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超(1912—1944),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
原名李树馨,又名李铁英。出生在吉林省德惠县郭家镇李家屯一个殷实富足的家庭。幼时,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钢铁般的英雄,以便“拯斯民于水火,王剑岳拯国家于危难”。在家乡上私塾,后又读完小学、初中。在省立高中读书期间,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领袖,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 年8 月,胡乃超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然而入学不到一个月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胡乃超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 随同东北大学来到了北平, 参加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胡乃超在抗日集会上慷慨陈词:“同胞们,同志们,是谁占领了我们肥沃的土地? 是谁烧毁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老兄弟?又是谁奸淫了我们的同胞姐妹? 是日本侵略者! 就是他们这一群丧尽天良的野兽,使我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 难道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难道这就是‘不抵抗政策’的‘丰功伟绩’? 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是有血气的中国人,我们绝不愿当也绝不能当亡国奴! 我们四万万同胞要团结起来,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拿起武器,扛上刀枪,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到太平洋里去!……”
胡乃超积极参与和领导东北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东北反动当局惊恐不安,胡乃超不幸被捕。中共地下党组织多次组织营救活动,但都没有成功。后来,张学良获悉此事,才将胡乃超保释出狱。出狱后,胡乃超被派到吕正操任团长的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四七团当战士。1937 年10 月,第六四七团与第五四六团合编为第六九一团, 胡乃超被任命为第六九一团第二营某排排长,负责全营党的工作。遵循党的秘密工作原则,他积极慎重地开展活动,发展了包括营长在内的一些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团将士奉命南下河北省永清地区抗击日军,胡乃超所在的第三营驻扎在永定河畔的孟格庄。三营战士以能杀善战,拖不垮,打不烂而闻名于整个冀鲁豫边区。
1938 年4 月,吕正操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胡乃超任第一军分区特务团团长。次年秋,任第二一七团团长。
1940 年12 月8 日,胡乃超奉命率部向豫北濮阳县古云集伪军发起攻击,击伤了敌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孟昭进,歼敌二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和枪支弹药。
1942 年12 月,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成立,胡乃超被任命为参谋长。胡乃超指挥作战,刚毅果敢,智勇双全。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称他是“惹不起的胡司令官”,而把他指挥的第二十一团被称为“打不垮的二十一团”。他常说,打仗要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战方针。对鬼子,要避其锋芒,造成假象,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而决战,以最低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对顽军,则应又团结又斗争,一打一拉:他搞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学生举行反日游行示威摩擦,就坚决打击;日军逼降,就团结起来打日军。从这样的策略思想出发,胡乃超在南张庄和柳庄两次巧设伏击,把妄图窜踞东伏一带的孙良成部击溃。为此,军区首长曾专门写了《两个漂亮的伏击战》的文章,登在《战友》月刊上,赞扬这两次战斗打得好。不久,胡乃超又指挥所部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在袁庄全歼伪第六军第二旅,威震敌胆。
1944 年5 月,豫北抗日根据地丰收在望。这时伪二十四集团军新五军孙殿英部突袭滑县双村营一带,妄图抢收小麦。为保护群众利益,保卫麦收,粉碎敌人的阴谋。第四军分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胡乃超参谋长担任总指挥,指挥麦收保卫战。5 月21 日,胡乃超指挥第十六团、骑兵团、新四路、卫河支队及部分地方武装民兵,向驻在双村营的孙殿英部发动了猛攻。这场激战,共毙伤敌四百余名。激战中,胡乃超左腿中弹。稍加包扎,他坚持坐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因腿部伤重,又受到感染,经多方抢救无效,胡乃超光荣牺牲,时年32 岁。
1944 年7 月7 日,河南省滑县人民政府暨第四军分区全体指战员,在万古烈士陵园隆重安葬了胡乃超烈士,并在墓碑上刻写了如下文字:“伟大时代,必有不世之英雄;国家多事,辈出殉难烈士。……为人民而生,以献身革命;为人民而死,乃饮弹殉国。噩耗传来,全军愤慨;晴天霹雳,万民挥泪!”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胡乃超曾收到父亲的家书。父亲在信中说,“亲爱吾儿,你所作所为,父完全首肯。但近年我身体一年弱于一年,你母又抱病卧床,乞望能见儿一面,死而无憾矣! 况你已年近而立,早该娶妻成家,吾已为你选择一女,才貌双佳……”胡乃超在回信中说:“尊敬的父母大人,我已经以身许国,决心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在家时,父亲教导我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坚决实践之,要为天下人谋永福! 现在国已不国,家将何存?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不驱逐倭寇,不夺取革命的胜利,我决不结婚,敬请见谅儿之苦心,自保自重,健康长寿!”
胡乃超以国为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却长久地活在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22 15:09: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