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在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前夕,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295名著名抗日英烈中,国民革命军的著名烈士占三分之一,其中有山东籍的著名抗日英烈张自忠、赵登禹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牺牲的烈士,被列入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的人数最多,共计42名。他们是(按牺牲年代顺序):
杨靖远
(1902.06.05—1938.12.14)
满族,原名赵荣山、赵先周,辽宁沈阳市东陵区陵前堡人,毕业于奉天讲武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2月14日,在攻打盐山县反动武装地主分子孙仲文战斗中被俘牺牲。他牺牲后,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亲笔为他题写了“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的挽联。为纪念烈士,1940年,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将盐山北部和乐陵北部划出,设立靖远县(1945年8月,靖远县与盐山县合并,仍称靖远县,1949年5月复名盐山县。)烈士安葬于河北省盐山县革命烈士陵园。
理 琪
(1908—1938.02)
河南太康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胶东特委书记,天福山起义(1937.12)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收复牟平县战斗中牺牲。遗体安葬于山东省栖霞市英灵山胶东军区革命烈士陵园。
1962年,郭沫若为理琪题了一首诗: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
万代东风吹海陆,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
这首诗,歌颂了理琪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韩明柱
(1913—1938.10)
原名张征,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1938年10月,在长山县(今邹平县、淄博市周村区一带)伏击战中牺牲。195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遗骸迁葬于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马耀南
(1902—1939.07.22)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村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曾参加领导著名的黑山起义(1937.12)。1939年7月22日,在桓台县牛旺庄突围战中牺牲。烈士安葬于山东省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牟光仪
(1900—1939.12.12)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潍县早期党组织负责人,曾任中共胶东区党委常委、职工部部长。1939年12月12日,在日军对掖县(今莱州市)河南村大扫荡中牺牲。其遗体安葬在位于潍坊市奎文区潍坊革命烈士陵园。
马振华
(1904—1940.09.11)
河北盐山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0年9月11日,在到山东省宁津县检查指导工作时,在柴胡店区薛庄遭日伪军保卫,在突击战中牺牲,为纪念马振华烈士,宁津县改称振华县(1949年5月又改称宁津县),宁津县城有一大街命名为“振华大街”。
王立人(1910—1941.11)
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1年11月在沂蒙山区根据地大青山战斗中牺牲,安葬在临沂市沂南县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汉斯·希伯
(1897—1941.11.29)
波兰人,德国共产党党员、记者,1932年来到中国,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论家,1941年9月随八路军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采访报道,1941年11月29日,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战斗中牺牲。安葬在山东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
刘子超
(1906—1941.12.11)
广东兴宁县人,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12月11日,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沂南县山东纵队机关驻地发扫荡战斗中牺牲。安葬在山东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
刘海涛
(1907—1941.11.25)
山东省东阿县人,原名刘保仁,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1941年11月在沂蒙山根据地蒙阴县管庄发扫荡战斗中被俘,11月25日被杀害。安葬于山东省沂南县鲁中革命烈士陵园。
孙春林(1906.05—1941.08)
山东省海阳县小滩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8月在山东平度大泽山区及莱西一带榛子沟邴家反扫荡战争中牺牲。遗骨安葬于青岛莱西革命烈士陵园。
朱毓淦
(1906—1941.11.25)
又名朱国栋,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泰安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山东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1941年11月在沂蒙山根据地蒙阴县管庄发扫荡战斗中,与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一同被俘,11月25日被杀害。
李寿龄(1918—1941)
中共山东清中地委书记。
杨 忠
(1909—1941.09.04)
原名欧阳吉善,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人,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日,在山东省惠民县夹河一带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驻地,遭日伪军的偷袭,在战斗中不幸牺牲。1946年12月,为纪念烈士,在山东省的商河县、惠民县、济阳县三县交界处新设“杨忠县”,1949年5月改称为惠济县,1950年5月该县撤销建制。烈士安葬于山东省惠民县革命烈士陵园。
陈明、辛锐烈士夫妇
陈 明(1902—1941.11.30),原名陈若星,字少微,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龙聚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中共中央派送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参加了长征,是我党优秀的理论工作者。曾任中共山东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长兼统战部长,山东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941年11月,日伪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30日凌晨,陈明率抗大一分校部分学员和少量部队在大青山一带与日军一个旅团的兵力遭遇,壮烈殉国。遗骨迁至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与夫人辛明烈士合葬,墓碑正文由谷牧同志亲笔书写。
辛 锐(1918—1941.11),女,陈明烈士的夫人,山东省济南市人,济南著名金融资本家辛葭舟的女儿,1938年随其父在山东滕县参加八路军,1941年3月与陈明结婚,山东姊妹剧团团长。1941年11月在日伪军沂蒙山区大扫荡战斗中与陈明先后牺牲。
陈若克
(1919—1941.11.26)
女,原名陈玉兰、陈雪明,祖籍广东省顺德,生于上海市,原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军政委员会书记朱瑞的夫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随丈夫到山东,任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41年11月,在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蒙阴县大崮山被日军逮捕,11月26日,和刚刚出生20天的女儿被日军一同杀害。
林 铎(1915—1941.11)
辽宁省辽中人,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1941年11月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牺牲。
于寄吾(1915—1942.12.22)
原名于己午、于纪武,字志新,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西海地委书记、八路军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2月22日,在地委、军分区机关转移时遭日军,在战斗中牺牲。
石景芳(1910—1942.06.19)
原名石玉琮,字景芳,山东省无棣县刘丰台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无棣县委第一任书记,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冀南六专区专员、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19日,在山东宁津县境内漳卫河北岸与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孙伯龙(1903—1942.01.02)
原名孙景云,字伯龙,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官庄镇李庄人,毕业于黄埔军校6期,山东省枣庄市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月2日,在山东枣庄峄县遭日军包围,在突围战中不幸牺牲。安葬于枣庄市革命烈士陵园。
李永安(1912—1942)
字国瑞,山东省宁津县(原属河北省)杜集乡李庄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在军分区所在地遭遇日军包围战斗中牺牲。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有资料显示其牺牲时间为1943年2月3日)
李竹如
(1905.01.05—1942.11.02)
原名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学习,并任中共支部书记。曾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1938年6月随部队到达山东,后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11月2日在鲁中区崮峪(今沂水县境内)同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徐向前称赞他“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安葬于山东省利津县革命烈士陵园。
李贞乾(
1903—1942.12.20)
江苏省丰县李新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鱼台县抗日政府县长,1940年任湖西行政公署(今济宁行政区)专员,1942年12月20日,日伪军对湖西抗日根据地实行拉网合围,李贞乾率领专署机关、部队奋勇抵抗,突围时,不幸中弹以身殉国。安葬于山东省单县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杜子孚
(1916—1942.06.18)
又名杜兰友,山东省宁津县张大庄乡后郑庄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陵县县委书记、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6月18日,日军对边区发动大规模“扫荡”,在宁津、东光、南皮交界处漳卫河激战中壮烈牺牲。
汪 洋
(1913—1942.10.17)
又名汪之政、汪波,河南省台前县(有资料显示为山东省东阿县人)人,曾就读于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泰山地委书记兼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0月17日,日伪军八千余人偷袭泰山根据地,在莱芜吉山突围转移中英勇牺牲。泰山地区军民怀着巨大悲痛,将汪洋遗体葬于莱芜县吉山钓鱼台,1945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将钓鱼台改建为汪洋台,台上建有汪洋亭,亭中树烈士碑一座,碑上刻有山东省党、政、军领导舒同、廖荣标、李念林等人的题词。1952年4月山东省政府将烈士遗骨迁葬于山东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陆升勋
(1907.10.30—1942.12.08)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乡大陆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沂鲁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沂蒙专署专员,1942年10月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2月8日在赴任途中,行至山东莱阳县孙家夼遭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壮烈牺牲。
洪振海
(1910—1942.12)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大北塘人,八路军鲁南铁道游击大队大队长,1941年12月在铁道游击队驻地藤县黄埠庄村遭日伪军包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后被鲁南军区政治部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是著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中刘洪大队长的原型。烈士安葬于其家乡山东滕州市羊庄镇大北塘村,纪念碑由滕州籍开国少将、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杨广立将军题词。
钟效培(1914.06—1942.11)
又名钟爱华,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龙砂村人,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西省团省委书记,后在中央青委组织部工作,1941年到山东组织开展青年抗日运动,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1942年11月在赴泰山区指导工作时,途径莱芜县榆树前村遭遇日军袭击,在突围时负重伤,11月13日不幸牺牲。共青团山东省委、中共莱芜市委于1987年11月在莱芜市吉山村汪洋台建立钟效培烈士纪念碑,以纪念这位山东青年工作者的先驱,碑文由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题写。
夏云超(1917—1942.11.24)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观里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八路军后方医院院长,1942年11月24日,在日军大扫荡中,组织转移疏散伤病员,不幸牺牲。烈士安葬于威海乳山市马石山抗日烈士陵园。
孟昭煜(1918—1943.04)
字曦光,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0月任八路军鲁南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3年4月,与邹坞伪军剿共司令朱玉相谈判后,遭朱玉相截杀,在今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乡杨峪山下被杀害,被当地百姓安葬于大香城西村。
符竹庭
(1912—1943.11.26)
原名符宗仔,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人,曾任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政治委员,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1943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区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具体为马旦头村)遭遇日军,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为纪念烈士,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安葬于江苏省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
符竹庭烈士墓
符竹庭墓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第五坡段,为六角亭式建筑,由灰色花岗石砌成。墓的南面镶着符竹庭的铜像,原像熔炼30余千克子弹壳铸成。1947年2月被国民党军队用机枪打坏,1955年重铸。墓的东面是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司令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肖华所题《挽词》。西面是中共滨海区委员会所撰《悼文》。北面是滨海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所撰《墓志铭》。西北面是滨海专署专员谢辉、滨海区参议会参议长高赞非所撰《挽词》。东南面是《赣榆战役经过》,未署撰者名讳,当是滨海军区政治部所撰。
黄 骅 烈士
(1911-1943.06.30)
黄骅原名黄金山,他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他的家庭非常贫困。黄骅的父亲名叫黄修玉,是一个忠厚纯朴的农民,母亲出身贫困,温柔和顺,是一个贤妻良母。黄骅有两个哥哥,还有几个姐姐,一家数口,沉重的生活担子全压在父亲黄修玉的身上,黄骅的父亲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结果积劳成疾,在黄骅不到两周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间,黄骅父亲死后不久,大哥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母亲,在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双重打击下,也与世长辞了。母亲的去世,在黄骅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黄骅的嫂子柯九菊,是个心地善良、贤惠的女人,在艰难困苦中主动挑起了抚养黄骅的重担,她对待黄骅胜过自己的亲生骨肉,十分疼爱他,这使黄骅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得到了安慰。
由于生活所迫,黄骅在七八岁的时候,嫂子只好含着眼泪,忍痛把他送到地主家里放牛,小小的黄骅受尽了地主打骂和虐待。因此在他的心灵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0年,黄骅9周岁,外村的柯汉卿先生来良上村办学,黄骅总是扯着嫂子的衣角,哭闹着要到学堂念学,左邻右舍,看着可怜的小黄骅,都很心疼他,你给几升米,他出几文钱,把黄骅送进了学堂。黄骅天资聪明,刻苦用功,成绩优异,深得先生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赞扬。但是,黄骅家里实在太穷了,连吃糠咽菜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因此,黄骅只读了两三年书就失学了。柯汉卿先生深感惋惜。后来学堂里缺一个炊事员,柯先生在征得黄骅哥嫂同意的情况下,动员黄骅到学堂去当了一名炊事员,常常利用挑水、劈柴、做饭的间隙,勤学苦读,还挤时间去旁听,晚上看书直到深夜。文化知识提高很快。两年后,柯先生走了,黄骅被辞退了。
1925年秋天,黄骅14岁,江西有个木匠到良上村来做工,这个木匠姓吴,叫什么名字一直没查出,后来和黄骅一起参加了红军。木匠吴师傅见识广,为人忠诚老实,晚上他常给村里的人讲岳飞、洪秀全和三国演义等故事,这些民族英雄高大形象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黄骅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骅总喜欢到吴师傅那去玩,吴师傅见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便询问他愿不愿意学木匠,黄骅一听非常高兴,满口答应。在学木匠过程中,黄骅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从吴师傅那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在路途中所见所闻的一些人间不平之事,他极为愤恨。心想穷没有根,富没有种,他立志要救贫。
黄骅15岁时,良上村和周围村庄联合组织成立了儿童团,黄骅被选为儿童团团长。1928年,黄骅17岁,参加了阳新县赤卫队,由于革命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负责,能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1929年,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他参加了红军,在他的带动下,不到60户的良上村,就有十四名青年参加了红军。以后,他又参加长征,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1年4月,他调到一一五师教导六旅任少校副旅长。同年7、8月间,又调到冀鲁边区任副司令员。
黄骅同志由一个红军战士到红军团长,由红军团长到抗日将领,他职务变了,但他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黄骅身居要职,体弱多病,按当时规定他可以吃“保健饭”“保健菜”但他不肯吃,而是和广大战士同甘苦,共患难。黄骅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八路军过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生活,菜金非常低,每人每天不到一角五分钱,在这种情况下,黄骅常对爱人讲:“我们还要省下一点钱粮,去救济苦难的同胞”。黄骅穿着也极为朴素,夏天穿绿军装,冬天穿黄军装,和战士们一样。在1937年(26岁)他结婚时,也没有换一件衣服,并经常告诫自己叮嘱妻子:“要朴素,不要与别人比穿的好,要比学习好,比工作好”。
黄骅的爱人顾兰青,是四川人,家里很穷,没进过学堂,红军经过四川时,她参加了革命,黄骅为了提高她的文化水平,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有空就教她识字、翻译电文、写日记。他常对爱人说:“要好好学习,我到前方打仗,不要挂念,以免影响学习和工作”。
黄骅对于干部和战士的学习,同样抓的很紧。他带头执行机关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制度。这样,司令部很快掀起了一个文化政治热潮,这对部队的思想建设,提高部队战斗素养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黄骅调任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后,以高昂的革命热情,领导冀鲁边区军民进行轰轰烈烈地抗日救国运动,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司令部在当时的新青县大赵村召开侦察会议。这一天,天空阴暗,细雨蒙蒙。黄骅一早起床,饭也顾不得吃,即由小赵村到大赵村参加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司令部参谋长陆成道、侦察副股长崔光华、除奸科长陈云彪等人。
会议紧张的进行了一天,约到下午六时左右。会议室门外走进一个名叫周云洪的人,此人进屋后向黄骅同志递交了介绍信。黄骅同志阅后,令周云洪暂到管理股休息,周云洪当时没有立即退出会场,和其他同志说话。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名叫冯冠奎的人,周云洪看到冯冠奎后,向旁边一闪身,冯冠奎即在周云洪的旁边伸出手枪打响了,首先中弹的是黄骅和陆成道同志,接着是齐耀庭等同志,前后仅约二分钟的时间,警卫员听到枪声赶到时,和行刺后逃跑的叛徒冯冠奎相遇,当场被冯冠奎打死。警卫连闻讯赶到,叛徒冯冠奎等已逃出村外,再加上遍地都是青纱帐,已无法追踪。在这次惨案中有黄骅、陆成道、陈云彪等八名同志牺牲,有四名同志身负重伤。
党和人民为了永远不忘记黄骅同志的丰功伟绩,于1945年8月将新青县正式命名为黄骅县,以示纪念。1989年撤县建市。1953年3月,烈士遗骨迁葬于山东省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鲁宝琪(1913—1943.1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升平街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泰安临时县委书记,1942年8月任八路军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1943年10月在泰安城东检查工作时被俘,后惨遭杀害。烈士遗骨安葬于位于泰山南麓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马晓云(1906.09.04—1944.08.10)
原名马方杲,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村人,革命烈士马耀南(见山东抗战英烈谱(1))的二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3月任渤海行政主任公署六专属副专员兼八路军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8月10日,在攻打青城县(今山东高青县)附近王家庄据点时,不幸牺牲。烈士遗骨安葬于山东省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王克山(1919—1944.04)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办事处八里庄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被授予胶东军区“爆破英雄”称号,1944年4月在莱西县王家夼与敌军作战时,光荣牺牲。1944年7月被追认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烈士遗体安葬于山东省栖霞市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任常伦(1921—1944.11)
山东省龙口市田家乡常伦庄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4团1营5连3排副排长,荣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11月在海阳县长沙堡战斗中光荣牺牲。为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战斗英雄,1945年2月,山东省黄县人民政府决定,改英雄的家乡孙胡庄为“常伦庄”。烈士与王克山等烈士合葬于山东省栖霞市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何万祥(1915—1944.03.25)
原姓朱,甘肃省宁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随部队到达山东鲁南,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6团2连连长,1941年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3月25日,在鲁南沂源县大泉庄虎山组织讨伐吴化文战役中,光荣牺牲,为纪念烈士,当地政府将虎山改名为“万祥山”。1983年,烈士迁葬于甘肃省宁县革命烈士陵园,在山东省沂源县革命烈士陵园有何万祥的塑像和遗骨。
陈宝风(1925—1944.02.28)
山东省高青县田镇镇丁家村人,八路军山东渤海军区民兵飞行爆炸组组长,1944年2月28日在高青县魏堡战斗中光荣牺牲。1945年2月,在渤海军区人民武装代表大会上,被追认为“爆炸英雄”。烈士安葬于高青县革命烈士陵园。
马立训(1920—1945.08.03)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3团1营1连2排排长,1944年7月被山东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被誉为“爆破大王”,1945年8月3日,在山东省滕县阎村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不幸中弹牺牲。为纪念烈士,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生前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烈士安葬于山东省滕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张洪仪(1912—1945)
又名张鸿仪,回族,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路工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独立支队(铁道游击队)政治委员,1945年在縢县遭遇敌军包围不幸牺牲。位于沂蒙抗日根据地费县大青山纪念广场的张鸿仪烈士纪念碑
曹世范(1924—1945.06.25)
山东省寿光市卧铺乡曹家辛庄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团1营2连副排长,在战斗中失去左手,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被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誉为“单手英雄”。1945年6月25日,在昌乐县大杏山战斗中光荣牺牲。为纪念烈士,鲁中军区将大杏山命名为“世范山”。
1965年,中共寿光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为其建立纪念碑,上刻“壮烈可嘉”四个大字,以表彰这位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
山东抗战中具有代表性的10个战役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省档案馆将联合枣庄等市档案馆,发布台儿庄大战等山东抗战中具有代表性的10个战役、战斗的档案,重现当年山东军民那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历史壮举。这10个战役、战斗分别是:临沂保卫战、台儿庄大战、陆房突击战、梁山歼灭战、孙祖伏击战、海阳地雷战、铁道游击战、潘溪渡战斗、利津攻坚战、鲁中“反铁壁反扫荡”大胜利。16日,山东省档案馆举办《齐鲁烽火——档案里的山东抗战》专题档案公布媒体见面会,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长杜文彬用幻灯片展示了部分馆藏战役、战斗档案。据悉,自18日起,省档案馆将每天在官网上公布一组战役、战斗的档案,连续公布10天。
据介绍,此次山东抗战档案的公布,旨在让大家通过档案看到,山东抗战所取得的胜利是山东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得来的,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民众,是山东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山东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在敌后的重要战略基地,山东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光回溯至1937年12月,当时,日军在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决定从南北两端夹击徐州。在这种情况下,台儿庄成为日军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日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进逼临沂;矶谷廉介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扑台儿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等部为主力,并请蒋介石下令调动中央军汤恩伯部,在台儿庄地区迎战日军。
1938年3月23日起,日军主力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舍命奋战,战斗异常激烈。战况最危急时,我方四分之三阵地失守,但中国军队拼死不退,最后预备队用完,通讯兵、担架兵组成敢死队上场拼杀。4月3日,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激战4天,歼灭日军共万余人,并缴获轻重机枪近千挺,步枪上万支。台儿庄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04 16:07: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英雄朴翰宗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