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名将叶飞:曾被打中4枪 扮新娘送出村就医
2015-06-24 08:41:18  来源:新京报  点击:  复制链接

  

   5月29日,北京。在叶葳葳看来,父亲教会她坚强,也让她在逆境中活得不致落魄。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纪念馆

  子弹 1933年,叶飞在福安赛岐狮子头客栈与地下党接头时,被特务袭击,身中4枪。其中一枚子弹打在胸口进入肺部,受当时条件限制,这枚子弹直到他1999年去世才从骨灰里拣出来。目前,这枚子弹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展示。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人物

  叶葳葳的书桌上总堆着书,家里的书架上有很多关于新四军的历史。

  退休后的叶葳葳经常前往全国各地的新四军纪念馆,参加有关的纪念活动,她希望收集更多关于父亲叶飞的资料,身为新四军的后代,她觉得那是一种传承和责任。

  父亲在世时,叶葳葳陪他重走过很多以前的战场旧址,从他打了三年游击战的闽东,到新四军战斗过的大江南北,再到山东战场。

  如今父亲离开16年,她还是会去他回忆录中写到过的地方,了解她还没出生时父亲的经历,“一生戎马,始终坚定。”

  人物小传

  叶飞(1914年-1999年)

  原名叶启亨,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1928年参加革命,在闽东地区领导革命,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叶葳葳(68岁)

  叶飞之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原副局长。

  一枚子弹留体内一生

  拿着父亲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照片,叶葳葳往父亲的右脸颊一指,一道疤清晰可见。

  叶飞戎马一生,身上有很多伤。小时候,叶葳葳也摸过父亲腿上的枪伤,问起父亲才知道,连同脸上的那道疤,都是他参加地下党时差点丧命的经历。

  1928年,14岁的叶飞放弃了在厦门的学业,参加了地下党。

  19岁时,叶飞秘密前往福安赛岐狮子头客栈与地下党接头,被特务盯上。特务朝他打了4枪,一颗子弹从脸颊穿透,一枪打在胸口进入肺部,胳膊和腿上也分别中枪。

  摸着父亲的伤口,叶葳葳想起电影中地下党员牺牲前的豪言壮语。

  父亲听完哈哈一笑,“没那么回事,当时被击中后,最先想到的是‘这下子不行了,死得早了一点,好多事还没做’。”

  父亲还说,没断气的时候,想到的还是求生。

  特务离开后,叶飞用最后的力气爬到客栈门口,晕了过去。所幸被村民救下,装扮成新娘子送出村就医。

  命保住了,但胸部的子弹一直留在肺里。直到1999年叶飞去世,家人在他火化后的骨灰里,拣出了那枚子弹。

  晚年常叹战场牺牲者太多

  对于父亲的军人身份,叶葳葳赞同有人对他“儒将”的评价,“他好看书、下棋,打仗讲谋略,治军讲技术。”

  1934年,福州党的领导机关遭到破坏,领导游击战的叶飞和上级失去联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葳葳回忆,父亲意识到民族矛盾当前,革命形势会变。在与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国内抗日的信息,他在闽东的小镇上打了一仗。

  “目的就是为了看报纸,了解国内的形势。”作为掩护,游击队的队员在图书室外打篮球,叶飞在里面读报。

  1938年,游击队已经成长为1300人的闽东独立师,叶飞率部北上抗日,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首先在皖南练兵。”叶飞认为,闽东部队是善于打游击战争的部队,游击习气浓厚,军事技术、战术的基础较差,“在皖南,父亲将游击队历练成为了一支正规的抗日部队。”

  叶葳葳说,在父亲的抗战生涯中,他打了很多胜仗,他指挥的车桥战役曾受军中嘉奖。晚年的父亲时常想起战场上的人,“他说牺牲的人太多了,剩下来的都是幸存者,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想想牺牲的人,待遇和荣誉都不重要了。”

  国家给的待遇不让子女沾光

  不在乎待遇的“儒将”叶飞,在女儿眼中也是一位工作繁忙的“严父”。

  “父亲总说,国家给我的待遇,那是工作需要和我对革命的贡献,你们不要享受。”小时候,叶葳葳和兄弟姐妹们不能坐父亲的车,星期六有电影看,父母可以坐着车去,他们只能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在叶飞家里,还有一条他立下的铁规,“不可以利用父辈的关系。”叶葳葳说,在家里,从姐姐到弟弟,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参加工作。

  “严父”叶飞对子女读书却很宽容,从国外的小说到中国革命史,他从不干涉他们读书的内容,“他本就是一个爱书的人,通读过二十四史,《战争论》和《孙子兵法》是他的枕边书。”

  书也让叶飞和叶葳葳父女渡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

  1968年,叶飞受“文革”冲击,被关在北京卫戍区“监护隔离”。刚被关进监房的一个星期,叶飞心情燥郁。他让家里给他带书。叶葳葳成了父亲的“送书员”。每个月,她把家里成摞的书塞进书包,连同日用品送给父亲,“从马恩选集到列宁选集,《资本论》他在监室里看了4遍。”

  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叶葳葳成了“保爹保妈的黑帮子女”,在班里没有同学和她讲话。这倒成了她读书的好时光,她一头钻进了阅览室。她觉得,受父亲影响养成的读书习惯让她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感到充实。

  一封信成女儿“主心骨”

  1970年曾让叶葳葳感到彷徨和软弱,“父亲在那一年撑了我一把。”

  那一年,北大的毕业生要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基层单位工作。

  叶葳葳记得清楚,系主任站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念到她的名字,“叶葳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德令哈。”

  “全班的同学刷刷地看着我,我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叶葳葳的同学后来告诉她,她像极了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把围脖往后一甩,扭头离开了教室。

  其实,她心里是惊慌无措的,她跑回宿舍,趴在地图上往西一路找到西宁,再往西看,长长细细的一条公路线旁边写着德令哈,“我听都没听过这个地方。”

  她满怀委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我分配了,到青海。”信中,发了一通路途遥远、地方陌生的牢骚。

  不久,她在系里接到“立刻到卫戍区传达室”的电话。

  在那儿,她没见到父亲,只有一本马恩选集转到她手里,书里夹着一封父亲写的信。“你现在要毕业了,要走上工作岗位了,青海虽远,没有新疆远,地势高,没有西藏高,那个地方既然有人工作生活,那么你也行。”

  “我就感觉在你最软弱的时候,突然有人撑了你一把。”叶葳葳说,回去后,她非常坦然和冷静地收拾行李,去了青海。

  如今回忆往事,叶葳葳感慨,父亲一生戎马,在革命中历练出坚强,“这种精神让我在逆境中坚强,活得不致落魄。”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6-24 08:45: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访新四军南岗抗日战斗阵亡烈士墓 石臼湖击退千余日伪

下一篇:新四军打响抗日第一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