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海盐澉浦产生了一位革命文化人物朱宗彬,他的生命历程虽然仅有短短的二十四年,但他光辉的革命经历和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至今还像启明星那样朗照,为人民翘首仰望。
朱宗彬,号质臣,又名刘群,1913年出生,为澉浦晚清翰林朱福诜的孙子,父亲朱兴渭,当时家道已中落,有子女十人,宗彬为老九,是朱家所留的儿子,但二三岁时即丧父丧母,为大姐朱宗韫所抚养培育。六岁求学于北平市立小学,其后大姐南回,到上海,入招商公学,英语基础扎实,毕业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外国文学系。在表哥指引下,15岁的朱宗杉已参加进步活动,踏上革命道路。自此,朱宗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反帝和抗日救亡民族的解放事业。1937年9月,他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从上海到常州、镇江一带演出宣传,至常州感染白喉,不幸病逝,终年二十四岁。可叹一代革命先锋像一颗流星急聚陨落。新中国成立后,朱宗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一、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
1931年,朱宗彬违背姐姐和姐夫要他学交通意愿,从东吴大学外文系转学至北平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学政治。1932年前后朱宗彬参加了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多个革命群众团体,从事一系列反帝爱国活动。最主要是参加了河北省反帝大同盟,民国三十年代,该组织在北平组织了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诸如:“三一八”纪念,1930年“四二〇”米市大街游行,1933年4月25日公葬李大钊出殡游行和“九一八”南下示威运动。在这些反帝活动、运动中,朱宗彬站在斗争的前沿。1931年,朱宗彬积极地参加了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的一连串斗争,总示威游行的总指挥是法学院学生李雨田,而朱宗彬在此次运动中担任了极重要的工作。1932年5月,朱宗彬又参加了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法西斯教育的北大“驱沈运动”(驱逐北大校长沈尹默)。“一二八”上海抗战发生后,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反帝大同盟和学生抗日联合会,声援沪上抗战活动。燕大、北大等校成立宣传队,上街宣传十九路军抗战事迹,并通电声援,派团慰问,开展募集抗战经费等活动,朱宗彬亦在其中。由于朱宗杉在参加反帝活动中的先锋作用,1932年在北大法学院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不久又升任反帝大同盟北平市委。1933年,北平地下党遭国民党军警和特务严重破坏。由于叛徒出卖,5月,朱宗彬被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在狱中,朱宗彬受到残酷的肉体摧残,上电刑,坐老虎凳,但他不向敌人屈服,革命信念坚定,坚决不写悔过书,并在狱中写下了不少记录生活和思想的信,还在狱中研究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后经他大姐夫多方周旋、保释,才结束了一年的关押生活,出狱。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勇将
1934年夏,朱宗彬依姐嘱咐进了武汉大学。在35年春季,考入复旦大学政治系。在上海,朱宗彬全身心投入了抗日救亡革命运动。
朱宗彬是复旦大学学生运动的骨干和组织、推动者之一。北平“一二九”运动发生后,上海掀起声援运动,有“市府请愿”、晋京请愿、寒假宣传、“三二五”事件[1936年3月25日军警特务抓七名学生后引发的事件]。在这些学生爱国运动中,特别是“三二五”事件中,复旦大学地下党负责人史亚璋打电话给朱宗彬,约他到新雅酒店商量对策。见面后商定由他起草《告全市同胞书》,要求各界人士支援他们。在学生爱国救亡运动中,朱宗彬很忙,他为复旦左派学生办了个《客观》半月刊,宣传抗日救亡。1935年12月17日晚上,他与朋友周楞伽参加上海各界救亡联合会成立大会,任文化界救亡协会组织工作,认识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人。为生活书店“黑白丛书”写了一本《战时的宣传工作》的小册子。《客观》半月刊,实际由朱宗彬主持编辑事务。刊物上曾发表有关“民族自卫战争”、“民族自卫文学”和“国防文学”的文章。
1936年,上海各界救亡联合会创办《救亡情报》,作为该会的机关报。由钱俊瑞、徐雪寒、章乃器、朱宗彬、恽逸群、陆诒等8人筹办创刊工作。朱宗彬负责编辑和校对工作。在做好繁忙编辑校对工作同时,朱宗彬还写了不少论述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文章,以便指导,如《天津学生示威意义》、《关于复旦师生合作的意见》、《用血的行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华北——响应天津、北平学生示威》、《上海学生同盟罢课的经验教训》等,还在《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上撰写相关救亡文章。《救亡情报》影响辐射至全国,常受国民党当局威胁破坏,在救国会“七君子”被捕之后,被迫于1936年12月底停刊。而朱宗彬在《救亡情报》出刊中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的同事,负责“救亡情报”言论方针的章乃器先生,在朱宗彬病逝后撰文纪念评价:“两年来我和他在救亡运动中共同努力,但真可说是‘言不及私’……我只感觉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而能苦干的青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一种人……”又称赞朱宗彬是“救亡运动中干部人材的一个典型”。
为了更好地掩护抗日救亡活动开展,1936年朱宗彬与妻子在上海租房创办“私立德范小学”,经费是大姐资助和自己的稿费。学生大多是劳苦人民子女,收费很低。朱宗彬在此常接待革命人士。在《救亡青年》停刊后,朱宗彬又与人共办《时论时代观》等报,到上海杂志公司任编辑,与金则人共编《读书半月刊》、《青年修养丛书》,撰写出版对青年很有影响的《告彷徨中的中国青年》,同时发表多部译作。还与上海救亡各界文化名人章乃器、陶行知、沙千里、艾思奇、周谷成等140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协会”。1937年抗战爆发后,朱宗彬还曾在复旦法学院主办战时训练班。
“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后,上海戏剧家救亡协会举行戏剧家救亡大会,在会上成立了13支救亡演剧队。朱宗彬参加了第三队并负责政治宣传工作,主要是计划、对观众作时事分析和讲演。他临行时和妻子分别,只说了一句:“此去北上抗日”。演剧队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带流动演出,准备抵南京后与其他演剧队会合。谁知到常州后,朱宗彬感染上白喉,先是有些症状,他为工作,自说没关系,继续工作。到宜兴后发烧厉害,急送常州武进医院治疗,终因病菌侵入肺部,无力回天,不幸病逝。上海文化界在炸弹声中为他开追悼会,战友们纷纷撰文悼念他。1937年10月5日《救亡日报》第三版刊出《悼刘群先生》专辑{刘群为朱宗彬笔名},战友周楞伽作挽联:
万言倚马,千里奔波,热诚为救亡,取义舍身君愿遂。
三载论文,一朝永诀,凄凉伤往事,知友寥落我心悲。
舒湮撰文中道朱宗彬:“他指示了千万在‘彷徨中的青年’一条应走的路!”莫洛在《陨落的星辰》中写道:“刘群确是个有天才的、有远大前程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在短短的二三年时间中,朱宗彬积极参加和组织、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撰写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其主要有《世界学生怎样援助中国学生》、《告彷徨中的中国青年》、《青年生活顾问》、《现代学生的根本问题》、《动荡中的西斑牙》、《中国在统一中》等书,为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愧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员勇将。毛泽东主席曾说:“中国的抗战是由两种力量打出来的:一、红军北上,这是武的;二、救亡文化运动,这是文的。”
三、革命文化运动的斗士
1932年,朱宗彬在北平积极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向报社投稿并争取编副刊。当时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来北平视察,朱宗彬被地下党派遣,化名“王成”任史的翻译,以流利的英语博得史赏识,聘其为在沪出版的英文《中国论坛》北方通讯员,同时朱宗彬用英文向美国《新群众》投稿。4月,他被调入中国农工通讯社北方分社,向全国报道了许多北方救亡运动情况的通讯,对全国各地的救亡运动产生影响。
在上海复旦半月刊《客观》停刊之后,朱宗彬和周楞伽出资,于1936年初创办文学杂志《文学青年》。为创刊,他们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除朱、周外,还有王任叔、张天翼、关露、林淡秋等人。创刊号稿件多半是他和复旦同学组来的。但《文学青年》只出了两期便遭国民党当局禁止,判为内容过激。如第二期刊登有周、朱、何家槐等的《文学上的统一战线问题》、《〈文学青年〉第二次座谈会纪要》、林淡秋小说、王亚平诗、唐弢杂文等。但手头还有稿件,朱宗彬变换期刊名,以《青年习作》继续出版。《文学青年》虽只生存不到半年,但它出版时期正值左翼文艺界“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激烈争论阶段,其内容亦能反映出争论的一定情况,因而有一定的现实和历史价值意义。
与此,朱宗彬又积极参与党所领导的革命电影运动,即左翼电影运动,统一战线电影运动。他在这个运动中始终走在最前列,是一个坚定的斗士。其主要表现是,撰写了大量的左翼电影评论,翻译介绍苏联电影作品。鲁思在《影评忆旧》{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一书中述:当时给他主编的民报副刊《影谭》撰稿最多的是欧阳山、袁文殊、朱宗彬3人,是由剧联介绍来写影评。朱宗彬在复旦时即活跃在影评坛,先是为《晨报?每日电影》撰稿,后受地下党派遣,接替夏衍、洪深、郑伯奇在《每日电影》上的撰稿岗位,成为主要撰稿人,后又成为《民报?影谭》的主要撰稿人,同时在上海另外一些报刊上发表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他的评论原则始终坚持:“宣传进步,批判落后,揭露反动”。朱宗彬是三十年代“国防电影”、“国防戏剧”的热心者。他参加了以前“剧联”影评小组为核心的“艺社”电影座谈会,讨论“电影取材、电影制作问题”,并在《明星》上发表《论国防电影的题材和制作》。当时有人打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号,提出“软性电影”的口号,企图以西洋软片,所谓忠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来反对左翼进步思想的革命电影,以配合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遭到左翼影评人的强烈抨击。朱宗彬这时亦全力投入反对“软性电影”的行列,他以“萍华”为笔名写了《软性影评的总崩溃》在1935年3月20日的《影谭》上发表,他还与鲁思、许幸之等译述《苏联电影导演》等。对左翼戏剧他也十分支持,曾为之做宣传和代销戏券工作。史步金曾撰《作为一个电影评论家的刘群》指出:“这位年青的政论家,青年运动的工作者在电影戏剧评论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的。”
朱宗彬,三十年代革命政论家、青年学生运动专家、影戏评论家,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人名入陈玉堂先生编录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这样一位革命文化界过早陨落的星辰,我想值得文化艺术界和故乡海盐人民永远赞颂和纪念!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3-25 11:16: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丽水地区烈士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