本有恃无恐,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当然有自己的原因,但列强确实没有在那个时候承担起大国责任。战后,俄、法、德都无法容忍日本的盛气凌人,联手干涉“还辽”。表面上,这是在帮助中国夺回一部分权益,实际上他们是担心自己的战略利益受损,且有向中国讨好,谋取更多好处的企图。至于英国,其绥靖主义政策让日本坐大,但英国的国际地位,确实因为这场战争而受到了影响,开始下滑。至于俄国,在战争爆发前夕退出调停,此时也没料想到自己 10 年后“日俄战争”的遭遇吧!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地图都因日本的侵略扩张而发生了改变。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04-15 10:38: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下一篇:甲午之年说日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