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鸿化(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新四旅政治部主任。
出生在陕西省高陵县官家寺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曾就读于三原陕西省立中学,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组织青年进步组织———青年社, 并任社长。1926 年加入共青团,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袁鸿化秘密组织农民自卫军,领导农民进行分田地、斗地主的土地革命。他率领农民自卫军与地主的民团武装进行多次战斗,捍卫和巩固了红色政权。
1931 年, 党组织派袁鸿化潜入杨虎城骑兵团做兵运工作。当时杨虎城任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司令,正在参加蒋、阎、冯混战。由于袁鸿化的不懈努力,有力牵制了骑兵团参加军阀之间的混战,并为以后杨虎城部接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4 年,时为陕南宁强县县委书记的袁鸿化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并任第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干事,不久任宣传部副部长。他亲手编印了《红光报》、《捷报》,使红军走到哪里,党的方针政策就宣传到哪里。他当时油印的《共产党宣言》,后来被称为“稀世之宝”。在长征途中他经受了严峻考验。
1935 年9 月,袁鸿化编写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冀东自治”的多幕话剧《丰台的炮声》,并组织红军宣传队排演。1936 年10 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任第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37 年2 月,调任援西军教导团政委、援西军随营学校政委。
1937 年“七七事变”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开赴抗日前线。袁鸿化任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后,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决定组建随营学校,任命易良品为校长,袁鸿化为政委,这一武一文,相辅相成,随营学校迅速组建起来。各部队选调一千多名学员,校址设在山西黎城县窑村一带。袁鸿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战斗相结合的办校方针,两年多时间,为部队培养了近万名军事政治干部。他还率随营学校学员参加三八五旅七七一团消灭游杂武装的战斗,为创立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0 年2 月,袁鸿化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并担任党校第一大队支部书记。同年6 月党校毕业后,被任命为冀南军区新四旅政治部主任。他率部多次粉碎日伪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2 年4 月29 日,日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纠集了三万余兵力分两路以突袭方式, 分别将冀南党政机关以及新七旅和第四分区党政机关以及新四旅团团围住。袁鸿化和新四旅官兵们由邱县摇鞍镇向贺伍庄方向展开了英勇的突围战斗。当时袁鸿化正重病在身,高烧40 摄氏度,但面对严重的敌情,他全然不顾个人的身体,将电台密码用布包好背在身上,骑马率领第十一团向敌人冲杀过去。他告诉警卫员说:“我倒下了,不要管我,赶快背上这个包袱往外冲。”部队终于冲出敌包围圈。在这次突围战斗中,第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和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壮烈牺牲。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上级命令新四旅与第四分区合并,袁鸿化任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鸿化庄严宣誓:“不管环境怎样艰苦,战争怎样残酷,下定死在岗位上的决心,坚持革命,坚持斗争,与冀南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而奋斗到底!”
1943 年10 月,冀南军区为了扩大根据地,摆脱困境,发起卫东战役。此次战役总指挥是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 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鸿化和第七分区政委萧永智协助指挥。他们一起研究制定了作战方案。战斗于21 日拂晓5 时开始,四个团分别从温庄、张庄、赵建庄打响。直至中午,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第十一团很快攻进温庄,共俘敌二百余名。二十二团将张庄之敌大部俘获,并缴获战利品大部,敌人丢盔卸甲,抱头鼠窜。下午1 时许,袁鸿化和雷绍康等人在指挥部驻地清平县陈官营等待战况时,突然接到报告,发现从临清、博平方向有七辆满载日伪军的汽车分两股向陈官营开来。激战中,袁鸿化和警卫员被冲散,这时数百名日伪军像蝗虫般密密麻麻压过来,袁鸿化他们顽强地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战斗从中午打到了黄昏,袁鸿化也受了伤。但他仍坚持指挥部队边打边向村西南撤退,最后他们被迫撤到了一块棉花地里。敌人很快又压了上来,袁鸿化和萧永智率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两人身中数弹,英勇牺牲。袁鸿化时年34 岁。
袁鸿化生前十分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他利用一切战斗间隙了解和解决部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干部战士坚定胜利的信心。他写给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部队政治工作报告对部队的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干部队伍的建设、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术训练、军事训练等方面详细进行了总结论述。报告受到刘、邓首长的赞扬。袁鸿化还针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撰写了《国共两党和中国之命运———驳蒋著<中国之命运>的研究提纲》, 对国民党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5 09:02: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战英烈事迹 1943年——朱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