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普通的黑陶罐。陶罐高30厘米,由一个盖和罐组成。口沿处有一个缺口,腹身也有一道约10厘米的裂纹,此外再无精彩别致之处。然而就是这件不起眼的黑陶罐,却承载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位伤员和当地普通百姓高贞一家,一段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
1943年,抗日战争正值艰苦焦灼阶段。时年农历十月,我八路军某部在辽宁省西部青龙地区同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激战。战斗中,战士葛振山同志身负重伤。后来队伍转战于凌源县河坎子乡一带,葛振山由于伤势严重,需要及时治疗。于是决定将葛振山留在离当地不远的老乡高贞家中养伤。就在1943年的11月21日深夜,高贞来到队伍,二话没说,背起葛振山就走,翻过三座山、越过五道沟,一鼓作气,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他气喘吁吁地对背上的葛振山说到家了。在门前等候多时的高贞妻子将他们迎进家,待坐定后,端出早已做好的饭菜。
为了安全,高贞想到了离家三里远的山上有个山洞,当地人叫达子洞。那里山又高又陡峭,荆棘丛生,很少有人活动。夫妻商定把葛振山送到达子洞中养伤。夫妇俩准备好衣物和临时用品,连夜把葛振山背到达子洞中安置下来。山路荆棘丛生,还要掩人耳目,用什么给伤员送饭呢?高贞夫妇几乎同时想到了家中的一个黑陶罐。从此,高贞夫妇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做饭,他们把热乎乎的饭菜装到黑陶罐里,高贞便攀着山路送上去,到了晚上再去送一次饭。一天两次,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葛振山的身体也慢慢地好起来。元旦前夜,北风突起,夹着鹅毛大雪呼啸而来。这样的天气东北人称大烟泡,刮得人睁不开眼走不动路。想起达子洞里又饿又冷的伤员葛振山,高贞毫不犹豫地勒紧狗皮帽子,打紧绑腿,带上了盛满饭菜的黑陶罐,借着月光迎着风雪上了山路。厚厚的积雪没过双膝,每走一步要比平时多费几倍的气力,何况还要抱着一个装满食物的黑陶罐,还没走到半山腰,高贞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咬着牙几乎是爬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已经看到达子洞了,可是再也坚持不住了,眼前一黑摔倒在雪地里,他下意识想抱紧黑陶罐,可还是力不从心,沉甸甸的黑陶罐掉到了地上。万幸的是,只有口沿处掉了一小块,腹身也只是裂了一道细纹,罐里的饭菜一点也没有洒。高贞艰难地拾起黑陶罐,使出全身力气紧紧抱住,把温热的饭菜送到葛振山面前。葛振山紧紧抓住了高贞的手,双眼闪着泪花,激动地说:“高大哥,谢谢你和嫂子,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真不知咋报答你们”。高贞一边从黑陶罐里往外拿饭菜,一边说:“报答啥,你们在前线打鬼子还不是为了老百姓,别说了,咱们是一家人,快吃饭”。葛振山接过饭菜,噙着眼泪说,“大哥放心吧,我养好伤,早日返回到前线多杀鬼子,让咱老百姓早点过上太平日子”。
就这样,在这寒冬腊月里,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高贞每天都用这只黑陶罐给八路军伤员送饭。在高贞夫妇两个多月的照料下,葛振山的身体渐渐地恢复起来。
又经过几天休养,葛振山的身体完全康复了。这一天,葛振山吃完饭,他眼含热泪告别了高贞夫妇。临走时,他仔仔细细地看了看那件用来给他送饭的黑陶罐,深情地说:“我要去打鬼子了,你们等着我的好消息!”说完葛振山给高贞敬了一个军礼,转身下山去了。高贞目送着葛振山的背影,抱着黑陶罐心潮澎湃,从背着葛振山到家养伤,到眼前消失的壮士,他好像看到了葛振山在和小鬼子拼杀,想到了胜利的那一刻。他祈祷着葛振山的胜利归来。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这个普普通通的黑陶罐,有谁会想到它凝聚的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和那段难以忘怀的鱼水深情。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7-26 14:48: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地雷战中的红“玉兰”
下一篇: 一封80年前的新婚贺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