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敌报》上刊登的征集歌词的档案
○1939年10月11日《抗敌报》刊登的《新四军军歌》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浴血奋战在罗霄山上…… 东进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威武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诞生于1939年。距今已有81年历史了。在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着1939年10月11日《抗敌报》刊登的《新四军军歌》档案,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新四军军歌》的由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将南方八省(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河南、安徽)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1938年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奉命由南方各地陆续开赴岩寺(原属歙县,现在是徽州区政府所在地)集中完毕。第四支队也从鄂豫皖边区到达皖中舒城东、西港冲集中。5月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军部机关及直属部队离开岩寺,陆续进驻泾县云岭。从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地区,至1941年1月4日撤离,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在云岭战斗生活了3年之久。这支忠于人民的军队转战大江南北,威震敌胆,血染江淮。在无数次的浴血战斗中,抗击日本侵略军,为争取民族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说起《新四军军歌》的由来,就要从1939年说起。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导,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提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
集体创作《新四军军歌词歌》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这首《新四军军歌》的歌词用词精炼、气势恢宏。你知道这首雄壮有力、脍炙人口的歌词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征集歌词,新四军军部还在《抗敌报》上专门刊登了征稿启事。在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的《抗敌报》档案中,有“征集歌词”“希望全军同志踊跃应征”的记载。征稿启事这样写道,“凡关于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胜利的战斗记录,建军的各方面成绩、报道等等,对建军作战有意义的歌词,我们极端欢迎。但作品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富于宣传鼓动性者为佳。来稿请直寄军政治部宣教部第三科收。一经采用,当致薄酬。这是一个开展全军歌咏运动,配合建军战斗的工作,希望同志们热烈应征。”
那么《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是谁创作的呢?省档案馆珍藏着1939年10月11日《抗敌报》刊登的《新四军军歌》档案中明确记载着“集体作词,何士德作曲”。
其实在新四军成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立志报国的爱国人士,其中包括一批文化人。文化人的加入,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使得部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时新四军中有不少人提交了创作的歌词,歌词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并且催人奋进。彼时,任新四军军事委员会副书记兼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于1939年3月30日创作了叙事诗《十年》,该诗概括了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工农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色健儿被编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新四军开展抗日斗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奋斗目标。他也将该诗提交到新四军军部。
经过大家的讨论,并听取各方意见,博采众长,歌词经过几轮修改后,形成了今天广为传唱的《新四军军歌》。
嘹亮军歌回响在抗日战场上
歌词有了,那么找谁来谱曲呢?大家一致认为由何士德来谱曲。因为虽然何士德当时只有29岁,但他是知名的音乐家,被新四军的将士们称作“我们自己的音乐家”!
1939年2月,何士德来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工作。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毕业的何士德一到云岭,就被这里火热的抗敌氛围所感染。当何士德拿到新四军军歌歌词后,很快他谱出了第一稿。在大家试听后,经过深思熟虑,何士德重新谱写了第二稿。
该稿运用了适合行军作战的进行曲调,昂扬有力,鼓舞人心,充满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旋律由四个不断展开的段落组成:首段旋律庄重浑厚,体现了正义之师的泱泱雄风。第二段旋律舒展激情,是对过去艰苦岁月、光荣征程的自豪回顾。进入第三段,旋律变得顿挫有力,象征着新四军以坚实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挺进。结束段落以两个转折性的乐句推出“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具有“铁军真如铁”、“关山度若飞”的气势。
1939年7月1日,在云岭附近的新村文化队礼堂,何士德指挥军部文化队试唱《新四军军歌》。随着何士德指挥棒一挥,铿锵有力的节奏、简洁明朗的旋律,把威武之师所向披靡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高昂的歌声震荡云岭,试唱一举成功。军部首长宣布:《新四军军歌》正式诞生,在全军教唱。
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着1939年10月11日《抗敌报》刊登的《新四军军歌》档案,在《新四军军歌》的上方刊登有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联名发布的命令。档案中这样记载,“兹审定并公布本军军歌(附后),仰全军一律遵照采用,全体指战员应在最短期内,唱诵纯熟,兹根据军歌解释,深入教育,使人人深切了解军歌意义,以军歌之精神为全军之精神,并贯彻此精神于我军战斗中,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去。军歌应在集会时歌唱,唱时必须全体肃立,庄严郑重,并不得任意修改歌词与歌曲,此令。”
从此后,这首诞生在炮火和硝烟中的军歌,成为鼓舞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力量源泉。
责任编辑:严丹 最后更新:2022-12-16 14:31: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进驻铜陵抗日
下一篇:追记新四军吴淞情报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