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这首曾经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名曲《松花江上》,在抗战时期几乎人人都会唱。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抗击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慷慨激昂的旋律激励着民众走向抗日战场,也鼓舞着将士们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不是东北人,而是河北定州人。他就是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人民音乐家张寒晖。
张寒晖从小就显露出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当他融入战斗的群体,一段段音符又在抗战事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1902年5月,张寒晖出生在河北省定县,也就是今天定州市西建阳村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祖父精通琴棋书画,考取过功名,可最后弃官不做,过起了恬淡的田园生活。父亲以教书为生,平日里喜爱音乐和作曲。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生活,张寒晖自然从小就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11岁的时候,张寒晖到离家10多里地的翟城上高小,在这期间他学会了拉胡琴,吹笛子,弹琵琶和三弦。12岁那年春节,村里准备大演几天秧歌,经人推荐,张寒晖第一次登台演唱,一开嗓就赢得了满堂彩。
中学毕业后,张寒晖考进了北京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10月加入青年团,不久又光荣地入了党。张寒晖平日里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却不想因为太活跃被北洋政府盯上了,北洋政府发出通缉令要逮捕他,无奈之下张寒晖只好先躲回了老家。1928年,他再次进入北京艺专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可没过多久,因为张寒晖的艺术思想和学校的教学理念相差太多,他被学校辞退了。
1930年6月,张寒晖又回到了老家定县。不久他受聘到本县职业学校任教导主任,同时也教国文。在学校,他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把进步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热潮高涨,张寒晖在工作之余,填词创作了一些抗口歌曲教学生演唱。他以古曲填写了《可恨的小日本》、《告我青年》等歌曲,号召青年“激奋进,齐赴国难”,开始了他用民歌唤醒民众投身抗战的革命艺术生涯。
1932年,张寒晖受到老同学刘尚达的邀请,到西安市任陕西省民教馆总务主任。在西安的日子里,他把地方化的话剧首次搬上了西安的舞台。第二年,因为宣传抗日进步思想,张寒晖被反动势力排挤出了民教馆。丢了饭碗后,郁郁不得志的张寒晖病倒在了西安。在他乡毕竟人生地不熟,这年秋天,张寒晖硬撑着回到定县老家养病。回家后,他在定县“平教会”平民文学部任职。这期间,在定县城南的东朱谷村,张寒晖集合了40多个青年农民,给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并引导他们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活动。
1936年,张寒晖第二次到西安,担任西安二中“二八”级班主任兼国文教员。10月份,西安实验剧团成立,张寒晖摇身一变成了张导演。这段时间,张寒晖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开始了音乐创作活动。这一年,十万东北军官兵被蒋介石调集到西安执行“剿共”任务,官兵们拖家带口,挤满了古城街头。他们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还得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卖命,个个心里都憋着火。
张寒晖任教的西安二中,正是一所主要招收东北流亡学生的学校,他班上的学生也大多是东北军子弟。张寒晖经常把学生们带到新城北门外东北军家属寄居的地方,让学生和父母亲人见面。在那里,张寒晖目睹了东北同胞愤怒的样子,听到他们背井离乡的哭诉,他深切地感受到,伤痕累累的“九一八”已成为插在他们心头的刺。这一切让张寒晖热血沸腾,总想着做些什么抒发自己的悲愤。
于是,他以北方女人在亲人坟头的哭诉声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虽然听起来如泣如诉,可歌声中却蕴藏着奋起抗争的力量。当试唱这首歌时,张寒晖自己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几次唱不下去,旁边的学生和流浪难民也跟着恸哭。张寒晖的朋友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大家哭成了一团。”
1936年11月,中国抗战史上一首经典名曲《松花江上》就这样诞生了。在抗战烽火中,这首歌又将产生怎样的力量呢?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09-29 15:40: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