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华中根据地抗战:两年灭敌十余万
2019-02-28 15:42:13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新四军,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后,将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撤销新四军番号,中国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四军军部重建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直至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等各支军队陆续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曾先后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驻扎过。其中,在江苏省境内即先后驻扎过盐城、阜宁、盱眙黄花塘和淮阴等地。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驻盐阜期间,即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辉煌业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四军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阜宁县,位于江苏省苏北平原中南部,是著名革命老区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县。该县早在1925年就有共产党员顾正红在上海带领日本纱厂工人开展反抗日本资本家的罢工斗争,被日本资本家开枪杀害,由此酿成“五卅”惨案,使反帝爱国运动烈火迅速燃遍全中国。

  阜宁县于1928年1月建立中共阜宁县委,领导工农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38年4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到阜宁县,国民党军官兵进行了英勇抗击,不少将士誓死抗击几天几夜,但因指挥与配合不力,阜宁县城及全县大部沦陷。而阜宁北沙3000余民众为了阻止日军在北沙设立据点,自发地拿起土炮土枪和棍棒,与日军奋战三天两夜,终将日本鬼子打得落荒而逃,狼狈地窜回阜宁城。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申了全党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把党的主要工作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1939年2月,周恩来抵达皖南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共中央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东南局和新四军领导人共同确定了“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并提出了新四军在敌后发展方向的三条原则。当年4月2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华北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工作,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区,在战略上华中为连接华北、华南的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

  为了加强党对华中抗日斗争的领导,大力发展华中,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的命令,将统一整编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约两万人)南下盐阜,增援新四军黄桥保卫战。1940年10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率领下,攻克阜宁县,阜宁人民重获新生。

  1941年7月,日伪军组织1.7万余兵力对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为重点的盐阜区发起第一次大规模“扫荡”。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一边阻击、伏击日伪军,开展反“扫荡”斗争,一边保护军部和华中局领导机关顺利地转移到了阜宁县。从而使阜宁县不仅成为新四军第三师部队领导和指挥苏北盐阜区和淮海区军民开展抗日斗争的军事政治中心,而且成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和指挥全华中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事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日伪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扫荡”中,由于敌强我弱,新四军军部暨华中局领导人于7月10日撤离盐城,21日转移到老阜宁县境,8月19日暂驻板湖侉周庄,11月10日移驻陈集停翅港,在阜宁县共驻扎了1年零5个月时间。

  日伪军在第一次大规模“扫荡”企图破产后,毁我军部之心不死,又于1943年春组织2.4万余日伪军,对以军部驻地阜宁县为重点的盐阜区实施第二次大规模“扫荡”。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为便于第三师部队反“扫荡”,实施有效歼敌,于日伪军发起大规模“扫荡”前的1942年12月25日,从阜宁县向淮南黄花塘转移。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陈毅在阜宁县战斗工作了10个月之久。

  八路军第五纵队暨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的部队自1940年10月开辟阜宁后,其领导机关及第8旅部队在阜宁县驻扎达了5年之久,直至抗战胜利后,黄克诚师长兼政委于1945年9月率第三师全体将士开赴东北新的战场。

  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驻扎在阜宁县的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军事夹击之中,惨遭日伪军的“扫荡”、“清乡”与蚕食、伪化,及国民党顽军的袭击,加之日伪顽疯狂的经济封锁和掠夺,抗日军民几乎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领导全华中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坚持、顽强拼搏,不仅粉碎了日伪军残酷的“扫荡”、“清乡”及国民党顽军的猖狂进攻,保卫、巩固和全面加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建设,而且为战略反攻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开创了辉煌的业绩。

  一、大力加强军事建设,建立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保卫、巩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阜宁县期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和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精神,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地方部队主力化”,突出建设精干的主力军、地方军和全民发动、全民组织的人民自卫军,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据统计,至1942年底,华中新四军由原游击部队组建发展为8.2万余人的正规军,地方武装4万余人,人民自卫军62万余人。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 7249次,毙伤日军27354人、伪军37037人;俘日军283人、伪军15098人;伪军反正12746人;缴获各种口径炮20门、轻重机枪631 挺、长短枪42444支。盐阜区抗日军民即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组织的1.7万余和2.4万余兵力的两次大规模“扫荡”。全华中军民反击国民党顽军进攻作战 667次,毙伤11499人,俘15888人,顽军投诚起义423人,缴获各种口径炮74门、掷弹筒53只、轻重机枪396挺、长短枪15424支。不仅坚持、保卫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打通了新四军第2、第5、第6、第7师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而且新开辟和建立了浦东、浙江三北、四明山,鄂南大幕山等地的游击抗日根据地。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面积由1941年初的1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942年底的2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370多万,为建设根据地和战略反攻聚集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华中局于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在阜宁县羊寨单家港召开了其历史上唯一的第一次扩大会议,历时45天。出席会议的有华中局委员刘少奇、饶漱石、陈毅、曾山。会议代表有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新四军军部、各师和独立旅负责人。新四军第五、第七师及豫鄂边区、皖江地区的代表因交通阻隔等原因未能出席。

  会议确定了今后华中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总任务是: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完全巩固各根据地,加强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反攻敌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与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为实现这个总任务,会议还提出了巩固根据地的九项具体任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华中全党的领导,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党组织和部队在战略相持阶段最困难时期的斗争方针与任务,为全面做好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华中局在阜宁陈集汪朱集续办党校,按照中央部署领导全华中各级党组织开展整风学习运动。为办好党校,刘少奇亲自授课就达3个月之久,既培养了大批党政人才,又积累了党的建设经验,成为我党永久的精神财富。

  三、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华中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和巩固、建设根据地的全新局面

  华中局于1941年11月发出《关于扩大交朋友工作的指示》,及时指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存在的“过左倾向”,明确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陈毅、刘少奇、黄克诚等领导人,在驻地阜宁县带头开展各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先后在郭墅张庄隆重召开悼念与日寇开展斗争、誓死不屈的韩紫石老先生大会,盐阜区士绅座谈会,在陈集卖饭曹创办“文化村”和“湖海艺文社”,参加由投诚、俘虏日籍和被强征的朝鲜籍士兵等组成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苏北支部”和“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的成立大会,参加并指导阜宁县及区召开的参议会成立大会和盐阜区召开的首届临时参议会,广交朋友,大力推动地方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据统计,至1942年底,全华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专署级政权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47个。从而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坚持抗战、参与地方政权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建设。

  四、重视并支持地方开办文化教育事业,“训练人民成为新的公民”,为抗战建国培养人才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转移到阜宁县后的反“扫荡”斗争形势基本趋于稳定时,刘少奇即在陈集召见盐阜区党政负责人,针对日伪“扫荡”致使学校停办,青少年无书可读,老师赋闲在家等情况,及时提出了创办盐阜联立中学,为抗战建国培养人才的要求。盐阜区党委、行署立即着手,在郭墅张庄创办了盐阜区联立中学,先后由盐阜行署主任宋乃德和地方著名教育人士江重言担任校长。该校内设高中部、初中部、师范科、附小等。教师除聘请本地赋闲在家的中学教师外,并启用曾在国民党军政系统中工作过的大学毕业生,还从部队和党政机关中抽调一批骨干担任各部门负责人,建立党支部。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及抗大分校的领导人陈毅、钱俊瑞、冯定、骆耕漠,及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等,多次到该校作形势和学术报告。1942年,该校为适应根据地经济建设需要,还增设了职业教育科,开设测量、会计、化工、工业等专业班,培养经济建设人才,为根据地经济建设服务,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军、师、旅、团文艺团体的带动下,军队和地方的文化艺术宣传演出活动遍及城乡,群众性冬学运动蓬勃发展,抗日军民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根据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五、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为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华中局财经委全面制定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为保证抗战经费,实行合理负担,废除苛捐杂税,注意改善民众生活。在税收方面,在日伪顽经济封锁和货物税锐减的情况下,开展以田赋和主要地产物品的征税工作;在粮食方面,为保证抗日军民生活,公粮征收采用简易累进制,在支付上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和粮票制度;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兴修水利,推动垦荒植粮,发展农副业生产,并组织生产、运销、消费、信用等合作社,大力发展纺织、造纸、制皂、制腊等小型工业和手工业;开办银行,筹集资金,扶持各业发展;在贸易政策方面,重点限制农产品输出、严厉限制或禁止奢侈品输入,保持进出口平衡;在货币政策方面,打击伪币,限制法币,印发抗币,以物贸的方式防止伪币流入,反封锁、反掠夺。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带头开展大生产和节约运动,以减轻人民负担。为发展农业生产,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1年夏组织万余民工,在黄海边修筑了一条南北45公里长的捍海大堤。为确保如期竣工,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在反“扫荡”斗争中抽出部队保护民工修筑海堤,在工地民工缺粮时,将刚购进的军粮让给民工食用,终使修筑的大堤如期竣工,使阜宁县东部沿海地区人民自此免遭海潮海啸之灾。人民为感激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恩德,便以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的姓,将所筑之堤命名为“宋公堤”。

  为打破封锁,丰富物资供给,新四军军部在陈集小街办起华丰商店,想方设法从外地购进紧缺物资,并将购进的大米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困难群众;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在开展垦荒种粮种菜、纺纱织布和节约运动的同时,还先后在益林镇创办了东海烟厂、民生肥皂厂、被服厂、制革厂、制鞋厂、毛巾厂、利民公司等,在阜宁城、东沟、公兴、单家港等地办起了油坊。东海烟厂生产的“金狮牌”香烟,物美价廉,畅销华中各地。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还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预决算、审计、会计和金库等四大财经制度,防范贪污腐败,保持了廉洁、节俭和高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领导人,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住阜宁期间,运筹帷幄,叱咤风云,领导和指挥全华中及苏北军民开展抗日斗争,直接指导驻地盐阜区和阜宁县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和全面建设根据地,创造了辉煌业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新四军将士和阜宁人民在那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风雨同舟,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巍巍丰碑永远屹立在阜宁大地和阜宁人民的心中!

  阜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铁军精神,以坚定执著的革命信念,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奋发图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2-28 15:43: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 新四军以李巷为中心进行敌后抗战

下一篇:刘老庄战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