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各旅沿革
第一师
第一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l纵队改称。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11月张藩任副旅长兼参谋长,阮英平任政治部主任,李一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辖第1、第2、第3团和特务营。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1942年9月,将第l、第2团与特务营合编为第1团,从原第l团抽调1个营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将第3团与泰东警卫团合编为泰东警卫团,归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指挥;另成立特务营和教导队。第1旅在苏中进行了反击日伪军"扫荡"、"清乡"的斗争,1944年3月参加车桥战役。12月,以第l团、特务2团(原挺纵2团)、江高独立团编成第1旅,后改称1师教导旅,由叶飞率领南下,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
第二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改称。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副旅长段焕竞,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对夫。辖第4、第5、第6团和特务营。1942年9月,兼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将第4、第5团和特务营合编为第4团,第6团第1营改为特务营,第6团其余部队与台北、兴化地方武装合编为台北独立团和兴化独立团。同年12月3l日,第2旅旅部率第4团渡江南下,免兼第2军分区。1943年1月16日在苏南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
第三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改称。旅长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后吉洛,即姬鹏飞),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辖第7、第8、第9团和特务营。1942年10月,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以第7、第8团各两个营与特务营合编为第7团,以第9团和第7、第8团各1个营充实地方武装。1944年底,以第7团和特务第1、第4团编成第3旅,渡长江南下,1945年1月改称苏浙军区第3纵队。
第二师
第4旅 :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4支队改编。旅长梁从学,政治委员王集成(后张劲夫),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詹化雨(后黄序周),政治主任王集成兼(后李世焱)。辖第10、第11、第12团。1942年2月,撤销第12团,所属3个营分别编入第11团和第5旅第14团、第6旅第17团。19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陈光任政治委员,高志荣任副政治委员,朱绍清任副旅长兼参谋长。1944年6月,免兼路东军分区,先后由梁从学、朱绍清任旅长,高志荣任政治委员,秦贤安任参谋长,徐海珊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初恢复第12团。1945年l0月,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仍称第4旅。
第5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5支队改编。旅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旅长詹化雨,参谋长张元寿,政治部主任侯政。辖第13、第14、第15团。1942年春,撤销第15团,其第l、第3营分别编入第13、第14团,第2营编入第6旅第17团。1943年2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9月回到路西,改兼津浦路西军分区,第6旅的第17团改为第5旅的第15团。此时张翼翔任副旅长,黄岩任副政治委员,邓少东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13月免兼路西军分区。1945年10月北上鲁南,改编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946年6月返回淮南,与第6旅、淮南军区独立旅组成新的第2师,参加解放战争。
第6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改编。旅长兼政治委员谭希林,副旅长张翼翔,参谋长朱绍清,政治部主任徐祥亨。辖第16、第17、第18团。年底,第18团调归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建制。1943年2月,第6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军分区,黄岩任副政治委员,邓少东任政治部主任。9月,第16团调归第7师,第17团改为第5旅第15团,第6旅番号撤销。1944年12月,重建第6旅,并兼路西军分区,旅长陈庆先,政治委员黄岩,副旅长李国厚,副政治委员刘额标,参谋长饶守坤,政治部主任汪少川。辖第17、第18团和淮西独立团、巢北支队、定合总队、定凤怀总队、定远总队、定凤嘉总队、滁县总队、全椒总队。1945年10月第2师师部北上鲁南,第6旅隶属淮南军区。1946年6月与第5旅、淮南军区独立旅组成新的第2师,参加解放战争.
第三师
第7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编成。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郭成柱。辖第19、第20、第2l团。4月,汪克明任政治委员。7月,田维扬兼参谋长。10月,参加程道口战役。1942年冬,配合第8旅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的"扫荡"。1943年春,将第21团1个营编入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其余两个营及团直属队分散编人盐东、盐城、建阳总队,加强地方武装。9月,胡炳云任副旅长。12月,郭成柱代政治委员。1944年春,取得合顺昌等地作战胜利。10月,西调参加涡北反顽作战。1945年4月,配合第7师和第2师一部取得津浦路西反顽作战胜利。9月28日,恢复3个团的建制,开赴东北,并于11月编人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8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编成。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兼参谋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辖第22、第23、第24团。1942年4月,李雪三任政治委员,第24团分编为射阳、阜宁、涟东大队。10月,胡继成任参谋长。11月,第8旅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1943年3月18日,旅长田守尧在赴延安途中与日军战斗牺牲,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兼第8旅旅长、政治委员。9月,张天云任副旅长,第23团开赴山东省赣榆(今属江苏省)地区活动。l 2月,向明任政治委员。1944年9月,张爱萍调任第4师师长,张天云任旅长,李雪三任政治委员,陈志方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第8旅免兼盐阜军分区。9月,第23团留在山东作战,将盐阜军分区射阳警卫团编为第23团,全旅开赴东北。同年11月编人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9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编成。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张震球。辖第25、第26、第27团。9月,调归第4师建制。韦国清任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10月,参加程道口战役。1942年冬,参加淮北反"扫荡"作战。12月,兼淮北军区第1军分区。1942年以后,张震球任副旅长,刘清明任参谋长,张震寰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参加山子头战役。1944年9月,韦国清调任第4师副师长,滕海清任旅长。12月,免兼第1军分区。1945年10月北上山东,改编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
独立旅 :新四军为加强皖江地区组建的机动部队。1945年4月由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第3支队编成。旅长覃健,副旅长冯志湘,政治部主任石涣。随后南下皖江地区,配合新四军第7师作战。9月,独立旅调归第3师建制,吴信泉任旅长兼政治委员。11月,编入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四师
第10旅: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4旅编成。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高农斧。辖第28、第29团。9月,划归第3师建制,由皖东进入淮海地区。lo月,兼淮海军区,金明任政治委员,参加程道口战役。1942年实行主力地方化,将第28团第l、第3营并入第29团,第2营充实到淮海独立团、滨海大队和沭河大队。11月,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将第29团及第7旅第2l团与地方武装整编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小g: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团,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团,第3支队辖第7、第8、第9团,第4支队辖第lo、第ll、第12团。1945年4月,第2、第3支队合编成第3师独立旅,第l、第4支队一部与地方武装合编成新1、新2团。8月,免兼淮海军分区。9月,新2团调归独立旅建制。9月28日,钟伟任旅长,王凤梧任政治委员,辖第28、第29、第30团,全旅开赴东北,并于11月编入东北民主自治军。
第11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改称。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副旅长张太生,政治部主任黎同新。辖第31、第32、第33团。4至6月间,第33团编入第10旅,第12旅第35团编散补充第31,32两团。1942年12月,第11旅兼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1944年1月,以原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团第2、第3营与陇海大队舍编为旅独立团。1945年11月,第11旅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
第12旅 :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改称。代旅长饶子健,政治委员赖毅,副旅长兼参谋长黄思沛,政治部主任刘作孚。辖第34、第35团。4至6月间,萧县独立旅编入第12旅;第34团归师部直接指挥,第35团编散补充第11旅。7月,第12旅番号撤销。1945年8月13日重建第12旅,旅长饶子健,政治委员张太生,参谋长张登先,政治部主任王学武。辖第34、第35团(由宿东游击队改编)、第36团(由萧县、铜山县两个独立团合编)。11月第34、第36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35团开往津浦路西,接替原第11旅担任坚持路西地区的战斗任务,后扩大成为独立旅。
第五师
第13旅: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支队改编。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副旅长萧远久(后黄林),政治部主任栗在山。所辖第2、第3团依次改番号为第37、第38团.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5团改番号为第39团。参加了白兆山作战和礼(山)北战斗。参与粉碎日伪军1942年冬季"扫荡"。1942年12月周志刚任旅长。1944年夏,主力保卫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以西大悟山,一部向河南挺进,转战豫南和豫中。1945年4月,参加白兆山战斗。10月,攻克桐柏县城,并编为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3旅。
第14旅 :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改编。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副旅长吴林焕,政治部主任夏农苔。原平汉支队第1团改番号为第40团,黄冈地方武装合编为第4l团,第9团改番号为第42团。11月,吴林焕任旅长,第40团编入第5师特务旅第1团,广济独立团改称第40团。1942年4月,撤销第14旅番号,部队以团为单位相对固定在第5军分区活动,属第5军分区指挥。1945年10月,原第14旅一部编人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4旅,一部编入鄂东军区独立第2旅。
第15旅: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新四军第5师。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改编。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副旅长朱立文,参谋长张文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6、第10、第8团依次改番号为第43、第44、第45团。7月,张执一任政治部主任。8月,与第5师第1游击纵队合编,原纵队司令员杨经曲任第15旅旅长,王海山任副旅长。12月至翌年2月,参加诛儒山战役,在第13旅配合下,全歼伪定国军第l师5000余人。1942年4月,以第15旅部队和活动区域成立第3军分区,第15旅番号撤销。1943年3月成立新的第15旅,旅长吴林焕,政治委员方正平,辖第39、第44、第45团。5月,主力进入襄河以南、洪湖以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9月,第15旅领导机关并入第3军分区。
特务旅:1941年11月由第14旅第44团、第3游击纵队一部编成。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何耀榜。辖第l、第3团。1942年4月,第5师特务旅撤销。
第六师
第16旅 :1941年4月由新四军第2支队(新2支队)改编。旅长由第6师参谋长罗忠毅兼任,政治委员廖海涛。辖第46、第47、第48团。1941年lI月28日,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突然包围第16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经激战数日,一部突出重围,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由第46团团长黄玉庭、第46团政治委员钟国楚代理旅长、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军部任命第6师师长谭震林兼旅长,钟国楚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江渭清为政治委员,钟国楚改任旅长。11月,第16旅划归第l师指挥。1943年1月,第2旅南移与第16旅合并,仍称第16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旅长钟国楚,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副参谋长陈铁君。辖第46、第47、第48团。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l纵队。
第18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3支队(原江南抗日救国军)改编。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张英。辖第52、第53、第54团。5月又将第52团1个营和丹北等地方武装合编为第5l团。9月底,第53团撤销,其第1、第2营分别补充第52、第54团。1941年10月北渡长江,到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执行开辟新区任务,并于11月改属新四军第l师。1942年3月兼苏中军区第l军分区。4月,温玉成任旅长。10月,以第52、第54团各两个营合编为第52团,以第52团一部与江都警卫团合并为江都警卫团,以第54团一部与高宝地方武装合编为高宝独立团,第51团划归第16旅指挥。12月,刘先胜任旅长,韦一平任政治委员,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冬,刘飞任旅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1945年6月,改编为苏中军区教导第2旅。
第七师
第19旅 :1941年4月15日成立。旅长孙仲德,政治委员由第7师政治委员曾希圣兼任,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由第7师政治部主任何伟兼任。辖第55、第56团。9月成立第57团。1942年4月,第19旅番号撤销,所辖3个团分别编入第7师含和、沿江、皖南支队。1945年6月16日重建第19旅,旅长林维先,政治委员黄火星,参谋长熊应堂,政治部主任余明,仍辖第55、第56、第57团。10月,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仍称第7师第19旅。
第20旅:1945年10月,第7师暨皖江军区部队撤出皖江地区北上时,为执行新的机动作战任务,由第7师皖南支队扩编成立。旅长梁金华,政治委员黄耀南,参谋长周绍昆(后李相庭),政治部主任高立中。辖第58、第60团,后成立第59团。12月初到达鲁南,改称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第20旅。1946年1月改称 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20旅 。10月与第2l旅合编。11月改称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7旅。
第21旅:1945年10月,第7师暨皖江军区部队撤出皖江地区北上时,为执行新的机动作战任务,由第7师含和支队和沿江支队一部编成。旅长马长炎,政治委员黄先,副旅长傅绍甫,副政治委员何志远,参谋长陈仁洪,政治部主任杨汉林。辖第6l、第62、第63 团。12月初到达鲁南,改称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第2l旅。10月与第20旅合编。
新四军独立旅:1941年2月由八路军第l15师教导第5旅改编。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榨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原辖第13、第14团依次改编为第l、第2团。第l团团长胡大荣(后周长胜),政治委员覃士冕。第2团团长江曼元,政治委员叶绍贤。又以淮海地区的淮河大队改编为第3团,团长吴觉(后吴德政),政治委员晏成山(后袁功庭)。参与了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程道口战役。1942年12月北调山东,恢复八路军 第115师教导第5旅番号
新四军苏浙军区序列
1944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奉中央指示,派粟裕率部由苏中、淮南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
1945年1月13日组建苏浙军区。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在长兴县温塘村正式成立,统一整编苏浙皖边区的新四军部队。4月,叶飞又率部南下编入苏浙军区
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由第十六旅改编。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参谋长陈铁君,政治部主任刘文学。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和独立第二团。
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由浙东游击纵队改编。司令员何克希,政治委员谭启龙,副司令员张翼翔,参谋长刘亨云,政治部主任张文碧。仍辖第三、第四、第五支队和淞沪支队、金萧支队。7月11日,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起义,改编为第二纵队第二旅,张俊升任纵队副司令员兼旅长,王仲良任旅政治委员。同时,第三、第四、第五支队编为第一旅,张翼翔兼旅长。
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由南下的第三旅改编。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阮英平,参谋长梅嘉生,政治部主任彭德清。辖第七、第八、第九支队。
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由南下的教导旅改编。司令员廖政国,政治委员韦一平,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曾如清。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队。
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熊兆仁(后钟国楚),政治委员陈光。辖独立第一、第三团,江宁、句容、茅山、横山、溧阳、溧高、宣当7个县总队。
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陈立平(后张彦),副司令员杨洪才。辖独立第二团,太湖、金坛、宜溧、武宜、广德、郎溪、长兴7个县总队。
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贺敏学,政治委员周林。辖特务团和安吉支队。
在粟裕南下后,叶飞任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叶飞南下后,重组苏中军区领导机关,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藩,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吉洛。8月,苏中军区为适应大反攻的需要,新建了17个步兵团,编成3个旅。
第一旅旅长陈玉生,政治委员李干辉,副旅长饶守坤。
第二旅旅长胡炳云,政治委员陈时夫。
第三旅旅长张震东,政治委员卢胜。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7-09-15 09:02: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的编制及序列(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