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发,1906年3月7日生,广东省云浮县附城乡石塘村人。乳名8仔,书名邓元钊,化名易林。父邓兴盛,母欧氏。1912年归庵书堂读书。1915年迁开平县水井墟古劳村。1916年返云浮,读私塾。1917年夏东明小学插班2年级。1919年转城西小学。参加“54”运动。1921年辍学到广州,东区公安局做勤杂,西湖路公益祥旅店当茶房。冬到香港,太古船坞轮船上当厨工,参加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后积极参加工会工作。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时回广州。7月任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代表,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队长,罢工委员会宣传部宣传队小队长。1925年10月苏兆征介绍入党,任支部组织干事,西业总工会常委兼中共党支部书记。1926年7月入国民党,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参加支援北代战争工作。1927年4月任中共广东油业工会支部书记。后到香港。11月回广州,广州起义准备工作。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兼5区工人赤卫队队长,5区暴动委员会委员。起义失败后按组织指示回到老家。1928年春赴香港,任中共太古船坞支部书记,香港市委组织部部长。秋任广东省委委员兼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香港工人代表会议主席。冬任香港市委书记,广东省委职委书记。被捕,营救出狱。1929年任广州市委书记。不久任香港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兼香港市委书记。1930年春任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兼香港市委书记。夏任江西省委(白区)书记。组织破坏,被捕,出狱。返上海,组织部工作。1930年9月任中共6届3中中央委员。1930年11月闽西传达。12月到粤东大南山,任闽粤赣边区特委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31年4月任苏区中央局委员。7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处处长。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左”倾,肃反扩大化。1934年1月任中共6届5中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府主席团成员,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1934年10月长征,任中央红军军委2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委。1935年任中央军委纵队政委。9月任陕甘支队3纵队政委。11月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粮食部部长。1936年6月受中共中央委托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7年在苏联参加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工作并学习。1937年9月回国到新疆,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兼第18集团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主持党的新疆工作。1939年秋回延安。1940年初任中央党校校长。1月兼《中国工人》月刊编辑委员。2月兼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理事,工人宪政促进会筹备委员。1940年5月-1942年秋兼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42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43年3月兼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1945年4月任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45年4-6月参加中共7大,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45年9-10月为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任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到英国参加英国共产党代表大会。1946年1月回国,重庆协助中国劳动协会负责人朱学范工作。1946年4月8日由重庆乘机飞住延安,途经山西黑茶山时因气候恶劣飞机失事遇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陈潭秋,1896年1月生,湖北黄冈人。原名陈澄,字云先,化名徐杰。1920年秋参与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在湖北武昌省立1中学习。1916年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1919年秋与董必武筹办武汉中学,任英文教员。1920年与董必武等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参与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2月创办《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9月起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1921年秋-1922年春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1922年7月-1923年2月任中共武汉区执委委员长、组织委员。1923年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1924年6月任中共武昌地方执委会委员长。1925年10月-1926年5月任中共武汉地方执委会书记。第1次国共合作期间,参加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任国民党湖北省执委会组织部部长。1926年5月任中共湖北地执委书记。1926年9月-1927年5月任中共湖北区执委委员兼组织部主任、宣传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0月-1928年5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28年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顺直省委常委(后兼宣传部部长)。1929年8月按中共中央指示到青岛组成中共山东临时省委并改组市委。之后巡视满洲省委的工作,组建哈尔滨新市委。1930年8月任满洲总行动委员会书记、主席团成员。1930年11月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2月在哈尔滨被捕入狱。1932年7月经组织营救获释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1933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苏区中央局党校校委委员兼教员。1933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2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执委会人民委员会粮食人民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3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9年5月回国。1939年6月-1943年2月任中共驻新疆代表,1939年6月-1942年9月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兼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迪化(今乌鲁木齐)分局主任。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被秘密杀害。中共第5届、6届(3中补选)中央候补委员,第7届中央委员①。【①陈潭秋牺牲后,因消息隔绝,在1945年中共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李克农,1899年8月生,安徽巢湖人。曾用名泽田、峡公。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上将军衔。青年时代曾任报射编辑、安徽省六安县政府科长、安徽芜湖民生中学校长,参加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从事秘密情报工作。1931年冬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曾任苏维埃江西省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1方面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2届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冬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西安事变前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团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夏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办事处处长。1936年12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1938年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1938年11月任任八路军、新四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1939年2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1941年7月兼任中共中央情报部副部长。1943年兼任西北公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部副部长。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部部长。1949年7月任情报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954年10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49年11月任部党组副书记。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1949年任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副书记。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党组成员。1950年12月-1953年2月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1951年-1956年4月任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1951年7月为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成员(负责指导谈判)、代表团党委书记。1953年1月-1954年10月任解放军第5副总参谋长)。1954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4年曾任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代表。第3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中共7大代表,第8届中央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王百平,湖北人。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议室参议。八路军驻豫北办事处主任 。
王凌波,化名黄德宜。湖南宁乡人。1888年出生于私塾教师之家,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高等学堂。1911年冬结业,先后在宁乡、益阳高小、师范讲习所任国文、史地教员。1916年赴广东,先后任河源县政府民政科科长、高雷镇守使署秘书和道尹署科长。1918年辞职回乡,到云山学校任教。1921年秋任云山学校校长,推行新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治。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1925年秋经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组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不久任中共宁乡县支部书记。1926年3月奉调到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参加领导工作。7月北伐军攻克长沙后,被推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书记长,并任中共国民党省党部党团副书记。主持湖南国民党党务工作,积极支持开展工农运动,和民众运动,普遍建立和发展各种革命群众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行为。他同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被称为革命的“宁乡四髯”。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迫隐蔽转移到岳阳,1928年辗转于天津、北平。1929年春到上海找到党恢复了组织关系,在法租界以开办天生祥酒店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在沪西主持党中央秘密印刷厂,9月遭国民党特务破坏被捕,被判刑一年半。1932年4月刑满出狱后到党中央做机要工作。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机关遭到破坏再次被捕,受尽威胁利诱,严守机密,坚定不移,被判刑七年押于苏州陆军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党营救出狱,赴延安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10月同徐特立到长沙,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兼新四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参与领导开展湖南抗日民主运动和统战工作。1939年6月以八路军总部秘书名义在邵阳协助徐特立继续坚持斗争。1940年12月返回延安,任延安行政学院副院长,主持校务工作,为培养抗日革命领导人才尽心尽职,埋头苦干。1942年9月3日晨,在察看学生伙食时突然患脑溢血逝世。
云广英,1905年生,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原名云昌旭,曾用名云清、林秀先。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幼年在本村振群学校读书。1924年考进广州市广雅学院。读书期间,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学习《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宣传马列主义的著作,初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1925年5月到广西南宁会见共产党员张云逸,被推荐到李明瑞部队当政治部文书,开展兵运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作为追捕通缉的对象。辗转到新加坡、吉隆坡等地。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七军经理处股长。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红七军经理处金柜股股长。1931年11月任红七军经理处处长。1931年秋红七军在江西崇义、兴国县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任红七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2年任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后任特科学校政治部教员等职。参加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1 月任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6月广东省陈济棠和广西省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后,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为红军代表,秘密赴两广从事对李宗仁和李济深等人的统战工作。1936年9月离开广州到延安,任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7年春在延安抗大第一期学习期间,受党中央指派,赴香港建立地下党组织。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至1940年10月筹备成立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并任主任。1942年春至1944年冬在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此后,调任中央军委编译局副局长兼俄文学校副校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8月调到吉林省延边地区工作,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11月中旬任延边警备第六团政治委员。1948年秋调任中共延边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49年6月参加吉林省委组织的南下干部大队,任带队人之一。同月至1950年9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1949年11月至1952年8月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1952年9月至1954年10月任中共粤北区委员会第二书记、粤北行政公署主任。1954年10月至1955年1月任中共粤北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粤北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1月至1958年4月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55年3月起)。1956年6月至1958年4 月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1956年7月起),后任广东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戴上“右倾严重”的帽子,受到撤职处分,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被捕入狱4年。1971年被转到龙坪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党中央于1980年3月对其冤案进行平反。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79年12月至1983 年4月任广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6月9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伍云甫,1904年7月14日生,湖南省耒阳县城厢区人。农民家庭出身。原名伍允福,字松青,曾用名伍永福、左兆贵、吴兢生、王耘等。6岁读书。初小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曾失学当学徒。1920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员。1926年上半年到县立初级中学任教。被选为耒阳县教职员联合会执行委员,同时兼任耒阳县总工会教育科科长。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脱产到县总工会工作,不久任总务处处长。1927年2月任湖南省农民协会驻耒阳农运特派员,同时任耒阳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中共党团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同年9月至1928年3月任中共耒阳县委秘书长,负责编印县委机关报三日刊《耒潮》,同时秘密组织农民游击队,响应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8年2月任中共耒阳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大力发展党组织,参加湘南起义,动员组织农民武装配合部队作战。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率农民自卫军独立团坚持斗争,从事游击活动。同年夏到国民党第五十一师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初到武汉,被派到上海参加党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后在中共中央秘密电台工作兼无线电训练班教员。1931年1月被派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军委无线电大队报务员,完成了同上海党中央电台直接通讯的任务。9月至11月任无线电侦察训练班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通信处政治委员。后任中央军委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1933年12月至1936年12月任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局党总支书记。1934年1月至10月任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局副局长。同年10月至1935年8月任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1935年8月至1936年12月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三局政治委员。1936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总指挥部司令部第三局政治委员。4月至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通信学校校长。在朱德、刘伯承领导下,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想尽办法保持了红一、二、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联系。12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军委直属第二政治处主任。1937年4月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一队学习,任党支部书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至1942年初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处长,从事抗日统战和联络工作,参加营救红军西路军失散人员,为延安抗大、陕北公学招收大批进步青年。1940年12月起任陕甘宁边区人民银行副行长、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至1941年9月)。 1942年5月至9月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参加延安整风运动。9月奉命随林彪前往西安、重庆和国民党谈判。1943年6月和周恩来等离重庆。7月回到延安。 9月进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任第九支部书记。1944年3月调任党校四部副主任。4月随林伯渠、王若飞到西安、重庆和国民党谈判。1945年2月回到延安。 3月被选为七大代表。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7月任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后改为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1946年初跟随叶剑英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参加军调部中共方面的工作,任行政处处长。进行统战工作,争取、募集大量药物和救济物资,支援了解放战争。1946年5月任中共南京局上海工作委员会委员。1947年5月离开上海到山东,处理救济物资,整顿当地救济分会工作。8月到河北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10月任中央工作委员会办公处处长、中央工委秘书长兼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处处长。1949年3月起任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兼直属机关总支书记等职。4月起任中央办公厅防空委员会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兼直属总支部书记。1950年4月任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兼党组书记。1956年10月至196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后又兼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多次出席红十字会国际会议,领导国际救济和政府交办的协助外国侨民回国、遣送战俘等工作。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第八届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9年7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为其召开追悼会。
伍修权,1908年3月6日出生,湖北大冶人,武昌出生。曾用名吴寿泉。1923年1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中国共产党。1920年春武昌高师附属单级学校插班2年级2期。1921夏转武昌高师附小4年级。1924年毕业。武昌“共进书社”学徒。入高师附中。1925年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后任步校翻译。1929年10月任苏联伯力远东苏军翻译,远东国家保卫局见习员。1930年12月转苏共(布)候补党员。翻译。1931年5月回国。1931年7月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参谋,机枪连教员。1931年9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改称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1期4连指导员。1932年2月任2期政治营教导员。1932年6月任3期军事团教育主任。1933年春任军委模范团政委。1933年夏任军委直属3师政委。1933年盛夏任汀(州)连(城)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同年10月任共产国际派到中央苏区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1934年10月10日长征。1935年1月列席遵义会议。同年2月任红3军团副参谋长,10团参谋长。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6年3月任红15军团73师参谋长,红军大学李德的翻译。1936年秋中央联络局工作。1936年12月西安参谋工作。1937年1月任西北办事处外交部秘书长兼交际处长。1937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1938年2月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1941年7月回延安,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1局局长。1945年8月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1945年9月任东北局委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参谋长(1946年4-11月任军事调处执行部驻沈阳第27小组参谋长,中共代表)。1947年任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军区军政学校校长。1948年11月兼沈阳特别市军管会副主任和卫戍区司令员。1949年12月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1950年11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衔特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同年12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55年任驻南斯拉夫大使。1958年10月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1967-1974年关押。1975年4月-1982年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北京国际战略学会会长,解放军战略研究所所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人大1届代表,4届常委。全国政协2届委员,3、4届常委。中共7大代表,8、11届中央委员,12、13届中顾委常委,14大代表,15大特邀代表。198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
刘向三,1910年生,河南邓州人。早年加入冯玉祥国民革命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江西宁都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无线电大队大队长,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中央军委保卫局科长,第三十军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1939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处长,吉黑军区后勤部部长,哈北军区分区司令员,中共哈北地委书记,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煤矿管理局局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局财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燃料工业部煤矿总局局长、部长助理,煤炭工业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驻水利电力部工作组组长,水利电力部、水利部副部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正部长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李涛,1905年9月4日生,湖南汝城县人。原名李湘舱,别名毓英、盛才。1923年起,在郴县第七联合中学读书,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衡阳湖南政治讲习所学习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左翼军总指挥部宣传大队当宣传员。不久以湖南省总工会工人运动指导员的身份,回汝城县开展工人运动,被选为汝城县总工会委员长兼工人纠察队队长。在大革命时期,曾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退出。同年9月于桂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一团营党代表。起义失败后,赴广州,先后在中共广东省、香港区委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到赣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赣西独立团第二游击大队指导员、第一大队党代表,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一连党代表、团政治处宣传科科长。1930年春,任红六军第一纵队三支队政委、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纵队八支队政委。同年秋任红三军第一纵队(后改称红七师)政委,参加了吉安战役。1932年任红十三军第三十九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3年起,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破坏部(后改称对敌工作部)部长、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中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科长、军委纵队先遣突击队队长、纵队先遣司令部协理员,1935年任军委二局政委、军委四局队列科科长、军委纵队司令员和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6年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曾被派往西安杨虎城部队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同年底到陕南红七十四师,曾任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37年夏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董必武到汉口,建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任处长,1938年以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的身份,做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的统战工作。1939年奉命至湖南,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政治教官。1940年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工作。1941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经济建设部部长、军委秘书长。1942年任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同年冬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1943年兼任作战局代局长。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任军委作战部代部长兼作战局局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的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1952年任军委技术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起任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0年12月20日于广州逝世。
吴奚如,原名席儒,湖北京山人。吴1925年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连党代表(一说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先后任中共湖北军委代书记(一说省委代书记、省军委书记)、中共河南军委委员兼秘书。1928年冬,吴奚如被捕入狱。至1932年秋出狱,遂赴上海以文学活动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大众工作委员会”主席。1934年,他又加人中共中央“特科”工作,曾担任鲁迅和中共中央之间联系的中转人。在1936年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中,他站在鲁迅、冯雪峰、巴金、胡风等一边,并参与签署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同年秋,吴奚如奉命秘密赴西安,担任张学良的秘密内部组织“抗日同志会”机关报《文化周报》的主编,并参与了西安事变。此后,他回到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吴奚如先后担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主任丁玲)、中共中央长江局参谋处友军工作组组员(负责联络黄埔军校军人)、周恩来的政治秘书、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及江北纵队政治部主任等。皖南事变发生后,他曾指挥部队作战,脱险后回到延安,遂入中央党校学习。在“抢救运动”中,吴受到“抢救”和审查。此前在抗战初期,吴奚如在武汉时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是筹备委员和候补理事;在延安,他又参与了“文协”延安分会的建立,并被选为理事。解放战争中,吴先后是山东省文化协会常委、东北牡丹江市总工会和松江省总工会主席、东北总工会生产部部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吴任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校长。至1957年,吴奚如调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文革期间。吴因“历史问题”等被打成“三反分子”,惨遭迫害,后获得平反。 1979年以后,吴奚如出任湖北省政协常委:1985年2月27日在武昌去世。吴奚如曾是著名的左翼作家,著有小说集《小巫集》、《叶伯》、《未了的旅程》,中篇小说《忏悔》、《汾河上》以及《卑贱者底灵魂》等,1984年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吴奚如小说集》。
张元培,1913年生,福建永定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1方面军供给部科长、中央军委总供给部处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科长、衡阳办事处处长,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第7师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副参谋长,第3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华东海军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任海军基地副司令员兼舰队参谋长。1958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后历任海军基地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7年5月-12月任第6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后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2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1年10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周子健,1914年4月生,安徽临泉人。1935年秋冬之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35年在北平私立安徽中学、进德中学学习时参加反帝大同盟、“社联”、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和革命活动。1937年4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10月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科员、1大队干部股股长。1939年1月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5月-1946年9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非党干部科科员,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科长、处长。1946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处副处长、处长。1949年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52年任第1机械工业部行政司司长、办公厅副主任、部长助理、供应局局长、供销局局长、3局局长。1960年9月至任第1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1副部长、党组委员、党委副书记(1964年8月起)。1966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靠边站”。1968年在1机部革委会生产组工作。1970年6月任1机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7年2月任1机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组书记。1981年2月-1983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1书记)、代第1书记(1982年4月起)。1981年3月-1983年4月任安徽省省长。1983年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特邀顾问。第5、6届全国人大代表,第6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共第11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2届中央委员,13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钱之光,1900年11月生,浙江诸暨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中学。早年在同文书院求学。1918年起做店员。后参加工会活动。入党后曾任杭州两浙盐运使署中共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负责中央秘密印刷厂工作。1933年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对外贸易总局局长。参加了长征。其间:随中央红军行动,任中央征发委员会组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对外贸易总局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和新四军驻武汉、重庆、南京办事处处长。1944年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重庆工委)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南方局工委委员,南方局委员。1946年起任中共中央南京局委员、南京局财经委员会副书记,南京中共代表团办公厅主任。后被中共中央派驻香港从事经济工作,创建华润公司,任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小组副书记、书记,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小组书记、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任纺织工业部革委会主任。1970年4月至1977年12月任轻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0年6月起)。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1年3月后曾任国务院顾问。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9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曹言行,1909年生,山东招远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木工程专家。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南下扩大宣传团,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任八路军驻国民党第2战区办事处副处长,八路军延安总司令部高级参议,晋绥边区第7分区专署专员。北京解放后,任北京市建设局局长。后任北京市卫生工程局局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国家计委委员、党组成员,对外经济联络部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曾当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第5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城建组副组长。1984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彭嘉伦,原名彭声传,又名彭龄。1906年生,江西奉新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庭贫苦。读书失学后从事工农运动。曾加入国民党。1926年12月出席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代表大会。后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师。大革命失败后。曾在国民党军队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春任赣西南特区洗河行委暴动副总指挥。成立红军第八纵队,任政委。7月成立红二十二军,任军委秘书长。不久任独立团政委。同年底红二十二军缩编为第六十四师,任师委秘书长兼肃反委员会主任。1931年春,任红十二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33年6月部队缩编,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5年10月长征到陕北;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秋任军委后方政治部破坏部部长。西安事变后,调任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兼红军云阳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八路军前总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敌工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文教委员会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教育干部局副局长、国务院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局长等职。1970年1月16日逝世。
廖承志,1908年9月生,广东惠阳人。又名何承志,化名何柳华。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第一次国共合作后1924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在广州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脱离国民党,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学习。同年参加中共东京特支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1928年5月被日本政府拘捕并驱逐出境。回国后在反帝大同盟上海分会工作。1928年11月被党组织派往德国,转入德国共产党,曾在德国汉堡领导中国海员运动,任汉堡国际海员俱乐部党支部委员、书记。1930年夏赴苏联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31年春到荷兰鹿特丹,领导中国海员工作,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西欧分会。在欧洲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荷兰、德国当局拘捕并驱逐出境。1932年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1933年3月在上海被捕,经营救出狱。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共川陕苏区省委常委。1934年春起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2月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被关押并开除党籍。后被押解参加长征。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1936年冬经周恩来解救获释,恢复党籍。1937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加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杂志。后任新华社业务负责人。1937年10月到江苏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初至1942年1月任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1939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办和领导香港《华商报》。1942年1月到粤北参加领导中共南方工委的工作。1942年5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关押。1946年1月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同年5月到南京中共代表团协助周恩来工作。1946年7月至1949年6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其间:1948年10月起兼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曾兼任新华通讯社广播管理部部长、解放区广播事业管理处编委会主任。1946年至1948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宣传部部长。1946年11月至1949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4月当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5月当选为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4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1949年5月至1953年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49年至1958年任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1949年11月至1958年4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51年3月后曾兼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1953年2月增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3年4月起任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11月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3月至1970年6月兼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60年9月起兼任华侨大学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2年起任外交部顾问。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7年10月至1982年4月任外交部党组副书记。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5月起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1978年4月至1983年6月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78年8月至1983年6月兼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1978年12月至1983年6月任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历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庆龄基金会顾问。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七届二中全会递补),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潘汉年,1906年2月11日生,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人。别名有潘健行、彭一清、肖恺、肖淑安、亚灵、小开等。乡间私塾老师家庭出身。幼时随父就读,1912年起在本村初级小学、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彭城中学读书,后因病退学。1921年入常州延陵公学读书。1922年春起任小学教员。1923年团结进步教师开展反对教育局长腐败的斗争。1924年秋进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1925年到上海中华国语专科学校读书,不久进中华书局《小朋友》周刊当校对员并协助编辑。参加五卅爱国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加入左翼文化团体创造社。4月创办和主编《A11》周刊,6月主编出版《幻洲》周刊。1927年1月参加国民革命军。2月在南昌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办的《革命军日报》总编辑。4月在武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纂股股长。7月随郭沫若到九江参加张发奎部工作,月底奉命撤回上海,继续从事文化宣传活动。1928年5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工作党团书记。1929年 6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0月在党与非党人士座谈会上传达中央对“革命文学”论争的意见,并开始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2月任进步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执行委员、党组书记。3月任左联党团书记。8月任社联和左联联合主办的《文化斗争》主编。同年秋任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日报》上海地区总采访。10月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同年冬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文化出版工作。1931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3月任党报委员会委员。5月调任中共中央特科第二科科长,6月任中共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央保卫工作。1933年春奉命撤离上海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同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同年6月至1934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3年8月任苏维埃大学委员会委员。10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中国工农红军代表,到福州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谈判,后担任中共驻第十九路军代表。11月代表中共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6月任中共赣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同年9月至1935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地方工作部部长。9月任代表与粤军谈判停战。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部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前往上海,设法恢复白区工作并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1936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副部长,奉命在莫斯科同国民党政府驻苏武官会面。2月回国任国共两党秘密谈判的联络代表。10月任中共谈判代表、中共驻沪办事处处长。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工作。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至11月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处长,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和秘密情报活动。12月撤离上海到香港。1938年2月后和廖承志一起主持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工作。9月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留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同年11月至1939年5月任中共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1939年8月至1941年上半年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代表。1939年10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负责组建华南情报局,并统一领导港、澳、上海等地的情报工作。1942年秋到淮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4月、1945年8月至10月任中共华中局统战部部长,1943年4月至1945年10月任华中局情报部部长。为新四军反“扫荡”、反“清乡”提供重要情报,并保证上海地下党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联系。1943年后到延安,参加过中央社会部工作。1945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7月起任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纲领起草委员会委员、组织法组组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东北、上海、香港负责情报工作,任中共中央南京局所属香港分局成员。1946年3月参加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工作。5月起任南京局上海工作委员会委员。9月到香港主持统一战线及隐蔽战线的工作。1947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京局所属香港分局成员。解放战争后期先后组织20多批共35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秘密离开香港转去东北、华北解放区。1949年春参与策动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上海海关两系统的起义,参与组织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在港机构和人员的起义。1949年5月随解放军进驻上海。同月至1955 年4月任上海市副市长,兼任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长。1949年7月至1950年3月、1952年2月至6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1949年7月至 9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9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同年10月至1950年2月任中共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统战部副部长。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2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务委员、统战部部长(至1951年9 月)。1950年2月至1951年6月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1950年3月至1952年2月、1952年7月至1954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1952年2月至6月任副书记。1950年4月至1953年4月任上海市政协第一副主席。1951年5月至1954年12月兼任上海市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1年9月至1952年12月任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党组书记。1951年11月任上海市委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52年12月至 1954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副书记。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2月至1955年3月任华东和上海外宾招待委员会主任。1953年4月至1955年5月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54年10月至1955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1955年4月至1957年 1月任上海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1953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1954年11月至1955 年4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1955年4月被以“反革命”罪名逮捕关押审查,1963年被错定为“内奸”罪判处徒刑。1977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蒙冤病逝。1982年8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版有《潘汉年诗文选》。
赵志锐,八路军将领,曾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
林彪,1907年12月生,湖北黄冈人。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林育蓉、林育荣、尤勇、李进。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元帅军衔。早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曾任支部干事。1924年任湖北学生联合会主席。1926年3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同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4期第2团3连中共支部书记。同年冬毕业后分配到军事教导团任排长。1927年任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11军军部特务连连长。1928年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营长。年底任红4军28团团长。1929年任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1930年任红4军军长。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红1军团总指挥,红1军团军团长。1934年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长征。1935年任红1军军长,红军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后仍任红1军团军团长。1935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12月-1937年7月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1937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1938年3月负伤后返延安再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1937年8月-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37年8月-1941年4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委员)。1938年底赴苏联治病。1940年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代理工作人。1942年10月-1943年7月赴重庆协助周恩来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48年6月-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主席)。1945年10月-1946年1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1946年1月-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1946年6月-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48年1月-1949年3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军解放军第4野战军司令员。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第1书记、第4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同月当选为第1届全国政协常委。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1951年11月起)。1949年12月-1954年1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主席)。1954年9月-1971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4月-1958年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9月-1971年9月兼任国防部部长。曾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第1-3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5中)中央政治局委员,第8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5中)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第9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和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组织、领导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策动武装政变。政变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强行乘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1981年5月中国人民军解放军军事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剥夺其被授予的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
罗荣桓,1902年11月生,湖南衡东人。字雅怀,号宗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大学学历。元帅军衔。早年在长沙协均中学、青岛大学读书。北伐战争期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春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八七会议后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赴鄂南参加暴动,任通崇农民革命军党代表。1927年9月率部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队进军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团参谋、特务连党代表。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营党代表,1929年3月任红4军第3纵队9支队党代表。12月任红4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0年1月任红4军第2纵队政委。4月任红4军代政委。不久任红4军政委。1932年3月任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1933年5月任江西军区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武装动员部部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2届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1934年9月任红8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1934年底任总政治部巡视员。1935年9月任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1月任红军后方司令部政治部主任。7月任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15师政训处主任。10月任115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3月主持115师工作。1938年12月任115师政委。1939年9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1941年8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锄奸委员会书记、党校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挺进东北。1945年10月-1947年12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1946年6月-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1948年6月-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副主席;1948年1月-8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政委;8月任东北军区第1副政委兼东北野战军政委)。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政委。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2书记,第4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1政委。8月任华中军政大学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2书记,第4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1政委。1949年12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2书记、中南军区第1政委。1950年4月-1956年12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兼任解放军总干部部部长;1955年9月任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1954年6月-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4年9月、1959年4月相继当选为第1届、第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11月-1961年12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61年1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部党委第1书记。1961年3月任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第1、2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第8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元帅军衔和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徐向前,1901年11月生,山西五台人。原名徐象谦,字子敬。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元帅军衔。早年在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4月入黄埔陆军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排长。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后任国民军第二军教官、参谋、团副等职。1926年冬,任湖南学生团政治指导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队长。起义失败后转往海陆丰地区,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十团党代表,四师参谋长、师长。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往鄂东北,先后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0年春起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1931年至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其间:曾兼任红四军军长。1931年11月至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参加了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毛儿盖会议后任右路军总指挥。1935年6月至1937年7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7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1月起任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1939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0年底返回延安。1942年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曾兼任联防军参谋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曾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4年6月至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其间:1954年2月前兼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4年9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其间:1959年9月至1969年4月、1975年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66年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4年9月、1959年4月相继当选为第一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5年1月、1975年1月相继当选为第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8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0年9月至1981年3月任国防部部长。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6月至1988年2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88年2月后任名誉会长)。1985年9月辞去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六届(1935年8月沙窝中央政治局会议增补)、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第八届(八届十一中全会增补)、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66年1月增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副主席(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朱瑞,1905年生,江苏宿迁人。1924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 年赴苏联学习。1928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0 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科参谋,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兵运科科长,主持兵运训练班工作。1932 年初进入中央苏区,后任红军总部第2 科(侦察科)科长兼第3 科(交通科)科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起,任红5军团第15 军政治委员,红 3 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战役。同年12月,任红5军团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兼红2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第18集团军驻第1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处长,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校长,东北军区炮兵训练处处长,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1948 年10月1日在辽宁义县触地雷不幸牺牲。
陈光,1907年2月24日生,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堡(今栗源乡)人。原名陈世椿。1917年入栗源初级小学读书。1921年辍学在家务农。 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逃避反动派抓捕逃亡在外约半年之久。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组织赤卫队,后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第三连连长。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同年进教导队学习3个月,任江西省永新县北乡地方游击队队长。9月调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特务连第二排排长,不久任该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1929年起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第二排排长、副大队长。1929年9月起任第一纵队第一大队队长、副支队长。同年10月红四军撤销纵队改师,10月至冬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同年冬至 1931年5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1931年5月至10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参谋长。同年10月至1932年10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师党委委员。1932年10月至1933年6月任第十一师师长。1933年到红军大学学习月余后,调任粤赣边红二十二师第六十四团团长。8月任少共国际师(不久改称第十五师)师长。同月至9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师师长、党委委员。同年11月至1935年9月任红一军团(1935年后称红一军)第二师师长。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作战勇敢,多次负伤,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0月参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率部担任前卫,参加湘江保卫战、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战役,夺取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攻占腊子口等战斗。到陕北后,任陕甘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5年11月至1936年夏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师长,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 1936年10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任高级干部科科长。同年至1937年任红一军团副军团长,1937年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 月至1938年3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旅长。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广阳战斗。1938年3月林彪负伤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在晋西指挥午城井沟战斗、汾离公路等战斗。1939年3月与政治委员罗荣桓率第一一五师师部和主力一部挺进山东,指挥陆房突围和梁山、白彦争夺战等战斗,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至1943年9月任山东分局委员。1939年8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41年7月至1945年3月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驻会委员。1941年8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43年3月至10月赴延安。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任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东北。1946年1月至7月任中共东满分局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指挥第一次攻占长春等战斗。4月至5月任长春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7月至10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年7月至1947年5月任吉林军区参谋长。1946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1947年5月至1948年12月任中共松江省委委员、常委(1947年7月起),松江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47年8月兼任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49年5月至12月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1月至7月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1年1月受到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的处分。1954年6月7日在武汉逝世。1988年4月经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部门联合调查,撤销原结论,批准恢复其党籍。
张经武,1906年生,湖南酃县人。曾用名张仁山。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中将军衔。1924年入建国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湖北警备军副营长。1932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苏区红军学校第3队队长、政治营营长、教导团团长。1933年任军委直辖第3师师长,中央警卫师(工人师)政委,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3师师长。1934年春任广昌警备区司令员。1934年夏任军委总参谋部动员局局长、训练举副局长,会昌教导团团长。秋任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红5军团参谋长,红9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任军委第2野战纵队参谋长、第1梯队师长。1935年9-11月任陕甘支队第3纵队参谋长。1935年10月任红1方面军司令部、西方野战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7年夏任中共中央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8年12月任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1940年8月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委员。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参谋长。1946年2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副参谋长、第30执行小组中共代表、雁门军区司令员。1946年任晋绥军区参谋长。1948年任西北局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1949年2月任西北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委员、第2副书记。6月兼西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任第2野战军暨西南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6月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9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1952年3月-1955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1952年3月-1965年8月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1954年10月-1956年兼西藏工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书记。1955年夏-1960年7月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1958年11月-1965年8月任西藏军区第1政委、党委常委(1959年1月起)。1960年10月-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1965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第2、3届常委。全国人大第1、2届代表,第3届常委。中共第8届候补中央委员、(11中)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1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1979年3月得到平反。
黎玉,1906年7月3日生,山西省崞县陈赵野庄(今原平县大牛店东野庄)人。原名李兴唐,曾用名李嘉年、李秋年。1916年起读私塾和小学。1923年考入崞县县立中学,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参加并领导学潮。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担任中共崞县特别支部书记,并被推举为国民党崞县党部负责人和学生会主席。1927年冬被捕,在狱中组织临时党支部并任书记,同敌人展开斗争。1929年春取保获释后赴北平,考入北平大学法政学院。1930年春任中共北平市委职工工作委员会委员、洋车夫工作委员会书记,兼任北京大学法政学院支部书记。下半年任中共北平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后任北平市委职工部副部长。参加和领导北平职工运动。同年秋参加中共北平市委四人领导班子,并兼任市委职工部部长。 1931年4月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到天津恢复党组织并担任临时市委书记。8月调任中共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11月任中共直中特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32年6月再次被捕,没有暴露身份。1933年3月获释后奉命去唐山,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建中共唐山市委并担任市委书记。1934年1月领导开滦五矿总同盟反帝大罢工。5月以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前往直南工作,6月至11月任中共直南特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36年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代表、直鲁豫边特委书记。1936年4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恢复和重建山东党的组织。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7月从延安返回山东。同月至1938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统一部署,组织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直接领导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任起义部队政治委员。同月至2月兼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3月赴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8月和张经武率延安近 200名干部赴山东工作。12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同月至1942年8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委员。1939年8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0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至1941年3月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首席组长兼党团书记。1941年2月任山东省粮秣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年3月至1943年8月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党团书记。1942年7月兼任山东省建国学校校长。同年8月至 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政治委员,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参加对日作战并负过伤。1942年9月至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财经委员会书记兼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1943年8月任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9月至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及群委会、财委会书记。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8月至1949年3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代书记。同月至12月兼任山东省司法厅厅长。同年10月至 1946年1月任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部政治委员。1945年12月至1948年12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至1946年12月),兼任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书记(至1948年1月)。1946年1月至1948年12月兼任华东局党校校长。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仍任政治委员。同月至1947年1月任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7年1月至1949年2月任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1月至12月兼任华东局整编委员会书记。1949年3月离开山东,随华东局南下。7月至9月任华东局工资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2年4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2年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秘书长。1950年3月至12月兼任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4月至 1952年3月兼任上海工作编辑委员会主任。1950年12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1952年2月被撤销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职务,降职为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1953年调北京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劳动工资教育组组长、财政组组长。同年12月至 1959年8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9年8月至1965年1月任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年9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顾问。1979年3月任农业机械部顾问、党组成员。第三、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被撤销)。1982年9月列席中共十二大。1986年3月,中共中央同意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对华东局所作错误结论进行平反的报告,恢复政治名誉。1986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著有《黎玉回忆录》。
陈士榘,1909年4月生,湖北荆门人。曾用名陈正伯、陈有琤。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高中文化,上将军衔。1927年在家乡参与组织农民协会。曾在湖北学生军事训练班学习,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随部上井冈山。1927年11月起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常委。1928年1月起任红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8月起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排长。1929年5月起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副大队长。1930年春任红四军三纵队司令部参谋。1930年夏任红十六军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1930年10月起任红三十四师参谋长。1933年起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军事教员,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任红一军团教导营营长。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起任红一军团四师参谋长。1936年入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习。1936年12月起任红三十军参谋长、代军长。1937年2月起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至1938年12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1938年12月至1940年10月任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支队长。1940年10月至1943年3月任一一五师参谋长。1943年3月至1945年10月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其间:1943年4月起任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1945年10月起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1947年1月至1949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1947年8月至1948年7月任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副司令员、参谋长,第三兵团(陈唐兵团)司令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副书记;4月起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7月起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代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2月起任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1952年1月起任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教育长。1952年9月至1975年8月任工程兵司令员,历任工程兵党委书记、第一书记、第二书记、书记、第一书记。1952年8月起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建筑部部长。1958年7月至1961年2月兼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69年4月至197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代表。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曾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萧华,1916年生,江西兴国人。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底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共第4军军委青年委员,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第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2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343旅政治委员。1938年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起任鲁西军区政治委员,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兵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符种兵司令员,参加临江辽沈和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总干部部长,1964年后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75年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77年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王建安,1907年11月8日生,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人。原名见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从小吃苦。1924年10月去武汉投军,更名建安。1926年王建安逃回家乡,建立一支农民武装,不久与中共黄安县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中国工农农军。任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副班长,红4军第1师3团排长、连长、红27军74师224团1营营长、副团长,红4方面军第10师28团副团长。1932年12月任红10师30团政委。1933年任红30军88师政委、师长兼政委。1934年秋任红4军政委。参加了长征。1936年秋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毕业离校,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1941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8月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1948年7月任山东东线兵团副司令。1949年任第3野战军第6兵团司令员。解放后,任第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因病回国,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1975年任中央军委顾问。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第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2-4届代表,第5届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
王彬,1908年5月10日生,曾用名王致中,生于山东濮县(今河南范县)城内区南街。1926年起在国民革命军孙殿英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1932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教育班学习。1933年毕业后,曾任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参谋,国民党军63军教导队队长,北平辅仁大学军事教官。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兼任军事教员。1938年被派往山东发展抗日武装,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山东纵队参谋长,第3军区司令员兼第5支队司令员,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胶东1939年冬季和1942年冬季反扫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胶东保卫战。1948年8月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司令员兼教导师师长,第三野战军9兵团副参谋长,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9兵团副参谋长。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参谋长,参加第三、第五次战役。1952年回国后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局长、部长助理、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南京市副市长。1979-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1995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
江华,瑶族。1907年7月生,湖南江华人。原名虞上聪,又名黄琳、黄春圃。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小学。早年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任共青团湘南特委群委书记,在湘南特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做青工工作,从事工人运动。曾任湖南汽车路工会湘南办事处主任、湘南特委交通员,安源市委技术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萍乡县委秘书,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秘书,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之后随军转战赣南闽西,任中共闽西特委秘书长,中共福建省委、军委常委。1930年至1937年,任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教员,红五军一师三团政治委员、一师政治部主任、一师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六师政治委员、五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十三团政治处主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陕北关中军分区司令员,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治委员,在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四局副局长、局长,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旅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滨海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安东省工委副书记,中共辽东省委第二书记兼辽东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辽东分局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中共安东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市长。1950年8月起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51年7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56年7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1954年11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195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浙江省政协主席。1961年2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1962年9月至1967年4月兼任南京军区第五政治委员。1965年3月起兼任浙江省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历任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届政协主席。1966年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1月至1983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1977年12月起),1979年11月至1983年11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其间:1980年9月至1981年1月兼任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1980年1月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第八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99年12月24日在杭州逝世。
黄励,1908年生,福建省长汀县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宣传大队大队长、师政委办公厅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治处主任,第一军团政治部管理科科长、第一师第三团政治处主任,军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秘书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后,任第一一五师随营学校政委、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40年1月在山东沂蒙山区反“扫荡”战争中牺牲。
李作鹏,1914年4月生,江西省吉安人。1931年入团。1933年3月转党。1930年8月参加红军,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传令兵,班长,特务员,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第2局参谋,第2科科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参谋训练队队长。1939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6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11月任4野43军副军长。1949年4月任43军军长。1950年5月任15兵团参谋长。1950年秋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1951年6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4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2年12月任第1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6月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10月任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1958年12月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1962年6月任海军副司令员。7月兼党委副书记。1967年6月任海军第1政委,党委副书记。1967年9月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海军第1政委,党委副书记。1968年9月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党委副书记。1969年4月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党委副书记。1969年6月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1年9月停职检查。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后保外就医,安置在太原。2009年1月3日早晨7时30分逝世,享年95岁。
欧阳文 1912年1月25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南乡爽口段摇钱塝。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第5军第3师政治部宣传员、红3军团第1师政治部文印股股长、第1师第1团宣传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连政治指导员、第12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平型关、午城井沟、薛公岭等战斗。后任115师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黄河支队政治部主任,教导第4旅政治部主任,第115师政治部秘书长,山东纵队第5旅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曾参与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4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继参加三保本溪、四保临江等战役。1948年底起任第四野战军41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粤东地区党委第一书记。1952年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委员,后兼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主持筹办《解放军报》,任总编辑。后任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政治委员、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党委书记、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顾问等职。是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3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吴仲廉,女,1908年12月生,湖南省宜章县人。曾用名吴仲濂。城市贫民家庭出身。少年时代在宜章县城女子学校念书,后在衡阳女子第三师范学校读书。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宜章秘密从事党的活动,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1928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带领妇女和青年学生送茶送饭,护理伤员。后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井冈山,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1929年任瑞金红军学校教官。后任红四军政治部文书、前委组织干事,在毛泽东身边做文书工作,誊写通知、命令。1932年任红军总部直属女子义勇队指导员。后任红军学校医院政治委员,福建军区政治部副科长等职。参加向赣南、闽西进军,反对敌人“围剿”的斗争。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当秘书。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任红军西路军第九军敌工部副部长。西路军突围时被捕,同敌人展开斗争。后转到南京,经党组织保释出狱。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安吴堡青训班女生队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苏皖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秘书长。1940年8月至1943年8月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1942年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8月当选为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常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辽东分局妇委书记。 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安东省委委员、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1月至3月任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秋至 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妇女部部长。同年11月至1953年6月任浙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52年7月至1953年 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后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4月至1966年3月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1966年2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政法领导小组组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1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石新安,1907年生,湖南邵阳五丰镇胜利街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八军司令部文书,红三军团司令部副官,直属炮兵连连长,红三军团经理处粮秣科科长,红五军三师八团供给处主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管理处主任。1936年任红一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官处处长,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39年起任第六支队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44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豫北、进军大别山、宛东、郑州、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贵州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71年3月,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责任编辑:贺晓理 最后更新:2018-07-17 09:50: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路军主要将领简历(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