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二战”是罗斯福发明的,中国人叫“抗战”
2015-07-07 10:54:16  来源: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点击:  复制链接

  

  关于中国抗战,西方学界一度的主流叙事是“史迪威悲情”: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竭尽所能帮助中国,但国民政府腐败无能,让盟军的努力付诸东流。方德万却认为:史迪威没做很大贡献,他的领导方法也不行。图为1942 年史迪威对中缅印战区的中国军队讲话。

  荷兰人方德万不太认同西方学界主流的“史迪威悲情”,他认为史迪威视角之外还有其他的视角:美国从没被占领,美国叙事能否涵盖被占领国的经验?

  1980年代,荷兰人方德万(Hans van de Ven)在哈佛大学读中国近代史博士时,美国历史学界不太喜欢做军事研究。这让他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方德万搬到英国。英国有很多治战争史的大家,这很对方德万的脾胃:“中国近代史上战争那么多,军事那么重要,研究中国近代史不研究战争就不行!”

  那时,关于中国抗战,笼罩西方学界的主流叙事是“史迪威悲情”:在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竭尽所能帮助中国,但国民政府腐败无能,让盟军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开始,方德万也认为史迪威的说法很有道理。1980年代,他到南京,读到中国学者的抗战研究,意识到史迪威视角之外还有其他的视角:美国从没被占领,美国叙事能否涵盖被占领国的经验?

  家族经验强化了方德万的问题意识。他的外祖父出身于荷兰望族,1941年因帮助荷兰抗德组织被捕。1945年方的外祖父由德军押解在寒冷的荒原进行“死亡行军”,在柏林附近被盟军救起。但是为时已晚,他的身体异常虚弱,已无法救治。

  “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尸体在哪里。这个事情我母亲一直不能忘记。战争的后果还是蛮重要的,我不能忘记这些事情。所以我写中国近代史,不光

  写战争的经验,也想写个人的经验,尤其是被占领、被侵略的人民的经验,这是我必须选择的东西。”方德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方德万是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兼亚洲与中东研究院院长、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战争史》主编。200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是迄今方德万著作唯一的中译本。在这本书中,他记述了中日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交锋,也记述了中国的征兵制度、粮食供应等诸多的“战场背面”。中国又被置于地缘政治的框架之下:抗战不是中国一己的苦斗,各种国际力量既是支持又是牵制。

  2015年3月23日,方德万在中国人民大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访问,主题是:抗战。

  史迪威的贡献没有多大

  南方周末:《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从1925年写到1945年,但为什么要以史迪威开头?

  方德万:提到中国的抗战,国外对史迪威有非常深的印象。所以我写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要解释一下,关于史迪威那些固定的、流行的看法不一定很恰当。

  1990年代,我第一次到美国做关于史迪威报告就是批评他。美国人很震惊:你批评我们的英雄,那不行!有人就快要打我了。2014年我在美国的二战博物馆做了一个面向公众的报告,有一千人左右来听,我的主题是“一号作战”和史迪威:对中国来说,“一号作战”是二战末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一号作战”和中国军队第二次出征缅甸几乎同时发生。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更能清楚看出史迪威在抗战中的作用:他没做很大贡献,他的领导方法也不行。

  史迪威在情报部门、训练部门工作过,担任过驻华武官,但他从来没有指挥过任何部队,在利文沃思(军事学院)也没有听过指挥课。马歇尔要把史迪威塑造成一个美国的英雄:他是唯一的、在亚洲打日本人打得很好的美国人。二战以后,因为有国民党的失败,很多学者利用史迪威来批评蒋介石,以史迪威的英明、勇敢证明蒋介石的无能、懦弱。

  美国《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白修德起了很大的作用。1948年经他编辑的《史迪威文件》出版,很快成了畅销书。在这本书里,史迪威把蒋介石称作“花生米”,说他是“顽固、物质、褊狭、狂妄的暴君”,他治下的国民党腐败、无能、混乱,在黑市上与敌人交易。一年之后,这种看法被《中国白皮书》固定下来,成为美国收回对国民党支持的解释。

  1971年,塔其曼(Barbara Tuchman)的《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出版了。这本书后来得了普利策奖,影响非常大。塔其曼面对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人都是好人,但在世界上支持的都是不好的政府:独裁、军事化、腐败、无能……不管是在拉丁美洲、中东,还是在中国,美国人都下错了注。照塔其曼的说法,史迪威失败,是因为“没有制度的改革,就不能有国民党军事结构的改革”,国民党人注定白白浪费美国“在华的超凡努力”。美国代表的先进观念无法从外部注入一个政治虚弱的躯壳。塔其曼写作的基础是白修德的报道、回忆、史迪威的文献,还有美国军方史学家罗曼纳斯和桑德兰所搜集到的资料。当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塔其曼的说法刚好回答了美国社会普遍的迷惑。

  在美国学中国历史的学者,都受到塔其曼的影响。此后,易劳逸在写《剑桥中国史》的时候,有关国民党的军事行动部分,就以塔其曼的著作、白修德编辑等人的著作为基础。后来的人大部分延续了易劳逸的框架,只是在局部做些填补。

  南方周末:在这个过程中,塔其曼和白修德的诉求是什么?一个是非虚构历史题材作家,一个是新闻记者,本该秉史直书。

  方德万:白修德原来比较支持蒋介石。他刚到中国的时候(1939年),把蒋介石形容为“奥林匹斯山神”,说宋美龄是个勇敢急迫,相信民主进程的社会工作者和慈善家。

  但是1943年他看到了河南旱灾,他觉得很糟糕,从此以后就开始批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另一方面,他跟他的老板亨利·卢斯有矛盾。

  卢斯和罗斯福是支持国民党的,白修德支持共产党。而白修德跟史迪威的关系很好,他认为史迪威对蒋介石的批评很对。

  我想,作为记者的白修德和作为历史作家的塔其曼,他们在写作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他们都以美国为中心来判断中国的政治,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要么走美国的路,要么走革命的路,蒋介石的路绝对不会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当时,这种看法非常流行。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也非常同意:国民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要取消他,然后中国就会好一点。

  “要打就用 我的办法打”

  南方周末:你批评史迪威的同时,似乎也降低了中国远征军出兵作战的意义,似乎他们劳师远征只是为了掩护英国人从缅甸撤退。

  方德万:不。缅甸战场对中国当然很重要,因为那是通向盟国援助的通道,而且对国民党而言,它使得英美两国全卷入抗日战争,并且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与英美平起平坐。但问题是1942年春天盟军根本没有谁打算在缅甸认真作战。丘吉尔相信,储藏丰富石油的中东才是拯救英国的关键。马歇尔在给英美联军参谋长的备忘录说得更直接:“不可能为了在中国或缅甸的职责而抽调美国地面部队。”“重新开辟中缅公路”是“把中国拖在战争中”的最佳方案。

  英国人的目的是利用中国军队保护他们撤退到印度——这是蒋介石自己跟史迪威说的,情况也确实如此。盟军在南缅甸基本不设防,日本人从南到北,一路从仰光打到东吁、腊戌。这时候史迪威提出,中国军队应该在东吁和仰光进行反攻。蒋介石不同意,因为当时中国军队只有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第二百师在附近,反攻需要坦克,但英国没有按照允诺运送石油。坦克还留在后方。而史迪威要调配的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一旦损失,中国在本土战场就没有预备队了。史迪威不听蒋介石的,下令反攻,4天之后惨败。

  1943年,在开罗会议上(斯大林没有参加),东南亚司令部提出三个行动计划:英国和中国重入缅甸的“泰山”计划、占领苏门答腊角的“火枪”计划、在孟加拉湾发起“海盗”两栖登陆行动。蒋介石离开开罗的时候,罗斯福承诺他:盟国军队比国民党在云南的军队更早进入孟加拉湾战场。

  可是在紧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蒋介石没有参加),斯大林提出迅速击败德国人的“霸王”计划和“铁砧”计划。结果,罗斯福同意取消“海盗”计划,并且给蒋介石发电报:由于欧洲的进攻,尤其是对登陆工具的需要,孟加拉湾两栖行动是不切实际的。

  蒋介石极力反对,1944年1月1日,他给罗斯福发电报:“从德黑兰会议的宣言中,日本会马上推测出,盟军的全部重心将实际上用于欧洲前线……因此可以预料,日本不久将对中国发起一场全面进攻,将中国战场变成其后方。”

  事实也如此。1944年1月初,日本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一号作战”计划:要求驻华北的日本军团从4月开始夺取平汉铁路;6月,驻武汉的日军打湖南、广西,一个月后与集结在广东的日本军队会合,然后控制桂林到河内的黔越铁路。

  1944年3月27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拒绝把云南军队遣往缅甸。理由是日本正在中国本土发动从北到南的进攻,苏联正在进入新疆。在两栖行动开始支持缅甸战役之前,云南军队不能外调。

  罗斯福威胁蒋介石:你不出兵,美援就没有了。蒋介石只好屈服。

  从1944年1月到5月,美国驻华外交人员对日本人发动“一号作战”的意图并不清楚。一直到1944年7月,史迪威对“一号作战”还蒙在鼓里,并且拒绝在“一号作战”期间给中国调配物资。9月,罗斯福要求蒋介石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史迪威,电报的口气把他当成了摩洛哥苏丹。这下蒋介石不答应了。蒋介石很清楚:他的合法性建立在抗战能打胜的基础上。他反过来激烈地要求:史迪威必须走。结果史迪威真的走了。

  还有一个原因以往被忽略:那时,蒋介石对“一号作战”可能已经不那么忧心忡忡了。在东京,东条英机内阁倒台,新内阁主张采取“对重庆政府实行政治攻势的计划”,并且起草了八条停战协议。他们想通过汪精卫政府与重庆接触。9月13日,日本远征军总司令会见了周佛海和陈公博,告诉他们:如果美国撤销(设在中国的)重型轰炸机基地,日本将从中国全面撤军。

  南方周末:你觉得抗战中,中国哪一仗打得比较漂亮?

  方德万:每一仗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死了太多人……一定要说有,那应该是毛泽东。蒋介石和日本人都认为,他们之间的战争应该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结果在中国战场上,他们都失败了。但毛泽东说,中国不具备打现代战争的条件……要打就用我的办法打。

  南方周末:他的原话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方德万:对!所以后来亚洲、南美……很多独立运动领导人都看毛泽东的书。他们认为他教会他们用前现代化的办法跟现代化敌人打仗。毛说,我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跟你打,我打的是“人民战争”。毛还有一个好经验:要么不打,打一定要打胜。因为你越胜利老百姓越支持你。你老打败仗,哪怕这个败仗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老百姓也会越来越不相信你。

  是腐败还是战争导致危机

  南方周末:你提到过,目前对抗战的研究1939年之前的比较充分,之后研究的比较少,为什么会这样?

  方德万:我想是因为在抗战头三年,国民党政府还是有它的基础,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也好,抗战建国纲领也好,中国有一致对外的气氛。而且中国军队打过几场比较大的仗。

  从1941年以后,中国的战区更复杂,更难研究——国民党、汪精卫、中共、英美、日本的势力错综复杂;而且这一时期的资料不是很多。我自己推测,那时候,政府已经被破坏掉了,没有很好地收集资料的能力了,而且纸的质量已经不够好了,不易保存。所以1941年之后的中日战争留下了很多空白点,比如“一号作战”,在抗战史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在此之前,人们普遍相信:照这样打下去,国民政府是有可能胜利的。但“一号作战”之后,人们普遍悲观,中国恐怕真的是要撑不住了。但是,对“一号作战”,我们所知甚少。在西线,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是最重要的战事,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一号作战”也是这样的。

  南方周末:1937年,蒋介石提出了“守土抗战”:省会沦陷,省政府迁到该省其他城市;县沦陷,县政府迁到乡镇……但是要保留一套行政架构在日占区。1941年之后,“守土抗战”还坚持得下去吗?

  方德万:“一号作战”的时候,一定已经行不通了,地方政治的黏性不够了。我想在中国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一份英国情报预测了中国的粮食危机。它认为,中国的粮食形势全看下一季稻米的收成怎么样,以及四川农民对征粮的抗争会不会引发严重的暴乱。当时四川是中国抗日部队最重要的粮仓。

  1941年3月,资源委员会主任和经济部长翁文灏提交了一份报告,他说此前宜昌的失守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宜昌是水路运输的枢纽,从四川向前线运兵运粮都要经过这里。所以翁文灏说,我们肯定很快就会缺粮。而且那个时候,汪精卫的“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了14000万元“中储劵”,他们用暗杀、绑架之类的手段逼人们使用“中储劵”。在沦陷区法币没用了,涌向国统区,造成了通货膨胀。

  南方周末:你认为1941年之后,是日本的军事和经济进攻造成了国民政府的危机,而不是政府本身的腐败?

  方德万:要是经济不行,吃不饱,当然会有腐败。腐败表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纪律已经不行了。在这方面共产党做得很好。延安解放区他们的纪律很好。如果你问哪个导致危机,是腐败还是战争,那当然是战争。蒋介石也不愿意那样,但是没办法。

  1945年10月10日,上海,中国士兵扛着美式武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在街道上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CFP/图)

  “二战”这个词 准确吗?

  南方周末:1938年,国民党开了其历史上唯一一次临时代表大会,那次会上出台了一系列战时经济、土地、教育、新闻出版方案,并且最后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那些方案和那个纲领后来落实得怎么样?

  方德万:开临时代表大会是在1938年3、4月,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徐州相继沦陷,蒋介石最重要的军队都被破坏了。蒋介石想表明他还是有战争的领导权,他想告诉人民:你们有一个未来,我们不是完全失败;我不是为了自己打仗,我是为了全中国打仗。所以他开了那次临时代表大会。

  国民党1936年出台了“五五宪草”,本来打算开一个国会通过,因为抗战开始了,没开成。所以我想抗日建国纲领跟宪法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有一个类似宪法的东西,才比较容易建立国民政府的领导权。至于这个纲领落实得怎么样,成功了没有,很难说。

  南方周末:在抗战过程中,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有两种倾向,一个是集权,一个是扩大参政机会。最能代表这两种倾向的是国防最高会议和国民参政会。这两个机构在“抗战建国”的过程中各发挥过什么作用?

  方德万:国防委员会一方面是集权,一方面也是给一些军阀地位。比如阎锡山就在国防委员会里有一个很好的位置。我的印象中,在抗战的时候,军事委员会是最重要的实权单位。国防委员会写很多报告,但人家不一定听他们的话。当时中央跟地方的矛盾太厉害,如果阎锡山仅仅在山西当他的第一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在重庆,人民就看不到他们的合作。李宗仁也一样。这样的任命传递出的信息是:虽然我们有很多矛盾,但是我们在国家危机的时候还是要合作。可以这样说,军事委员会是帮助蒋介石的,国防委员会地位很高,但蒋介石不一定受它的限制。

  国民参政会是一个初步的议会,但它不是一个民主机构。它集中了一批国民党的政治对手,包括共产党在内,国民参政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表示国民党确实代表中国并且有广泛的支持。

  南方周末:一个流行的看法是,如果没有盟军的帮助,中国一定亡于日本。你怎么看?

  方德万:如果1938年的时候,日本就像“一号作战”那样打中国,他的确有可能击败中国。但日本在1938年时的政策是减小伤亡,以政治手段建立一个“联邦中国(federated China)”。很多欧美学者认为中国的抗战无足轻重。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一切。对这个国家来说,没有一场战争比这场战争更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战”这个词的局限性。“二战”是谁发明的词?是罗斯福的词,是最早把那场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借此赋予它某种道德含义。最早,英国人管他们牵扯其中的那场战争叫大战(great war),斯大林管它叫卫国战争(Patriotic War),中国人管它叫“抗战”。每个国家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7-07 10:55: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上海沦陷时期中国文人的立场

下一篇:江阴:一场赌上舰船与生命的“死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