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姐妹俩逃学参加新四军 叶挺称赞:报国比翼雁,抗战并蒂花
2016-06-05 15:26:43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6-5-30 整理人:徐振理、栾茂成、杨东红、梁娟  点击:  复制链接


陈克秋和子女在一起

  在新四军抗日队伍中,不泛父子、兄弟、姐妹、夫妻战斗群体的身影,2013年春天,我们从滨海县天场镇,专程到南京采访了江苏省文化厅离休干部、91周岁的新四军女战士陈克秋老人,她是早期新四军中,为数不多的健在的健康老人,她英勇传奇的战斗历程,尤其是和三姐陈洛涟翻墙逃学,秘密投奔皖南新四军军部、转移盐城、抗战苏北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一、逃学参加新四军

  陈克秋老人告诉我们,“三姐陈洛涟1919年出生,我1922年12月出生,我们家在浙江温州乐清,是一个大户人家。我的父亲是地方上的开明人士,他把儿女送到省城杭州上幼稚园,不分男孩女孩都进新式学堂,希望子女成长为传统美德和现代文化知识兼有的新一代。儿女们不负父母的厚望,个个品学兼优。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1938年初冬的一天,三女儿陈洛涟和四女儿陈克秋突然从学校失踪了。”

  陈克秋老人说:“1937年底,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歌声,此起彼伏,轰动了整个校园,个个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巴不得即奔战场。日寇的飞机狂轰滥炸,经常把我们从课堂驱向防空壕。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读书就是救国,救国就是读书’的读书救国论,再也压抑不住热血青年的抗日愿望。学校对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备加监控。我的姐姐陈洛涟和她同班几位要好的同学一有空隙就溜出校门参加读书会等活动。进步学生的抗日宣传活动普遍展开,节假日还下乡演出文明戏(话剧),有时我也参与,凡此等等更鼓舞着我们”。

  1938年临冬的一个晚上,姐姐对我说:“我与几个同学要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一惊,继而热泪夺眶而出,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要去……”。姐妹情深,我们从没有分离过,都是同校同宿,家人说我们两人一粒米都要分两半吃。无奈,后来姐姐与她几位一起去的同学商量,才同意了我的要求。此后便向在温州的二姐要了20块银元做路费,收拾了行装,准备完毕后,在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跟着姐姐和她的几们同学悄悄的从校后门邻幼儿园的围墙偷越出去,离别了学校,离别了年老的父亲,踏上抗日的征途。那时我只有16岁。

  当晚借宿在同学家,家庭和学校都不知道去向。据说,事后学校向家里要人,家里向学校要人,闹得不可工开交。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5人:姚瑾春(瑞安人)、宋素蝶(平阳人)、王以映(瑞安人)以及姐姐和我(以下称姚、宋、王)紧张地来到瓯江边,乘上一只去青田的小船,一路歌唱,多么高兴,多么自在。当时我们是那么天真烂漫,毫无顾忌,更没有考虑到学校和家庭都在找我们,经过一天的水路,黄昏时分才抵达一个集镇的码头。找到旅社住下后,大家便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姚首先说:“这旅社可不像学校,宪兵和警察随时可能来查夜。”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互相凝视,内心都沉甸甸地说不出话来。考虑其它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张新四军驻温办事处给我们开的介绍信有危险。因为我年纪最小,不会引起检查者的注意,最后决定将介绍信藏在我的内衣里。大家还商量好,如果检查的来了,一定要装着睡着的样子,千万不能惊慌,由姚来应答。因姚曾去南京读过书,见过世面比较老练,且会说普通话。果然,夜深时来检查了,我在被窝里吓得不敢钻出来。虽然一路上都顺利通过了,但被搜查时的恐惧心里一直到了新四军兵站还没消失。

  经过新四军兵站同志的热情接送,行程数百里,我们终于在12月28日抵达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第八中队驻地——中村,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姓于的队长(女,杨州人)和指导员乐群(女,上海人),她们看了我们的介绍信,然后帮我们将行李放好,结束了我们这段危险艰难的行程。

  我们到教导总队,一切都感到新鲜。中村依山而座新四军第八中队在这里修建了一排排较长而深的房屋大的房间放有可住两个排战士的上下通铺。村前有一小溪,我们常在这里游玩洗涤捕捉小鱼,象似天然的浴池。我们在这里开始了七八个月的军训生活和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学成后一定要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要打到上海去,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当时授课的教师都是很有政治理论素养的老同志。如薛暮桥曾给我们上政治经济学,夏征农上统一战线课,罗琼上科学社会主义,陶白上国际问题,陈铁军上军事课,李素文上卫生课,等等。我们还上山搞军事演习,进行体育煅炼,也参加全军的运动会。平时除了听课、讨论外、每个人还要轮流站岗放哨。早餐后,大家便拎着书包、草垫来到西边的山坡,然后一排排盘腿坐在草垫上,大腿当课桌,草垫当板凳,前方竖一块黑板,这就是我们的教室。

  1939年,金秋时节,皖南遍野金黄。叶挺军长亲临教导总队观摩结业考核,当结果揭晓时,素以严肃著称的叶军长高兴地与姐妹俩握手致贺,并破例用一句话予以嘉勉:“报国比翼雁,抗战并蒂花。期待你们战场著立勋功。”

  半年多的学习结束了,原八中队的同学有三分之一到泾县小河口军部后方医院学习医务,我和8个学员到云岭军部军需处学习财会。又学习6个月后,我被派到军教导总队队务处担任会计工作。其它学员有一些人被分配到几个支队和江北指挥部,多数担任民运工作,姐姐和三四个人因学习成绩优秀,被留在教导总队部总教室,不久她又调军参谋处任职。

  教导总队全称新四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周子昆、副总队长冯达飞(两人都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总队部设队务处、总教室,下辖三个大队,大队辖若干中队。经过在八中队的学习和军需处的专业培训,使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从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姑娘,成长为新四军的一名干部(八队毕业后就是副排级),这段经历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我在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部的工作,是总队部的整个财务,包括所辖学员队的财务、军饷、伙食等等费用的管理。当时经费大部来源于国民政府和我们根据地的地方税收。在我的印象中国民党既克扣又拖欠。当时的预算很紧,包括军务、办公,运输、杂支等,每位学员每月军饷只有1.5元,干部3元。我要每月翻山去云岭军需处领一次钱。生活是非常艰苦的。

  二、军部金库背心藏

  1941年,国共合作虽然还在进行,但蒋介石暗中指示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背信弃义发动了震惊人寰的皖南事变。事变前,一部分同志是随军转移。姐姐与军部参谋处机要人员就是走这一路线。另一部分同志因工作特殊,化装通过国统区大城市绕道北上,我在军部军需处工作,是随军需处同志一起绕道转移。一个傍晚,我们赶到军部所在地泾县云岭集结于陈家祠堂。天还未亮,一个哨声把我们惊醒,大家以闪电般的动作整好行装,紧急集合,我们军直属非战斗队由军部军需处处长宋裕和及教导总队政治教导员薛暮桥率领离开了云岭。

  一路躲过敌顽伪的层层封锁,行进中不时传来紧急信号,走走停停,越走麻烦越多。为应付这些情况,队伍在浙浙缩编、划小隐蔽,最后分为二三人,以至单人行走。我是化装成老百姓,身穿棉旗袍,不携任何日用品,由地下党或已有我们政权地区的向导带领,迂回行进。这样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江苏茅山地区的四县总会(溧阳、溧水、丹阳、句容)所在地,见到了总会主任樊玉林。我们一路走一路听到了一些关于皖南事变的消息,心情万分沉痛。许多熟悉的同志不是牺牲,就是被抓,叶挺军长被扣,项英副军长、周子昆副参谋长遇害,尤其是不久前还在一起的同班女学员施奇,在上饶集中营与敌顽强斗争惨遭杀害。如此等等的雄壮悲曲,更激励了我们的斗志,恨不得立即去与顽敌拼杀。在随四县总会几个月的游击战争中,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我离开茅山回到了军部,见到一些认识的同志第一句话都是:“你辛苦了”,“你辛存着……”

  回想从皖南军部到盐城新军部这一段征程,完全是依靠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广大群众,一路吃穿住行都是依靠他们。遇有敌情时,是当地群众自动掩护,没有衣、袜、鞋子,他们给补充。是人民群众的献身精神,鼓舞着我的斗志,更坚定了我革命到底的决心。

  在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报到后,我被安排在军部工作,不久,军部的财经部部长朱毅(原军部教导队的领导)要我去他那里工作 ,不久,我被任命为财务部总金库主任,后成立江淮银行,我又兼任该行的金库主任。2001年4月,在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60周年活动时,我同时参加了江淮银行建立60周年研讨会,在会上我曾说:“江淮银行的金库在哪里?”我指着我的胸口说“就在这时在……”。与会者哈哈大笑。我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在当时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四军的金库管理工作:另一层是金库的全部财产仅有的一些金条,金器全缝在我的一件多兜的背心里,不仅责任重大,行军起来要比别人沉重很多。

  在军部工作期间。1941年5月,由指导员吴志坚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幼稚的爱国主义者,经党的培养教育和严酷战争考验,我终于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战士。

  陈克秋老人说:“在盐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里,我在军部任财务部总金库主任兼江淮银行金库主任。姐姐坚决要求到基层锻炼,我在盐城送她乘船去阜宁、阜东。之后,我寄信给她的地址是‘阜东县东坎阜东商店’转陈洛涟收,1943年春夏之际,我一直收不到回信,最后收到的退信上写着‘此人已经死在海里’。 后来又从报刊上读到刘白羽等写的《海上的遭遇》一文中才知她牺牲的详情,八旅副旅长常玉清转来三姐夫、八旅旅长田守尧和三姐陈洛涟的相片,使我悲痛欲绝。”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05 15:33: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一九四五年的春季攻势

下一篇:繁昌保卫战粉碎日军“扫荡”皖南企图:硬仗奇功 伟绩永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