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获胜,但日军的动向引起了左权的警惕,日军是否已经发现了兵工厂?他及时请调特务团第1营开进黄崖洞,加强防卫力量。果然,日军又从翁圪廊一线再次发动进攻。这一方向的地形本极险要,不易攻破,然而守军第1营第3连连长看到日军攻势凌厉,又主观认为工厂已经转移,便擅自转移了阵地,致使日军进入工厂区。此时厂区的主要设备虽已转移或掩埋,留守人员也已撤走,但仍有一批手榴弹和子弹被日军发现,十余座厂房也全部被烧毁。而日军因兵力有限,亦未做久留便转往武乡方向。
此事对左权震动极大,一方面为该连的擅自弃守而愤怒,同时也察觉到黄崖洞的防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为将黄崖洞建成真正打不垮攻不破的铜墙铁壁,1941年春,在左权的主持下,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区工事委员会成立,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治委员郭林祥、副团长陈波、参谋长郭双江、总部炮兵团团长武亭、总部第4科科长朱早观及黄崖洞兵工厂厂长徐长勋为委员会委员。特务团、炮兵团、第129师共同组织施工。
这一次,左权将准备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务团测绘员李忻元回忆:在地形勘察时,左权最初拿的是1:50000的地图,他对团长欧致富表示这个不行,要放大。欧致富即安排李忻元和许德厚去将地图放大到1:25000。不久,左权再次来到黄崖洞实地指导防御工程建设,在地图上对防御的主要方向、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工事布局进行综合标绘,感到1:25000的地图仍然不能很细致地反映实际的防御情况,便要求再放大到1:5000。为此,李忻元等连续作业两个多月,最终制成9大张地图,将守备区地形全貌,及构筑的暗堡、地堡、交通壕、投弹所、障碍物、各级观察所、指挥员的位置、支援路线和防区的范围,全部标注出来。
这一成果,为守备部队按图施训、组织演习提供了有力依据,更在后来的黄崖洞保卫战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再建工作,从1941年4月持续到6月底基本完成。整个防御阵地呈纵深、多梯次的环形防御体系,分为7个守备区。大小战斗工事合计150多个,包括掩蔽部、轻重机枪和步枪工事、投弹所、观察所、指挥所等。各种工事都充分利用了地形,建有防跳弹泥土墙和射口护板,做到隐蔽与战斗两用,工事之间连接堑壕或交通壕。左权发现,黄崖洞防御阵地的3个关键地域是翁圪廊、左会垭口和桃花寨,而无论敌人从其中的哪里突破,都必须经过水窖口。于是他指挥施工部队在此以钢筋混凝土构筑了一个核心工事,含水池、弹药库、食品库、伤员休息处、厕所等设施,可容纳20余人。如今,经历了近80年的风雨,这座中央工事仍然矗立在水窖口的高石之上。
特务团各营连的防御地域最终均形成了以地堡、坚固工事、自然山洞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投弹所等野战工事,辅以各种障碍物的三道阵地。地雷、步枪、手榴弹、轻机枪、掷弹筒、重机枪、迫击炮,也组成低、中、高,远、中、近相结合的严密的火力网,并制定了射击预案。
尽管如此,由于黄崖洞防区大,特务团兵力不足,武器比较落后,而日军火炮猛烈,又有攻入的先例,一些官兵还是担心守不住,思想上存在顾虑。
对此,左权说,“特务团有些同志总想打出去,不愿守阵地,尤其认为敌人的炮弹可以摧毁我们的碉堡。我们的工事胸墙有两米厚,而日本山炮弹的侵彻力只有30厘米,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敌人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才能穿1.8米的深度,但是要将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炮手的。”(《左权传》编写组:《左权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这样一讲,便去除了很多人的忧虑。同时,左权要求各守备区部队根据防卫任务,积极开展实兵演练和各类技术训练,真正做到人与武器、人与阵地的有机结合。左权还专门到黄崖洞查看特务团全团演习,并解释有关战术要领。
1941年夏,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一次作战中获得了若干“八一式”马步枪。他们对这种新式枪支十分重视,拆解开来仔细研究。日军在其中一支步枪的枪托上,发现有笔画细如蝇腿的三个字:“于水窑。”黄崖洞在当地又被称为水窑或水腰。这三个字应当是兵工厂的工人所刻。这一发现与日军在黄崖洞发现八路军兵工厂相吻合。
1941年秋,华北日军向八路军太行根据地发动“扫荡”,黄崖洞成为主要目标之一。11月9日起,日军第36师团一部5000余人(一说4000余人),进犯至黄崖洞一带。此前,特务团主力已全部回防黄崖洞地区。左权指示,阻击作战的原则是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杀敌制胜,要始终掌握一个“稳”字。日军随即向翁圪廊、桃花寨、北山、左会垭口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并使用了毒气,战斗极为激烈。
在整整8昼夜的防御战中,左权通过电话进行不间断的指挥,虽未亲临一线,但由于对黄崖洞防御体系有深入了解,其指挥能够贴合实际富有针对性。激战至16日结束,日军一度突入黄崖洞腹地,终被守军击退,八路军以伤亡166人(其中亡40人)的代价,歼敌1000余人(一说8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亮丽的一页。中共中央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黄崖洞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日军在战史中也承认,这次战斗其“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
12月,左权前往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召开庆功大会,会上他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贺电,代表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胜利之后,左权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充分肯定此战重大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失误:“第一,我军对敌人进攻方向判断不够准确;第二,在战斗中机动使用兵力、火力互相支援不够;第三,夜间反击敌人不够有力。”(许德厚:《黄崖洞保卫战始末》《黄崖风云》,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当年绘制的黄崖洞防御系统示意简图。
从军事角度看,黄崖洞保卫战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山地防御战,但日军这次进犯所带来的影响却没有因胜利而完全消除。在战后左权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水窖(即黄崖洞)的保卫战打了八天八夜……在那八天八夜的战斗中,把我今年费了一部精力与时间搞起来的防御工作打毁了一些,水腰被他打进去了,工厂又被他烧了……”的确,这已经是日军二度破坏兵工厂厂区了,厂房被毁可以重建,关键是目标已经暴露,继续原地全面恢复生产,也许会遭到日军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进攻。
经过反复研究,八路军总部最终决定将黄崖洞兵工厂一分为三:驻在原地的是二分厂,保密代号“黄山”,有车弹带机、弹尾机、套扣机和车床4部,主要对柳沟铁厂送来的炮弹弹体毛坯进行弹体加工成型。兵工厂主体迁辽县河北沟村,为一分厂,保密代号“河北”,辖有机工、钳工、木工、完成4个工作部,机床15部,烘炉1盘,主要生产炮弹。还有一个三分厂,保密代号为“石灰窑”,厂址最初选在武乡县显王村,后因日军在附近设立据点而迁至黎城县漆树沟,主要锻造炮弹尾翅和50炮炮筒毛坯。
尽管黄崖洞兵工厂再也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的规模,但这里的人才和技术,却通过分厂和其他各种途径不断星火播散,成为人民军工事业发展的重要源头。在很多老军工企业的厂史中,都可以看到黄崖洞的名字。
今天的黄崖洞,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硝烟,作为负有盛名的旅游景区,它向游客们展示着八百里太行最奇美俊秀的一面。不过,在黄崖洞风景区深处,有两处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陵园,在八天八夜激烈战斗中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烈士们,就长眠于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而另一处就是左权小屋了。当年,左权曾多次在这个依山而建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石屋中居住。如今,斯人已逝,小屋依旧,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往事仍将流传下去。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8-11 11:23: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左权的黄崖洞往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