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
2015-04-24 12:00:02  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  复制链接

  文/彭明治 朱涤新 黄炜华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一支久经考验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最早是北伐战争中著名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 “八一”南昌起义。南下潮汕失败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亦称“朱毛红军”。随后,经过几次整编,于1933年5月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1935年11 月调入红二团(原黄公略为军长的红三军第九师的底子)。曾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斗争,参加了1至5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东征和西征战役。抗日战争开始,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了晋西地区的抗战局面。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了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挺进苏鲁豫皖边

  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总部命令第六八五团东进敌后苏鲁豫皖边,执行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扩大部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0月,第六八五团由晋西进至晋东南屯留县集结待命,改称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原团长彭明治任支队长,团政治委员吴法宪任支队政治委员,梁兴初任副支队长。原辖的第一、第二、 第三营,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大队。12月7日,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参谋长左权亲临苏鲁豫支队驻地看望全体指战员,并对干部和部队分别进行了东进动员。10日,在支队长彭明治率领下,由屯留地区出发,踏上了东进的征途。12月27日到达苏鲁边微山湖以西的丰县、单县地区(简称湖西地区)。

  湖西地区,位于苏鲁豫边境,其辖区包括鱼台、金乡、嘉祥、济宁、邹西、滕西、沛滕边、巨野、荷泽、东明、定陶、成武、单县、丰县、沛县、萧北、杨北等苏鲁豫边界的20多个县。该区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纽带,并且直接威胁津浦、陇海铁路和徐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5月18日徐州沦陷。国民党军队溃退,日军沿陇海路西犯,湖西地区完全处于敌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在坚持该地区的抗日斗争中有很大发展。但该区地处日、顽、我必争之地,情况十分复杂,土匪武装四起,他们勾结日伪,鱼肉人民,敌我斗争日趋紧张,其中盘踞丰县的伪军东海“剿匪”第1支队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原是北洋军阀的旅长,后来又成了丰县的小军阀)部4个团共千余人,在日军的指使下,屡向地方武装进犯,残杀干部和群众,为害甚烈,当地群众对其恨之入骨,迫切要求消灭这股汉奸武装。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曾联合丰县、沛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组成“苏北讨王司令部”,与之数战,但未能取胜。当我支队进入该地时,王献臣正率部对丰县北部第二、第三区进行“扫荡”,攻占了崔庄、顺和集、韩庄等村庄,大肆烧杀抢掠,大片村庄浓烟迷漫,逃难的群众拖儿带女向西逃去。指战员见此情景,愤怒至极,决心狠狠地惩罚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

  苏鲁豫支队进至单县刘元集、侯楼、朱集、张小庄后,立即和地方党取得联系,了解苏鲁豫边日伪军的分布情况,共同研究了如何开辟湖西抗日根据地的问题,决定首先歼灭伪军王献臣部,以扩大我军影响。

  王献臣部3个团驻在丰县西北崔庄一带。支队领导决定以第一大队于12月28日迅速由首羡集向北尔后向南占领小王庄以东地区,由东向西向崔庄攻击;以第三大队第九、第十连占领李太庄,由北向南向崔庄攻击;以第三大队第十一、第十二连附炮2门占领崔庄以南之 南崔庄,待第一大队进入战斗后,截断敌退路,并向丰县城之敌警戒;以二大队一部留置单县以北张集,担负单县、金乡方向警戒和掩护支队后方;支队直属队(特务连、骑兵侦察连、工兵连、炮兵连)由张小庄出发进占顺和集,由北向南推进,配合第一、第三大队攻歼崔庄地区的伪军;骑兵连插至崔庄以东,防敌逃窜。我旅自从离开吕梁山区到湖西以来,部队已有4个多月没打仗了,指战员们求战心切,都想担任最艰巨的任务。

  12月28日中午,各大队及直属队按预定部署隐蔽向崔庄方向开进。黄昏,在崔庄西北首羡集、小王庄等地集结。29日凌晨当部队进至韩庄时,发现有一敌骑兵向我方跑来,部队即隐蔽待敌前来而活捉之。因配合我部作战之常备队无经验而射击,没有命中,敌之人马跑回。当时恐被敌发觉我军企图,当即令第三大队第九、第十连由北向南攻击,率先突破崔庄北围寨,第一大队也同时在村东加入战斗。我各突击部队飞速冲了上去,后续部队紧跟而上,朝敌人据点猛冲猛打,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正在睡梦中的敌人被惊醒,吓得六神无主,有的连衣服都来不及穿,便趴在地上求饶。经激烈战斗,伪军一部向南逃窜,一部负隅顽抗。支队令第九、第十连跟踪追击逃窜之敌;令攻击部队将顽抗伪军严密包围并开展政治攻势,迫其缴械投降。10时,我第三大队第十一、第十二连对南逃伪军实行截击,歼其大部。此时,驻丰县城日军百余、伪军300余人向崔庄增援,被我坚决阻击予以杀伤。战至黄昏迫其仓皇回撤。此次战斗,一举歼灭王献臣部(王负伤后逃脱)4个团毙伤俘伪军800余人。

  崔庄首战告捷,胜利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苏鲁豫边大地,极大地鼓舞了湖西人民的抗战热情,群众颂扬苏鲁豫支队是“天上掉下来的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部队,是救人民苦难的神兵。人们抬着猪羊敲锣打鼓来慰问。大批青年积极要求参军,部队很快扩军近千人。

  1939年1月23日中央指示:“在国民党五中全会结束以前,八路军暂不作大的移动,以观统战形势之发展”。“六八五团暂缓过陇海路??候五中全会后,再作行动的布置。在此短时间内,着重部队质量上的整理”。 遵照上述指示,支队决定以大队为单位展开活动:第一大队在沛(县)铜(山)丰(县)地区;第三大队在丰 (县)砀(山)虞(县)地区;支队直属队和第二大队在单(县)丰(县)鱼(台)地区。各大队在敌后积极打击日伪军,摧毁伪政权,建立各种群众抗日组织,初步打开了湖西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春,支队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将地方党创建的义勇队第二总队(亦称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千余人编为四大队,李贞乾任大队长,郭影秋任政治委员。为彻底解除我根据地东部的威胁,扩大抗日武装力量,2月间,中共苏鲁豫特委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决定争取盘踞在郝寨一带的伪军东海“剿匪”第二支队籍兴科部反正。籍兴科是铜山北部人,最初不过是个打家劫舍的一般土匪,以后慢慢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队伍的土匪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了日军,成为伪军。当时籍部已有我铜北党组织的工作基础,其主力团团长何玉祥 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主张积极抗日,故决定一面派苏鲁豫支队参谋长田维扬率一部主力向沛县挺进,对其加强军事压力,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一面派熟悉该部情况的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郭影秋前往籍部,晓以大义,陈述利害,指明前途。在外有我强大军事压力,内有何玉祥等极力主张反正的情况下,籍兴科终于接受劝告,率部2000余人宣布反正,随即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籍兴科任大队长,何玉祥任副大队长,郭影秋任政治委员。湖西地区人民在我军节节胜利的鼓舞下,抗日情绪高涨,大批青壮年积极要求参军,支队又相继组建了3个游击大队,每个大队五六百人,初步创建了以丰县、沛县、鱼台、单县、砀山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游击根据地,威逼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造成我军南下华中的战略态势。同年4月底,根据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支队调整活动区域:副支队长梁兴初带第四大队和直属特务营主力留在陇海路北,继续巩固和扩大湖西根据地;支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带支队主力向陇海路南挺进,开展萧(县)宿(县)永(城)夏(邑)地区的抗日斗争,并相机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取得联系。

  4月初,支队主力通过陇海铁路进入萧县,并和萧县、宿县地方党负责人李忠道、纵翰民、李庄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开辟萧永宿夏地区抗日局面问题。4月中旬,先后进行桂山、时村(属宿县)战斗,歼灭日伪军一部。5月13日,在陇海路南活动的义勇队第二总队2000余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游击第七大队,下辖3个营,耿蕴斋任大队长,兰庭辉任政治委员,孙象涵任副大队长。另以各县的地方武装1000余人,于5月间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五大队。

  193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电示:“八路军今后发展,主要发展方向是华中。??望令苏鲁豫支队(六八五团)侦察情形,如可能时,酌派一部分兵力,并地方工作干部去徐州东宿县、灵璧一带地区活动,侦察苏皖边区情况,并建立地方工作,以便南与周骏鸣,西与雪枫取得联系。”遵照上述指示,支队决定将第七大队留在津浦路西,配合萧县抗日常备队开展活动,支队部率第二、第三大队及独立大队到津浦路东张山集、椿树房、冯山、柏山一带活动。部队东进时,萧县县长彭笑千同行,他将一门埋藏的德国造山炮给了我们。部队伸展到宿北的骆马湖、渔沟、双沟一带,震动了驻徐州、宿县、灵璧的日伪军。他们集中1700多人,在20多门火炮和多辆坦克的配合下,分7路疯狂围攻张山集、贡山、柏山我军,经一日激战,我歼敌300余人。为避开优势敌人,支队当晚移到津浦路西之仙沟一带山地。6月4日,徐州日军2000多人又来进攻。鏖战两天毙伤敌百余人,此役经5天连续作战,共歼日伪军700余人,击毁汽车3辆,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计划。

  1939年6月,我粉碎敌7路围攻后,部队转移至河南省永城县僖山、保安山,江苏省萧县、王百楼一带休整。在此期间,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从鲁南南下来指导苏鲁豫支队总结工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支队扩编为旅的机构,大队扩编为团,以路北游击第三大队与原第一大队合编为第一大队;以原第二大队主力与第四大队合编为第四大队;以第三大队、游击第七大队与独立大队合编为第七大队;以原第二大队一部与路南另一地方部队合编为支队特务营。整编后,部队实力大为增强,全支队共8869人。

  此时,活动于豫皖边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派张爱萍、刘玉柱来我支队,重新研究了向徐州东南地区出动的路线和时机。鉴于支队行动目标较大,易被敌人发觉,确定支队主力留在津浦路西,进入夏邑、商丘地区开展工作;由张爱萍同志带领第一大队绕到宿县以南,跨过津浦路进入灵璧、泗县一带活动。6月下旬,第一大队在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率领下进至 津浦路东灵璧县之曹集子时,由于新区四无依靠,遭敌暗算。日军500余人以突然动作将第一大队包围,情况险恶异常,大队部驻地已被突人。在此危急情况下,全体人员就地坚持,奋勇抗击。随第一大队活动的张爱萍同志手持步枪,与指战员一起战斗。日军攻击整日,伤亡百余,毫无所获。当夜第一大队胜利突围。7月底,第一大队进至睢宁的桃园一带休整。睢宁的日伪军在一营驻地魏洼四周的青纱帐中部署了 4000余名受蒙蔽的“刀会”,日军出动一个90余人的快速连队,乘汽车数辆,突袭我一营营部。当时,我们部队也有相当的准备,并以形势险恶激励全体指战员。当日军冒险逼近砦门时,我英勇的红一连、红二连从两侧突然出击,痛快淋漓,将1连日军除3人乘车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缴获5挺日式机枪,3门日式掷筒。10月,第一大队一举拔除冯庙日伪据点,击毙日伪军400余人,烧毁汽车20余辆。在这期间,第一大队与地方党配合,采取正确的斗争方针,加强对当地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署专员盛子瑾的统战工作,推动其继续抗日。1940年5月,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借日伪“扫荡”之机趁火打劫,集中6个团的兵力,占领苏皖边的金锁镇、界头集、新河头等地,企图消灭抗日力量,破坏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统一指挥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等部进行自卫反击,经13天战斗,收复了金锁镇、界头集等地,歼顽军1000余人,将该顽逐回泗县、宿迁县境。

  这一时期,苏鲁豫支队和兄弟部队在津浦路东西、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发展抗日武装,建立了 10余县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第一大队进入皖东北地区,在刘少奇的指导下,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日伪军,初步打开了抗战局面,为八路军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建立了一个坚固的踏脚石。第一大队在1年多的时间里也由不足2000人发展到3500人。

二、增援新四军

  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将磨擦中心由华北移至华中。从1940年2月以来,华中及共风云日紧,磨擦事件纷至沓来。顾祝同、李品仙、汤恩伯、韩德勤等在蒋介石的密令下,从苏南、皖中、皖东、豫东和苏北等地大举进攻,企图截断华北、华中联系,分割包围歼灭新四军,严重威胁着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

  194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八路军增援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指出:“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奉某方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将我张云逸、彭雪枫等部完全消灭,切断我新四军、八路军联系,并使我江南新四军处于无退路境地。在此情况下,我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打破李品仙的反动进攻,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之紧急任务。”

  新四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坚决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定远、半塔寺自卫反击战,歼顽军数千人,取得了华中首次反击顽固派进攻的重大胜利。4月5日,毛泽东在发展和巩固华中根据地的部署及策略的电报中,进一步阐明了八路军增援新四军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并对八路军南下的口号、方法、步骤作了具体部署,指示明确提出:鉴于日军大量增兵,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而不入中原,“故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顽固派的进攻虽然已被打退,八路军“仍应乘此时机派必要军力南下”。要求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开入淮河北岸,“彭吴支队①亦听胡服、克诚意见,向苏北出动,从徐州附近逐步南进,先占盐城、宝应以北各县。三四四旅与彭吴支队南下口号,仍是救援新四军与配合友军抗日”。5月5日,毛泽东又电示“三四四旅及彭吴支队仍应乘此时机南下,因蒋介石有划区之意,蒋召周朱谈话,主要将是华中问题,彼现梦想将新四军调至黄河以北,划黄河以北给我,把我送入敌手上,堵塞归路,困死饿死,我决不能上他的当,黄诚及彭吴支队仍应该速下,在周朱谈判以前到达盐城、宝应、蚌埠之线,已令胡服即到张爱萍地区等候克诚。”

  刘少奇依据中央上述指示精神和华中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华中的基本方针:“向东发展,向西防御”, 首先集中主力打击韩德勤,解决苏北问题,然后向西解决皖东、皖北问题。

  苏北(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地区)地处陇海路以南、运河以东、大海以西。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这个地区是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资的主要基地,是控制日军沿江进出的重要侧翼,是连接我新四军同八路军的重要纽带。日军侵占苏北后,即抢占交通要道,逐步扩大伪化区。自徐州至扬州沿运河线各城镇、陇海路东段各城镇以及连云港等港口,均被日军占据。南京失守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在苏北大肆搜罗散兵游勇,发展武装,自诩拥兵10万,但一贯保存实力,从不抗日,积极反共,千方百计要消灭新四军。为发展苏北,打通华北与华中的战略联系,刘少奇建议南下的八路军迅速赶到皖东北,以便在适当的时机东进盐城、宝应以北地区,随时配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部队夹击韩顽主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

  我苏鲁豫支队是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的先头部队。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对苏鲁豫支队的行动十分关怀,对部队提出了严格要求。5月13日电示:“彭吴支队南进时,应特别注意:(一)部队纪律;(二)与地方党政民之亲密关系;(三)对新四军帮助,发扬新四军、八路军之兄弟团结友爱,反对过去某些不团结现象;(四)防止部队自大骄傲。”

  5月22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朱德、彭德怀:叶飞部两个团在泰州之大桥一带有遭韩德勤围攻的极大可能。目前,四、五支队已经到津浦路两侧清除李本一等顽固武装,故无部队前去增援。“我意三四四旅及彭朱支队②迅速来到皖东北,在援助叶飞口号下,一鼓而击破韩之主力,则可基本上解决苏北问题。”

  此时,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已奉命调鲁南,归第一一五师直接指挥。支队以警卫营(欠1连)、苏鲁豫边区党委之警卫营和鱼台微山湖的湖西大队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接到中央军委关于增援新四军的命令后,即率第三大队(即原第七大队)、湖西大队,冒高热从苏鲁豫边境单县、丰县之间的朱集出发,6月23日在萧、宿、永边之杜集全歼日军1个小队和增援伪军一部。7月初,在津浦路东之大董圩又击退敌500余人的分路合击,于7月中旬进入皖东北之青阳、双沟,与活动于该地区的本支队第1大队胡炳云部会合。

   苏鲁豫支队全队会合后,继续东进。7月19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等:“在韩德勤向皖东北进攻已被击退的形势下,三四四旅与彭朱支队应以袭敌伪、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为基本方针,不去追打韩德勤。待韩再向我进攻时,我站在自卫立场上消灭如此方于政治上有利。” 7月30日又指示:“彭朱支队可开津浦路东,淮河以北地区活动,以发展苏北,如觉兵力不足,请雪枫、克诚抽一部分兵力交彭朱带往路东。”依据上述指示,我苏鲁豫支队进入淮海区建立根据地。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消灭了盘踞在淮海区的顽固势力王光夏部,击退了大伊山、新安镇日伪军的进攻,杀伤其300余人;第一大队在两淮与泗阳方向打退日伪的“扫荡”;湖西大队在胡集、马厂一带击退了沭阳之敌的进攻。二是发动群众建立了沭阳、涟水、淮阴、灌云、泗阳等县的抗日政权,建立了淮海专署,培训了大批抗日青年骨干。三是为配合黄桥战役,作了东进盐(城)阜(宁)区的战备工作,查明了敌情,筹集了船只,准备了冬装。8月2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组成,苏鲁豫支队改为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彭明治任支队长,朱涤新任政委,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郑善庚任供给部长,申函任卫生部长,下辖3个团:第一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第二团团长周长胜,政委冯志祥;第三团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

  在中原局和刘少奇、黄克诚同志率领下,第五纵队东进盐阜直接配合新四军黄桥战役行动。我支队于10月5日由淮海区分两路南下。支队部率第二团、第三团为左路,在涟水以北渡过盐河封锁线。第二团攻歼驻佃湖顽保八旅千余人,占白沙后直下阜宁,10月10日攻占盐城、伍佑。第三团向东坎、八滩攻击,歼顽700余人,然后向盐城前进。第一团为右路,在涟水以南渡过盐河,向旧黄河防线的顽保十旅攻击,歼顽1500余人,又日夜兼程沿益林、东沟、建阳、湖垛、秦南仓、大冈、大邹庄南下,10月10日在东台县白驹镇狮子口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先头部队会师。八路军南下部队和新四军北上部队的胜利会师,标志着党中央赋予的打通华北、华中联系通道任务的完成。10月15日,陈毅令员抵岗门慰问我们支队,彭明治将团以上干部向陈毅一一介绍,在支队所在地举行欢迎会。陈毅在欢迎会上发表讲话,讲述国内外形势,指战员受到极大鼓舞。八路军一部南下,加强了发展华中的力量,改变了华中的战略态势,对开辟苏北、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华中抗战局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书记处对这一战略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此次陈毅、 黄克诚两军大胜,苏北大部为我占领并联成一片,此为华中最大一块根据地,对全国有绝大意义。”③

  我支队进入盐城后,分布于盐属各地进行休整,开展群众工作。1940年10月,第一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

  1940年11月下旬,由“皓电’所鼓动起来的反共狂热,开始演变为华中局部规模的军事行动。李品仙要中共“交还”整个皖东政权;韩德勤在黄桥失败后,仍佣兵数万,力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态势,并开始了军事挑衅;皖西一带的桂军,声言要增援苏北,其先头7个团,占领了津浦路西中心区周家岗、界牌集等地;东北军霍守义部第一一二师,以“武装调停磨擦”为由,从山东南下,先后攻占阜宁县西南的凤谷村等地,并有继续扩张之势。为粉碎顽固派新的反共计划,打通苏北和皖东根据地的联系,隔断韩德勤部和东北军霍守义部的联络,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决定集中八路军五纵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二纵队,共10个团3万余人,由陈毅统一指挥,发起曹甸战役。11月29日,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分三路对宝应县曹甸地区的韩德勤部发起攻击。先扫清外围,予其重大杀伤。我旅分两路由盐城以西之楼王庄、楼夏庄、丁卯港一线渡过马家荡和射阳河。第一团攻克射阳镇,歼顽常备第十旅300余人,并乘胜追击,相继攻克了油房头、兰亭、太平庄、北宋庄等顽军外围据点,向曹甸进击。第二团攻克了陶家林,歼顽军500余人。第三团攻克了蒋营、苗家村顽军据点。我旅逼近曹甸东南和西南地区,在曹甸西南小官庄又消灭顽军1个团。新四军第一、第二纵队也推进到曹甸东北地区,形成对曹甸的包围。曹甸守军为八十九军军部、第三十三师(第一九三、一九四团)及独立团、工兵营等部,约4000余人,工事甚为坚固,筑有高碉堡4座,堡垒10余座,外有宽3丈深5尺的河道,通外桥梁均被破坏,不易接近。12月9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陈毅到达曹甸西北之马庄,与彭明治、朱涤新、韩振纪、粟裕等会合,研究了攻打曹甸问题。

  12月12日,陈毅下达了总攻曹甸的命令。具体部署:以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一团攻击曹甸东北部,另1个团控制于全吾庄附近监视安丰顽军;以新四军第二纵队1个团攻击曹甸东南部,另1个团控制于适当地区为预备队。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二团攻击曹甸西北部,以第三团攻击曹甸西南部。另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二团,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七团,第三支队第八、第九团控制于杨桥、蔡桥一带,准备消灭可能由车桥增援曹甸之顽军。命令规定13曰12时完成准备,21时发起攻击。

  我旅接到总攻命令后,12日12时召集团以上干部及参谋人员开会作了具体研究,积极进行攻击准备。当晚,陈毅代总指挥还召集参加攻击曹甸之各部队首长开会,听取意见,并作了具体布置。

  13日晚,各部队按预定部署向曹甸守军发起总攻。我旅各部攻击甚为积极,猛打猛冲,前仆后继,英勇冲 杀。当晚,新四军第一、第二纵队和我旅突破了曹甸东南角和西北角顽军防线,占领了曹甸围墙、碉堡,予顽军重大杀伤。但由于该地系水网区,道路狭窄,火力展不开,我军兵力过度密集,受到顽军炮火轰击,伤亡较大,形成对峙,遂停止向纵深发展,有的部队撤离战场。我旅继续围住曹甸,阻击霍守义部南下,2天后亦撤到陶家林。此时,突接中原局电令:参加曹甸作战的部队不准撤离,待刘少奇到达后再定。我旅在陶家林等待一天。刘少奇到后,又令我旅重新围住曹甸顽军。2天后其他各部没来,刘少奇令我支队撤出战场。曹甸战役前后18天,歼顽军8000余人,又一次削弱了韩顽的反动顽固势力,粉碎了其东西夹击我军的阴谋,然而我军亦伤亡千余人。由于曹甸战役未能达到战役目的,形成了敌、伪、顽、我两年多复杂的三角斗争局面。

三、战斗在苏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华中部队统一整编,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郭成柱,下辖3个团:第十九团团长胡炳云,政委刘锦屏;第二十团团长黄炜华,政委冯志祥;第二十一团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第七旅在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的领导下,作为军部的机动兵团,驰骋在盐阜、淮海、淮南、淮北的战场上。

  我七旅开始活动于盐阜地区,一方面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肃清土匪,参加根据地建设;一方面准备粉碎日伪的大“扫荡”,保卫盐阜区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打退其军事进攻,我旅奉命监视曹甸、射阳一带的徐继泰部,坚决粉碎其向盐阜区的进犯。1941年2月27日,顽军徐继泰部及保安团等共5000余人攻我湖垛(盐城西北),我各部以神速动作,还击敌人于洪桥、八字桥一线,出敌不意,全线出击,俘顽军1140名,毙140名,顽军残部缩回曹甸据点。

  1941年7月,日军集中第十二混成旅团全部,第十五、第十七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7万人,于20日由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分路直扑盐城;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领导机关及第三师主力。为掩护华中局和军部安全转移,第七旅全力投入抗击日伪大“扫荡”的战斗。第二十团在盐城西南顾殿集、楼王庄、丁卯港和秦南仓、龙岗楼、夏庄部署了两道防线,迎击由兴化进犯之敌。第二十一团在盐城西北设防,控制建阳、湖垛串场河两岸。第十九团位于益林、东沟、硕集地区。20日上午11时,日伪军千余人由射阳镇出发,乘汽艇30余艘,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两路向蒋营进犯。我第二十一团二营经过反复冲杀,毙伤日伪军百余人,因寡不敌;于下午撤出战斗。敌占蒋营后继续向北进犯。第三团三营又与之激战2小时,毙敌数十名。25日,日,伪军千余人向湖垛、建阳镇进犯,我第二十团、第二十一团采用阻击、伏击、尾击等战法,先后在张家庄、盐河口等地毙敌百余人,击毁汽艇4艘。28日,敌在飞机身掩护下,乘三四十艘汽艇,分3路合击东沟、益林。第十九团主力在阜宁县西南太平桥、刘家嘴一线顽强阻击,激战至黄昏,毙敌百余人。我军在盐城外围阻击和杀伤来犯之敌后,主力迅速转移至敌翼侧,打击袭扰敌人。敌占东沟、益林后,第十九团派出小分队袭扰敌人,使其日夜不得安宁。与此同时,苏中的第一师在南线发动攻势,克蒋垛,收黄桥,围攻泰州、泰兴、姜堰等地。日伪十分恐慌,被迫北兵南调。我军乘势反攻,收复东沟、益林等地。至8月20日,反“扫荡”胜利结束。1个多月的反“扫荡”战斗,我七旅作战20余次,毙伤日军300余人,伪军700余人,击毁汽艇7艘,胜利完成了保卫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韩德勤乘日伪向我“扫荡”之机,以保安第三纵队2个团侵占了泗阳县的程道口、史家集、仰化集地区,并以第一一七师、第三十三师各一部先后侵占淮阴、涟水之间的大兴庄、张官荡地区,企图以程道口为中心,构成横贯淮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东西走廊,为汤恩伯指挥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东进准备通道。为保卫华中抗日根据地,陈毅代军长决心首先攻占程道口。

  程道口位于淮阴西北的运河东岸,属泗阳县辖。该据点由东西两个小圩子与中间老圩子相连的3小圩寨组成,筑有6个大而坚固的堡垒与3个圩相通的地堡暗道。据点周围砌有一道6米高的圩墙,两道5米深3米宽的外壕沟,4道铁丝网,在2000米射界内障碍物尽皆扫清,易守难攻。同时,据点内储蓄了充足的物资。守军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吹嘘兵精粮足,固若金汤。

  程道口战役由陈毅代军长亲自指挥。10月2日,陈代军长特电请刘少奇从七旅派1个团前来淮海参战。军部决定调第7旅第19团进入淮海,参加程道口战役。第十九团奉令后,以急行军开赴淮阴北部云古寨、刘码头一带。陈毅代军长亲临第十九团驻地,接见胡炳云团长等指挥员,并给全团指战员作了战斗动员。具体作战部署:以新四军独立旅全部及第二师第四旅2个团和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共6个团的兵力为攻击程道口的突击兵团;以第五、第九旅主力集结于皖东北地区,准备阻击东进之顽;以第十旅及骑兵团位于淮阴以北地区,第八旅位于淮阴与涟水之间,阻击韩顽向程道口之增援;以宿东游击支队迫近津浦路加强活动,迟滞顽军东进。10月14日战斗发起。

  第十九团按计划首先扫除外围据点,经过3天近迫作业,把交通沟一直挖到顽军铁丝网前。10月20日,我军发起总攻。第十九团主攻程道口西小圩,在炮兵的掩护下,爆破组连续炸断4道铁丝网,一举打开突破口。几个兄弟部队团结协作,于21日攻克程道口,俘顽军800余人,除王光夏带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在这次作战中,陈毅代军长自始至终观察了第十九团的战斗情况,并实地察看了敌人西小圩的防御工事,颇为该团指战员们英勇善战所感动。10月23日,陈毅将战斗情况通报刘少奇及第三师时指出:“十九团此次表现很好,攻击勇猛”,“以百人伤亡攻下西圩(王顽主力)”。“八路军部队基础好,战斗作风亦佳,只要:一、政策领导;二、战术教育加强,可为华中各军之冠”。11月5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发布训令,嘉奖第十九团团长和政委等。程道口反顽战役的胜利,摧毁了顽军主力东进的跳板,使淮北、淮海、盐阜根据地的交通联络畅通无阻。

  1942年,日伪为确保陇海路交通,扩大伪化区,缩小我军回旋余地,先后侵占淮海区的高沟、杨沟、钱集、胡集、渔沟等地。顽军霍守义第一一二师依托车桥、凤谷村等要地,企图向我盐阜区苏家嘴、顺河集益林、东沟等地进犯,策应顽军李仙洲部向我苏鲁豫皖边区推进。6月,第七旅奉命至苏家嘴、大桥、顺河集一线阻击第一一二师的进犯。第十九团在大桥、第二十团在顺河集构筑工事防守,第二十一团在何家坞、袭营一带机动。第一一二师在大炮掩护下数次向第十九团大桥阵地进攻,均被击退,先后毙伤顽军数百。顽军不敢再犯,双方对峙达半年多。第七旅利用战斗间隙,除进行训练与整风外,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进行农副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

  1942年11月,日军第十七师团一部、伪军第三十六师及各县伪保安队,由淮阴、涟水、泗阳、宿迁等地出动,分8路合击我淮海区党政机关驻地小胡庄、张圩子。为粉碎日伪“扫荡”,淮海区党政机关及时跳出敌之合击圈,转移到泗沭地区。第三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则分散活动,选择有利时机,打击敌人。坚持淮涟地区反“扫荡”的我七旅第十九团,由于根据地被分割成多块,部队不能集中,处境十分困难。他们便派出便衣小分队接近日伪据点,监视敌人行动,开展伏击、尾击、侧击的麻雀战,使敌人的分区“扫荡”、分进合击不是扑空,就是碰壁。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第十九团还伏击与突袭了马庄、岔路口、古寨、朱集子、小刘集等据点的日伪军,毙伤敌数百人。第十九团二营五连曾遭敌300余人围攻,最后被压缩在一池塘内。敌猛攻并施放毒气。全连指战员在指导员郝立民的指挥下,不怕西牲,顽强抗敌,歼灭日伪军百余人,坚持到天黑,终于胜利突围。为配合淮海区军民反“扫荡”,活动在盐阜区的我第七旅第二十一团于11月20日袭击了盐城伪县政府,俘伪官吏和伪军大队长等近百人。28日第二十一团和第八旅第二十三团又对岗门北犯之敌与响水南犯之敌给予连续打击,策应了淮海区的反“扫荡”斗争。

  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继“扫荡”淮海、淮北地区后,又于1943年2月集中第十五、第十七、第三十五师团和第十二混成旅团各一部万余人及伪军余人,由第十七师团长酒井康统一指挥,向我盐阜区大“扫荡”,企图消灭苏北我军主力。第三师决定由副师长张爱萍统一指挥第八旅和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及地方武装坚持内线斗争。第七旅主力转移至淮海区,配合第十旅策应盐阜区反“扫荡”。2月13日,当我第七旅旅直和第二十团转向外线作战时,发现淮涟公路已被日军封锁。第二十团强行通过盐河到了淮海区。旅直属队向东返回,行至苏家嘴以南何家坞时,警卫连发现村边有火光及晌动声。连长牟书印立即带前卫排长及通信员前去查明情况,看到那里有少数日军。他们机智地冲上去生俘一名日军,缴获了皮包、枪支等。正当要将俘虏抬走时,日军骑兵百余冲来。我便衣侦察员依据抗日沟扫射敌骑,击毙几名日军,俘虏却被日军抢走。事后打开皮包才知道,刚才俘获的是日军一个大队长,皮包内装有日军“扫荡”计划、命令和作战地图。我旅即电告师部,使我军掌握了敌行动部署。

  我旅进人淮海区后,积极配合第十旅主动出击,牵制制敌人。2月22日,第二十团配合第一支队袭击沭阳钱集据点,将敌全部击退。鹤老庄据点日伪军前来增援,亦被击退,共毙伤敌200余人,俘600余人,缴枪600余枝,我无一伤亡。坚持内线作战的第二十一团(已实行地方化),与地方武装一起多次袭击湖垛、上冈、蒋营、伍佑等据点,截敌汽艇多艘,予敌以重大杀伤。日伪经我根据地军民在单家港、佃湖、陈集几次沉重打击后,主力撤出根据地。盐阜区历时2个月的反“扫荡”胜利结束。

  日军第十七师团在盐阜区的“扫荡”被我粉碎后,被迫撤至淮海区。该敌仍不死心,又集中驻淮涟地区之步骑兵3000余人,于3月16日分11路突然合击我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妄想一举摧毁我淮侮区抗日根据地。敌之疯狂行动,被我驻涟水梁岔一带的第十九团二营四连所阻击。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我英雄四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猛地打击敌人,机警地跳出重围。17日中午,双方又在淮阴老张集一带遭遇。激战至黄昏,四连突围转移至刘老庄。日军追击到刘老庄,18日清晨,以庞大的骑兵队向我阵地冲击。我抗日健儿利用纵横交错的抗日沟,誓死固守阵地,击退敌人多次冲锋,毙伤敌人400余人。在弹尽粮绝时,他们同敌人展开肉搏。战至下午5时,他们毁坏全部武器,焚毁全部文件,在敌人疯狂的炮火袭击下,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战后,朱德总司令赞扬刘老庄82烈士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四连的敢打敢拼的顽强战斗作风和为抗日英勇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的人民群众,他们将这82人称颂为“刘老庄82烈士”,三师党委命名四连为 “刘老庄连”,并决定3月18日为刘老庄82烈士殉国纪念日。淮阴县抗日政府和人民群众为烈士举行公葬,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淮涟人民含着悲愤的热泪,满怀对子弟兵的深情,送来了自己的优秀子弟——涟水独立九团二营四连,在连长宋丁祥、指导员许醒民的率领下补入第十九团二营四连,全连指战员高举着“刘老庄连”的战旗,继续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斗。

  1944年,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苏北军民为了粉碎日伪的军事、经济封锁,扩大抗日根据地,主动出击,开展了局部攻势。2月,我旅第二十团一部攻占大顺集伪据点,全歼伪军百余人。3月,为配合车桥战役,第二十团攻克朱圩子伪据点,击毙伪连长以下80余人,俘伪官兵150余人。4月,第二十团参加了高(沟)杨(口)战役,一举攻克敌核心阵地新宅子据点,奸伪军800余人。6月,第三师决定集中第七旅主力和射阳、建阳、盐东、阜东独立团攻歼驻大兴镇、合顺昌地区的伪军陈浩天部。我旅接受任务后,第十九团(欠1营)第二十团迅速东返盐阜区,向东海边发动了攻势,6月28日,第十九团冒雨进至合顺昌西南,击溃敌警戒分队敌主力向东逃窜,又遭第二十团痛击,缩回合顺昌。第十九团占领大冈和合顺昌东南外围,对敌实施围困,并击退伪军戴世康部的增援。旅特务营1个连和阜东独立团2个连攻击并全歼东小海守敌,俘日军警备团长青柳等6人,伪军40余人,缴步枪40余枝,轻机枪1挺,海船1艘,粮食万余斤,我无一伤亡。29日晚8时半,第十九团在火力掩护下向合顺昌之敌发起猛烈攻击,迅速突破南圩墙,攻占东南角炮楼,击退了敌人7次疯狂反扑,接着又攻占西南角炮楼,俘伪军80余人。此时第二十团二营七连亦从东南角突入镇内,又经30分钟激战,除伪司令陈浩天率10余人逃窜外,驻合顺昌之敌大部就擒。此次战斗,全歼伪海防纵队陈浩天部主力355人,其中毙伤153人,缴长短枪169枝,轻机枪4挺,为阜东、射阳地区人民除了大害。

四、转战淮北、淮南

  1943年2月,韩德勤部在日伪军“扫荡”盐阜区时,一触即溃,陷于覆灭之境。我军从团结抗战出发,给予援救,掩护他们突围,允许他们退入淮海区抗日根据地,并接济粮草。但韩德勤却忘恩负义,按蒋介石的旨意,3月3日率其总部和保安第三纵队、独六旅3000余人西进,抢占我淮北根据地洪泽湖畔山子头地区,以策应国民党苏鲁豫皖游击第二路挺进军王仲廉部自安徽蒙城地区东进,企图在洪泽湖畔建立新的反共基地。我军对韩顽多次晓以民族大义,婉言规劝其返回原防。但韩顽却一意孤行,疯狂推行反共扰民政策,残杀我根据军民。军部决定在韩王未会合前,紧急调集第四师第十一旅和第二师第五旅、第三师第七旅,在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政治委员邓子恢统一指挥下发起山子头自卫反顽战役。我七旅奉命由淮海区出发,日夜兼程赶到前线。战役于3月17日发起。我第二十团在20余挺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攻进了黄圩据点,歼顽军1个团,俘400余人;第十九团向金锁镇推进,歼顽军300余人,胜利完成了军部下达的围歼任务,有力地配合了总攻。此役生俘韩德勤,击毙王光夏。王仲廉见韩顽被歼,遂窜回路西。

  1944年4月,日军调动15万兵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汤恩伯30万大军一触即溃,中原大地沦入敌手。为打击日军,策应国民党军队作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主力5个团西进,恢复豫皖苏根据地;调第三师第七旅和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到淮北地区作为机动力量;第二、第七师积极钳制桂系顽军,策应第四师西进。8月,彭雪枫率西进部队越过津浦路进入萧永夏地区,消灭了几个顽军据点,挺进夏邑地区。当彭雪枫部控制萧永宿地区后,汤恩伯趁西进部队立足未稳,于9月2日令骑八师、暂六十二师、暂三十师、暂十四师,由暂编第一军军长王毓文统一指挥,于9月中旬北犯永城、萧县地区,并接应陇海路北之耿继勋、冯子固等部南下;同时命令位于津浦路东的第三十三师段海洲部、第十四纵队苗秀霖部,于9月中旬西进,企图从东、西、北三面合击在萧永边的第四师西进部队,并限9月底“肃清”。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应采取首歼段、苗,再打由涡南北犯顽军的战役方针,以西进部队在萧永地区布置反顽战场,准备还击祸南来犯的顽军;以淮北路东部队待段、苗西调后,实施尾追,在西进部队配合下歼灭该顽于萧永地区。9月上旬, 我旅进到泗灵睢地区之冯庙、浍塘沟地区集结待命。9 月6日,我们接新四军军部电令:“现军部决定以七旅与四师路东部队以及五二团首先歼灭段、苗西调部队,然后集中主力打击涡蒙北上之顽军,因此路东此役如能完全歼敌获得胜利,则不但打击了涡蒙北援之信心,而且对巩固四师既得胜利以及今后四师顺利巩固该区均有极关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希望,七旅是为我路东参战部队的主力,能以最大的努力来执行军部此次战役的决定,积极完成任务,而要动员全体干部以高度积极性与坚决勇敢精神,求得此次战役完全胜利为盼。”同日,军部命令第七旅和第九旅组成反顽临时指挥部,由第七旅彭明治旅长任司令员,第九旅韦国清旅长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七旅第十九、第二十团和第九旅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团及第五十二团作战。9月12日,驻灵璧北部地区的国民党第三十三师师长段海洲率该师及第十四纵队共6个团3000余人,企图越过津浦路,配合涡河南岸顽军夹击我四师西进部队,我军在两路口与其遭遇。正在休息的第七旅各团立即进行阻击。顽军在其前卫部队掩护下,主力绕道向张山集西去,后卫撤回高楼、双沟据点。旅部发现敌人逃跑,即令第十九团追击,将顽前卫部队打散,俘数百人。第二十团向张山集猛烈进攻,经2小时战斗,歼其一部。顽军主力又向柏山、刁山逃窜。我军紧追不舍,第二十团、第十九团、第五十二团和第九旅各团分路将顽军主力包围在刁山,夜幕降临后,我军各部多路向刁山攻击,经一夜激战,俘顽军800余人,残顽化整为零,逃进大时村伪军据点。这次遭遇战,粉碎了顽军东西夹击我第四师的阴谋,有力地支援了西进部队的作战。

  西进部队在夏邑县以东八里庄战斗中,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党中央电令张爱萍任第四师师长,韦国清任第四师副师长。9月15日,军部电令韦国清率第九旅第二十六团赶赴津浦路西指挥作战,韦离开后,路东作战部队由彭明治统一指挥。

  顽军东西合击计划受挫后,又集中了3个师6个挺进纵队,并以耿继勋、刘瑞岐残部配合于10月中旬向萧 永地区进攻,企图一举消灭第四师西进部队。军部又将我旅西调,配合第四师作战。鉴于顽军兵力较大,还电请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南援。我旅奉命后在曹村跨过 津浦路,扫除了保安山土顽。我军以保安山、芒砀山为阵地构筑工事,等待陇海路北八路军王秉璋部南下。为统一指挥,10月13日,军部命令组织路西战役野战司令部,韦国清任司令员,彭明治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吴芝圃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第三师第七旅、第四师第九、第十一旅以及第五十二团、骑兵团等部。以第七旅坚守在保安山、夫子崖、石灰窑以南阵地,第五十二团位于僖山以南地区机动;第九旅位于石灰窑以北阵地,第十一旅位于保安山东南作预备队;第四师骑兵团在磨山、渔山一线防止顽军东进迂回。10月14日,顽军主力暂十四师、骑八师、第三十师在王毓文指挥下,从涡(阳)蒙(城)地区北犯,顽军刘子仁部亦由西向东推进;顽军刘瑞岐部、杨昆山部由北向南向我逼近。我军严守阵地,以逸待劳。王毓文率顽军相继占领阳彭厂、刘庄、宋楼、郑楼等村庄,并向我保安山阵地攻击。我第十九团和第九旅前沿阵地炮火连天,战斗异常激烈。白天,我军在前沿阵地杀伤大量顽军,入夜,我各侦察分队、步兵分队深入顽军驻地侦察,捉俘虏,摸情况。20日夜,顽军调整部署,被我第十九团侦察队发觉。我先其动手,当即将顽指挥部打乱。顽军长王毓文以为我军大举出击,惊慌失措,慌忙逃走。顽军失去指挥,全线动摇,向南溃逃。我路西战役野战司令部发^现顽军逃跑,即令各部队迅猛追击。第二十团二营首先切断顽军一部,俘顽军400余人。各部队不分昼夜猛打猛追,截住一股,消灭一股。第四师骑兵团和第七旅骑兵连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在永城西阳镇歼顽军1个团,在龙山歼頑第三十师一部。经连续3昼夜勇猛追击,直至涡河龙亢,将涡北顽军全部肃清。此役共歼顽军3600余人。尔后第七旅转兵陇海路两侧,攻歼永城以东大茴村、青龙集伪军据点,配合第四师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25日,新四军军部颁布嘉奖令,称:“经一周的苦战,终将进犯之顽军歼灭过半,使其溃不成军,狼狈而逃”,“这次伟大胜利的获得,是张(爱萍)、邓(子恢)领导有方,特别是韦(国清)、彭(明治)、张(震)、吴(芝圃)在前线直接指挥得宜,以及三师七旅和四师部队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完成的”,“特令嘉奖,以昭有功”。

  1945年春,桂系顽军第一七一师和第十纵、保安三团侵占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王子城、黄疃庙、梁园、古河镇、马厂等地。3月12日我第七旅奉命由淮北调往淮南,配合二师反击桂顽进犯。4月5日,军部决定组成路西战役指挥部,谭震林、彭明治任正副指挥。我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在运动中歼灭顽军。指挥部部署:以第二师第五旅一部及第十八团分别包围王城子、唐井子顽军据点,以第四旅、第七旅全部及第五旅主力隐蔽集结于王城子两侧富旺集、鹰子集、陈集地区,准备歼灭顽军增援部队;以第七师一部控制巢无地区,一部控制含山以西地区,威胁顽军东西交通,主力向东伸展与南下的第三师独立旅会合,打通第二、第七师的联系。1945年4月14日晚,各部队按计划行动。第五旅—部攻击王城子据点。战斗打响之后,顽军第一七一师、第十纵、保三团各一部4次增援王城子,均被我军包围在黄疃庙南北地区。我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十团位于黄疃庙、大桥一线,打得沉着顽强,在守备时秘密隐蔽部队,在阵地前沿埋设手榴弹群,待顽军接近时,予以分层轰击,使顽军处于火海之中,趁顽军混乱之机,第二十团从第十九团左翼出击,左右两翼追击10余里,歼顽军800余人。参战的各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连续战斗6昼夜,攻克王城子、黄疃庙、八斗岭等13处顽军阵地,歼顽1800余人。残顽退守黄疃庙以南和以东地区继续续顽抗,双方呈胶着状态。我指挥部感到已部分达到战役目的,遵军部电令撤出战斗。战后军部通令嘉奖了各参战部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七旅奉命攻打炉桥后向蚌埠城推进,围困蚌埠城。黄克诚师长建议议,第三师部队回两淮地区,先歼灭苏北、皖东北地区之日伪军,占领两淮,然后再向外线出击。这建议得到中央和军部同意。9月,第七旅奉命从淮南前线赶回苏北,参加攻打淮安的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于9月22日解放淮安,歼敌4000余人。

  第七旅自1938年冬起,转战在华中的苏、鲁、豫、皖7年多,与日伪军和顽军作战2200多次,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俘伪军近万人,顽军1.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5000余人,缴获步枪1万余枝,机枪近400挺,烧毁汽车80余辆,击毁汽艇20余艘。部队扩大到1.8万余人,开辟了苏鲁豫边、淮北、淮海、盐阜几块抗日根据地。全旅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0月3日,第七旅告别苏北人民,奔赴东北战场,迎接伟大的解放战争。

                       

   注释:

   ①彭吴支队,指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彭为彭明治,吴为吴法宪(吴文玉)。

   ②彭朱支队,指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

   ③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抽调干部到苏北根据地工作的指示》(1940年10月17日)。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24 12:33: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三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下一篇:重庆抗战大事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