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藏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出版了大量书籍,创办了很多机关刊物,它们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战斗的武器。在位于镇江句容城东南茅山风景区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内,收藏着抗战时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本《毛泽东选集》是1945年7月由苏中出版社在江苏宝应出版的,在我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的五卷本,这是第二部《毛泽东选集》。这个版本代序的标题为《论毛泽东思想》,在众多《毛泽东选集》版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一词。”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说。
记者注意到,这本《毛泽东选集》小32开、124页,封面印有毛泽东正面免冠木刻像。翻开此书,共收序1篇、文11篇。卷首辑录了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18人有关毛泽东思想2万多字的论述,用以代序,题为《论毛泽东思想》。11篇文章中,有6篇是晋察冀日报社版《毛泽东选集》中有的,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等,其余5篇,包括《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讲》等都是新增加的。
这本《毛泽东选集》由时任中共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俞铭璜策划和主编,原计划出版2万册,由于战争以及苏中出版社机构和人员变动等原因,第一卷只出版了两三千册。
第四十五期《火线报》,收藏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在位于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收藏有几份油印的《火线报》。“新四军挺进苏南后,为了宣传中共政策以及新四军抗日活动等,出版了一系列的报纸和刊物。《火线报》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机关报,日常工作由宣传科负责。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统一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1940年6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罗忠毅奉命留在江南,与廖海涛一起率新二支队坚持茅山地区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二支队编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继续出版发行《火线报》。1944年10月,中共苏皖区委以《火线报》人员为基础,创办了《苏南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向记者介绍。其中第四十五期《火线报》上刊登的《双十节诞生新的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阶段 分裂妥协造成革命失败》《今日必须团结抗战到底》等文章,向国内外宣示抗日主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43年11月22日出版的《拂晓报》,收藏于新四军纪念馆。
位于盐城市建军东路的新四军纪念馆收藏有多份《拂晓报》,这是在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的领导下创办起来的,彭雪枫题写了报头,并撰写创刊词。报纸为什么定名为“拂晓”呢?彭雪枫在创刊词中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1938年9月29日,《拂晓报》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刊,抗战时期广泛流传于豫皖苏边区。洪泽湖西畔的大王庄在抗战时期曾是中共淮北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署、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当年,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部队驻扎在大王庄时,留下了三件‘抗日法宝’——《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
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
1943年出版的《拂晓杂志》,收藏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记者看到了1943年4月出版的《拂晓杂志》(第一卷第一期)。由于年代久远,杂志已经泛黄,页面也稍有破损,尽管如此,依然清晰可见精美的封面图片。馆长吴先斌告诉记者:“《拂晓杂志》是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机关刊物,新四军军长陈毅为《拂晓杂志》题写了刊名,并且亲自题词:‘领导学习,组织学习,应该是《拂晓杂志》最具体而实际的政治任务’。”
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期《拂晓杂志》,发表了任弼时的《关于几个问题的意见》。这篇文章出自任弼时此前的演说。为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当时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任弼时,多次论述转变党的工作作风这一重大问题。“1943年1月,任弼时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几个问题的意见》长篇演讲,他提出,‘抗战以来,边区的环境变化了,任务也变化了,而我们的许多干部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它,还没有抓紧当前的中心工作,转变我们的领导作风,却仍然继续采用老一套的办法,这就需要我们今后来一个大大的转变’。任弼时还从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对转变党的工作作风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
徐笑奇使用的皮箱,收藏于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纪念馆收藏着一只“400反间谍小组”成员徐笑奇使用过的皮箱。1924年,徐笑奇出生在浙江德清县一个富裕的家庭。1941年1月,她参加了新四军,后在组织安排下加入“400反间谍小组”。这个小组是中共浙东区委书记、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和何克希司令员决定成立的,主要任务是潜伏在驻扎宁波的日寇宪兵队内,负责搜集情报、营救战友、筹集经费、采购药品及转送紧缺物资至前线。组长是周迪道,化名朱人达,作为日军密探潜伏在宪兵队思想课。徐笑奇化名徐国芬,与朱人达假结婚,扮作朱家太太。1944年底,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准备了一批火药,需运送到四明山,上级将运送任务交给了“400反间谍小组”。由于日伪严密封锁,要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难于登天。
机会出现了!日本宪兵队特高课课长木场想去上海游玩,周迪道表示愿意陪同,并承包来回费用。周迪道和徐笑奇借此顺利来到上海,并取到火药。他们买了一只手提皮箱存放火药,并将衣服盖在上面。回宁波那天,日本宪兵对火车站进站旅客进行检查,周迪道急中生智,将皮箱塞到木场手里,说:“请你帮我把箱子拎上车吧!”日本宪兵看到木场就敬礼,于是箱子免于检查就上了车。中途再次检查行李时,宪兵再也没有过问“木场的皮箱”。就这样,一箱火药被顺利带回宁波,并送到四明山浙东游击队手里,“400反间谍小组”奇迹般完成了任务。2012年徐笑奇逝世后,其子女于2015年9月4日将皮箱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
纪振纲招待陈毅的茶杯,收藏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收藏着一只纪振纲招待陈毅的茶杯。纪振纲是湖北英山人,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时代曾任黎元洪秘书,当过冯玉祥的军事参谋。后因内部倾轧,转而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在茅山开办茅麓农林场(俗称茅麓公司),出产茶叶,成为茅山地区一位颇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抗战爆发后,纪振纲收容淞沪会战散落的士兵,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自卫团。自卫团武器精良,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
当时,新四军东进苏南,要想在敌后生存下来,并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就要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而在这片地区,纪振纲的势力最大。为了说服纪振纲共同抗日,陈毅“三顾茅庐”,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解新四军的游击策略。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纪振纲了解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抱负和抗日主张。鉴于纪振纲的威望和影响力,日军千方百计胁迫他出任伪职;国民党为了反共,也极力拉拢他。这些都被纪振纲一一严词拒绝。纪振纲的强硬态度,引起了日军不满。于是,他们联合汉奸设局,逮捕了纪振纲,并让他交出茅麓公司。危难中,纪振纲侥幸逃脱,前往上海避居。临行前,他将手下300多人的自卫团和200多支步枪、30多挺机枪、迫击炮等装备,全部交给了新四军。他的所作所为,为新四军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统一战线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主要法宝之一,这只茶杯,就是陈毅在苏南地区成功开展统战工作的历史见证。”周再兴说。
惠农银行壹圆币,收藏于溧水博物馆。
位于南京溧水天生桥风景区的溧水博物馆,收藏有一张惠农银行壹圆币。记者看到,正面主景是河、桥,河两侧有瓦房、树木,河上空有飞鹰,呈现出江南农村画面。四角有大写“壹”字。背面的背景为杭州六和塔,左侧圆圈内是“壹圆”,右侧圆圈内是阿拉伯数字“1”。下部印有“代币券”及“1940”字样。
据原溧水县博物馆馆长吴大林介绍,1942年,苏南抗日根据地在苏南丹阳延陵镇成立惠农银行,当时惠农币的印刷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上海请了技术人员来设计钞票版面,设计完成后,由江南财经处通过上海地下党的关系缩微和制版。第二种是,将另一种边币改制成惠农币。这种惠农币,不是惠农银行印刷的,而是把另一个边区银行已经印好的边币,由惠农银行加印“惠农银行”四个字。溧水博物馆收藏的钱币就是由1940年印制的“惠农银号流通券”改制而成,它加盖了“惠农银行”四字,票面右上角有一毛体“大”字。目前,这种惠农银行壹圆券仅发现一张,十分珍贵。
林晖写给父亲的家书,收藏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还收藏有林晖烈士写给父亲的一封抗战家书。一张泛黄的纸上,用钢笔正反两面书写,密密的字迹清晰可辨。据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陈列保管部王晓蓉介绍,林晖是江苏丹徒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随部队转战南北。1945年5月,新四军在粟裕率领下一路南下,到达安徽广德、郎溪地区,驻军休整,蓄养精力,为挺进浙西做准备。林晖在这里给父亲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劝父亲“不要把国民党、蒋介石、中央军放在脑子里转,靠他们是靠不住的,今天中国的抗战反攻,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地方军、民兵基干队、扩(广)大老百姓来担任反攻任务……”
1945年9月,林晖烈士在浙江吴兴攻打日伪军据点时壮烈牺牲,这也成了他寄回家的最后一封信。2007年,林晖的弟弟林友夫将这封信捐赠给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牺牲战士紧握的子弹,收藏于新四军纪念馆。
在新四军纪念馆,收藏有一颗牺牲战士手中紧握的步枪子弹。1943年春,日军在对苏北盐阜区第二次大扫荡过程中,在盐阜区抗日根据地中心腹地——陈集安了一个据点。为了反击日军扫荡,新四军三师八旅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拔除陈集据点。3月25日晚10时,战斗打响,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张爱萍任总指挥,二十三团担任主攻,旅特务营配合,二十一团、二十二团及地方部队打援,激战至26日上午10时,全歼守敌80余人。这次战斗创造了敌后平原攻击战与歼灭战的光辉战例。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9-21 10:45: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军博文物连连看:叶挺的指挥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