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的主力部队之一。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辖第13、第14、第15旅,第1、第2、第3纵队,豫鄂边区保安司令部和随营学校,师特务团,鄂豫边区党委警卫团,独立2团,鄂南独立5团,独立游击支队,信应独立团,共1.4万余人。5月,第5师粉碎了日伪军对鄂中安陆、天门、潜江和鄂东黄陂、黄安(今红安)等地区的“扫荡”。7月至11月,第1、第2、第3纵队相继编入第13、第14、第15旅,并组建了特务旅。11月,又粉碎日伪军3000余人对陂(黄陂)安(黄安)南和安(陆)应(城)中心区的“扫荡”。12月7日起,第15、第13旅及天汉地方武装发起侏儒山战役,历时50余天,毙伤日军200余人,全歼伪定国军第1师击溃伪定国军第2师,共歼伪军5000余人,其中俘950余人。1942年上半年,先后成立第1、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撤销第14旅、第15旅、特务旅及豫鄂边区保安司令部。7月,第5师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2月,日伪军万余人分14路合击第5师主力部队。第5师灵活转移,跳出日伪军包围圈,毙伤日伪军200余人。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多次进攻鄂豫边区,均被第5师粉碎。1944年1月,郑位三任第5师政治委员。同年7月第5师以1000余人组成豫南游击兵团(11月改称河南挺进兵团),挺进河南敌后,开辟了以遂平县西嵖岈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0月,第5师领导机关兼鄂豫皖湘赣军区领导机关。1945年8月,第5师各部在大反攻作战中歼日伪军3.5万余人,攻克城镇10余处。9月,第5师组建野战军,辖第13、第14、第15旅;同时组成鄂东、江汉两个军区,各辖1个独立旅。10月下旬,第5师与八路军南下支队、河南军区合编为中原军区,脱离新四军建制。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5师对敌作战1000余次,歼日伪军4.11万余人;部队发展到4.7万余人,组建民兵30余万人,完成了坚持鄂豫皖湘赣边区的抗日斗争任务。
【新四军第5师军政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第5师的集体领导机构。1941年4月30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在新四军第5师设立军政委员会,由李先念、任质斌、刘少卿、陈少敏4人组成,李先念任书记。1944年1月,增补郑位三为军政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新四军第5师特务旅】
1941年11月由第14旅第44团、第3游击纵队一部编成。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何耀榜。辖第1、第3团。1942年4月,第5师特务旅撤销。
【新四军第5师豫南游击兵团】
1944年7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发展河南的战略部署,由在豫南活动的淮南支队3个连、信应独立第25团4个连和驻守大悟山的第13旅第38团第3营等部共1000余人合编。指挥长黄林,政治委员任质斌(兼)。11月,豫南游击兵团改番号为河南挺进兵团。
【新四军第5师河南挺进兵团】
1944年11月由第5师豫南游击兵团改称。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任质斌(兼),辖挺进第1、第2、第3,第4团。1945年初,相继成立路东、路西、嵖岈山3个指挥部。同年4月,以挺进第2、第4团组成豫中兵团。
【新四军第5师豫中兵团】
1945年4月由河南挺进兵团挺进第2、第4团组成。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栗在山(兼)。同年8月,与河南军区陈先瑞支队合并,成立豫中军分区。
【 新四军第13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第5师。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支队改编。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副旅长萧远久(后黄林),政治部主任栗在山。所辖第2、第3团依次改番号为第37、第38团,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5团改番号为第39团。参加了白兆山作战和礼(山)北战斗。参与粉碎日伪军1942年冬季“扫荡”。1942年12月周志刚任旅长。1944年夏,主力保卫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以西大悟山,一部向河南挺进,转战豫南和豫中。1945年7月辖第37、38,39团,特务团,教导团。10月,攻克桐柏县城,并编为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3旅。
【新四军第14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新四军第5师。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改编,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副旅长吴林焕,政治部主任夏农苔。原平汉支队第1团改番号为第40团,黄冈地方武装合编为第41团,第9团改番号为第42团。11月,吴林焕任旅长,第40团编入第5师特务旅第1团,广济独立团改称第40团。1942年4月,撤销第14旅番号,部队以团为单位相对固定在第5军分区活动,属第5军分区指挥。1945年10月,原第14旅一部编入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4旅,一部编入鄂东军区独立第2旅。
【新四军第15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新四军第5师。1941年4月5日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改编。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副旅长朱立文,参谋长张文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6、第10、第8团依次改番号为第43、第44、第45团。7月,张执一任政治部主任。8月,与第5师第1游击纵队合编,原纵队司令员杨经曲任第15旅旅长,王海山任副旅长。12月至翌年2月,参加侏儒山战役,在第13旅配合下,全歼伪定国军第1师5000余人。1942年4月,以第15旅部队和活动区域成立第3军分区,第15旅番号撤销。1943年3月成立新的第15旅,旅长吴林焕,政治委员方正平,辖第39、44、45团。5月,主力进入襄河以南、洪湖以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9月,第15旅领导机关并入第3军分区。
【新四军第5师第1游击纵队】
1941年4月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第10团编成。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政治部主任王潜。辖第1、第3团。同年8月并入新四军第15旅,其中一部编入华中抗大第10分校。不久又成立第1游击纵队,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杨焕民。10月,第1游击纵队番号撤销。
【新四军第5师第2游击纵队】
1941年4月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7团与信南地方武装编成。司令员黄林,政治委员刘子厚,参谋长余学礼,政治部主任胡任伦(后余英),辖第4、第6团。同年8月,一部编入新四军第13旅,一部改编为信南地方武装,第2游击纵队番号撤销。
【新四军第5师第3游击纵队】
1941年9月由鄂东地方武装编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耀榜。11月并入新四军第5师特务旅,第3游击纵队番号撤销。
【鄂豫皖湘赣军区】
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机构。1944年10月成立。军区领导机关由新四军第5师领导机关兼。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任质斌,参谋长刘少卿(1945年1月后文建武),政治部副主任张树才。先后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豫中、鄂皖、鄂南军分区。同月,第3军分区分为第3、第5军分区。1945年4月,第4军分区撤销,所辖地方武装分别编入鄂皖军分区和第1军分区。同月,随着进军河南,开辟新区的需要,又先后建立了第4(豫南)、第6军分区。5月,成立湘鄂赣军区,受鄂豫皖湘赣军区领导,辖东军分区、西军分区、湘北军分区。鄂南地区划入湘鄂赣军区。7月,湘鄂赣军区撤销,仍称鄂南军分区。8月成立豫中军分区。9月,根据中共中央及鄂豫皖中央局指示,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组建鄂豫皖边区野战军,又称第5师野战军,同时组建鄂东.江汉两个军区。鄂东军区辖鄂南、鄂皖、第1军分区。江汉军区辖第3、第5军分区,不久第2军分区亦划入。河南的第4、第6军分区暂归鄂豫皖湘赣军区直接指挥。10月30日,成立中原军区,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番号撤销。
【湘鄂赣军区】
1945年5月成立,下辖;第1,2,3,4,5支队和3个分区。
东军分区; 辖;武鄂,鄂大,阳大,阳通,阳瑞,阳新,大冶抗日游击总队。
西军分区;辖;咸通阳,咸武鄂,咸崇蒲,嘉蒲临抗日游击总队。
湘北军分区;辖;岳临通,湘平长总队。
7月改称鄂南军分区。
【第1军分区】又称“鄂东军分区”。
1942年4月成立。司令员罗厚福,政治委员程坦,辖自卫1团、自卫2团、自卫3团、自卫4团、自卫5团和礼南、南安、安麻,陂孝指挥部。1943年6月,又辖罗礼经光指挥部。同月,何耀榜任司令员。12月,熊作芳任司令员。1944年2月,周季方任政治委员。同年10月,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隶属鄂豫皖湘赣军区。1945年2月,吴诚忠任司令员。4月,长江军分区撤销后,黄冈中心县指挥部归属第1军分区指挥。5月,熊作芳任政治委员。7月辖;教导团,第42团,罗礼经光,陂孝礼,陂南安指挥部,礼南,安麻,经扶,黄冈总队。1945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鄂东军区
【第2军分区】又称“鄂中军分区”。
1942年4月成立。司令员郑绍文,政治委员文敏生。辖独立第5,第6团和安应、云梦、应城指挥部。7月,张文津任司令员。12月,萧远久任司令员。至1943年,增辖独立第7团、独立第25团和信应罗礼、京安、应北指挥部。1944年2月,独立第6、独立第7团编散充实各县大队。10月,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隶属鄂豫皖湘赣军区。同年12月,王海山任司令员。辖独立第5团,安应、云孝、京安、信应4个指挥部和应北、京安、信罗3个县总队。7月辖;教导团,独立第5团,应北独立团,安应、云孝、京安、信应4个指挥部,汉孝陂,随南县总队。1945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江汉军区。
【第3军分区】又称“襄河军分区”,后又称“襄南军分区”。
1942年4月成立。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辖特务团、警卫团、保安司令部直属队和京钟,襄西各地方武装。7月,第5师对第3军分区领导进行调整,司令员郑绍文,副司令员蔡松荣,政治委员夏忠武,政治部主任黄德钦。辖第43、第44、第45团,独立第9、第10、第11、第12团,天汉、襄南、襄西支队。10月,杨经曲任司令员,周志刚任政治委员。1943年3月,第5师恢复第15旅,第43、第44、第45团划归第15旅指挥。此后又相继组建第1纵队,辖第30、第31、第32团,襄南、襄西、天汉、天京潜、京钟、汉沔指挥部。1944年10月,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属鄂豫皖湘赣军区。11月,襄河以北地区划为第5军分区。此时第3军分区又称襄南军分区。司令员吴世安,政治委员方正平。辖教导团、第45、第43团、江北独立团,襄西,江陵、汉沔、江南等4个指挥部和天沔潜,汉沔,荆潜,江监,监沔总队,石元华支队6个县级地方武装。1945年3月,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同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江汉军区。
【第4军分区】又称“长江军分区”,后又称“豫南军分区”。
1942年7月成立。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周志刚,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海山,政治部主任顾大椿。8月10日,第5师鄂皖兵团指挥部成立,并兼第4军分区,指挥长刘少卿,政治委员杨学诚。辖特务团,第41、第42团,挺进第15、第16团。1943年1月,鄂皖兵团指挥部撤销,第4军分区成为中共长江地委的同级军事组织,此时又称长江军分区,政治委员夏农苔。6月,第5军分区并入第4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政治委员刘西尧。辖黄冈、鄂南,鄂皖指挥部和所属各县地方武装及第40、第4l团。1944年10月.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隶属鄂豫皖湘赣军区。1945年4月,第4军分区撤销,所属武装分别划归鄂皖军分区和第1军分区;另以豫南之信确、信桐、泌阳等县成立第4军分区。司令员韩东山,政治委员夏忠武。辖挺进第1、第3团和信桐、桐柏、确泌桐、汝蔡遂、汝正确5县总队及豫南军政干校。此时第4军分区又称豫南军分区。1945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河南军区。
【第5军分区】又称襄北军分区
1944年11月25日成立。原为第3军分区襄河以北地区。司令员吴林焕,政治委员郑绍文。辖教导团,第43、第44团,天汉、天京潜、京钟、京应、京北5个县总队。1945年3月,吴世安任司令员。10月,编入中原军区江汉军区。
【第6军分区】
1945年4月,鄂豫皖湘赣军区以豫南、信罗、信随等县成立第6军分区。司令员陈刚,政治委员方正平。辖教导团,第40、第41团,独立第25团,信应随、信罗、淮南、罗礼应4个县总队。1945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河南军区。
【豫中军分区】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第5师豫中兵团与河南军区陈先瑞支队合并成立豫中军分区。司令员陈先瑞,政治委员栗在山,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傅忠海,参谋长黄德奎。辖第7、第15团,挺进2团、4团,嵯岈山独立团,西平独立团,叶方舞支队,确西支队。同年10月,豫中军分区隶属中原军区河南军区。
【鄂皖军分区】
1945年4月第4军分区撤销时,以原属第4军分区之长江以北鄂皖边地区和赣北地区合并成立鄂皖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世德。辖挺进18团,冈浠麻罗、浠蕲罗英、赣北3个指挥部和冈浠、浠蕲、蕲英、蕲广、黄广、宿太6个县总队。1945年10月,编入中原军区鄂东军区。
【鄂南军分区】
1945年7月11日由湘鄂赣军区改编。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体学。辖教导团,第40、第4l团,武鄂、鄂大、阳大、阳通、阳新、大冶、咸通阳、咸武鄂、咸祟蒲、嘉蒲临10个县总队。1945年10月,编人中原军区鄂东军区。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18 10:11: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
下一篇: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军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