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家国,抗击日寇,身经百战浴血疆场;远征缅甸,奋勇杀敌,立功异域大扬国威;不畏险阻,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少立大志,投笔从戎展抱负
无为县城往西,长江之畔的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村,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出生和青少年时期度过的地方。 8月13日下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将军的故居。
骄阳下,一座青砖小瓦的民国风格建筑矗立村野,散发着古朴之风。两进三开间的房子,中间一个天井,宽敞的屋内摆放着水车、石碾等旧物。正屋案头,一身戎装的戴安澜照片摆放正中,睹之让人肃然起敬。
“小时候,他家里并不富裕,老屋是戴安澜当团长后,在族人的帮助下修建的。 ”练溪社区党总支书记戴晓进,是戴安澜的宗族孙辈,这些年一直帮助照管着故居。他介绍说,老屋历经沧桑,前些年,政府进行了修缮。修复后的将军故居为砖木结构,简朴不失古朴,淡雅不失庄严,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景仰将军英雄事迹的人士前来参观。
少年安澜,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戴晓进和村中老者的讲述中,一个读书刻苦、少怀壮志的有为少年形象,在记者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1904年,清末动荡年代,戴安澜出生于地道的庄户人家。家人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衍功”,冀望他长大后能建功立业。 1911年秋,7岁的安澜进入本地塾馆拜师识字,取学名“炳阳”。
1918年秋,桐城名士周绍封应邀来村设塾馆。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戴安澜,赢得了周先生的垂青。他曾对人说,此子禀赋优异,少有大志,后必有成。之后,戴安澜又进入无为县城区学堂读书,后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安徽公学学习。
一次偶然,成为戴安澜人生的转折点。 1924年3月,从在广东粤军任团长的叔伯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后,戴安澜辞别父母,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同年底,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更名“安澜”,自号“海鸥”,表达自己要力挽狂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要像海鸥,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1926年初,军校毕业后,戴安澜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从此开启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浴血烽火,身经百战忘生死
投身军旅后,戴安澜始终战斗在一线,保家卫国。 “听长辈说,戴安澜军务繁忙,转战全国,一生中仅抽空回过一两次故乡。其中一次,是接他的妻子。 ”戴晓进告诉记者。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戴安澜矢志与日寇血战到底,相继参加了长城抗战、华北抗日、鲁南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并屡立战功。
1928年5月,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济南城血流成河,横尸遍地,中国军民死伤万余人。戴安澜亲身经历了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亲眼目睹了战友牺牲的情景,这让他对日军的残暴罪行刻骨铭心。
那时,长子刚出世,经历惨案的他,为表达与日军血战到底、消灭侵略者的决心,为儿子取名“覆东”,意为覆灭东洋。
1931年9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片的东北土地沦陷。随后,日军进一步向华北靠近,步步进犯。1933年3月,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赶往长城古北口,与日军主力展开激战。
战场上的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中国士兵却多为农民出身,不懂战术,有的士兵枪还没摸热,便上了战场,死伤惨重。为弄清日军机枪与步枪如何协调作战,戴安澜冒着炮火登上长城观察,被日军发现后,用机枪封锁了两个小时。
“有人批评父亲,说你是团长还跑到最上面去,太不安全。父亲回答说,我就是要亲自上去看看,如果我不去,就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在使用哪些不同的兵器作战。 ”在一次采访中,戴覆东这样说道。
“七七事变”爆发后,已升任旅长的戴安澜,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中条山诸役。 1938年3月至5月,先后参加台儿庄对日作战、武汉会战,因战功卓著,报记大功一次,晋升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1939年底,已升任国民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第二○○师师长的戴安澜,奉命参加昆仑关攻坚战,阻止日寇继续北上。面对敌人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戴安澜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三失三夺昆仑关。是役,苦战近一月,毙敌数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团旅长中村正雄少将。战斗中,戴安澜身负重伤。经过一个月的疗养,创伤痊愈,他又回到部队。
远征缅甸,域外建功扬国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请求,同时也为保卫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避免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线被切断,中国组成远征军,与英国在缅部队共同抗击侵犯缅甸的日军。戴安澜奉命率二○○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于1942年初赴缅作战。
3月4日,戴安澜由腊戍入缅。想到这次出国远征作战,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行军途中作七绝两首,其中有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
得知仰光失守后,英军不战而退,撤出同古。戴安澜孤军镇守,沉着布置,准备战死同古,并写下遗书。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同时,他又指示所属各部: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营各级亦是如此。
同古之役,远征军上下同仇敌忾,给日寇以重创,极大鼓舞了民心士气。二??师以仅9000多人的队伍,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达12天之久,以牺牲千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敌5000余人,打破了日寇难以战胜的神话。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1942年10月,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戴安澜因此成为二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因英军失守要地棠吉,4月24日拂晓,戴安澜率二○○师奉命发起棠吉攻击战。战斗中,戴安澜命令炮兵将火炮推至步兵阵地前沿,炮轰防守高地的日军,这一方法十分有效。部队一举攻占了制高点。二○○师的将士激战一夜歼灭了守城日军,攻占棠吉,捷报飞传,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战斗中,戴安澜的两个贴身卫士,一死一伤,可见战斗之激烈。
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阻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疾速溃败的车轮。
忠勇殉国,马革裹尸酹壮志
就在西方为中国军人善战而兴奋时,戴安澜不会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中国远征军身上。
英缅军连连丢城失地,如潮水般溃败,缅北战局急转直下。 4月,日本抢先攻占了腊戍,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截断。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阻击。
当时,英美方都建议由英国军队收容中国军队。戴安澜态度非常明确:“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在与军部失去联系,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决定带部队进入缅北野人山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
戴覆东后来听父亲的战友讲,“父亲一共要穿过5道防线才能回国,两道山路,三道水路。敌人对父亲恨之入骨,前四道防线父亲都闯了过去,最后到了河边,一部分官兵已经过了河,父亲走在后面掩护,结果被敌机枪击中,胸腹中弹。 ”受伤后的戴安澜,被参谋长在草丛中找回后,仍然指挥部队突围。
饥困交加的士兵们,没有丢下自己的师长。他们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历经千辛万苦,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5月26日,二??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因没有药品,又遭受雨淋日晒,戴安澜伤口发脓溃烂,心力交瘁,几次昏厥。此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他感到生时有限,示意士兵拿出地图来,指示回国路线,又示意卫士扶起他的头来,向北方的祖国艰难凝望后,即壮烈牺牲。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林中,年仅38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
中国远征军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一次中国军队悲壮激烈、震撼人心的远征。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的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魂归故里,英风正气壮山河
位于芜湖市中心的赭山,由大小两个山头构成,因土石殷红而得名。在小赭山南麓半山坡上,戴安澜的墓便在于此。
墓地背依葱茏山峦,四周松柏环绕,幽静庄严。墓的西侧,碑刻着将军的生平功绩。东侧,碑刻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为将军题写的挽诗、挽词和挽联。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在挽诗中,毛泽东高度评价戴安澜。
距戴安澜墓不远,是后人立下的一尊戴安澜将军铜像。仰望铜像,将军一身戎装,昂首挺胸,胸挂望远镜,手上撑着拐杖,英姿勃发,气度非凡。铜像基座上,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戴安澜将军”五个烫金大字。
“将军原葬广西,后迁葬芜湖,其中曲折种种,说来令人唏嘘。”现已退休的芜湖市委党校教授姚永森,对戴安澜生平研究颇深。
1942年7月间,戴将军灵柩先后经云南、贵州,运抵广西全州厝葬。将军灵柩所经城市,均隆重地举行公祭大会,家家素烛鲜花,人人挥泪,迎灵队伍多达数万人。
1942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表彰戴安澜“视死如归,悲壮激烈,临阵不退,见危甘蹈”,追授他陆军中将。 1944年,因日寇进占广西,担心遭到破坏,将军被迫移葬于贵阳花溪河畔。
1947年,灵柩始运抵芜湖,暂厝体育场。墓地择定小赭山,以让将军隔江遥望家乡。各界群众列队前往墓地,送葬队伍长达三里之远。哀乐声中,人们挥泪不已。新中国成立后,戴安澜将军于1956年9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作为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在芜湖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深受爱戴。”芜湖市档案局副研究馆员秦建平介绍,邓小平同志1978年作出批示,整修戴安澜烈士墓。作为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瞻仰祭奠英烈、追忆将军英魂的人们,络绎不绝。
“父亲许许多多的优良品德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父亲把国家民族利益置于至高无上,以此来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标准,更是我们要永远牢记不能忘怀的。怀念先烈,一定要努力践行先烈精神。 ”2014年,在芜湖市举行的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将军之子戴澄东先生含泪回忆着父亲的点点滴滴。
将军风范,山高水长;英烈不朽,浩气长存。戴安澜的卓著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爱国精神和崇高风范,更是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9-08 11:30: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吉鸿昌 “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