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一方热土。抗战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集中地、东进抗日的出发地,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华中抗战的领导中心,也是新四军坚持14年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新四军在安徽这块热土上,不怕牺牲,战功卓著,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并与人民群众结下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岩寺集中东进抗日寇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7月15日,鄂豫皖边区共产党和红军最高领导人、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致函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卫立煌,建议举行停战谈判,共同抗日。 22日起,双方在岳西青天畈举行停战谈判。 10月底,中共皖赣特委代表李步新、江天辉与国民党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代表张甫成在祁门舍会山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国共两党前后经过多次谈判,最后议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在中国南方湘、赣、闽、粤、皖、浙、鄂、豫8省14个地区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组建,1938年1月6日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支队,一个特务营,共1.03万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三战区,命令新四军各部于1938年2月20日集中安徽歙县岩寺(今黄山市徽州区)。 1938年初春,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按军部制定路线奔向集中地。3月,由湘鄂赣、皖浙赣游击队组编的新四军一支队最先到达;随后,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组编的三支队到达;4月18日,由赣粤边、闽西、闽赣边游击队组编的二支队到达。新四军军部于4月5日到达岩寺。由鄂豫皖、鄂豫边、豫南的红军和游击队组编的第四支队,奉命在江北霍山县流波疃集中。叶挺、项英、陈毅、张云逸、袁国平、邓子恢、粟裕、傅秋涛、谭震林等领导人陆续到达岩寺。
新四军的进驻,使岩寺成为深入敌后、决策大江南北的指挥中枢和宣传抗日的大本营。叶挺、项英、陈毅、谭震林等分别在军民联欢会上作报告,阐明中共抗日主张,鼓舞抗日斗志。新四军还办农民夜校,支持地方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先后组织成立“皖南青年救国会”、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新四军在岩寺办了军部第一个兵工厂——皖南新四军修械所,不仅能修理枪械,制作刺刀,还能制作手榴弹、地雷等。
岩寺集中,标志着南方各游击队由游击战争转入抗日救国的新阶段。 1938年5月16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岩寺,驻太平县麻村。随后,迁到南陵土塘。 8月2日,进驻泾县云岭。
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
1938年4月,新四军江南部队第一、二、三支队从岩寺开赴苏南、皖南开展抗日游击战。江北的第四支队也到达皖中进行敌后抗战。
在皖南,1938年8月22日,日军4500人在飞机掩护下,分8路向当涂县小丹阳进攻。新四军第二支队在第一支队配合下奋起反击,致使日军全部撤退。新四军三支队于1938年10月接收青弋江防务时,前沿阵地红杨树已被国民党友军丢失,该支队五团二营采取游击战,智取红杨树,迫使日军退出。 11月初,第三支队经过6天的马家园战斗,击退日军4路进攻,歼敌数十人。之后,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又在皖南地区先后取得了水阳伏击战、奇袭官陡门、五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在皖中,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一部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成功伏击日军汽船,歼敌十余人,缴获步、手枪十多支,这是新四军建军后开赴敌后的第一次胜仗。为配合武汉保卫战,第四支队在合(肥)安(庆)、合(肥)六(安)的公路两侧不断袭击运往武汉的日军及其物资。自6月至10月,取得了大小关、范家岗、棋盘岭等数十次战斗的胜利,共毙伤日军1000余名,毁敌军车150余辆。
在皖东,新四军分别于1939年9月、11月和次年5月,在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的指挥下,取得了三打来安城的胜利,歼敌440多人。同时,经过大小战斗65次,歼敌6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对皖东津浦路东地区的大“扫荡”。
在豫皖苏地区,1938年秋,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率部由豫东挺进敌后。 1939年5月中旬,彭雪枫部主力第二、三团东征怀远、凤台、蒙城等淮上地区,在两个多月的战斗中,击毙日伪军700余名。1940年2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第六支队,下辖3个主力团、4个总队,共1.7万余人。在涡阳新兴集期间,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歼敌数千人。
在皖东北地区,1939年6月1日,日军1700余人“扫荡”灵璧以北张山集地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开展反“扫荡”,毙敌300余人。 7月初,彭雪枫派张爱萍率部到皖东北地区,会同地方党组织和八路军南下部队,经过对国民党第六战区专员盛子瑾的统战工作,开辟了皖东北游击根据地。
正如毛泽东指出: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军长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
坚持斗争创建根据地
1939年11月,刘少奇一行抵达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中心——涡阳新兴集,领导华中敌后抗战。 1940年春,蒋介石将反共矛头指向华中,企图强占新四军开创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刘少奇领导江北指挥部和地方党组织,动员全体军民积极迎击,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刘少奇指示江北指挥部和中共津浦路东、路西省委委任皖东各县县长,建立各级人民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17日,华中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政府成立。随后,来安、嘉山、滁县、凤阳、天长、全椒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成立。
1941年1月,国民党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遭到重大损失。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及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对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恪守团结抗日的民族大义,坚持抗日斗争。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全军辖7个师和1个独立旅,继续坚持在华中敌后抗敌。其中,新四军第二、第四、第七师战斗在安徽境内。他们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建立了淮南、淮北、皖江(含皖中、皖南)3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在皖中、皖东等地的新四军四支队、五支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他们战斗在淮南津浦路两侧,先后作战500余次,毙、伤、俘日军1534人、伪军3787人、顽军3030人。 1943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苏北转移到淮南路东地区。 2月,统一成立淮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到抗战胜利时,建立了东临大运河,西接淮南瓦埠湖,南抵长江、滁河,北临淮河、三河,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330万,拥有1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战斗在豫皖苏边区和皖东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 1941年8月,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和行政公署,统一领导豫皖苏边和皖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和建设。 1942年后,淮北军民先后粉碎了日伪军33天大“扫荡”,攻克日伪据点68处,俘虏日伪军7250名。到抗战胜利时,形成了东临运河,西达商(丘)亳(县)公路、南濒淮河、北抵陇海铁路,面积约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有2个专员公署和2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据地。
战斗在皖江地区的第三支队挺进团、江北游击纵队一部和皖南突围的部队统编为新四军第七师。他们以巢县无为山区为活动中心,先后进行大小战斗760次,攻克日伪据点39处,消灭日伪军3000余名。 1941年初成立了皖南山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黄山游击队。到抗战胜利时,建成了东起浦江、当涂,西至怀宁、彭泽,北临滁河、合肥,南抵宣城、南陵,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拥有14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据地。
14年抗战中,新四军取得了辉煌战绩。新四军同八路军并肩作战,成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被毛泽东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新四军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对侵华日军指挥机关和运输补给线造成严重威胁。他们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5省的8块抗日根据地,先后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20余万。仅在安徽就解放光复国土9.23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47万多人。据统计,新四军在抗战期间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日伪军12.42万余名,另有5.4万余名日伪军官兵投诚。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3200余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万余名。他们以其所处的特殊战略地位,在抗战中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重大作用。
14年抗战中,新四军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在抗战中,伤亡6万余人,其中县团以上干部百余人。仅新四军第四师就牺牲了师长彭雪枫等以下指战员及党政干部万余人,主力即伤8576人,牺牲4451人。此外,在安徽一些地区浴血奋战的还有新四军第三师、第五师、第六师。
14年抗战中,新四军与安徽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新四军坚持从严治军,严明纪律,牢记宗旨,服务人民。人民群众真心拥护抗日民主政府和热爱新四军,称新四军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6-27 10:10: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下一篇:睢杞太独立团的抗日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