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黄色斜纹布制服、头戴圆顶宽沿帽、颈系领巾,童子军是抗战烽火线上的特殊风景,瘦小的身影不顾艰危,或奔赴前线,或服务后方。其中,上海童子军理事会筹组的战时服务团,更是被誉为“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第一团”,为这场全民抗战贡献力量。
凡有利抗敌,均乐于从命
“灾民赖以救济,军事赖以扶助,忠勇坚毅,成绩斐然……”早在1932年“一·二八”时期,上海就有100余名童子军深入战区从事服务,优秀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受到中国童子军司令部嘉奖。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上海童子军理事会发起组建战时服务团。当时规定,童子军团员必须年满16岁,但是不少学生为了不失这次报国机会,虚报年龄。
淞沪会战首日,童子军即投入工作。在后方,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不仅担任警卫维持秩序、协助看护急救包扎,还处理一系列杂务。一名女童子军曾在日记中如是描述一天活动:“黎明起床,八点钟到总部报到,然后到难民收容所帮忙分配食物,举行检查,教儿童读书。再为成年人读报,帮忙喂婴儿乳。下午到医院服务,协助医生及看护扎绷带,实行器皿消毒,这样过了整个下午。下午七点到总部报告,然后回家睡觉。”
此外,警察局交通委员会的汽车管理、公用局的汽油收发亦由童子军担当。一天,几名童子军发现四川路上有辆满载面粉的大卡车,正向虹口方向偷驶,他们巡查后发现,原来是不法奸商企图利用公共租界,将物资偷运至日军阵地。他们立即联络公共租界巡捕,当即把卡车拦下,将物资交付慈善机关作为救济难民之用。
交通、保安、慰劳、军需、募捐、侦察、救护、消防……童子军活跃在各个领域,“凡是有利于抗敌后援的工作,各机关团体分派他们去做,他们没有不乐于从命的”。
十几岁之龄,冒枪林弹雨
随着淞沪抗战热情高涨,上海童子军人数从最初的1000人增至2500余人,其中年纪较长、训练有素者,被选派服务前方。
他们以十几岁之龄,冒着敌人的炮火威胁,往来于上海市区与战地之间,配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抢救和转运伤兵。例如11月8日南市失陷,团员向前线出勤1871次,将23925名伤兵转运至租界区及后方医院,并在前线救护难民84人,对前线战士予以支持与鼓励。
“四行孤军、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率团牵制日军、掩护主力转移之际,11名童子军成员冒着枪林弹雨,为守卫四行仓库的战士送来三车慰劳品,而另一个备受称道的事迹,则是“杨惠敏送旗”。
当时,上海润州中学初二学生的杨慧敏作为童子军战时服务团成员,来到抗战前线。激战正酣时,杨慧敏看到大上海遍插日本侵略军的“膏药旗”,而苏州河岸的四行仓库却没有中国国旗,她孤身一人冲过火线,泅渡苏州河,为壮士献旗,一时轰动海内外。
中华新生命,尽报国之责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命,年纪虽小志气真,献此身、献此心、献此力为人群。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充实我们行动的精神,大家团结向前进!”一曲童子军歌,唱出少年志士的抗战勇气与报国决心。
童子军洪志信曾奋战在淞沪抗战第一线,后来他撰文回忆:童子军虽然都是青少年,可是和成年人一样“战斗”,最忙的时候,饭也顾不上吃,水也顾不上喝,再脏再累也不怕,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也为抗战付出伤亡与牺牲,截至1944年10月底,17名上海童子军成员为国捐躯,35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除上海外,浙江、江西、陕西、云南、广东等多地可见童子军身影,曾有统计表明,截至1941年10月,全国就有1.5万余名童子军参加战时服务团。
英国苏玛士勋爵在总结二战时期童军运动时写道:“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级别,服务精神是真正的童军精神。和平时期提倡的行善精神,到战时发展为自我牺牲精神……”这同样是中国童子军精神的诠释。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2-15 14:22: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装备虽差,新四军敢打日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