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革命信念 满腔热情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陈元龙原名陈刚成,1912年11月10日生于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马庄乡甜水井村(今属辛集市)。因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后,于1927年春到哈尔滨一家小商店学徒。他酷爱读书,经常不顾一天劳累,偷着看书至深夜,为此屡遭老板训斥,一年左右即愤而辞职。后来跟随其表叔夏其录学习俄文一年,考取到中东铁路局车务处工作。在那里,事务不忙,工余学习机会甚多,他便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期间,他接受了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论帝国主义》《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并订购了一些俄文和日文进步刊物,逐步确立了信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树立了革命信念。不久,他又考取了哈尔滨法政大学,后因工作调动而退学。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使东北三千万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2月,日寇侵占了哈尔滨,消息传来,陈元龙的心象被刀刺一样剧痛,竟忍不住失声痛哭。他不甘心当“亡国奴”,满怀激情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之中。经大学一高姓同学介绍,他参加了中共哈尔滨省委领导的反日同盟工作,不顾个人危险,秘密搜集中东铁路沿线日军军运情报。1934年高姓同学被捕,关系失掉。此时他的活动受到日本宪兵队的注意和监视。为了专心从事革命工作,他把妻子和女儿送回老家,同时把手枪和书籍文件等埋在院内凉亭下,于1935年春化装转往北平,继续从事反日活动。在北平,他以小职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逮捕,身无分文的陈元龙找同乡借了路费回到老家。革命的激情使他顾不得休息,立即买来笔墨纸张文具等,借游学为名,联系本县南部各村学校进步教师,秘密成立“读书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还常被邀请到学校讲课,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教孩子们唱《国际歌》《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深受广大进步师生爱戴。1936年清明节,陈元龙在大蒿科村庙会上公开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又引起国民党警察局的注意。第二天,陈元龙得知警察局要抓他的消息,非常镇定从容,让父亲帮忙把所有书籍、文件、日记烧毁。当晚家人送他到县城乘汽车去了汉口。陈元龙刚走,警察局派人包围了他家,进宅强行搜查。当时警察误把父亲当成陈元龙,将其五花大绑押到警察局关押了半年,经亲友多方营救才得以释放。因白色恐怖环境恶劣,陈元龙到汉口后无法开展革命活动,只好又转回北平,由人介绍到保定女子中学教书,半年后又转到束鹿县(今辛集市)东刘庄培德中学任教。他来往于保定、束鹿之间,继续团结进步师生,秘密组织“文艺社”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这个时期,陈元龙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无暇顾及家庭,直到“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时,才得以回村探望家人。
坚定政治立场 积极努力改编地方武装壮大抗日力量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遍及全国,河北一带各式各样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此时,陈元龙在深县、束鹿一带已颇有名气和影响,很多青年纷纷要求他出面领导抗日。但他自感势单力薄,遂带领几十名青年几经周折到武强县加入了段海洲组织的“青年抗日义勇军”。段海洲是大地主出身,曾在阎锡山部队当过教官。“七.七”事变后,在当地利用亲戚、朋友和师生关系,收编了一些旧军官、土匪和从北平出来的青年学生,组成“青年抗日义勇军”,约四、五千人。在段部,陈元龙初任秘书,后任政治部副主任。由于段海洲部队是杂牌武装,成分复杂,纪律松散,战斗力不强。1938年春,八路军129师主力一部开进冀南平原,陈元龙高兴万分,认为八路军的到来,给河北人民带来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希望。于是,他积极动员段海洲投奔八路军。段海洲感到自己的势力有限,迫不得已,同意接受八路军的改编。但段海洲的部下,对参加八路军态度犹豫,顾虑重重,一些人还强烈反对改编。陈元龙立场坚定,耐心细致地做了许多工作,消除了几个主要骨干军官的动摇情绪,说服了少数反对改编的人。1938年3月,段海洲派陈元龙为代表去南宫县(今南宫市)与冀南区党委负责人李菁玉和129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商洽具体改编问题。同年4月,八路军129师确定,接受段海洲部改编,改编后番号为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委派李聚奎同志为政治委员,段海洲为司令员,徐深吉为副司令员,陈元龙为政治部副主任。5月,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和李聚奎同志到达南宫,热情接见了段海洲和陈元龙,欢迎他们参加八路军,当面传达了师部任职命令。而后,李聚奎同志随段海洲和陈元龙一同回武强县向段部进行动员教育。6月初,部队开到南宫进行整编。从此,这支地方杂牌武装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抗日队伍。为了更好地改造这支部队,又于8月23日,将青年纵队和一二九师的独立旅合编,番号仍为青年纵队,陈元龙继续担任政治部副主任。部队改编后不到两个月,由于环境残酷,条件艰苦,少数官兵思想发生动摇,有的开了小差,就连司令员段海洲也以探亲为名投靠了国民党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陈元龙坚定信念:为了民族解放,不怕流血牺牲,坚决抗战到底!他一方面给段海洲写信劝导,一方面对部队反复进行教育,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跟着共产党,跟着八路军才是唯一的出路!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稳定了官兵的情绪,从而稳定了军心,对巩固部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转战于晋冀鲁豫地区,为巩固和壮大抗日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时任政治委员李聚奎称赞说:“陈元龙同志有本领、有远见,对改编、稳定段海洲部起了很大作用。”副司令员徐深吉赞扬陈元龙为党立了一大功。由于陈元龙在改编段海洲部队过程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经李菁玉同志介绍,中共冀南区委批准,陈云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严格要求自己 以模范行动为部属做出榜样
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形势,1940年春,129师进行整编。青年抗日游击纵队被改编为129师新4旅,徐深吉同志任旅长,陈云龙仍任政治部副主任。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已成为一名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爱戴。战士们说,陈主任经常给他们讲国内外革命斗争形势,讲得很实在,大家听了非常佩服,称他是新4旅的“理论家”。平时,他关心体贴战士胜于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官兵关系非常融洽。他无论到团、营、连哪一级检查指导工作,都和战士们吃一样饭菜,从不搞特殊。为了让战士们吃饱吃好,他还亲自到伙房同炊事员研究怎样做好饭菜。部队发了生活用品,他看到战士们谁需要就送给谁。有一次部队发鞋时,陈云龙让大家先领,到最后只剩一双小号的不能穿,而脚上的鞋烂得不像样子了。有位饲养员看着不忍心,便把自己的鞋硬塞给了陈云龙。由此可见,陈云龙与下级互相关心、亲密无间。陈云龙对家属要求也很严格,从不让接受特殊照顾。父亲去部队看他时,徐深吉旅长非常热情地要买只鸡招待,结果被他谢绝。徐旅长说,咱八路军虽穷,但为了招待老人,破费一点也不为过。陈元龙却说,一只鸡虽然算不了什么,但当前我们部队生活还很艰苦,这样做影响不好,坚持不让买鸡。陈云龙对家人很“小气”,对战士们却很大方。父亲临走时,同行的还有侦察股长的岳母等三人,他只给了父亲十五元钱。因那时走路困难,过敌人据点时常被盘查耽误时间,怕钱不够用,父亲想再多拿五元,他都舍不得多给。而当得知有个战士家里遇到特殊困难时,他马上给了这位战士三百元。陈云龙同驻地群众的关系也很好,无论他住到哪家,都像自家人一样,态度和蔼,尊重老人,见活就干,同时还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所以乡亲们都很信任他。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参加抗日的人很多,有一位房东家就有兄妹三人参加了八路军。
打仗英勇顽强 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陈元龙在带领部队与日寇战斗过程中,非常勇敢,不怕流血牺牲,战绩卓著。1938年9月,他率部拔除临漳县数处敌军据点,共歼敌1000余人;1939年2月,率部在巨鹿县小刘庄与日军激战,歼敌90余名,毁敌汽车3辆;6月,又伏击日军,毙敌40余人,毁敌汽车4辆;9月,再次伏击日军,歼敌60余名;12月,攻克衡水县(今衡水市)大葛村敌军据点,全歼守敌,缴获重机枪1挺、迫击炮1门;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率青年纵队一团攻克日军占驻的两个火车站; 1941年10月,率部攻入隆平(今隆尧)县城。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疯狂对我解放区实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南解放区处于更加艰苦困难的阶段。陈云龙预感形势日趋严峻,做好了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他写信嘱咐母亲说:“打仗不能没有牺牲.不过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不必难过。”那时,陈云龙坚持忘我地工作,几乎每晚都忙至深夜。1941年,在“12.4”“12.17”反合围战斗中,陈云龙和旅指挥员一起,带领部队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突破敌人重围,粉碎了日寇一次次的扫荡和进攻。每次战斗中,不管敌情多么紧张,陈云龙都非常镇定。部队转移时,他总是和担负掩护任务的部队一起走在最后。在“12.17”突围中,他把马让给有病的战士骑,而自己赤着脚步行了二十多里。
1942年4月下旬,冀南军区 、区党委、行署等二十多个机关和部队,转移到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西南兀兰屯附近,因该地区距敌据点太近,容易暴露目标,故于28日晚又转移到山东武城县武官寨地区(今属河北故城)。各部队按计划进入战时休整状态。
当时,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和副司令员王宏坤均不在机关。只有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坐镇,消息不慎被泄露。
日军吸取了以往历次“扫荡”失败的教训,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严密封锁消息,通信一律不用电台,口令全部靠口头传达。将以往的“分进合击”战法改为“铁壁合围”。在远离根据地的地方秘密集结兵力,实施远程奔袭,在一夜之间即可抵达预订合围位置。以往反“扫荡”,八路军能够及时获得情报,并作出相应部署。然而,这一次敌人的大“扫荡”,既来得突然,有出乎我方预料。
4月29日凌晨,3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骑兵掩护下,疯狂地向我冀南区党、政、军和直属部队进行合围“扫荡”。这次大合围敌人搞了两个合围圈,一个合围圈是合围邢济南的临西、邱县、威县一带,以临西县贺伍庄为中心,重点合围四分区和新4旅;另一个合围圈是以一武城县霍庄为中心,从几十里外,撒下大网横队搜索前进,分兵多层合围冀南党政军机关和部队。
拂晓时分,邱县方向想起了枪声,我军首先从临西与敌人交火,边打边撤。在临西县摇鞍镇,新4旅一部先后被围,旅长徐深吉命令随旅直行动的10旅2团向东打破敌人的包围,掩护旅直属队向东突围。经过反复拼杀,杀开了一条血路,旅参谋长陈明义率直属队一部和通讯队冲出去了,转向白地村方向。敌人很快集中兵力,封锁了突破口,后续部队未能过去。于是,向东南方向组织第二次突围,刚冲出一部分,又被敌人密集火力封锁。徐旅长指挥警卫连,全力压制住敌人火力,掩护突围人员,向贺伍庄以东之柴庄、李庄、党而寨方向冲杀。经过无数次勇猛冲杀、肉搏,终于突出了重围,又一次粉辟了日寇企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在这次战斗中,陈云龙为了掩护旅机关人员突围,亲率90名骑兵冒着枪林弹雨杀入敌阵。途中他看到一位同志走不动了,立即命令警卫员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走;又遇到背两个公文包的旅政治部秘书徐化民跑不动了,就让她轻装突围。等同志们都安全脱险了,他自己却在敌人猛烈火力阻击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新四旅虽然毙伤日伪军200余人,但是自身伤亡却达300人以上。“四.二九铁壁合围”是冀南抗战史上日军规模最大、我方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大“扫荡”。有资料称,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共有2300余名抗日军民壮烈牺牲。4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4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十团团长陈子斌、政委桂承志壮烈殉国。全旅上下得知陈云龙牺牲的消息后,人人悲痛不已,热泪盈眶。徐深吉旅长听到噩耗,如晴天霹雳,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元龙!”顿时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战士们一个个呼喊着他的名字,发誓要多杀几个日本鬼子,为烈士报仇!
陈云龙牺牲时年仅30岁,他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人民英雄,他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伟大的解放事业,他的英雄事迹永远彪炳史册。陈元龙烈士被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29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在回忆录中写道:“元龙同志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我们至今仍感到十分悲痛。他是一个好党员、好同志,他的死正如毛主席说的重于泰山,他是为国家民族、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牺牲了他的宝贵生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冀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指战员、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包括陈元龙同志在内。”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3-13 10:35: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刘胡兰式抗日女英雄郭书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