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1904—1942),中国远征军第二○○师少将师长,追晋陆军中将。
号海鸥, 又名衍功,1904 年11 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23 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1925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 年2 月,戴安澜在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部一四五团任团长, 参加了古北口战役。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戴安澜已升任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艾山等战役。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八十九师副师长。同年8 月,参加武汉会战。
1939 年1 月,升任国民党第五军第二○○师少将师长。12 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毙敌六千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 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 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五千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上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4 月24 日,戴安澜所部在奉命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给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
第二○○师自4 月下旬在东枝地区战斗后,奉命向北转移进,沿八莫、南坎间撤退,5 月10 日, 与第五军补训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等余部汇合,5 月18 日,在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锁线时,遭受日军伏击,戴安澜率部奋战中胸腹两处中弹,全师伤亡惨重。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5 月26 日晚,在缅北距祖国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 岁。
戴安澜去世后,全师悲恸万分,他们含着泪砍伐树木,制成一口棺木,将将军的遗体入殓。在步兵指挥官郑庭芨的带领下, 该部于6 月2 日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6 月17 日到达云南腾冲。在滇缅边界,一位老华侨得知戴安澜将军去世的噩耗后,专程赶到部队,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以供戴将军成殓。29 日,转到云龙,全师所剩官兵仅2600 人。
1943 年4 月1 日,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由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祭, 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当地军民一万余人参加了公祭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以身殉职给予极高的评价。
在南京的蒋介石献赠挽词:“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 ”
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 ”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在送的挽词中写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朱德、彭德怀赠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会后,戴安澜的灵柩暂厝于全州。1943 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他的故里———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在戴安澜去世后,向他颁发了美国军团功勋章,以表彰他在缅甸战役中的显著战绩和为中国陆军建树的卓越的声誉, 罗斯福在签署颁发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 年同盟国在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国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0 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晋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祭南京忠烈祠。
1956 年9 月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 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3 08:52: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