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清
邯郸涉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被称为“刘邓的第二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革命旧址,记载着那段传奇的岁月。
在涉县赤岸村129师司令部旧址的展室内,陈列着一根50多米长的麻质大绳。别看绳子不起眼,可是来头不小,它是“八路军的母亲”李才清用过的。当年,李才清曾经用这根麻绳掩护过不少的八路军战士。关于这位“八路军的母亲”的故事,我们从头说起。
1902年,李才清出生于涉县青塔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那年,她嫁到了大山深处的庄子岭村,丈夫郭思礼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人们都称呼李才清为“郭二嫂”。因为她厚道又勤快,很快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那时家里穷的叮当响,全家吃糠团、咽野菜,穿得更是破破烂烂。为了维持家计,郭思礼有时候会到山上挖中药,用绳子系住腰,将人悬在半山腰采摘,非常危险。李才清原本以为他们家的苦日子会这样一直过下去,没想到1938年,山里来了八路军,又减租,又减息,时不时还救灾。驻在庄子岭的战士们给她家开了10亩荒坡地,收的谷子都给了她家,日子比过去好了许多。
1941年春天,因为闹灾荒,李才清家里锅底朝天,什么吃的都没有。李才清的公公饿昏在炕上,眼瞅着快不行了。恰巧朱德路过此地,听说了这事儿,连忙派人送来了半袋小米,郭家的人说啥也不要,可八路军同志说:“这米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朱总司令特意交办的。”李才清才接过小米,感激地直落泪。
八路军的一位领导跟李才清话起了家常,说八路军和穷人是一家人,他们打仗是为了打跑日本鬼子,给穷人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让穷人翻身做主人。李才清听后感慨地跟家人说:“八路军是咱自家人。要不,让咱的大儿子郭喜去当个小八路吧。”就这样,14岁的郭喜前去参军,因为年龄小,他被安排在八路军总部当了联络员。
1942年5月24日,日军纠集两万五千人,从四面八方向偏城县和辽县涌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八路军又该如何转移呢?
当时偏城县和辽县境内,分布着党政军机关100多个。当天晚上,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高级党校华北《新华日报》社等领导机关近万人,被日军包围在偏城镇的南艾铺、窑门口、十字岭一带,形势十分紧急。总部和北方局决定:老弱妇幼和伤病员到主战场附近的庄子岭一带疏散隐蔽,军用物资也转移到庄子岭一带隐藏起来。
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比较放心呢?地方党组织决定,交给李才清一家。当大儿子郭喜赶回家送信时,李才清丝毫没有迟疑,立即答应下来,她把全家人都叫到跟前说:“就是豁上命,也要保护咱八路军!”
这天晚上,八路军后勤部长杨立三派人把32驮冀南银行钞票、8箱银器、几驮军用服装和许多药品,送到了庄子岭。
一开始,他们准备把物资藏在山洞里,可李才清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安全,于是想到新的办法。李才清带领丈夫郭思礼、四弟郭思贤、四弟媳翟秀、长子郭喜来到不远的白土山,全家人一起在山沟里挖起洞来。为了不出声响,她让大家用手挖,挖好一个,就把一捆捆钞票放到坑里,搬来石板盖好,石板上再堆些土石,最后在上面放上一块有特点的石头作为标志。
就这样,32驮钞票藏了32个地方,32个坑都是李才清一家人用手把一块块石头、一片片石板、一捧捧沙土挖出来的。他们的手都磨破了,脸划破了,身子摔疼了,可大伙全然不顾,只知道藏好东西要紧。钞票埋好后,李才清又带着大家把军用的被子、服装和许多药品,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山洞里。
当时,八路军的领导对李才清说:“这些物资是我们的队伍最需要的,你一定要负责隐藏好。即使被鬼子抓住,也决不能说出去。”刚开始,部队还留人看管,过了两天就干脆把这个任务全都交给了她。李才清牢记八路军的嘱托,等到后来部队转移的时候,她看管的钞票一张没少,银器一两没缺,服装药品一件没缺,统统归还了部队。
除了要隐藏军用物资,李才清全家还负责掩护十几名八路军的伤病员。当天晚上,李才清全家把物资藏好回到家后,又领着这些人到附近找了几个山洞躲藏,天亮之前,所有的伤病员都安置完毕。
后来,八路军的伤员越来越多,其中,华北新华日报社管委会调研科长王友唐伤得很重,报务员马平有孕在身。李才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找个更安全的地方把他们藏起来。思来想去,她决定把他们藏在锅底洞里。这个洞位于村后5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洞口还有灌木丛,很隐蔽。
李才清从家里找出一条大绳子,一家人爬到村后的山顶,把绳子绑在一个大树上,先把郭喜放到锅底洞里,铺好山草,然后用大绳子的一头绑住王友唐的胸部、腰部,把他放到洞口的灌木丛上,由郭喜替他解开绳子,扶他进洞。按照这种办法,他们接着把华北新华日报社编辑刘川诗、马平和一个姓杨的同志一个个先后藏到洞里。
有一次,天刚刚擦黑,卫生员小张奉命往庄子岭送药,没想到在石门山下,被敌人发现,他腹部中了枪,滚到了山沟里。李才清发现了,冒着枪林弹雨,拐到一个山岔,躲进石缝里,等天黑了,从血泊中把小张背回了家,然后给她灌米汤、洗伤口、喂药。当天晚上,李才清和丈夫把小张藏到了山洞里。
庄子岭周围山岩下有18个山洞,陆续隐藏了50多名伤病员和干部。白天,敌人出来搜山,李才清和家人就下山躲起来。晚上,敌人下山,李才清就上山送饭。每天月亮升起时,李才清和丈夫就拿出铁锅和粮食,点着荆蒿,做成一大锅小米稀饭,一盒一盒,一罐一罐,分别送到各个山洞的伤病员手中。有的山洞在半山腰,他们盛好饭之后,先用一条小细绳子将装饭的盒子拴在身上,再用大绳子钩住,然后进到洞里,让里面的同志用饭,每个晚上都是这样,风雨无阻。
掩护八路军战士的过程中,李才清遭遇了日军好几次的突袭,每一次都让人捏一把冷汗。这位八路军的母亲又是如何对敌周旋,化险为夷呢?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09-28 15:5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