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开始的
2024-09-03 14:28:20  来源:《文史天地》 施京吾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二战前的侵略

  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将世界引向一场有预谋的战争。

  1935年1月13日,在纳粹党的鼓动下,被分离出去的萨尔人举行全民投票,以压倒性多数要求重新并入德国。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以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派遣一支由2.2万人组成的军队和一支警察分遣队开进莱茵兰。

  国际社会对希特勒的胆大妄为一再姑息,严重助长希特勒嚣张气焰。1938年3月10日,奥地利又被强迫“合并”到德国,成为德国的一个省,对此,唯有英国表达了一下抗议。

  兼并奥地利后的下一个目标是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其第一个步骤首先要兼并苏台德。苏台德处于德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交界处,聚集着三百万说德语的日耳曼人,是德国一战战败割让出来的土地。希特勒以此为借口,煽动苏台德的日耳曼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并入德国,最终达到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英国首相张伯伦居中调停,1938年9月15日张伯伦与希特勒举行会晤。会见中希特勒表示要下决心让苏台德回到“祖国”怀抱。当张伯伦感觉到希特勒态度的坚决时,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做起法国人和捷克人的工作,希望他们满足希特勒的愿望。

  1938年9月29日和3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讨论苏台德危机,却将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另一个协作国家苏联排除在外,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由于英法害怕战争,决定将苏台德“移交”给德国。10月1日,苏台德被德军占领。

  苏台德从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分离出去以后,并没有完全解决所谓“民族问题”,在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地方依然散居着数十万日耳曼人,以及数百万其他民族。这都成为希特勒彻底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捷克斯洛伐克内奸与德国狼狈为奸,内外合应,逼迫捷克斯洛伐克老总统哈查于1939年3月15日凌晨3点35分在事先准备好的公报上签字。公报签字两小时后,德国军队全面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消失了。3月18日,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国内民意的压力下,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德国人断然拒绝这些抗议。

  当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故伎重演的时候,被希特勒捉弄得筋疲力尽的国际社会终于清醒过来,这一次,波兰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全世界为之付出极为高昂代价。

  二、波兰问题

  1938年10月24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请波兰驻德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吃饭,在三个小时“非常友好的气氛中”,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但泽应当“归还”给德国。11月19日,波兰外长贝克在会见里宾特洛甫时拒绝了德国要求。24日希特勒下达绝密命令,要求德国军队“出敌不意占领但泽自由邦”。

  1939年1月5日,希特勒接见波兰外长贝克时说:“但泽是德国的,它永远是德国人的,而且迟早要成为德国的一部分。”26日,里宾特洛甫访问华沙,再度提出但泽问题,波兰人这才慢悠悠地警觉起来。

  3月21日,法国总统和外长访问英国,与英国讨论如何化解波兰危机,同日,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会见利普斯基,对波兰态度开始强硬,建议波兰大使向本国外长解释目前局势。26日,波兰方面以备忘录形式拒绝了德国对但泽地区的要求。从此,德国对波兰口气大变,28日德国驻波兰大使威胁贝克说:“你这是想用刺刀逼着谈判!”

  英国在了解到德国对波兰强硬主张后,张伯伦终于不再忍受希特勒的饕餮野心。3月31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发表历史性演说:“我现在必须告诉下院,在此期间如果发生任何显然已经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而波兰政府因此也认为必须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抵抗时,英王陛下政府将认为自己有责任立即全力支持波兰。他们已经给予波兰政府这种保证。”

  当希特勒得知英国为波兰提供安全保证,据在场者说他暴跳如雷“绕室狂走,攥着拳头使劲捶打大理石桌面,他气得咬牙切齿,嘴歪眼斜”。随后,希特勒于4月3日给德国武装部队下达进攻波兰的绝密命令,即“白色行动计划”。该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政治要求与目的;二、军事结论;三、武装部队的任务;四、武装部队各军种任务。其中第三部分指出:“武装部队的任务是消灭波兰武装力量,为此应该指望并且准备进行突然袭击。”同日,希特勒还下达了一个补充指示,最重要的内容包括“战备工作应当从这一点出发,即从1939年9月1日起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行动计划”。

  4月7日,意大利在德国同意下占领阿尔巴尼亚;4月13日英法两国对希腊、罗马尼亚进行安全担保。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基本形态形成。

图片

慕尼黑会议四巨头(从左至右依次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1939年4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分别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发了内容相同的电报,电报指出:“我深信今天全世界千百万人正生活在异常的新的战争恐惧之中,甚至是一系列战争的恐惧之中”;呼吁两国“通过和平方法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要诉诸武力”;要求德国、意大利不要入侵其他国家,罗斯福在电报中开列了31个国家的名单;希望大国政府的首脑“确实对未来岁月的人类命运负有责任。他们不能不听见他们的人民祈求避免这场可预见的战争灾难的声音。历史将要他们对所有人类的生命和幸福负责”。但意德两国对罗斯福总统的呼吁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墨索里尼侮辱性地挖苦这份电报是“小儿麻痹症的结果”。希特勒则于4月28日对国会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作为对罗斯福电报的回应,他矢口否认对波兰的侵略意图,单方面撕毁英德海军条约和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将他的演讲功夫发挥到淋漓尽致,在回答罗斯福总统是否会入侵所开列国家的时候,他甚至将罗斯福开列的国家名单一一报了出来,却故意漏掉波兰。在演讲最后,希特勒说他“对我们全都关心的事情尽最大贡献,那就是:全人类的正义,幸福和和平”。他的这个演讲被称为欺骗德国人民“最光辉的杰作”。

  三、苏德关系的演变

  纳粹德国长期反对苏联,但在现实政局面前表现十分灵活。如果不能稳住苏联,德国就面临双线作战的可能。1938年底,苏德经济协定到期。11月,两国就延长协定问题进行谈判。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发表讲话,暗示苏联不会加入对德战争:“决不让那些惯于使他人为自己火中取栗的战争贩子把我国拖入到冲突中去。”在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也不愿意对波兰、罗马尼亚提供安全保证。这一动态迅速被德国捕捉到,为两国接近打开了大门。

  此时,苏联尚未最终决定与德国合作。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即外长)李维斯基在4月17日接见英国大使时希望能与英法缔结三边互助条约,建议提出“英国、法国、苏联约定,在军事行动开始以后,未经所有三国一致同意,不同侵略者进行任何谈判和单独媾和”。李维斯基的建议没有得到回应,5月8日英国正式拒绝苏联的建议。与此同时,苏联驻德大使拜访德国主管外交的国务秘书威兹萨克时表示,意识形态不会妨碍苏联同德国的关系。几天后,李维斯基被解职,由莫洛托夫取代。稍后,德国即传出苏联将会合伙瓜分波兰的传言。

  5月6日,里宾特洛甫访问意大利,墨索里尼突然心血来潮,宣布要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希特勒喜出望外,立即表示同意。22日在柏林签约,被称为“钢铁同盟”。这对希特勒的侵略行动极大鼓舞,签约次日即召集德国军事首领宣布入侵波兰计划。

  但德意签约不久,墨索里尼又表示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可能要“延长到1942年底”,而英国首相张伯伦终于同意和苏联进行缔结条约的谈判,促使德国加快同苏联谈判节奏。

  6月中旬,德国开始进行战争准备,成立南路军和北路军,从两个方向对波兰进行夹击。6月22日,军方向希特勒提交“白色进攻计划”的时间表,23日由戈林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讨论了战时劳动力、集中营的利用、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向但泽偷运武器,用以挑起事端。

  四、签约前夕的外交行动

  7月22日,苏联宣布与德国正式恢复贸易谈判,苏德关系越走越近。

  而英国对与苏联签订盟约的兴趣始终不大,且分歧很多,直到8月23日才在法国敦促下开始英法苏三国军事条约的谈判,但英国对谈判依然漫不经心,派出的军事代表只拥有作战经验而不具备战略素养,甚至还忘记给谈判代表开出全权证书。

  正是张伯伦的蓄意拖延和漫不经心,使希特勒抢在前面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8月14日晚近11时,里宾特洛甫给驻苏联大使冯·德·舒伦堡发出一份特急电报,要求舒伦堡向莫洛托夫一字不改地照读:“我请您拜访莫洛托夫先生,将下列意见通知他。”不过,舒伦堡还是对电报做了一些技术性处理,比如将原件中“俄国”或“俄国的”一律改成“苏联”或“苏联的”,将“德俄两国人民的关系”改成“德国人民和苏联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等。里宾特洛甫在电报附言中授权舒伦堡代表他晋见斯大林,转告斯大林“我准备到莫斯科作一次短时间的访问,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先生阐明元首的观点”。电报内容很长,主旨就是希望德苏两国修好,其诱饵是“德国绝对没有侵略苏联的企图。德国政府认为,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不存在任何不能使这两个国家十分满意地解决的问题”。表明要与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瓜分欧洲。16日舒伦堡回电德国外交部,表示莫洛托夫“认为这份通知非常重要……现在他就可以表示,苏联政府欢迎德国改善对苏关系的愿望”。

  同在8月14日这一天,希特勒召集高级军事将领开会,对即将出现的战争及其局势进行了分析,他精准地计算了对波兰战争的态势,也正确估计了与苏联的合作,但他错误认为英法两国不会加入到战争中。同时德国还加紧备战,取消了按惯例每年九月在纽伦堡召开的党代会,有25万人应征入伍,补充到西线。

  8月15日,舒伦堡与莫洛托夫会面,宣读了里宾特洛甫的急电。莫洛托夫“以最大兴趣”听取了电文,暗示可以签订一个“互不侵犯”式的条约。德国大喜过望,连续急电催促舒伦堡,表示“莫洛托夫先生提出的几点意见符合德国的愿望”。

  苏联似乎看穿了德国的迫切心情,故意戏弄了一下德国,要求先缔结一项贸易和贷款协定,然后“可在不久以后”再缔结一项互不侵犯协定。这显然不符合德国“白色进攻计划”的时间表。希特勒终于按捺不住自己急迫心情,于8月20下午6时45分亲自发电报给斯大林,表示“德国与波兰之间的关系已变得不可容忍了”,希望斯大林能在22日或23日“接见我的外交部长”,他授予里宾特洛甫以“全权来拟定和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及议定书”。21日晚9时35分斯大林复电“同意冯·里宾特洛甫先生在8月23日到达莫斯科”。历史学家评论道,这是“这个不体面时代一桩最卑鄙的交易”。

  收到复电第二天,希特勒再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主要内容与14日大体一致,希特勒在讲话中说:“我将提出发动战争的宣传上的理由,至于这种理由是否可信,这无关紧要。胜利者在事后不会被问起当初说的是不是实话。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是非问题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胜利。绝对不能抱有任何同情,要进行无情的斗争。8000万人民一定要得到他们的权利,他们的生存必须得到保障。谁强就是谁对,大国没有怜悯。”在讲话中希特勒还高度赞美了斯大林:“世界上基本只有三个政治家,斯大林,我和墨索尼里。最弱者墨索尼里既不能冲破王权,也不能制服教权。只有斯大林和我能预见未来。几个星期后,我将在共同的德俄边界上与斯大林握手,并同他一起重新安排世界。”

  希特勒讲话结束后,会场出现十分滑稽一幕:戈林爬到桌子上,像野人一样转着跳舞。他还作了杀气腾腾的保证和感谢。

  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在与德国谈判同时,与英国依然保持接触。但谈判进展缓慢,除了英国的漫不经心,波兰也负有重要责任。在6月9日,波兰外长贝克给英国大使拉钦斯基的电报中,不同意西方与苏联缔结条约时提到波兰,而是要与苏联直接谈判:“苏联给予遭受进攻的国家——甚至在没有得到这个国家同意的情况下——以援助的原则,我们认为对波兰来说是不能容忍的。”由于波兰的固执,成为盟国谈判失败的重要因素。

  在获悉苏德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前一天,英国内阁发表会议公告:“内阁毫不犹豫决定,英国政府在公开场合反复声明并决心履行的对波义务,决不因这一事件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其他国家漠视这些努力,坚持要使用武力,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并决心实行全力抵抗。”首相张伯伦同时还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德波两国争端。希特勒迅速回绝张伯伦的呼吁:“我通知阁下,这种军事上的预言一旦应验,我将下令立即动员德国武装部队。”

  8月23日中午,德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随后里宾特洛甫与斯大林、莫洛托夫进行了三小时会谈。会谈十分顺利,在晚上进行第二次谈判时,即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争大门彻底打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共七条,其核心条款是第四条“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的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但在条约背后还有一个绝密的“附加议定书”,主旨是苏德两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将立陶宛北疆设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界限”,在波兰问题上则规定“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这就是对波兰的瓜分。在南欧问题上德方宣布对“比萨拉比亚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这样,德国不仅卸下了东线的压力,同时还麻痹了苏联对德国的警惕。

  在苏德签订条约同日,法国国防部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局势,会议表示“恪守我们对波兰的承诺”。

  23日签约当晚,希特勒决定向波兰进攻时间提前到26日凌晨4时45分。

  但在25日傍晚,英国和波兰正式签订军事互助协定的消息传来,几乎同时,墨索里尼又电告希特勒,以未做好军事准备为由,表示“在军事方面不采取主动行动”。这迫使希特勒将战争时间重新回到9月1日。同在8月2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致信希特勒,再度呼吁和平:“如果您和德国政府同意波兰政府所接受的和平解决措施,则无数生命将得到拯救,希望又可以恢复,即现代世界的国家目前还能为相互之间的和平与幸福奠定基础。”

  在临近战争前夕,英国与德国仍然进行外交斡旋,希望能谋得和平,而希特勒为了推卸战争责任,大耍阴谋、蓄意欺骗,同英国一直周旋到战争爆发前不久。

  六、走向战争

  1939年8月31日12时30分,希特勒正式下达第一号作战指令:

  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进攻时间:4时45分。

  这一天法国总理达拉第在他的笔记里表现出犹豫不决和动摇:“有人会要求我们接受肢解波兰,并对意大利让步,如果我们说‘反对’则可能丧失我们道义力量的王牌,我们说‘赞成’,就会丧失我们在欧洲的影响;即使我们不讲内部困难,在美国我们的精神也会垮台。”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国进攻波兰,战争爆发。

  1939年9月3日9时,英国通牒送达德国政府,宣布对德宣战。

  1939年9月3日12时30分,法国通牒送达德国政府,宣布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267期  【南京市文史学者】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9-03 14:29: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二战中盟军的疑兵计划

下一篇:二战中的战略欺骗艺术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