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简介: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临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条山归属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中国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并坚持近3年时间。
1940年11月,山西各条铁路线上的硝烟渐渐散去,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也进入了尾声。这个秋天,几十万八路军活跃的身影深深刺激了日寇的神经。对于新一年的战略,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要求参谋们拿出一个方案来。
是对付八路还是对付国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产生了两种意见,鉴于百团大战的冲击,参谋第二课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把作战重点放在“剿共”方面。
谁知道这个方案遭到第一课的参谋极力反对,他们向多田骏报告,百团大战爆发,晋中日军告急,但因为中条山国军十数万人马的牵制,日军南线三个师团不敢抽调大部队应援,从而导致对付百团大战的兵力捉襟见肘。
除此以外,日军也非常清楚中条山的国军是难啃的骨头,从1938年春天开始,国军就如钉子一般扎在中条山中,纵然经受十二次围攻,依然屹立不倒。
远的不说,40年春天,日军动员36、37、41三个师团20个大队3万多人发动针对中条山的晋南作战及乡宁作战,加上最后国军在晋南的反击作战,前后历时三个月,以日军失败告终,损失兵力五千人。这场发生在1940年的中条山战役鲜为人知,国军一方也极少宣传。但对于日军来说,印象相当深刻。
权衡两份报告之后,多田骏决心已定,当侵华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华北方面军的作战重点就是拔除这根插在黄河北岸的钉子,“当前任务在于消灭和扫荡盘踞在晋豫边区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
磨刀霍霍
日军方面为了应付这次大规模攻势,对整个在华日军进行了动员,先从华中调来第33师团配属第一军(驻晋),从十三军(驻沪宁)调来的第17师团配属第十二军(驻鲁),腾出第21师团作为华北方面军直辖。命令第一军所部从山西方面攻击,直辖的第21,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进攻。
1941年4月12日日苏中立条约签署,没有后顾之忧的日军又把驻东北的关东军飞行第32、第83战队调入关内,参加此次作战。
日军为此次作战动员了包括第21、第33、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4、9、第16旅团在内的大批兵力。这些部队总共42个大队,其中35个大队投入作战。35个大队是什么概念,规模浩大的武汉会战日军动员140个大队。10万日军集结,超过41年同期进行的任何一场战役。
为了获得更好的出发态势,日军在战前进行了序战准备,3月份打击了27军;同时又以第37、第41师团对国军15军进行扫荡,廓清了出发地域,为作战创造了有利态势。
日军的部署是中间开花,从一字长蛇式的中条山防线中路切开,直插中条山根据地的垣曲,并且突至黄河岸边,将根据地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具体部署以36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构筑内包围圈,37师团、41师团构筑外包围圈,将中条山西麓之第五集团军包围歼灭。
为此日军部队组织了多支由步、炮、骑、工、辎重兵组成的挺进支队执行穿插任务。和过去十二次作战逐步推进的战法不同,日军使用穿插渗透,分割包围新战法,以图一举歼灭中条山国军主力。
这一战法在一年之后的东南亚战场成为日军的拿手好戏,英美军队均吃过大亏,但第一次运用却是在中条山。
惨淡经营
国军对这场迫在眉睫的入侵并非毫无知觉。1941年4月18日,何应钦在洛阳主持了晋南作战第一次检讨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及中条山国军各集团军,军部分师首长与会。会上何应钦强调了晋南三角地带,也就是中条山地位的重要性。
但会议对日军却有着极大误判,他们认为“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倭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对比日军的战术,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国军方面对对手的意图虽有掌握,但对其战法严重误判,成为影响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
因误判造成了战术部署和之前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提醒了一下纵深阵地配置而已。对要点垣曲和黄河渡口没有特别部署。
此时在中条山的国军的战斗部署为:
第五集团军所属第3军、第17军,80军,守备垣曲桑池以西地区。
第十四集团军辖第43、第98、第15军,守备中条山北侧。
第9军3个师,守备中条山东侧。
除以上主力之外,还有战区直辖的14军,河北民军、游击纵队等等,共19个师,约16万人。
大战揭幕
中条山战役是在1941年5月7日下午开始的,当日头挂到西面山头的时候,战场西翼运城以东30公里80军与第3军的结合部,突然遭到37师团右翼队227联队的攻击,这是一次佯攻,主要针对27师的阵地;19点,左翼队226联队再度佯攻张家峪下焦村的7师20团阵地。然后主力进攻柳坡角——观音庙阵地,到晚上22时,一股日军部队突袭蔡家窑头20团团部。团部失陷后,整个阵地群龙无首。
日军显示出优良的军事素质,夜晚的突破非常坚决,在击破第7师阵地后,前锋一直挺进到山脉分水岭鞍部,此时不过8日凌晨1时。然后37师团左、中两支挺进队越过大山,开始向纵深穿插。夜间的穿插运动,让国军十分被动,7师师部所在地泗交镇当夜遇袭,甚至唐回村驻扎的第三军军部也传来警报。
第3军军长唐淮源闻得军情后,一方面命预备队的12师34团增援20团阵地,一方面命令36团围歼突入泗交镇的日军。进攻泗交镇和唐回村的是225联队第一大队为基干的左挺进队,以及36师团的部队。到了天明之时,作为中条山西翼的80军与第3军战线已经混乱不堪。
中路,绛县横岭关方面,突入的日军是独立混成第9旅团和41师团,战斗模式与西翼相同。16时开始,瞄准17军与43军结合部,沿横皋大道西侧进攻横岭关阵地,由大队作为基干的挺进队向纵深穿插。当面的43军部队难以抵挡,到天亮的时候,已经有数支挺进队渗透到后方。
东翼第9军当面战斗由7日13时打响,21、35师团分三股朝济源孟县进犯,该军并无大的抵抗,到了8日正午已经放弃了两地转进至封门口既设阵地。
东北方向的城阳,日军33师团则是佯攻,对98军阵地进行窜扰性进攻,意在吸引国军注意力。并没有发生激烈战斗。
7日下午开始的中条山战役,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战局对国军极其不利,日军针对第五集团军的双重合围已经伸出了四道铁钳。
包围圈
时间推移到5月8日的下午,局势更加糟糕,因为缺乏纵深配置,日军进展神速。这天黄昏,中条山腹心要地垣曲已经被第41师团的挺进队攻占,此时距战役开始仅过去24个小时。与之呼应的37师团中路挺进队当晚24时也已经进至祁家河,离黄河北岸只有一步之遥。
而这一天,作为日军标靶的第五集团军尚不知道灭顶之灾已经降临,仍然发布命令各军以唐回为圆心布置防御,白白浪费着宝贵的时间。
此时战场形势相当恶劣,国军各部都遭遇日军,这便是日军新战法之功,挺进队在中条山腹心地带按照预定目标横冲直撞,或捕捉国军指挥机关,或占领战略要点,以至于国军无法相信日军的神速还以为是空降部队。日军部队打出了“山地闪电战”,一天时间挺进20公里。
5月9日天亮之后,第五集团军才奉尚在重庆的卫立煌之命派出两个团前往黄河渡口五福涧,征集渡船,随后命各军逐步向渡口转移,以图渡河南撤。
但为时已晚,五福涧以北五公里的兑山于这一天的中午时分,被37师团中挺进队占领,从五福涧过黄河南撤的路被封锁了。与此同时,在马村的集团军总部与第3军的联系突然中断。
曾万钟率领的集团军总部所在马村遭遇了日军挺进队突袭,负责守卫的特务营损失惨重,大小行李丢失,关键是无线电班失散,曾万钟失去了对部下的指挥联络。
9日这天,80军新编27师溃散,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杞悉数战死,80军作为具有作战能力的单位已经不复存在。
此时第3军军长唐淮源可以掌握的部队只有12师的两个团,他有两种选择,是按预案向敌后转进,或者按照卫立煌命令向五福涧渡口靠拢。唐淮源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还想去救出老上司第五集团军司令曾万钟。
唐淮源率领可以控制的12师残部于第二天向东出击,在温峪一带与前一天袭击马村总部的日军遭遇,打了一天,34团团长张正书负伤,营长向国贤阵亡。没能解救曾万钟,唐淮源反而遇险,他率领部队边打边撤,好不容易在这天下午摆脱日军纠缠,与公秉藩的34师会合,此时天空中飘起了雨。
也就在唐淮源所部奋力摆脱日军之时,13点30,日军37师团中央挺进队与41师团大庭挺进队在五福涧以东2公里的高崖上联络成功,对第五集团军的包围圈彻底合拢了。
向渡口突围的企图已经破灭,唐淮源可以掌握的部队也已不多;而且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正向他们袭来,因为部队粮食补给是每日一次,此时已经打了4天,早已断炊,可谓人困马乏。
将军殉国
10日的夜晚,中条山一片凄风冷雨,唐淮源只得面对现实,他把寸性奇、公秉藩以及第7师师长李世龙招到架桑镇附近一座大庙里开会,外面飘着雨,会场灯火昏暗,会上唐淮源下达了以团为单位分散突围的命令。当师长们要离开时,唐淮源用他那浓厚的云南口音说道:“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可以说这个时候,唐淮源已经下了殉国之志。
第二天晨,唐淮源与12师师长寸性奇一起先走东交口,被日军阻击,战至日暮,又转至河东村。夜幕降临,雨下得越来越大,12师及34师残部仍然奋力向东突围,与日军在徐家山与胡家峪一带展开激战,这个夜晚寸性奇负伤。
到了12日天亮的时候,唐淮源率领不多的部队来到县山,这里还有一些第3军残部在战斗。王雅斋时任第3军第7师21团连长,他率领全连打剩的三十多人就在县山。开战多日,王雅斋和他的弟兄们没吃过一顿正经饭,饿了就撸一把叶填进嘴里,见了死马,就用刀割一块肉吃。
王雅斋在县山上守卫着自己的军长,大概中午12点多钟,王雅斋正率手下蹲在山顶,阻击一道小沟内的日军。他看到唐淮源在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打着雨伞拿着望远镜在瞭望,过了一会转身进入小土庙。周围枪声不断,日军不断向山顶发起攻击,王雅斋再没留意军长。
唐淮源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庙里,四周凄风冷雨,日军正朝山顶步步紧逼,唐淮源拿笔写下遗书,举枪射向心脏,自杀殉国,时年55岁。
辎重营长金绍孔发现了唐淮源的遗书,上面写道:“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12师副师长杨玉昆和35团代团长卢培基匆匆将尸体埋葬,率领残部突围。13日黎明,12师师长寸性奇战死。第3军作为一支建制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了。
各自归宿
第五集团军最有战斗力的第3军溃散,其他各军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日军在完成包围圈之后,各部反复在包围圈内南北梳篦剿杀。
公秉藩率部走了一整夜,遭遇日军围攻,全军被打散,他与师部人员及卫士在山里兜转到18日,被日军俘虏。
17军军长高桂滋在战役打响的第三天便与部下失去联络,只率领军部若干人在大山里转悠。一路躲避日军围捕,有时藏在天主教堂内,有时候在民家躲藏,过了二十多天难民生活,终于在六月上旬度过黄河,逃脱险境。
80军最早失去战斗力,因离黄河渡口最近,军长孔令恂率军直属部队争抢渡船逃跑。虽逃出一命,但因其弃军行为,战后被撤职。
集团军司令曾万钟12日遇到了第7师19团,会合后,在包围圈中腾挪躲闪,一路向西,直到5月26日渡过汾河进入第二战区,才算逃出生天。
还有就是王雅斋,在军长死后,率领余部奋力突围,最后手下只剩18人。
中条兵败
就在西线歼灭第五集团军的同时,十四集团军形势也江河日下。5月11日,第9军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日军35师团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的41师团会合,完成了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十四集团军只得向北突围,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
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与日周旋4个多月。9月29日,被日军围攻于沁水县东峪,突围中武士敏战死,也成为中条山最后牺牲的一名将领。
尾声
日军战史把6月15日作为战役结束之日,是日,中条山内已无成建制国军。根据国府统计损失包括8个将军在内的13751人,日军宣布俘虏35000人,实际上国军损失10万人。日军宣称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这样一场败仗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敌人的强大,6个师团4个旅团,10万之众,是日军进攻中条山十三次行动中兵力最雄厚的。而且一反逐步推进的常态,采取穿插包围的新战术。
日军一支挺进队通常包括4-5个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炮兵小队,还有通信工兵等单位。类似这样的编组,以关家垴战斗为例,上万中国军队两三天啃不动。所以日军无论兵器,战术还是战斗力都比国军强太多,这是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国军的备战也十分不力。首先是调走强军,在中条山支撑两年,号称中条山台柱子的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川军47军,先后抽走。调来80军和第34师,国军上马换下马,以少换多中条山部队实力更加不堪。
其次,中条山条件极其艰苦,方圆数百里大山,出产贫瘠,根本养活不了十几万人马。后勤补给从黄河南岸送到北岸,需要各部队派人自取,于是每支部队都要派出三成战斗兵前来领取。上百里一来一回,两三天不止,而且每次只能获取一天补给,后勤问题牵扯各部太多精力。导致战端一开,各部补给完全中断,饿着肚子孰能不败。
最后各军经历连年苦战,损失很大,以较为充实的第四集团军为例,每个师只有6千人,其他各部每连只有几十人而已。37师团的报告对国军的评价是:管内中央军经过逐次战斗消耗已十分虚弱,战斗意志也已大为降低。预计当面国军有六万人,但各师兵力非常不充实。
另外国军在部署方面轻视纵深阵地,战略要点以及渡口的防御,一点突破全盘崩溃。国军的通讯也成大问题,在战后总结中强调,第五集团军司令部被日军“斩首”后,与下属通讯中断,导致严重后果。
虽然战败,但国军将士仍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多达8名将领战死或自杀,特别是唐淮源作为军长自杀殉国,体现了中国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
中条山战役国军阵亡(自杀)将领
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自杀)
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
第3军军械处处长金述之少将
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中将
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梁希贤少将(自杀)
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陈文杞少将
河北民军参谋长刘克信少将
第15军高级参谋万金声少将
《国家人文历史》唐元鹏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5-20 16:27: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