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东广北根据地的粮食工作回忆
2019-06-10 10:00:20  来源: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点击:  复制链接

  

  1941年秋,我由清河专署到广北行署接替魏仲三任粮秣科长。这时广北工作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已设立了财政科、粮秣科。当时,粮食工作就是向各村要粮食,党组织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从北隋、牛庄上西北至高、劳、商,北至丁家、大小宋——九区和六区这一带土地不错,县区工作人员和经常住在那里的三支队司令部,吃穿都是靠这一带供应的,一直到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广北还运出去很多粮食。所以,尽管广北盐碱地那么多,但他们在粮食供应上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广北粮食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党组织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一开粮食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张力群、县长门金甲都亲自到会讲话。

  我刚到广北时,征粮方法是实行摊派,即县区分下一个数去,再由各村长分到户。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办法很不合理。因为当时我们的政权还不是很巩固,富户权势大,粮食往往摊派到穷人身上。所以,征粮办法就改成“甲、乙两种合理负担”。历史上沿用的国民党的征粮办法,是按银两负担制。这种制度是把土地划成等级,折算成银两,有多少银两的地,就征多少银两的粮。这种按地摊派的办法貌似公正,但实际上并不合理。因为过去地主买穷人的地,光买地不买银两,即光要你的地,不要你地上带的税。穷人等钱花,只好留下“银两”把地卖了。所以按银两征粮,实际上对富户有利,时间不长我们就废除了按银两负担制。

  我们党的政策是抗日活动“有人的出人,有粮的出粮,有钱的出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征粮办法改成实行“乙种合理负担”。就是选出评委会,划分地段,评议地质,丈量土地,按地亩数和地的质量拿粮。为了评得准确,我们找上一些老农参加,工作搞得很细致。以后觉得这种办法还是不符合“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的方针,便又改成“甲种合理负担”。这种办法也叫“累进法”。比方一亩地拿五斤粮食,二亩地就拿拾伍斤,三亩地就要拿三十斤,即地越多的,每亩地拿的粮就越多。这个办法穷人都很赞成,地主、富农虽然很不满意,但因为这种办法合乎情理,又加上我们的军队驻在那里,他们只好往外拿粮。1942年,我们主要是吃面食,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就开始吃小米和白高粱米窝窝头了。在广北从来没有为吃饭紧张过,最次的生活是七成高粱三成豆子蒸的窝窝头,总之,没有记得在广北挨过饿。

  边缘地区土地比较好,但离敌人据点近,如六区靠小清河,离蒲台也很近,敌我双方围绕粮食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我们在这些地方主要是采取武装征粮的办法。我和三支队特务营很熟,每年都要靠他们配合去边缘区征粮。

  在边缘区能征到粮食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群众基础。虽然这一带的村长都是两面的,既应付我们也应付敌人,但基本群众是站在我们一边的。斗争比较尖锐的是九区,靠近三里庄,再就是六区南部。有一次我只身带一支短枪上丁庄去,见到村长有些慌张,脸色不对,那时自己年轻,也不在乎。他们把我领到一个地方,好好招待了一番。打下三里庄以后他们才告诉我,那一次成建基的七八个人就在村公所吃饭!

  粮食征上来一是供应咱们的工作人员,二是供应部队和各群众团体。那时规定区县工作人员每人一天二斤或二斤半粮食,大多是小青年,又没有多少菜吃,光吃干粮一顿能吃一斤多。财政、粮食制度都很严格,按人头发给粮票,一般不准超过,不够了可以再加,节余了要上交。部队群众团体用了粮食就开条子盖章,以后村长拿条子到区里算账。此外,征收的粮食还供民伕用,如挖抗日沟的民工,是由公家拨给粮食,再就是上调专署,供应区党委机关和部队,由咱们负责组织民工送去。

  县里粮食机构的设置,先叫粮秣科,后改为粮食科。区和各村都有粮秣员。工作上除受县委、县府领导以外,还受清河专署粮食科领导。为了加强粮食的保藏,县里在黄家、北隋、牛庄、西庞家等村设了粮库,基本上每个区都有。每个库有三四个人专门负责,有粮库主任、会计。叫粮库实际上并没有仓库,粮食分散存放在各户,由村粮秣员负责,需要调粮食时,就告诉各村的粮秣员。这样,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防止敌人的破坏。“粮库”也是流动的,粮秣员背着账本,这里窜那里跑。

  粮秣科的任务除征粮外,还有组织大生产和积极配合反“扫荡”。得到敌人“扫荡”的情报后,我们就组织群众搞“坚壁清野”,把重要的物资埋藏起来,实际主要是藏粮食,使敌人来了吃不上饭。敌人走了以后,我们再挖出来。这是与敌人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党性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向群众要粮也不是无限的。一百个人养活一到两个兵,这样群众交粮任务不算重。像马家屋﹑万儿庄﹑燕儿口,这里群众生活很苦,老百姓吃黄须菜种子,我们一般不征他们的粮食。时、谭、武、杜、张、高、劳、商和油郭、辛集一带生活比较好,征粮就多一些。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广北人民的贡献,我们没有在粮食问题上犯过愁,这对我们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6-10 10:04: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原福州军区大校陈景三——忆战友陈毅斋同志

下一篇:战时山东广北根据地工商管理工作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