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旧铜盆、一副老风镜……老物件背后的激情岁月、英雄故事、抗战精神,给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挑战的勇气。让我们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铜盆诉说“鱼水情”
新四军借用过的铜盆。
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姚家山村的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里,陈列着一个刻满岁月痕迹的铜盆。铜盆大面积呈现黑色,局部可见温和的金属光泽,盆边有一道长约一厘米的裂口,做工还算得上精细。
1940年,新四军战士在姚家山附近遭遇日本军队,队伍被冲散。危险解除后,他们的物资极度缺乏,周边的村民纷纷拿出家中的物资捐赠给这支人民的队伍,这个铜盆也在其中。
“那个铜盆,曾经是我们家的!”在历史陈列馆里,一位耄耋之年的义务讲解员指着这个铜盆,对现场包括我在内的参观者说。
“这个铜盆是我母亲的嫁妆,我外公那时是小有名气的铜匠,在我母亲出嫁之前亲手打了这个铜盆。母亲没舍得用,一直珍藏着,甚至从来不许我们这些孩子去碰。后来,李先念首长带着新四军来了。我当时还不到10岁,从前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能亲眼见到,非常兴奋……”说着,老人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的笑容。
“咱村子里都说他们是岳家军转世呢!不过,当时他们的物资非常紧缺,村民们都想尽点绵薄之力。我们家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母亲于是拿出了这个铜盆。记得那天母亲带着我,两人抱着铜盆兴奋地走在送物资的队伍里……”老人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首长们说什么都不愿接受送去的东西,最后他们勉强收下,还非要打欠条,说东西只能暂借,等战争结束就归还给村民。后来,终于把小鬼子打跑了,临走时,新四军挨家挨户地归还各家的物资,还补贴了大量粮食,那个铜盆也就回到了我们家……”老人的母亲去世后,他一直保留着这个铜盆,直到后来政府收集当年的文物,这个“有故事”的铜盆才换了“住处”。
静静地听着这段往事,仿佛我们也回到了那段全民抗战的日子。“我现在还能每天见到这个铜盆,十分感恩。我还记得当年新四军走的时候一位首长说,‘乡亲们受苦了,感谢你们为抗日作的贡献,我们代表党向大家承诺,将来一定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咱们党兑现了承诺,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说着,他直起身子,情绪激动。
这位老人便是我的表爷爷,如今他已离开人世。那天在陈列馆,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新四军是如何艰苦奋斗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是如何义无反顾与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的,是如何与人民同甘共苦辛勤劳动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诉说着鲜活的革命故事,都记录着伟大的抗战精神,都饱含着“民拥军、军爱民”的鱼水深情。
(湖北武汉硚口区局 蔡悠然/文)
我们怎样,时代便怎样
作者精心收藏的风镜。
从小就有收藏老军品的爱好,前不久我对多年前收来的一副苏联风镜进行清洁保养时,被好友老朱看见,他一口咬定这是二战时期苏联装备的空军风镜,缠着让我割爱。一开始我半信半疑,此风镜多年前买来时有俄文说明书和简易包装盒,做工很扎实,弧形玻璃镜面,全铝镜身,鹿皮衬里,成色较新,卖家和我都以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
老朱告诉我,他在位于本市三多路的何信纪念馆里看过图片,飞行员何信戴的就是这个风镜,一模一样。老朱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来到三多路的何信纪念馆。在不大的纪念馆里,何信烈士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
何信,191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考入柳州航空学校,后因成绩优异,进入日本著名的明野航校留学。在一次高空射击考试中,何信打破日本国最高纪录,日本教官直接在其成绩旁备注:“信者,乃我日后主要对手也。”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信所在航队使用苏联战斗机与苏式装备。1938年春,在台儿庄上空,何信率机14架与日机17架激烈交锋,何信带队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击落敌机6架,但在返航途中遇大队日机突袭。极端困境下,何信冲入敌群以寡击众,奋不顾身以“头对头”战术击落敌机一架,但自身被数架敌机射中,正当同袍以为他要跳伞时,却见他毫无退意,一头撞向最近的一架敌机,血洒长空……
从何信纪念馆回来,我将这副风镜配在一顶空军飞行皮帽上,看着照片里何信英姿勃勃的神态,想象着当时他们与日寇战斗的场景,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前不久在网上读过这样的文章——在某次战争纪念活动中,英国发起“给无名战士写一封信”的倡议,活动期间收集到的信件将归档到大英图书馆永久保存。37天里组织者收到了2万多封来信。9岁的佛里斯把“无名战士”想象成自己的父亲:“我希望你别受伤。我希望你能回来给我讲床头故事。”读到此,即便铁石心肠的人也难免动容。二战硝烟散去已经75载,当年的牺牲者已经归于尘土。回首相望,如果像小佛里斯那样,想想何信这样的热血青年是谁的儿子、丈夫、兄弟,我们也会感觉彼此并不遥远。
身边很多朋友在微信上签名:不忘初心。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遗忘自己最初的理想与目标。如今,我把风镜和飞行帽端放在书桌旁,打理得一尘不染,也是在提醒自己不忘历史,不忘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们。
在何信他们身处的时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他们没有抱怨自哀,而是选择了奋起与牺牲。回想身边的青年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常常把不顺心的事归咎于时势和时代,常用过去与现在比较。殊不知,从来就没有最好与最坏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代构建了这个大时代。我们怎样,时代便怎样,如果你不是古道热肠,又怎能感叹人心不古;如果你只是一味抱怨,又如何能让这个时代不充满戾气;如果你在自己的小时代中散发出正能量,那么这个大时代也一定会璀璨明亮。
(广西桂林临桂区局 伍纯聪/文)
责任编辑:朱憬 最后更新:2021-09-06 09:53: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 品珍贵文物 重温新四军峥嵘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