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商丘抗战英雄郑廷珍:柘城将军血染忻口
2015-04-20 10:37:08  来源:精彩商丘  点击:  复制链接

  国难当头,请缨御寇。碧血染沙,悲壮捐躯。

  在惨烈的抗战史上,从来不乏豫东汉子的身影,郑廷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旅少将旅长的郑廷珍胸怀一腔热血,誓死保卫疆土,亲赴南京请缨。行军路过河南柘城老家,郑廷珍向老母叩头道别,发誓不打败日军决不还乡。

  1937年10月,日军主力逼近山西忻口一线。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寸步不让,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16日凌晨,郑廷珍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壮烈殉国。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郑廷珍为“陆军中将”。中国共产党发文称之为:为了民族解放,贡献了最后一滴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1983年,民政部追认郑廷珍为革命烈士。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郑廷珍名列其中。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英雄的忠魂彪炳史册。

  爱兵如子,爱民如父

  作为柘城对外宣传的近现代历史名人,抗日名将郑廷珍的墓冢位于柘城县烈士陵园中心位置的最高处,规格最高。

  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金黄色的“抗日爱国将领郑廷珍将军之墓”一行大字熠熠生辉。墓碑照片中的郑廷珍,目光坚毅,炯炯有神。墓冢顶部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郑廷珍的生平功绩。

  放好墓碑前的花束,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党支部书记郑红亮又拿出纸巾擦了擦墓碑。

  郑楼村是郑廷珍的老家,郑红亮是郑廷珍的晚辈。郑廷珍英勇抗日御寇杀敌的故事家喻户晓,郑红亮更是如数家珍。

  1893年3月,郑廷珍出生于郑楼村的中医世家。祖父死后,医道失传,家道中落,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到郑廷珍成年时,家庭日益拮据。郑廷珍饱尝谋生的艰辛。

  1917年,冯玉祥的部队在河南一带招兵。24岁的郑廷珍报名参军,成为冯玉祥麾下第16混成旅第3团的一名普通士兵,从此转战南北。

  郑廷珍参加过冯玉祥部历次军事行动,如1921年入陕驱逐陈树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首都革命,驱逐废帝溥仪及清皇室出宫;1926年西安解围和1927年的东征等重大事件。他为人正直、刚毅勇敢,且记忆力过人,颇受冯玉祥器重,从普通士兵屡屡晋升,历任排、连、营、副师长和独立第5旅旅长等职。

  上世纪30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郑廷珍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不仅形成了刚毅果敢的气质,而且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劳苦大众更是深表同情。因此,“爱兵如子,爱民如父”成了他治军的座右铭。

  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明。他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囊相助。凭借过人的记忆力,他能叫出全旅大多数将士的名字,能说出一些老兵的籍贯和家庭情况。因此,将士对他甚为敬仰、信赖。他要求士兵要爱民、助民,绝不可欺压百姓。每次部队移防开拔,他都亲自巡视驻地,检查纪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说了“不缺少什么东西”之类的话,才命令部队出发。遇上灾年,他总是在驻地开办粥场。

  抗战爆发,请缨御寇

  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改番号为独立第5旅,归属第25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节制。郑廷珍任25路军32师副师长兼第5旅旅长,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

  郑廷珍极其厌恶内战,曾愤然道:“国难当头,不思抵御外寇,反倒同室操戈,我这个旅长干脆不干了!”

  参谋长高曾基非常理解郑廷珍的爱国心情,劝他暂且忍耐,不要放弃枪杆子。郑廷珍听从劝告,在进军中和高曾基多次设计,从侧面帮助红军,互不侵犯,并允许有些物资经由自己管辖的防地进入苏区。有一次,郑廷珍得知红军的小队人马被困在安徽六安西边的一座小山里,弹尽粮绝,无法转移。他马上派高曾基率领一连人,带足枪支、子弹和食物,先以攻为名靠近山头,然后佯装战败,丢弃大量军需物资,撤退下来。

  生性正直的人眼里揉不进沙子。因对梁冠英大量克扣军饷不满,郑廷珍与其发生冲突,事情闹到南京政府。结果,第5旅脱离第25路军序列,直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受第14集团军卫立煌将军指挥。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热潮。郑廷珍对参谋长高曾基说:“曾基,作为一名军人,眼看国土被敌人宰割,我十分痛心。大丈夫当战死沙场,我坚决北上杀敌。”高曾基十分赞成,并立即电请南京军部,要求出征杀敌,但未获准。于是,他们又亲自到南京代表全旅官兵请愿。获准后,他们星夜驰往驻地,命令所属613、614、615三个团到合肥集结。

  因行军要路过河南老家,郑廷珍电告家人在宁陵柳河火车站相聚。见面时,郑廷珍向年迈的母亲伏地叩头,并拭着眼泪说:“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奉令上战场杀敌报国,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生还。您老在家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回来。”

  在全旅誓师大会上,郑廷珍也表示了浴血杀敌的决心:“过去自己人打自己人,死了不值一提;现在为打日寇去作战,拼光拼净也心甘情愿。打不败日本鬼子,我们一个都不回来。”

  铿锵誓言,铮铮铁骨,在民族危亡之秋,郑廷珍表现出的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1937年10月初,日军深入山西腹地,突破雁门关防线,直扑太原。

  晋北之战,事关华北抗战之胜败,守住忻口即可挽救山西危亡,保卫山西就是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在忻口一线与日军决战。郑廷珍奉命率部开赴山西参战,并于10月9日到达晋北。卫立煌令该旅接替忻县城防,随时候命出击。

  10月11日,著名的忻口保卫战打响。敌我双方步炮兵主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

  13日,日军再向忻口一线发起猛攻,守军第54师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最终南怀化高地失守。卫立煌号召全体将士誓死夺回阵地,挽救危局。

  15日下午,集团军总部下令独立第5旅增援南怀化。郑廷珍即令第614团担任反攻任务,第615团主力在后面跟进。

  10月16日凌晨,21师和第5旅的将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一鼓作气接连攻下日军占领的6座山头。至16日拂晓,郑部已推进到日军前沿阵地。但日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精良的武器负隅顽抗,第5旅数次猛攻均未奏效,且伤亡惨重。

  郑廷珍调整部署,改令第615团发起第二次攻击。日军居高临下,火力密集,第615团的进攻依然失败。郑廷珍心急如焚,如果天亮前攻不下南怀化高地,部队就会全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遂决心与敌人拼个鱼死网破,来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

  已经三次负伤的郑廷珍不顾部下劝阻,毅然跳出掩体,亲自率部队投入第三次反攻。敌人的机枪吐着火舌,弹如飞蝗,铺天盖地倾泻过来。郑廷珍不幸饮弹倒地,以身殉国,时年44岁。与此同时,郝梦龄军长和刘家麒师长也壮烈牺牲。

  忻口一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双方激战20余天,日军伤亡2万余人,中国军队亡2.07万人、伤3.5万人。忻口战役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也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战役结束后,国共双方分别发表祭文,举国哀悼2万余名阵亡将士。

  “听老辈人讲,郑将军灵柩回家乡安葬时,骑兵沿途护送,柘城万人空巷,场面非常隆重。独立第5旅派人在郑楼村张罗,村中搭起帐篷,宴请宾客8天。”郑楼村党支部书记郑红亮说,现在,郑将军的子孙们居住在北京、海南、河南等地。(邵群峰 京九晚报)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20 10:42: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血荐许昌的抗日将领吕公良

下一篇:范筑先:违令抗日不撤 不甘被俘自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