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征战实录之千古奇冤(二)
2016-08-27 09:32:45  来源:《山河呼啸——新四军征战实录》 作者:蔡仁照 孙科佳  点击:  复制链接

  12月的皖南,寒风呼啸,一派肃杀。

  项英的心情如同这气候一样,凄苦、寒冷。他感到孤独,孤独的心灵在寒风中摇颤。

  12月26日晚9时,机要秘书送来了中共中央紧急电报。这电报挟带着窗外的寒意,毫不犹豫地吹进了项英本已寒凉的心胸:

  ……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向中央请示方针,但中央远在一年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

  好一个“一年前”,好一个“不执行”。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不堪回首的往事像着了魔一样,迫使项英的目光离开了电文。

  一年前,中央指示新四军东进,进入宁、沪、杭三角洲;北移,进入两淮、苏北。然而,一向认为自己颇具战略头脑的项英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东进、北移,有三大不利:

  其一,宁、沪、杭三角洲乃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大本营,日军占领上海、南京、杭州后,此处又成为日、蒋、汪的心脏地区,故进入此地区实为愚蠢之举。

  其二,此地区为日、蒋、汪三雄必争的经济命脉区,新四军硬要挤进去,必将处于日、伪、顽三面夹击之中。须知经济利益冲突是一切战争的根本动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三,北进之后,敌后3年游击战争所营造的江南革命根据地、战略支撑点,必将丧失。

  项英想到这儿,认为这是以革命利益为重,以烈士的鲜血为贵。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中央的历次批评,只能使他愤慨,却不能使他愧疚。

  他耐住性子,把目光重新收回到电文上:

  ……至于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动中的困难,要你们想办法,有决心……如果动摇犹豫,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的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全国

  没有任何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

  项英刚刚压住的火,被这不啻于训斥的语言重新点燃了!

  什么“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

  我项英早就提出了决心大、方法明的方略:新四军的真正出路不是东进,不是北移,而是向南!

  1938年6月,项英致函陈毅,提出了南进战略的雏型:“我们计划在皖南建立一个根据地,这在战略上非常重要。将来在战争形势变化时,我们即可以依靠这一支点向皖南各县发展,以及利用机会争取天目山脉和仙霞山脉……”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第三战区落入日军南北夹击的铁钳之中。项英判断,势如破竹的日本侵略军,必然打通浙赣线和粤汉线,以沟通南北之联系;顾祝同的长官部和他的部队,必然向闽、赣、云、贵溃退;驻守皖南的新四军,便可乘势跟进,迅猛发展游击区,在新的敌后——黄山、天目山、武夷山地区大显身手,远征闽、浙、粤,甚至很快就可以恢复当年中央老苏区。长江之南,红旗漫卷,半壁山河,任我驰骋,一部气势恢宏的南进交响曲!

  项英的思绪不止一次地在这雄浑的交响曲中激荡。

  然而一年来,项英感到,自己像一位被扼住创作灵魂的伟大音乐家一样,去违心地为一些粗俗的歌手操琴伴奏。他感到很痛苦。

  寒风呼呼,破窗而入,项英打了个寒战。

  他不是因为寒风而战栗,而是在继续看着电文的过程中不寒而栗。

  我们不明了你们要我们指示何项方针,究竟你

  们自己有没有方针,现在又提出来拖或走的问题,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还是主张走,似此毫

  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要吃大亏的。

  语气之严厉,前所未有!

  项英在阵颤中感到,没有办法再拖了。尽管他不愿意离开皖南,但是蒋介石不允许,中共中央不允许。他想起蒋介石的“皓电”、“齐电”、“佳电”,想起了中共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电文。它们像十二道金牌一样,催他离开皖南。然而,去向何方?

  上饶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官邸。

  客厅里,顾祝同在焦急地等待着叶挺的到来。

  前几日,他接到蒋介石的特急密电后,几经考虑,决定把项英请来,当面宣布“委座”命新四军改道北移的新命令。

  叶挺与顾祝同、上官云相,同为保定军校六期生。叶挺,广东惠阳人。顾祝同,江苏涟水人。上官云相,山东商河人。虽异地而生,但因当时同为革命派(当时,学生分为三派:革命派和趋向革命派,大多数为同盟会会员;中立派;北洋军阀的反革命派。斗争相当激烈),在同反革命派的斗争中成为密友。上官云相曾因嫖女人受到申斥,有人评价这位花花公子式的将领,一生有三好:好财、好色、好鸦片烟。顾祝同容忍他,叶挺疏远他。

  叶挺每到长官部来,顾祝同总是待若上宾,宴请、恳谈、接送,视旧日友情为重,相处甚欢。

  可是,今天,皖南上空战云密布,国民党对新四军的大包围已经形成。人虽依旧,但各事其主,顾祝同在盘算,如何与叶挺对话为好。他心里很明白,“委座”对新四军的态度很明朗:不走要打,走,也要打。看来叶挺是凶多吉少。

  顾祝同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老同学,他为叶挺惋惜。一想到同学之间将要兵戎相见,他感到痛心。可是,他自觉无奈,他感激蒋介石对自己的器重,又惧怕蒋介石笑容后面那双阴沉的眼睛。他不禁想起不久前的一个夜晚。

  夜幕中,重庆一架军用飞机徐徐降落在上饶的军用机场。机门打开,一位戴墨镜的青年军官步下舷梯。他叫宋白升,是军令部长徐永昌的贴身副官。此行的目的是送蒋介石签发的《黄河以南剿共作战计划》的密令。

  宋白升带来了徐永昌的绝密信一封:

  墨三兄:

  奉委座旨意,来函交待一二。此次剿匪要绝对

  保密,此乃成功之保证。望你部做到:一、作战命令一律由可靠人员护送,禁止用电报、电话方式传

  递;二、尽一切努力稳住叶、项;三、先做部署,围剿部队开进时间听候委座命令;四、为保密起见,此次作战命令部署、方案只传达到师长。泄密者可先

  斩后奏。另外,抓紧严查潜入国军内部共党嫌疑分子,如发现,不论职务高低,坚决除之,决不手软。

  “绝对保密”,“泄露者可先斩后奏”,“如发现,坚决除之,决不手软”,这阴森森的话语,令顾祝同不寒而栗。他顾不得许多,只是在心中默默地重复着:“老同学,我多次劝你不要跟共党走,可你一意孤行。事到如今也不能怪我了”。

  “叶将军到”,随着侍卫兵的喊声,叶挺步入客厅。

  叶挺身着笔挺的细呢中将军服,足登闪亮的高统军靴并配以银色马刺,雄姿英发,神采腾飞。顾祝同迎了上去,握手寒暄。

  “希夷,这次劳您前来,不为别事,”顾祝同开门见山,“贵军刘少奇、黄克诚部在曹甸又起事端,委座颇为恼火。为防韩德勤再遭不测,特令你部由江南原地北渡,不得由镇江北渡。不知希夷意下如何?”

  叶挺听罢一惊,脱口说道:“目前日军已封锁江面,你们是要借刀杀人,把我9000人送到日军虎口中去,这未免太狠毒了吧。”顾祝同见叶挺动怒,连忙站起身来:“希夷兄请息怒,我这不是想问问你的意见嘛。”

  “我们要求改道从宣城到苏南。”叶挺不假思索。

  顾祝同面带难色:“希夷,依你我之交情什么都好说,可是这条路是委座定的,怕不好改吧?”见叶挺面有愠色,顾祝同又连忙改口,“委座定的这条路你们确有困难的话,我可以将你们的意见转呈何总长和委座,争取改道走苏南。不过有一点请希夷放心,不管贵军走哪条路,我自当确保你们安全。”他见叶挺露出疑虑目光,便把胸脯一挺,“我以政治人格担保!”

  叶挺一惊:“用政治人格担保?你不是有意稳住我吧?”

  “咳,你放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顾祝同满脸真诚。

  “好,墨公,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叶挺话题一转,“另外,我此次来还得要些开拔费、弹药、粮食。”说着,拿出一份《申请军需补给报告》放在顾祝同面前。

  顾祝同想起叶挺每次来,不是要经费就是要子弹,便笑道:“希夷,我看你不是军长,倒成了后勤部长了。”话一出口,他又有些后悔。他知道叶、项之间的矛盾,叶是有职无权。但由于叶挺不愿在他面前诉苦,他也就不便言明罢了。

  顾祝同扫了一眼申请报告,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职军每月经费请增至17万元,米贴费增至5万元,并请批准加发医院经费2万元,修械所及兵站经费1万元,共计25万元。

  “希夷,眼下国共磨擦日趋严重,拨给新四军一枪一弹都得报告委座,徇不得私情。”顾祝同严肃地说,“我私下给你增拨2万元开拔费。听我一句劝告,赶快走吧,走得越远越好。”

  不难看出,顾祝同的心情十分复杂。此刻,他想起了进剿皖南新四军总指挥上官云相所报告的徽州会议情况:

  与会人员均为师以上军官。剿匪具体安排已定,会后即付诸行动。各路将领宣誓,牢记委座旨训:一网打尽,生擒叶、项。

  “一网打尽,生擒叶、项。”顾祝同望着叶挺远去的背影,一言未发。

  清晨,项英带着满脸倦容,疲惫地点燃了一支烟。这一夜,他几乎没合眼。想起那“训令”般的电文,一丝寒意又袭上心头。他隐隐地感到,离开了皖南,放弃了南进,他就会永远地离开历史舞台。

  他曾不断地反省过自我。他知道,他曾有过并且现在尚存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威严和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历史的地位和权力。

  他1920年参加革命,1922年入党。在北阀战争开始3年之前,就率领工人武装跟北洋军阀吴佩孚、肖耀南较量过。在党内哪个比他的军事斗争历史更早更长?

  他担任过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在中国工人运动方面,他位尊至极。他担任过江苏省委书记、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党内历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

  在项英看来,党、政、军、工、农,哪一行他都干过,哪一行他都颇具经验。然而,他的历史地位和权力已经和正在发生动摇。

  他想起一个月前那封发自中央书记处的电报:

  一、同意叶过江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之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八路军。

  二、对外交涉,仍以新四军军部名义。

  三、项英同志在皖南部队移动事宜就绪后,经重庆来延安参加七大。

  人事变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微妙而又十分敏感的事情。

  他十分清楚,东南局、新四军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随着皖南部队的撤离,他将永远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他感到委屈,感到愤慨。

  “经重庆来延安参加七大”,鬼知道,这七大会在什么年月才能召开。即使召开了又怎样?

  伟大抱负搁浅,崇高权力丧失。对于项英来说,无疑是一种永远灰暗的无期徒刑。

  在人类所有力量之中,恐怕要数求生的力量最为无穷。此刻,项英心中的阵阵寒意,已被一种求生的力量所驱散。求得政治生命的存活,眼下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如何选择北移的路线上了。

  他在中央来电的右上角批示:

  项已阅。请国平、子昆传阅。明日召开军分会,讨论北移路线。

  1940年12月27日

  叶挺端坐在办公椅上,凝视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挂轴:

  正直之姿,刚毅之色;

  琴心剑胆,慧眼柔肠。

  下面一行小字:

  愿与希夷共勉,书于民国28年仲秋。

  这是顾祝同送给他的。

  “唉,”叶挺长叹了一口气,“慧眼柔肠,这也许是遗传吧。”他想起了自己的幼年。他的祖父叶沛霖,父亲叶承恩极端重视他的道德教育。规范教材就是一本《崔氏家传座右铭》,基本教义就是:“休论人之短,莫夸己之长,施恩不望报,受惠慎勿忘,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虚荣不足慕,古诫勿违抗。”这种幼年教诲犹如刻字在石,终身不忘。它们滋生出他的许多优长,也孕育了他性格的悲剧。

  叶挺的目光又移向挂轴,心中在想:顾祝同,但愿你能有正直之姿。

  “报告,”秘书走了进来,怯生生地望着叶挺,终于说出了叶挺不愿听又不得不听的话,“项副军长指示,请您列席明日的军分会会议。”

  “列席”这个字眼,不止一次地深深刺痛着叶挺那根敏感的神经。军长列席会议!这有什么错?不错,他是军长,但是,他不是党员。这支钢铁军队从它初创时起,就有了一个钢铁的纪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不错,项英是副军长,但是,他是党员,是党的军分会书记。党的军分会会议,非党员只能列席。这怪谁呢?

  但是,叶挺确实感到不痛快。项英就是党吗?叶挺总觉得项英的许多主张与中央背道而驰,他,一个脱党已经13年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云岭远离中央,应该说机要科是联结中央与军部的纽带。然而,尽管机要科近在咫尺,一个国民党任命的军长却不能涉足半步。他不能去看一看用叶、项名义向中央发了哪些电报,也不能查一查,中央对新四军的工作有哪些批评和指示。他没有独自发过一份电报,也没有独自收到过一份电报,他不知哪些应该看的他没有看,也不知道中央听到的是否是他的真正声音。项英有时也同他谈中央的指示,但他弄不清其中有几分是中央的精神,有几分是项英的本意。

  项英非但不尊重、不信任叶挺,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也疏远叶挺。项英开始同叶挺一起吃小灶,不久项英跑到大食堂吃饭,丢下叶挺一人吃小灶。军部的干部也有意无意疏远叶挺。

  军部有没有他,一切工作照常进行。除了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外,他变得可有可无。在项、袁、周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却有大量时间骑马、照像、看书、养狗、陪夫人散步。

  按着项英的旨意,原和叶挺紧靠在一起的参谋处,移到了项英住处。一次,叶挺饭后散步路过参谋处门口,从里面传出项英的声音:“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实际上就是延安与蒋介石搞统一战线,军部与三战区搞统一战线,我与叶挺搞统一战线,团结他一起抗日……”项英的这套统战理论深深地刺痛了叶挺的心。叶挺忽觉一阵眩晕,他感到压抑、苦恼、委屈、痛苦。

  于是,岩浆终于喷发。于是,也就有了如前所述的叶军长辞职的历史一幕……

  往事如昨,虽几多怨怒,叶挺此刻不再去想。他知道,此刻新四军已危在旦夕,身为一军之长,还是要在军分会会议上作最后的努力。

  1940年12月28日。

  上午8时,项英来到会场,人已到齐了。

  这两天,他是在迷茫、绝望中挣扎过来的。但是,他毕竟是挣扎过来了。他意识到新四军危险重重,更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荣誉将丧失殆尽,他怀着一线希望走进了会议室。人们见他步履沉重,满脸怅惘忧虑,不禁投以同情的目光。

  项英像被人窥见到内心深处的秘密一样,勉强笑了笑说:“现在开会,同志们,中央的电报大家已经传阅了。我认为,中央的批评非常及时,非常中肯。今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到底选择哪条北移路线。”

  这个问题近二、三个月来,成了军部领导开会的保留项目。每每讨论起这个问题,总是各说各的,常常弄得不欢而散。然而今天不一样,中央已经提出严厉的批评,况且距蒋介石规定的北移期限仅剩3天。

  “先请叶军长发言。”项英以尊重的口吻发出了邀请。

  叶挺没有反应,端坐在椅子上,挺拔的身躯犹如松柏,严峻的脸上毫无表情。

  项英见状,十分不悦。但考虑到这次会议重要,需要有个良好、和谐的气氛,不宜一开局就僵住,便强忍住火气,转过身来对袁国平说:“看来军长正在思考,国平,你先说说吧。”

  “唉,”袁国平长叹一声,“蒋介石、顾祝同逼我们直接北渡,想借日军之手将我们消灭。走其它路线,他们又以违抗命令为由向我们开火。怎么办呢?我想还是分批偷渡,能走多少走多少。”听起来袁国平的话悲观至极。

  “这是下下策,”项英有些着急,“要能走早走了。”

  “那为什么不走!”叶挺已按压不住满腔愤慨,大声说道,“早一、二个月就在铜陵、繁昌勘察好地形,筹集了船只,选好了渡口,完全有把握渡过去,为什么不走?现在,日军的舰艇游弋江中,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我反复考虑,北移路线以向东为最佳路线。”

  “蒋介石已下令,不准我们向东,”项英恢复了以往的神气,口气柔中有刚,“如果我们硬要走,他们可以借口我们抗命打我们,况且苏南日寇正在扫荡。”

  看来,会议不到30分钟就进入了“临战状态”。为避免像以往那样毫无结果,不欢而散,周子昆站了起来,以平静的口吻向作战科长说道:“志高,这几天敌情有什么变化?”他想把话题暂时引开。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27 09:39: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征战实录之千古奇冤(一)

下一篇:新四军征战实录之千古奇冤(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