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4年艰苦抗战,那些牺牲在白山黑水的抗联英烈(下)
2017-02-23 14:53:43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曹亚范

曹亚范是东北抗日联军优秀指挥员。1911年生,北京人。1928年到吉林和龙任小学教员,1930年参加了党领导的延边、和龙地区的“五州暴动”。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中共东满特委工作,在延吉、汪清等地参加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斗争。1933年11月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发展中共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艰苦的斗争中,他十分重视群众的利益。为保障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有足够的粮食吃,他要求每人至少贮备15天的粮食。每当敌人“讨伐”时,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安排好群众转移,并指派专人照料老人和儿童,然后同游击队员一起参加战斗。1935年3月任中共东满特委秘书长,5月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2团政治委员,率部在敦化、蛟河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活动。1936年3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3师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所部从安图转战至抚松、临江一带,取得抚松松树镇、临江大洋岔、濛江小汤河等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游击区。同年7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37年春任东北抗联第1军2师师长,后率部转战长白山区,挫败日伪军多次“讨伐”。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支援全国抗战,曹亚范根据抗联第1路军的指示,不断用袭击战、伏击战和夜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1938年8月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1方面军指挥,率部在金川、临江、辑安、通化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曾取得袭击集安二道阳岔和临江三岔子等战斗的胜利。1939年秋,日伪军调集重兵对第1路军进行全面“围剿”,抗联部队的处境极其艰难。他们经常身着单衣,头缠破布,腰裹麻袋片,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中行军作战。此时的曹亚范身患严重肺病,经常咳血,仍以惊人的毅力,率部与敌激战。1940年4月8日带领部队外出筹粮时,在濛江龙泉镇西瓮圈被叛徒杀害,年仅29岁。
 

姜墨林

姜墨林烈士是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人,抗日小英雄。11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参加抗联,19岁在战斗中牺牲。牺牲后,日寇在其身上搜出一张纸片,用红铅笔写着23个汉字:“中国必胜,日寇必败!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日寇恼羞成怒,把字条撕得粉碎,将这位英雄的抗联战士的遗体举起,残暴地投入了二十八道河的激流之中。姜墨林,1921年出生在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红土墙子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失去双亲,不到10岁就跟随哥哥下田劳动。刚满11岁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多次圆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13岁时,调入中共游击队。1938年8月,党组织送姜墨林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单独率领小部队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深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宋铁岩

宋铁岩(1909-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

原名孙肃先,曾用名宋占祥、铁坚、铁英,孙件、孙克敏,字晓天。男,1909年12月6日出生,吉林永吉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少年时代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优异的成绩从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曾任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北平市大学学生联合会理事,在学生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积极组织领导学生开展反日集会、游行示威、救亡宣传等抗日救亡活动。曾被推举为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负责人率团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呼吁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政府当局逮捕。后在学生、工人、各界人士及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斗争下获释。1932年秋,回东北从事兵运工作。此间,编辑出版诗集《前进》,以鼓舞抗日斗志。

1933年端午节,与曹国安一起成功领导伪军铁道警备第5旅14团迫击炮连起义,加入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被编为迫击炮大队,任大队政治委员。9月,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任政治部主任。为扩大抗日力量,贯彻党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做好本军内部政治工作的同时,东奔西走,积极联络各抗日武装共同抗日。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成立后,曾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兼第1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东南满省委委员等职。随杨靖宇转战南北,参加了大荒沟伏击战、歼灭伪军邵本良部等十数次著名战斗。7月,奉命率部西征。后因日、伪军重兵严密封锁,被迫率部回师。在摩天岭伏击日军金田中队,取得击毙日军大尉金田以下80余人的胜利。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斗争,身患严重的肺病,到辽宁省本溪游击根据地老和尚帽子山里密营休养。日军侦知后,于1937年2月11日派兵围袭,他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牺牲。
 

李学福

李学福(1902——1938年)原名李学万,别名李葆满,朝鲜族,吉林延吉人。1915年全家迁至吉林省饶河县(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大佳河,后又迁到三义屯,李学福被推举为屯长。

1930年,李学福参加了由饶河共产党组织举办的军政训练班,他以屯长的身份,联络当地人士投身抗日活动。

“9·18事变”后,饶河群众的抗日斗争更加发展。1932年春,三义屯各族村民在李学福的领导下,举行了有几百人参加的抗日游行示威。1933年春,李学福被选为饶河反日总会会长。同年秋,李学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饶河反日总会被敌人破坏,李学福参加了饶河反日游击队。1934年2月,日伪军加紧了对饶河抗日队伍的“讨伐”,活动在饶河的救国军司令高玉山撤入苏联,所部溃散。此时,中共领导的饶河游击队改编为游击大队,李学福接任大队长。1935年9月,饶河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任第四团团长。1936年4月,第四团扩编为第二师,李学福任第二师副师长兼第四团团长。同年11月,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和中共下江特委的指示,第二师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李学福任七军二师师长(后改任新编第一师师长);1938年1月,李学福任第七军军长。1938年夏。李学福因长期的艰苦战斗,得了重病,医治无效,于1938年8月8日逝世。
 

张中华

张中华(1912—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

1912年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底,被组织派往吉东地区,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此间,他经常深入上马莲河、卧龙河、卢家屯、北湖头、七间房等地,发展地方的党团组织,支援与配合抗日联军的武装斗争。

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张中华调到抗联第五军任政治部主任。与第五军副军长柴世荣一同将在宁安南部的一个伪军连缴械,并袭击牡丹江中东路东段敌人的军用列车,击毙敌四千余人,缴获战马九十余匹。

5月以后,日本侵略者对宁安及其周边地区实行空前的白色恐怖统治,对五军120一九三七年周建华军部所在地连续发动了九次进攻。8月,军部决定向道北转移。在转移途中,一次较大的战斗是由张中华指挥的在代马沟水平站附近小粒子一带伏击日伪军用列车。9月12日,张中华同抗联二军二师四团侯国忠团长、二军五师师长陈翰章等率一百余人并联合反日山林队一起,先将铁轨扒开虚放在原地路基上,队伍随后埋伏在铁路两边。当运载着150名日军、200名伪军和战马、物资等的军用列车行至铁道破坏处时,机车脱轨停行,与此同时,张中华率伏兵一跃而出,以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行动。瞬间,敌军大乱,大部分伪军在抗联战士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的震慑和感召下,或伏地不动,或四下逃跑,只有小部分伪军跟随日军拼死抵抗,战斗从晚9点一直激战到12点,共击毙日伪军官兵九十多人,击伤三十多人,死伤战马六十余匹,并缴获了部分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1937年3月,吉东党组织在下江、道北和道南三个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吉东省委,张中华任省委委员;为加强五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领导,张中华为军党委常委。在此期间,张中华率领道南留守部队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活动,屡屡与敌人接触,不断打击、干扰敌人。3月30日,在镜泊湖畔率队游击时,与伪警备旅的一个连遭遇,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击毙日本教官、伤连排长以下数人。5月22日,率部与二军新编独立旅会师,共同打退了来自海伦方面百余名敌人的追击。

1937年冬,张中华率五军部分留守部队继续坚持道南的游击斗争,艰苦地转战于牡丹江、宁安等地,给敌人以干扰和破坏。12月,他率领留守部队在桦皮沟一带与敌人作战中,右臂受重伤被俘。在敌人重刑与诱降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大骂敌人,并利用一切时机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狱中被敌人杀害。时年25岁。

张中华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的英名将永远牢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王仁斋

原名王仁增,号仁斋。1906年9月21日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侯家乡高家村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入当地小学读书。1924年从山东青州(今益都)甲种农科学校毕业后,回家任教。经常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讲述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故事。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王仁斋耳闻目睹了国民党的暴行,毅然离开家乡,秘密参加了革命。同年冬天,他被组织派到东北,在抚顺煤矿从事工运工作。后因一次冒顶事故,腰部被砸伤,回家休养。1928年,他带病回到东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沈阳《平民日报》社和沈阳平旦中学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被派往柳河县三源浦,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到海龙中学任教,继续在学生中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在沈阳被捕。“九一八”事变后,他乘乱和难友们一起逃出监狱,回到柳河县三源浦,从事地下活动,建立抗日组织反帝同盟会,并被选为海龙中心县委委员,开始了他武装抗日之路。

1932年春,柳河县三源浦北校校长包景华组织抗日队伍,被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五收编为第九路军,任命包景华为第九路军司令,王仁斋任政治教官。同年10月,第九路军在日伪重兵进攻下失败,海龙中心县委在原县委游击队的基础上,以在第九路军中工作的党团员为骨干,组建海龙工农义勇军。

1933年,杨靖宇将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他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团结各界抗日武装力量,带领部队在海龙、柳河、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通化四县边界活动,袭击日军部队,击毁敌人运兵车,缴获大量战利品,补充了部队的给养,队伍不断扩大,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王仁斋任副官长。11月,协助杨靖宇指挥部队攻克三源浦镇。不久,又攻克敌人重要据点八道江镇,并在旱葱沟重创伪军。

1934年12月,王仁斋在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南满临时特委委员,改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政委。

1935年春,调回第一军军部,负责组织领导地方抗日武装。3月,与第一师师长李红光一起指挥部队伏击敌人,抓获伪通化县长和日本参事官。

1936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成立,王仁斋任三师师长。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王仁斋任抗联一军三师师长。为了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王仁斋率部转战在海龙、柳河、清原、抚顺、兴京、桓仁、西丰、铁岭、开原等广大地区。11月,将所部改编为骑兵,闯过清原、铁岭和南满铁路,西征至辽河岸边。

1937年初,王仁斋带领一支小部队活动在沈阳、抚顺、清原一带。期间,收编“金山好”反日山林队一百余人。随后,又在砬子山重创日伪军。当年秋季,王仁斋率部回到清原,与三师其他两部胜利会师。年末的一天,王仁斋带领通讯员和一名小战士从筐子沟岭出发去岭南筹集子弹,当他们行至钓鱼台时,突然遭到伪警特务的突然袭击。王仁斋一边开枪还击,一边带领两名战士向后山转移,不幸,右腿被子弹击中。在小战士的掩护之下,通讯员急步上前,背起王仁斋向后山撤退。上山后,王仁斋与通讯员立即将文件、印鉴和现款等焚毁。此时伪警特务已经猛扑过来,王仁斋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地进行还击。驻地的抗联战士听到枪声火速前往营救,待赶到现场时,伪警特务已经逃走,王仁斋和两名战士却躺在了血泊之中。王仁斋牺牲时年仅31岁。
 

李学忠

李学忠(1910—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

又名李宗学,1910年生在山东。20世纪30年代初,在吉林磐石一带投身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送到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两年后,又被组织选送到莫斯科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到东满地区参加党的领导工作。

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李学忠任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政委魏拯民领导地方组织工作,帮助军长王德泰做部队的政治工作。同年10月,李学忠与杨靖宇等一军领导干部,代表一、二军和东、南满特委多次会谈,就筹备召开东北人民代表大会和建立东北人民革命临时政府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为密切两军联系,为后来东、南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为组织抗联第一路军,奠定了基础。

李学忠率远征队胜利完成任务后,离开摇江,沿途又经历了多次战斗,于11月回到安图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李学忠与王德泰带领部分青年义勇军北上,1月中旬抵宁安县南湖头第五军军部,与周保中会晤。在召开的二、五军党委特别联席会议上,李学忠首先汇报了南满与一军会师经过以及和一、二军领导人会谈情况。会议充分评价了两军领军人会谈的意义,对李学忠远征队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李学忠的远征不但使一、二军,而且是在一、二、四、五各军间打通了联系,使在满洲党领导下的民族革命战争队伍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会议还决定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扩编为两个师、下辖六个团,李学忠兼一师政委。会后,王德泰、李学忠返回安图游击根据地。

1936年3月,东满党和二军干部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扩编为三个师,李学忠继续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4月,二军在大柴河设伏,五百余名日军、二百五十名伪军伤亡,仅一百余残敌逃命,缴获大批轻重机枪、步枪及军用物资。此役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联士气。

二军在大柴河向抚松转移时,李学忠被流弹击伤腿部。1936年7月伤愈,在即将重新走向战斗岗位的时候,8月9日李学忠所在的大碱场密营突然被汉奸李道善的自卫团百余人包围。李学忠立即组织密营全体人员奋勇抵抗,占据有利地形,与号称“神选队”的伪军展开了激战,但是,由于我方多为伤病人员和非战斗部队,又是仓促应战,因此损失惨重。年仅26岁的李学忠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把一腔热血倾注在了长白山上。

李学忠是东北抗日联军中优秀的政治领导人,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此,1985年抚松县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墓碑揭奠仪式,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烈。

(中国军网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等)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2-23 14:57: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4年艰苦抗战,那些牺牲在白山黑水的抗联英烈(中)

下一篇:抗日英烈陈若克:女英雄与孩子一起被鬼子刺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