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初期,为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原打算在短时期内征服中国,迅速结束战争。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日军首先在淞沪战场遇到了中国军队空前顽强的抵抗,而随后南京国民政府的迁都决定更意味着战争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行动中,由于日军的进军速度过快导致其后勤补给发生困难;同时,为了继续进行战争,日军也难以抽调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看管先前俘获的大量俘虏。于是,为了节省粮食及其他战争资源,日军便在南京有计划、大规模地屠杀俘虏和被怀疑为中国军人的平民。此外,战争进程的发展导致日军官兵很快回家的希望的破灭也使他们的心理发生扭曲,他们便做出了许多令人发指的暴行,酿成了南京大屠杀事件。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战争进程 屠杀俘虏
欢迎按以下方式检索引用:崔巍.战争进程与南京大屠杀[J].江苏社会科学,2005(03):182-185.
作者简介: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同时担任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南京中华民国史学会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特约顾问、无锡吴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日本侵华史、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等。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中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已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的发生原因。以往的研究大多把焦点集中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上,也有从当时日本实行的天皇体制对日军官兵的精神毒害等文化、心理层面进行解释,还有研究者剖析了当时日本政治、军事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在此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n1。这些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具有说服力。但笔者以为,由于南京大屠杀是在战争环境中发生的,是战争过程中的一次事件,它的发生必定与当时的战争进程有关。因此,本文不揣浅陋,试图从战争初期日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华中战场的战争进程。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能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日本速战速决战争计划的破产
1937年夏,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日本意识到:由于中日两国在国土面积、人口及军队数量以及自然资源方面的巨大差异,它无法把战争的胜利建立在征服中国全部国土的基础上,正所谓:“向无边无际的原野作无限的进军,以我国现有的力量,支持这样一场全面的日华战争是有困难的。”…因此,日本希望重现当年甲午战争的结局: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打败中国军队,在短时期内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并与其签订有利于日方的和约,从而结束战争,即所谓速战速决的战略。对此,日本当局明确表示:“既然决定使用武力,就不能指望会轻而易举地中途得到解决,而应以强大的兵力,在短时期内实现出师的目的。”为了避免战事久拖不绝,日本最高军事当局提出作战要“以挫伤敌人的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为目的”。
起初,日本对自己的力量十分自信。在华中战场,当淞沪会战开始时,日方原以为日军会很快取胜,以致于日本的“上海派遣军”在组成时,其任务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并且不是纯正的作战军,含有临时派遣的意思,甚至连“战斗序列”令都没有下达。但形势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之外,日军在淞沪战场遭到了中国军队空前顽强的抵抗。从8月到11月,日本先后4次大规模增兵上海,到11月12日日军最终攻占该城时,它已投入了约30万人的兵力,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惨重代价。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所发动的历次对外战争中,从未出现过为攻占一座城市而投入如此多的兵力、花费如此长的时间、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先例。然而,上海的陷落并没有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和意志。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这意味着即使首都南京失守,中国仍将抵抗。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实际上已经破产,战争进程开始向它最不愿看到的持久战方向发展。但日军毕竟还是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已经在淞沪会战中遭到了重创。10月下旬,国民政府军政部承认:“目下现役部队略已使用完尽,此后补充者多系新募,未经训练,故战斗力益见低劣。”在对当时的战争形势进行分析后,日本当局还是相信:只要此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军队的打击,继续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它仍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在中国方面接受对日本有利的条件的背景下结束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战争的措施。在华中战场,日本战时大本营于11月7日下令把“上海派遣军”扩编为“华中派遣军”;随后又默认了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突破“制令线”的限制,率部向该线以西地域进攻的行动;紧接着又于12月1日向“华中派遣军”正式下达了攻占南京的命令。
该部于11月中旬攻占了苏州,下旬又陷无锡、常州,12月初开始攻打南京,并于12月13日占领了南京。
二、大规模集体暴行的发生原因
但日军的这次攻势是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仓促发动的,进军速度又过于迅速。因此,部队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发生了困难。军司令部只好要求各部队自行解决吃粮问题,但这无异于默许官兵们去抢劫。原日军第16师团士兵山田忠义多年后回忆他们打到无锡的情形时说:“补给没有运来。米什么的都没有。全是当地征发。”所谓“当地征发”,就是指抢劫。于是,日军中军纪废弛的现象便陡然增多。
在攻打南京的过程中,日军俘获了好几万名中国军队的俘虏。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人数约为15万人,由于组织指挥的失误,最后只有约5万人安全撤退。在损失的10万人中,战斗伤亡约1万人,其他9万未能及时撤退的人大多数都被日军俘获¨…。“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还没有第二个城市,在失陷之后,有9万名军人继续留在城市里,既无法撤出,又不能组织成可以战斗的武装集团。”
占领南京并没有立即使日军军粮供应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原日军士兵小原孝太郎在他于12月21日在南京所记的从军日记中写到:“最近我们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吃到些旱(干)面包、稀粥和米面团子。”这就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因此,在日军尚不能确保自身粮食供应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向几万名俘虏提供食物。一名参加攻打南京的原日军士兵在他们尚未攻入城中时就说:“白米已经吃完,城内虽可能有,但我军是从来不带俘虏吃的东西的。”可见为节省粮食而屠杀俘虏是日军的一贯做法。城陷后,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山田忠义也在事后回忆往事时说:“没有能给俘虏吃的东西,我们自己也没有吃的东西。但也不能饿死他们,所以就(把俘虏)处置掉了吧。我们与这件事没有直接的牵连,因为日军不留俘虏。”于是,为了节省粮食,日军师团级的指挥部门便向各部队明确下达了杀死俘虏的命令。大规模集体屠杀随即开始。
然而,在被日军集体屠杀的大批中国人当中,并不仅仅是战俘,还有许多普通XF民。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确实有一些在战斗中失散的中国官兵换上便装,而日军也并不把老百姓和军人加以严格区分,凡是被他们怀疑为“当兵的”人都被其强行抓走并加以杀害。
日军这样做还有出于削弱中国抗日力量的目的。他们所集体屠杀的对象大多是中国军人和被怀疑为军人的平民,其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在侵华日军看来,由于他们尚未征服中国,战争进程还将继续下去。这些人虽然现在被俘了,但也许有朝一日他们还会重获自由,再次拿起武器,加入到抗日者的队伍中来,成为日本征服中国的障碍。与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全都杀掉,以免留下后患。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集体屠杀发生了。
此外,战争进程的继续也是日军进行大规模屠杀的又一个原因。如前所述,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后,战争已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南京的陷落也并不是这次战争的终结。从12月中旬起,“华中派遣军”就迅速派兵渡过长江,占领了六合、滁县、凤阳等地,并继续沿津浦铁路北上。与此同时,华北日军也南下攻入山东,两路日军开始南北对攻,徐州会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在如此背景下,对于占领南京的日军来说,如何安置这好几万名的俘虏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战争就此结束,他们或许可以腾出手来慢慢解决这一问题。但现实却是战争将继续下去,大量兵力都将投入新的战场,即使少数留守部队也担负着繁重的保卫和警戒的任务。而要妥善安置如此多的俘虏就必须建立大规模的战俘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繁重的日常管理,而这无疑将分散日军有限的战争资源,这是日军的指挥部门所不愿做的。那么,把俘虏统统杀掉就成了他们节约资源的一种做法。正如原日军第9师团士兵山田诚一郎事后所说的那样:“其实,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要给俘虏吃食,让他们生活得安定,而就处于战争状态的当时来说,这是很难想象的。”
由此可见,由于日军在攻克南京前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缺粮问题,而战争进程的发展又使他们难以妥善安置大量俘。于是,为了适应战争的继续并削弱中国的抗日力量,日军便在南京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大规模集体屠杀。
仅仅由于粮食补给的困难和为了适应继续战争的需要,日军就如此残暴地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大屠杀,这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也违反了人类文明最起码的准则。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性和它发动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
据战后国民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于1947年的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南京的草鞋峡、汉中门、煤炭港、中山码头、大方巷广场、江东门等地进行了28起集体屠杀,被害者多达19万人以上。虽然这一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日军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大量分散暴行的发生原因
除了大规模集体屠杀之外,日军还在南京实施了大量其他暴行,如分散屠杀、抢劫、强奸、纵火等。这些也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在实施这些暴行时有一个显著特点:手段极其残忍。例如:原日军士兵桥本光治把一个中国人装进邮袋,浇上汽油点火燃烧并反复戏弄,最后系上手榴弹,再投入池塘将其炸死。再例如:一队日军把一名60多岁的缠足老太太架在一根高高的半截树桩上,并使其站立不稳而摔下,然后他们再把她架上去,又使她摔下,如此反复,直至她摔死。在强奸妇女时,他们除了自己实施奸淫之外,甚至还逼迫父奸女、子奸母、兄奸妹、过路的僧人去奸淫等。旁观的日军官兵则喜笑颜开、从中取乐。日军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在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在一般状态下,即使某人想杀人或强奸,他也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对方杀死或奸淫即可,而这样的行为绝不是心理正常的人所能做得出来的。这种行为的大量存在只能说明在占领南京的日军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则与当时的战争进程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占领南京的日军部队基本上隶属于刚刚参加过惨烈的淞沪大会战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序列。这支部队的大多数兵员又是在战争爆发后被临时征集的新兵和预备役人员,其本身的战斗素质和纪律性都不强。由于日本当局在开始攻打上海时原以为只要日军占领上海就可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而与其谈判并签订城下之盟,战争会很快结束,因而日军官兵也在出征时就被告知他们在攻克上海之后便可凯旋回国,所以大家都没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但战争进程的发展变化却使这一承诺无法兑现。不仅上海的战事持续了3个月之久,并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攻下上海之后战争并没有结束,“华中派遣军”又被投入到新的战场。不久,国民政府的迁都决定更意味着战争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日军官兵们的回国愿望在顷刻问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失望、不满、厌战的情绪便在各部队中蔓延。以柳川平助的第10军为例,当时的一位日本随军记者在描述该部的官兵心态时说:“柳川兵团是在正要回国的时候又被凋到前线来的。恼怒在心成了一种发狂的心态。”
第二,日军因在淞沪会战和攻打南京的战役中都遭到中国军民的殊死抵抗而使自身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从而对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早在淞沪会战尚未结束的时候,日军内部就普遍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以达到单纯的惩罚目的而收兵不仅是至难的事,而且若只是以形式上收到了自欺欺人的惩罚效果而撤兵,这将使在这次事变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归于徒劳。”这表明日军对顽强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报复与仇恨心理已经恶性膨胀,而战争进程的延续使这种心理进一步加剧。原日军士兵增田六助回忆说:“在攻击南京过程中,中队不断地出现伤亡。这些人都是熟悉的年轻同乡,也有些是亲戚、堂兄弟或是同胞兄弟。我的弟弟在中国战场战死了。所以我一见到中国人,就想到这是弟弟的敌人。”这正是当时日军官兵的报复心态的真实写照。
此外,攻克南京还使日军官兵产生了一种空前强烈的骄狂心态。由于南京是当时的中国首都,虽然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它仍然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并对双方的民心士气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多年来,日军在海外打了不少胜仗,但攻占敌国首都却还是征服朝鲜以来的第一次。当南京陷落的消息传到日本时,东京市民就曾举行了狂欢式的庆祝活动。民众尚且如此,那些直接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日军官兵就更有了一种征服者的英雄感,并认定留在南京的中国人都是被征服者,是失去了一切权利的人,其命运是可以随意由他们这些征服者来处置的。
以上就是当日占领南京的日军官兵中所普遍存在的3种不正常心理,这些心理相互作用,形成了极端情绪化的冲动。为了发泄郁闷已久的情绪,许多日军官兵便使用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手段残害中国人,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这时,日军的指挥部门因原先对下层官兵许下的让他们很快回家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对他们所犯的暴行不加约束,致使这种行为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进程的发展,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在攻克南京前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后勤补给困难。日军为了节约战争资源及消灭中国抗日的有生力量,以便有利于以后的战事而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大规模集体屠杀。同时,由战争进程导致的日军官兵的不正常心态在他们占领南京以后总爆发,终于酿成了人类现代史上绝无仅有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责任编辑:吴凤娇 最后更新:2022-09-07 09:30: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历史
下一篇:在日本企图抹杀的南京大屠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