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翌年1月,移至南昌。图为新四军军部成员在南昌合影。
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深山密林间,留下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藏身其中,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这是锻造钢铁意志的三年,是扼守战略支点的三年,是保留革命火种的三年。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河山,当连天炮火映红了华北上空,当沦陷区同胞苦苦呻吟的声音传来,大江南北响彻“团结抗日”的口号。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把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随着指挥人员的到位,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为更好组织南方各红军游击队完成改编任务,军部于1938年1月6日转移至南昌原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并在南昌月宫饭店设立“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正是在南昌,新四军建设步入正轨,部队吹响北上“集结号”并开始在抗战中建立功勋。
把分散在各地的红军游击队凝聚成一支抗日“铁军”!在驻南昌的3个月时间里,新四军军部派员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动员指导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改编。分散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除了广东琼崖地区的游击队外,胜利完成了下山、开进、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新四军集中整编后,辖四个支队、十个团、一个教导营,全军共1.03万余人。
纪律严明的整编,为的是养精蓄锐整装待发,为的是强力挺进日军后方。按照中共中央要求,新四军军部及所辖各支队北上抗日。部队离开南昌的时候,数千名市民赶到车站欢送,军部在一片掌声中离开南昌。随即,部队相继进入皖南、皖中、苏南等地,全面展开在长江南北作战的战略。
这一走,即将面对的是与日军的生死搏斗,那里不仅有救国图存的豪迈,也有为国捐躯的危险。留存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一首遗诗,是这样写的:“冒着黑暗奔去,祝福你,在黎明之前,加入战斗的行列。”驰骋于广阔的华中抗日根据地,迎着落日长河,新四军这支“铁军”谱响了一曲曲抗战壮歌:
巢县银屏山区蒋家河口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决定设伏于此,给来这里下乡“扫荡”的日军予以重重一击。1938年5月12日上午,波光粼粼的蒋家河,见证了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的首战告捷:正当毫无防备的日本士兵一个个倒背着枪、大摇大摆上岸之际,早就埋伏好的新四军战士把机枪、手榴弹一股脑儿招呼上去。日军被突袭吓蒙了头,困于水中只能挨打。蒋家河口一战干净利落,仅20分钟就歼敌25名,缴枪15支,新四军无一伤亡。这一战,新四军军威大振。
苏南,位于镇江与句容之间的公路上,日军汽车往来频繁,戒备不严。借助这一带山高林密、山道蜿蜒的作战优势,1938年6月16日夜晚,新四军先遣支队抵达这条公路韦岗以南、竹子岗以北的伏击阵地。次日上午,当日军车队途经之时,粟裕率领的预伏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日军仓皇应战,仅经半小时激战,前4辆汽车被击毁,第5辆汽车尚未进入伏击区便调头逃回。这一战,新四军在江南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迫使敌人在这一地区广筑碉堡并专设兵力据守,分散与削弱了日军正面战场的兵力。
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抗战时期,新四军对日、伪军共作战24617次,击毙日军11.7万余人,建立了8个民主抗日根据地,队伍扩充到抗战胜利时的21.5万余名主力军和9.7万余名地方武装,成为华中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
这段峥嵘岁月和光辉战绩,都被详细记载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今天,当人们凝视这里的一件件史料文物,仿佛置身于那个全民抗日、波澜壮阔的年代,这既是在重温新四军的丰功伟绩,也是在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背景链接:1937年淞沪会战后,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巨大压力下,国民党同意将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编成一个军开赴抗日前线,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新四军军部从南昌转移至皖南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仍设在南昌,直至1939年3月南昌沦陷时才搬离。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惨重。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被叛徒杀害。部队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官兵牺牲或被俘。当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领导新四军将士继续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改称华东野战军。
专家点评:
刘勉钰(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大学历史系原主任)江西是新四军的重要发源地,南昌是新四军的组建地。军部设在南昌期间,新四军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领导同志深入基层,到各游击区宣传国内抗战最新形势,耐心细致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便实现了新四军的整编和集中工作,创造了一个奇迹。以南昌为中心,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还开展和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成立了青年服务团、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团等各类救亡团体,并做了大量统战工作。
抗战期间,新四军逐步适应平原地区作战特点,成为华中地区抗战的主力军,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在战役上配合了同盟国的作战,并进一步发展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为其他部队提供了有效借鉴。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23 10:20: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地道战:英勇与智慧谱写的抗日篇章
下一篇:牺牲22人 那一场突围战惨烈无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