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四川人民对抗战的巨大贡献——四川担负了大后方粮食供应总数的1/3
2015-04-17 10:04:07  来源:《西南民众对抗战的贡献》  点击:  复制链接

  1938年10月以后,华北大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产粮区都为日军占领。抗战前四川粮食除自给外每年都要供应康、藏很大一部份,因此又要靠湘、鄂两省输进部份入川作调剂。自宜昌沦陷,来源断绝,引起四川粮食的严重恐慌。兼以货币贬值,米价逐年上涨,问题就更突出。为此,1941年3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正式通过田赋暂行收归中央,并改田赋为征收实物。计划四川从1940年7月30日至1941年6月止,完成征购稻谷1200万市石的任务。这时正值抗战紧张期间,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很快在全川出现争先交粮的热颓,结果实收总数达到1330余万市石,超过原定征购数的11%。

  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发动大规划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汤恩伯等部几十万大军望风披靡,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放齐了豫、湘、桂、粤、闽等省的大部及贵州省的一部份,丢掉了洛阳、长沙、桂林等4个省会和146个大小城市,沦陷地区总计约20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6000万,均为重要产粮的地区。因此,国民党政府向四川征购粮食的任务年复一年加重。1941年为1330万市石,1943年为1658万市石,1943年为1605万市石,1944年为1491万市石,1945年为2822万市石。5年合计共为8360万市石,约占大后方总征粮数的l/3。

  四川又是食盐的重要产池之一,抗战前川盐除供应四川,还远销西南备省。据统计,集中产盐地自贡一他的年产量约占全省6/10,上交税金占全省领7/l0。抗战爆发后,沿海产盐地区相继沦陷,海盐来源断绝,川盐除供应原有销区外,还要满足湘鄂两省的军需民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民党政府采取贷款补贴以及其它一些鼓励生产的政策,提高食盐产量,1938年后,川盐生产大幅度上升,以自贡为例,1937年年产327万控,1941年达到525万控,4年间增产约200万袒,基本上满足了军需民食的需要,对安民心也起了积极作用。

  支援战区工厂内迁努力增加生产保障战时供应

  抗日战争以前,四川工业十分落后,现代工业占的比重很小。从1937年8月上海着手迁厂到1940年6月底,沿海、沿江迁入内地各省的民营工厂共450家,其中迁川的就有256家,占内迁工厂数的55.3%;内迁设备12万吨,迁川的约9万吨。迁川的民营工业包括机械、电器、化工、纺织、食品、教学用品、冶炼、矿业以及其它一些民用工业(国民党兵工署所属大批军工厂末计入)。这些工厂之所以迁川,主要就是因为四川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粮食和原料。加以四川在西南诸省中交通相对较为便利。

  大批工厂迁川,对维持大后方的经济,补充军需民用,有其积极的作用。当时绝大部份机器、化工、造纸等工业产品出自四川。军需产品仅民营厂每月可制手榴弹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各式炸弹炮弹引信7万枚、飞机用炸弹6万枚。重庆兵工厂月产枪弹45万发,成都兵工厂年产270万发。八年全面抗战中,仅重庆一地,织成布3亿匹,供应了大部份军民用布。四川迅速兴起的工业为抗战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四川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料,而工业发展,又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大批迁川工厂的设备得到利用,生产不致停顿,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到大后方,也大大加强了四川的工业技术力量。据统计1938年至1940年搬人大后方工程技术人员为12164人,其中四川占55%,可以说随着工厂内迁,四川为国家保存储备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工业建设队伍。由于迁川工业齐全,“举凡国防民用所需之物,无不具备,”也为四川工业创造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据1942年统计,与抗战前的情况相比,工厂数与工人数都增加了约15倍,资本增加了546倍以上。

  1939年11月5日,周恩来、童必武、邓颖超等同志在重庆参观了一些内迁民营工厂,并在由沪迁渝的合作五金厂的留言簿上题词。周思来题词是:“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的第一要义。”董必武题词是:“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邓颖超题词是:“合作奋斗,发展生产。”周思来还给渝食钢铁厂(即上海大鑫厂)题词:“没有重工业,便没有民族工业的基础,更谈不上国防工业。”渝鑫厂的发展提供了若干有利的条件。

  川江航运也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大批工厂、学校内迁,加以大批军需物资需要抡运,川江航运特别紧张。当时的民生公司只有大小江轮135条,职工7000多名,主要担负着国民党政府官员、军用物资和四大家族财产的运输,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动员了上千条木船投入抢运。广大川江航运工人,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顶着酷暑严寒,夜以继日地奔驰在川江航道上,他们不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且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据不完全记载,仅民生公司就有116位职工献出了宝贵生命,61入负伤致残;1939年,有1330名水手给国民参政会写信说:“如果说我们是在为微薄的工资苟延残喘,实在不如说是在为了争取抗日的胜利。”这几句短短的话,充分表达了他们的爱国热忱。

  除此之外,四川广大民工还为各项战时工程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血汗。全川被征调的民工不下300万人。在1935年至1940年间,因修建川陕、川沏等公路,征用民工即达到250万人次.另外,为了加强防空打击力量,先后在全川建设空军基地33处,其中包括新建和扩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等地的4个轰炸机场(后来轰炸日本的美军飞机,即从这里起飞的),成都、温江、箔阳、重庆、梁山等地的5个驱逐机场。这些工程设施,要求时间紧,质量高,任务非常艰巨,都是民工们用自己的血汗筑成。支援敌占区大专学校内迁,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

   抗战以前,国民党统治区高等学校有108所,迁川48所.占总数的44%。高等学校迁川,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1937年至1939年有31所,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山东大学(合并入中央大学)、私立夏旦大学和武昌中华大学迁重庆,私立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光华大学、朝阳学院和目立沼华大学航空研究所迁成都,武汉大学迁乐山,东北大学迁三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迁重庆,私立铭贤学院迁金堂等。第二期,1940年至1943年春有11所,其中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私立沪江大学等校迁重庆。留在北平的私立燕京大学,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迁成都。第三期,1944年到抗日战争胜利,原分散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大专学校迁入四川。

  迁川的高等学校大部份集中子成、渝两地,计重庆25所,成都7所。在成都的多数为教会学校,因美、英、加等国教会在成都所设的华西协和大学.历史悠久,规模较为完备,迁蓉的金陵、齐鲁、燕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院校与华西大学受同一中国教会大学联合董事会管辖。此外,迁壁山3所、万县、江律、乐山各2所.巴县、三台、金堂、泸县、南溪、江安各l所。这些迁川学校总计有大学14所,大学研究所2所,独立学院13所及专科学校19所。

  迁川各大专院校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仪器设备都不足的情况下办学,条件是很差的。然而各校师生在四川原有大学的支援帮助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上下一心,共赴国难,不仅没有中断办学,而且把高教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也为繁荣学术研究待别是促进四川高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约贡献。比如原来成都华西坝只有一所华西大学,抗战时期,在这所仅有l000余亩的校园里,接待了六、七所在战争威胁之下濒于关闭的学校,容纳了数干名师生。全国学术界的许多专家教授荟萃一地,这对于发展科教事业又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抗战时期的华西坝在办学规模、教学、科研等许多方面部得到了发展,不仅学生人数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至3倍,而且通过联合办学,举办联合医院,建立新的研究机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便当时的华西坝充满生气,至今仍令人向往。许多大专院校为了适应当时各方面工作的需要,还开办各种短期训练班.培训各种专门人才,促进了大学教育和实际结合。比如华西大学在抗战时期便建立了Il所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文化、教育、经济、历史、社会、农业、医药、生物以及皮革染料等许多方面。化学系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皮革和天然染料的研究,以适应当局提出染制百万军毡的需要,在英绪教授徐维理的指导下,费时数月,经过百余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得到了军政部和经济部的奖励。

  由沦陷区迁川的各校师生,大都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加以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物价暴涨,货币贬值,多数人的生活都得不到保证。比如金陵大学教授黄方钢(黄炎培之子),是美国留学生,他的妻子是美国人,夫妇二人均在大学任教,而孩子无钱上学读书,后来黄教授得了败血症,没有钱买新药以致死亡;他的妻子仍在大学任教,但其收入仍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只好炸油条让孩子上街去卖。像这详的事在当时的大学教师中并不是个别的。但是就在这详艰苦的条件下.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始终不渝地忠诚教育事业,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不断得到发展,为国家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学习的。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17 10:10: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四川人民对抗战的巨大贡献——广泛开展节约献机募捐的群众运动先后掀起三次高潮

下一篇:柳州抗战之热血青年“柳江青挺队”奇袭日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