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的三北小渔村 曾是浙东抗日
陈长根在古窑浦革命陈列馆里向记者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
寻访地点:慈溪市观海卫镇古窑浦村
寻访内容:新四军“海上门户”和红色堡垒村
讲述人:陈长根,70岁,古窑浦村史修订者
回望70多年前,四明大地,战火纷飞。
面对日军的暴行,广大军民进行了不屈的反抗,以四明山为中心,在三北、梁弄、鄞西等地,建立并活跃着一批大大小小的“红色根据地”,为前方战士的浴血奋战提供支持保障。
运送物资、传递情报、掩护伤员、筹集军粮、剿匪锄奸……来自根据地群众的无私援助,让这股红色革命力量在沦陷区的缝隙中顽强生长,一点点生根发芽,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夏至已过,雨水淅沥,古窑浦村子里,弥漫着水蜜桃甘甜的果香。
村委会门口,头发花白的陈长根早早地在此等候。站在一块2米多高的黑色石碑前方,陈长根仰着头,挺直了腰板,一字一顿地念着上面镶金的文字: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海上门户。
“我们村是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海上门户’,当年谭启龙、何克希等300余名新四军干部就是从这儿登陆,随后建立了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说起往事,陈长根不由提高了音调。
陈姓是古窑浦村的大姓。在陈长根记忆里,70多年前的红色故事,他曾听到过一次又一次。
那个时候,尚未大规模围海造田,古窑浦只是杭州湾旁一个偏僻的小渔村。从这儿往外走,不到1000米,就是飘着腥咸味的大海。
1941年夏天,村子里来了一批行色匆匆的外乡人,他们有的寄住在老乡家中,有的马不停蹄地在运输物资。后来,大家才知道,他们是党领导南渡的浦东抗日武装,根据上级部署,专程来到浙东开辟抗日根据地。
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考证,在1941年2月1日和4月30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先后发出电报指示,要求增辟浙东这一战略基地,强调“此区大有发展前途”,“有单独成立战略单位之必要”。随后,浦东武装900余人分七批在1941年5月至1941年10月南渡杭州湾至三北———这是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基本力量。第二年,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六师和一师又派遣300余名党政军干部,到三北主持工作,他们是后来根据地的重要骨干。
据村史记载,“五支四大”进驻之后,就在古窑浦成立了办事处,民运工作同志依托三北旧有民间形式组织弟兄会、妇女会,建立起抗日保家的民众自卫队,随后又发展中共党员,建立村党支部,以党支部书记吴达华家作为联络站,一面发动村民开荒、借贷互助、兴修水利,一面征收进出口货物税、进行交通联络。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古窑浦等村组成的杭州湾“海上通道”,成为保障根据地人员物资流通的“生命线”。1941年12月起,党组织在古窑浦村民虞乾章家设立联络站,公开招牌称作“协兴行”。采购布匹、颜料、纸张,购买子弹、武器,购回医疗器材、药品、电池,负责护送负伤干部到上海医治……小小的联络站承担了军需物资运输的重要作用。
就像播下了一颗种子,敌后抗日的力量迅速在古窑浦生根发芽,这里成了有名的红色堡垒村。
虞家大宅是新四军的后方医院,张家草舍是军需物资的地下仓库,黄家掩护着革命女同志,沈家兄弟双双参加抗日民众自卫队……陈长根说,10多年前,他曾和吴国雄等人一起走访过幸存的老人,当年古窑浦村的每家每户,都曾为红色根据地出过力。
陈长根记得,小时候祖母给自己讲过关于“干姑姑”的故事。
那是1942年7月的一天,祖母突然听到门外一阵嘈杂声,一个姑娘急急地跑进陈家老宅,眼巴巴地望着祖母。原来,附近的民运工作办事处被发现了,日军从观海卫赶来古窑浦“扫荡”。“赶紧躺在床上。”祖母冷静地说。
不一会儿,家门被日伪军踹开,他们指着床上的姑娘厉声喝道:这人看着不像本地的,是不是共产党?祖母急忙解释,姑娘是儿子从上海讨回来的媳妇。日伪军这才作罢离开。等众人走远,这姑娘立马跪在地上,直呼救命恩人,将祖母唤作“干妈妈”。“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我们就与这位‘干姑姑’失去了联络。”
70余载,斗转星移。当年偏僻的小渔村,已成了通达之地。从这里往北,杭州湾大桥飞架南北,将曾经的“海上通道”变成如今的“黄金通道”,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虎添翼。
只是,街头里弄,一块一块后人立下的纪念石碑,还见证着这个看似普通村落的红色印迹;村里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里,还珍藏着当年海上往来所用的“沙飞船”模型,以及当年在此办公用过的桌椅、煤油灯。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流进血液里的,绝不能忘记。”陈长根说,常有党员干部、学生来参观缅怀,红色的传统将在这里生生不息。
相关链接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不断轰炸宁波,直至1941年4月宁波沦陷,导致城镇凋敝,乡村荒芜。抗战后期,在上海、宁波沦陷,镇海口封港的严峻形势下,古窑浦成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出入口,各种军需物资可迅速转运至三北各地,直至四明山腹地。同时,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以古窑浦为基地,奉命开辟海上根据地,从古窑浦出发,挺进大鱼山岛,和日伪军展开血战。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9-19 09:55: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日军投降那几天与新四军的搏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