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英勇不屈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雷烨
2017-10-25 09:01:27  来源:河北网络电视台 河北共产党员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雷烨生于1914年8月。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担任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长,兼任《晋察冀日报》社特派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等职。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员并出席第一届参议会。1943年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他典卖家屋,得银圆100枚作路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用手中的照相机真实地反映了冀东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记录了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他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掩护群众和战士撤退,宁死不当俘虏,饮弹牺牲。他就是群众非常爱戴的雷烨。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他早年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由于父母亲早逝,才读完初二,不得不辍学回家种田。父母双亡,长兄为父,刚辍学的俊文不得不挑起养家的重担,曾去义乌埠头等地教书,又在金华当“土地测绘员”,以其微薄的工资养活4个弟弟妹妹。1937年12月24日,杭州城沦陷。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5月,他典卖家屋,得银圆100枚作路费,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帮助下,去延安。临行前,他把9岁的弟弟送到杭州贫儿院,12岁的小妹送人做童养媳,15岁的二妹介绍给自己的一位好友草草成婚(大妹已结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雷烨与弟弟、妹妹合影

  项俊文到延安后改名雷烨,参加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因擅长文学创作和摄影,兼任各报刊特约记者和通信员,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学习期间,努力写作,撰写的通讯《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斗争——抗大献给抗战一周年的礼物》、《抗大同学毕业上前线》以及拍摄的《抗大四期毕业欢送大会上毛泽东先生致训词》、《参加欢送大会之学员》等文章和照片,先后在1938年8月4日和9月1日武汉《新华日报》发表,并配发了毛泽东的题词:“继续努力以求贯彻——给抗大第四期毕业同学”、“学好本领上前线去”。

  1938年8月1日,他从延安抗大第四期结业。八路军总政治部为加强敌后新闻报道,特从抗大学员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和写作水平兼优的共产党员,组成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雷烨入选并被任命为记者团第一组(晋察冀组)组长。11月20日,遵照总政治部命令,第一组在雷烨带领下从延安出发,跋山涉水,穿越敌占区,于12月下旬胜利抵达晋察冀边区,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接见。受《抗敌报》总编邓拓委托,雷烨写了《谈延安文艺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在《抗敌报》1939年1月1日至28日分10期连载。详细介绍了延安文艺工作的特点、在抗战建国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及贡献、延安的文艺组织等等,对团结和鼓舞文化工作者以文化形式对敌人展开斗争,起到了良好作用。1939年5月前后,雷烨主动要求随军挺进冀东抗日最前线,深入到冀热边长城内外,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为了团结冀东文艺界人士,雷烨发起创立了文艺团体“路社”,创办了文艺刊物《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亲自担任部分编缉工作。这些刊物对人民群众和部队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冀东地区很有影响。

聂荣臻司令员和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合影。

左起:雷烨、范瑾、韦明、沈蔚、聂荣臻、林朗、李力克

  1941年,雷烨根据革命需要,先后担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和组织科长。在完成繁忙的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新闻采访,成为冀东从事摄影采访最早、报道成绩最突出的前线记者。他随军转战在长城内外、滦河两岸及热南伪满边境,拍摄了很多战地珍贵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冀东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记录了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除写稿拍照外,还爱好写诗和报告文学。他的作品《滦河曲》(诗)、《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报告文学)和通讯《冀东潘家峪大惨案》《那是,从喀喇沁赶来的牛群》《新收复的乡村为什么拥护八路军》等散文诗,反映了群众呼声,为群众喜闻乐见。他不是专职摄影记者,但用心拍摄的照片,最富有感情、最激动人心,充分体现“欢乐或者愤怒”,与专职摄影记者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这些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作品,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为各类画刊和展览所采用。除《晋察冀画报》出了专辑外,《晋察冀画报丛刊》《人民战争必胜》《冀热辽烽火》《世纪的回顾》《晋察冀画报影印集》和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都采用了雷烨摄影作品。雷烨在冀东工作近4年时间,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诗歌、通讯和报告文学。由于他承担多种工作,贡献殊多,为此冀东军民选举他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雷烨与田华合影

  1943年1月15日至22日,他出席了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的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前,他和晋察冀画报社社长沙飞去一个小山村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给大家照相,和儿童演剧队小演员田华相遇,当时田华只有12岁,戴着棉帽子,身穿棉大衣,胖胖的圆脸,面带笑容,非常可爱。雷烨就说:“你是田华,我是雷华(当时人们都叫他雷华),我们两个华合个影吧。”沙飞举起相机留下了这难忘的瞬间,这不光是田华第一次照相,也是雷烨最后的遗容,3个月后,雷烨便牺牲了。至今,田华还保留着这张极为珍贵的照片。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结束后,雷烨把他在冀东4年来的战地摄影资料送到驻平山县曹家庄的晋察冀画报社,让报社保存使用。沙飞看后如获至宝,大为赞赏,当即决定在《晋察冀画报》第三期出版专辑,作为向画报社成立周年的献礼。沙飞请雷烨留下来协助遴选照片、编写说明,并撰写一长篇纪实文章,对冀东抗日战争作全面报道,配合照片一同发表。雷烨住在曹家庄突击进行此项工作。

  4月19日深夜,雷烨刚刚完成照片选定和说明编写,突发敌情,数百名日军自南而北朝曹家庄方向奔袭。沙飞首先通知雷烨带领两个警卫员率先转移,同时指挥画报社人员迅速坚壁设备与资料,向敌人包抄尚未合围、兵力相对薄弱的西北山沟突围。但雷烨并未立即转移,他首先去察看村民的转移情况,巡视中他发现有几百村民转移到一处容易遭敌轰击的地方,立即指挥村民转移到另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并向张家川党支部书记刘廉芳交代了有关注意事项。果然不出雷烨所料,日军疯狂地向原来村民的转移地点炮击,事后村民们既后怕又感激地说:“多亏雷烨的关照,不然还不知要死多少人哩!”把村民安置好后,画报社已经转移。当时情况万分紧急,雷烨立即和警卫员想方设法一同突出重围。因为人地生疏,再加上天黑有雾走错了路,至4月20日拂晓走到南段峪石堂村,与尾随敌人遭遇,击毙日伪军10余名,他不幸负伤。在敌人步步紧逼的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对警卫员说:“我来掩护,你们赶快突围!”警卫员执意不肯:“就是背也要把你背走,要死一起死!”他斩钉截铁地说:“要死死一个,不能都死,你们快撤!不要管我!这是命令!”他在原地还击,以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凭着自己的胆识,躲在山岬凹陷处,用手枪朝冲上山坡的敌人不断射击。终因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直到弹竭势危。眼看敌人一步步逼近,他迅速把身上携带的文件全部撕毁,把心爱的照相机、自来水笔和望远镜忍痛砸碎,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

  战斗结束后,警卫员返回画报社述说了雷烨牺牲的经过。画报社的同志和村民在沙飞和画报社指导员赵烈带领下,立即赶往出事地点,在清理遗体时发现一本血染的相册,相册上浸满了鲜血,夹着雷烨的摄影作品。沙飞抚摸着相册,朗声诵读烈士在相册上写下的愤怒谴责日军暴行的慷慨之词,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这个相册后来被赵烈收藏起来,一直带在身边,他还在扉页上写了一段话悼念雷烨:“在这个相册上有你和暴敌遭遇决然自杀时,所留下的血迹斑斑。每当我翻开它,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你那年轻智慧的脸颊,沉毅和蔼的神色,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我抚摩着你那已经消失了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永不磨灭的回忆——1943年,赵烈。”可是没有想到的是,雷烨牺牲后仅仅4个月,赵烈也在掩护群众撤退时牺牲了,年仅25岁。画报社全体人员与当地群众召开追悼会,将雷烨遗体入殓特制的柏木棺,安葬在其牺牲处对面山脚下。5月10日,《晋察冀画报》第三期作为纪念雷烨专辑出版,发表了雷烨 51幅照片。刊登了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的《悼雷烨同志》一文。5月18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纪念雷烨专页,刊登了总编肖斯(邓拓)的《恸雷烨》,副总编舒予(张致祥)的《悼雷烨同志》。《晋察冀日报》社在雷烨牺牲后,曾向当时的建屏县政府请示将南段峪村改名为雷烨村,并将雷烨墓旁的一棵杏树命名为“雷烨树”。这棵“雷烨树”至今仍在雷烨牺牲处挺拔耸立,枝繁叶茂,好像在向人们昭示:雷烨精神不死。1959年春,雷烨烈士墓由平山县南段峪迁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2003年4月9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确定雷烨烈士即是项俊文同志的决定》。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项俊文同志革命烈士证明书》。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5 09:02: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红色抗战宣传员——张仁槐

下一篇: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