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36个伤病员的由来
百名伤病员为何36人留名
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率部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苏南,开辟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5个月部队由700人猛增至5000人。同年10月初,“江抗”奉命北进苏中,在雾霭笼罩的阳澄湖畔留下一批伤病员。
“江抗”伤病员刚进阳澄湖后方医院,有人夜间就被湖水氽走。事发翌日,伤病员中职务最高者、胸嵌敌伪子弹的“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指示因病入院的“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召集伤病员开会,登记姓名、党团员并建立组织,明确当前斗争任务。后经统计,前后进出阳澄湖后方医院的伤病员有上百人之多,还有30多名从上海等地来的医护人员。而参加夏光主持的首次芦荡会议并进行登记的有36人,这就是36个伤病员的由来。
由于当年后方医院伤病员经常栖身芦荡居无定所,没有存档和保留36个伤病员名单的条件,加之年代久远存世当事人记忆模糊和存有差别,有的统计口径也不完全以夏光召开的首次芦荡会议为准,一些在这次会议之后进入后方医院的伤病员也被统计了进来,故军地有关史馆和史书对36个伤病员的记载,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军地共有七个伤病员名单。
由36个伤病员和其他部队发展而来的原陆军第20集团军,其军史馆列出了刘飞、夏光、黄烽等31个伤病员的名单;原陆军第20集团军第58旅旅史馆列出了36个伤病员的名单;原陆军第20集团军第60旅旅史馆列出了32个伤病员的名单;原陆军第20集团军第59师第175团团史馆列出了36个伤病员名单;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列出了36个伤病员名单;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列了留在苏常游击区养伤的“江抗”36个伤病员名单;苏州市委党史办原主任乔家霖等人撰写的《江抗战史》,开列了22个伤病员名单。
上个世纪60年代,原20军为编纂军史,曾多次派员访问刘飞、夏光、黄烽、吴立夏等人,他们对1939年10月间在阳澄湖芦荡开会登记的36个伤病员反复回忆和核对,取得共识的是23人。1996年,济南军区黄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0集团军军史》记载,根据刘飞回忆,36个伤病员中能回忆起姓名的有23个,他们是:刘飞、夏光、黄烽、童袭予、吴立夏、袁阿缪、梁玉贵、叶诚忠、张世万、谢钧生、赵林坤、华玉坤、曹德清、褚学潜、王佐才、陶祖全、杨弟二、章斗、赵阿山、尹桂宝、陈新一、彭海清、高桥(日本人)。
这个名单与《江抗战史》记载基本一致。原20军军史在名单后写道:其余伤病员的名字无法核证,成为永久的遗憾。
2007年5月14日,新华社播发并被各媒体在“永远的丰碑”专栏刊用的《芦荡火种——新四军36个伤病员养伤沙家浜》,首次正式披露36个伤病员中可以认定的22人名单。他们是:刘飞、夏光、黄烽、吴立夏、童袭予、梁玉贵、袁阿毛、章立、叶诚忠、陶祖全、张世万、谢锡生、赵林坤、华玉坤、曹德清、陈新一、褚学潜、彭海清、尹桂宝、王佑才、杨弟二、赵政山。
一直以来,关于谁是36个伤病员的争论不绝于耳。崔左夫1957年写的《血染着的姓名》,讲到36个伤病员包括“江抗”东塘墅办事处主任蔡悲鸿和共产党员吴有民、王作财。王传洪、黄苇著《你的旗帜插遍江高宝》中有52团2连连长薛才如是“36个伤病员中的一个”的记载。曾战斗在阳澄湖后方医院的顾定宇和沈逸,证明在医院养过伤的李立根是36个伤病员之一。
当年,夏光不无自责地对原20军军史编写组同志说:“未能保管好那份花名册(指1939年10月首次芦荡会议登记名册),是我最大的失误,有愧于那13位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啊!”
撰文《血染着的姓名》的作者崔左夫。 资料照片
芦荡英雄魂归何处
36个伤病员在战争与和平的嬗变中人生旅程各不相同,但这一英雄群体的传奇经历和历史功绩,永远为人们所传颂。
从36个伤病员中走出了两名共和国将军。胸部中弹的“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1939年11月经陈毅安排,从阳澄湖后方医院赴上海美国教会医院同仁医院治疗枪伤,1940年4月返回新“江抗”,先后任团长兼政委、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20军军长、1955年授衔成为开国中将,后任安徽军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副大军区职)等职,1984年10月,80岁的刘飞病逝于南京,安葬雨花台。新四军第6团政治部副主任黄烽,因会说普通话又懂闽东方言,是从大别山走出的刘飞在后方医院工作须臾不可离开的 “拐杖”,新中国成立后任过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2001年9月,85岁的黄烽病逝福州,长眠文林山。
当年召集36个伤病员举行首次芦荡会议的“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病愈后出任新“江抗”首任司令员,后任团长、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处长、30军参谋长、海军军校校长等职。夏光因大革命时与组织失去过联系,1955年未予授衔转地方工作,任江苏省党史办副主任。2012年,夏光以104岁高龄病逝于南京,骨灰安放在阳澄湖畔。
伤病员中的陈新一,走出芦荡后任新“江抗”特务连指导员、新四军第6师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警卫1团参谋长,1941年秋在苏常太反“清乡”中英勇牺牲。2015年8月24日,陈新一光荣跻身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行列。
伤病员陶祖全、叶诚忠后任新四军第18旅第52团1营营长和副营长,1944年1月在宝应大官庄战斗中牺牲。建于大官庄的纪念碑上写着:“1944年1月5日,为解放大官庄而壮烈牺牲的新四军第18旅第52团1营营长陶祖全、副营长叶诚忠等烈士永垂不朽!”为纪念两位烈士,当地政府将叶诚忠牺牲地大官庄乡命名为“诚忠乡”,将安乐桥乡命名为“祖全乡”。第52团专门为两位烈士创作了题为《我们勇猛地跟进》的歌,在烈士所在部队和宝应一带传唱不衰。
曾参加过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等战斗的排长张世万,后任浙东游击纵队5支队2大队大队长,1943年8月在浙江余姚丈亭战斗敌前侦察中牺牲。2001年“八一”前夕,张世万遗骸由当年的通信员徐道明操持,迁葬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绿园。
伤病员中的彭海清和褚学潜,后来分别任新“江抗”一连连长和特务连指导员,1940年2月8日,两人在常熟阳沟溇抗击日寇偷袭的战斗中壮烈殉国。当年在阳澄湖养伤时从滩外给伤病员带回雪白鲜嫩的芦柴根的谢锡生,也于阳沟溇战斗中牺牲。
伤病员中的王佑才等人,则在南北转战中下落不明。
新华社公布的22人名单之外的吴志勤,当年曾和刘飞一起在江阴作战负伤入阳澄湖后方医院,后任新“江抗”副指导员、志愿军第70师某营教导员、第70师后勤部政委,1966年转业回无锡,后任县政协副主席,2016年以93岁高龄辞世,被誉为“阳澄湖上最后的青松”。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02-03 16:44: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江抗”东进开辟出军民抗日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