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军博文物连连看:叶挺的指挥刀
2022-09-21 15:56:32  来源:前线杂志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其中包括飞机、大炮、舰船、导弹、枪械、弹药、冷兵器、勋章、证章、印章、钱币、陶器、瓷器、器具、服装、旗帜、文献、笔记等各种文物18.4万件,一级文物1793件。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代军事文物,主要有:秦兵马俑、西汉铁铍、汉代钩镶、隋铜虎符、元至正十一年铜铳、明洪武五年碗口铳、明洪武十年铜铳、明东司房锦字号象牙腰牌、明王忬象牙腰牌、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太平天国铁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战袍、“镇远”舰铁锚、金陵机器局造铜炮等。

  再一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文物,主要有:叶挺北伐战争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贺龙的狮钮印章、红军的第一部电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周恩来的红星奖章、泸定桥铁索、贺龙题写的“兴盛番族”锦幛、黄土岭战斗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杨靖宇的印章、左权的转轮手枪、八路军军工部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投降时呈缴的战刀、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黄继光的朝鲜金星奖章、王海驾驶的米格15战机、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U2飞机等。

  我们今天首先在这里介绍的,是北伐名将叶挺使用过的指挥刀。

  叶挺于 1896年9月10日,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上过私塾, 1912 年16岁时考入广州陆军小学,1917 年21岁时,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1919年23岁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等。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同年12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在广东肇庆西江畔的“阅江楼”正式成立,叶挺担任团长。这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1926年1月,更名为第四军独立团。也就是在这时,叶挺有了这把指挥刀,并带着它率部北伐。

  叶挺使用过的这把指挥刀,长约100厘米。经过时间的洗礼,刀鞘已生锈,而刀锋依然闪亮。刀把是由铜和玉合制的,镌有精美的梅花图案。现在这把刀虽然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台上,但似乎仍在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叶挺带领他的独立团将士们,浴血北伐的壮志与荣光。

  当时的阅江楼,成为独立团团部,不仅挂着“国民革命第四军独立团”的牌子,而且大门两侧,还有两块牌匾:“党纪如铁”,“军令如山”。

  独立团组建半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时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军事负责人的周恩来,来到独立团为将士们送行。除了叮嘱他们要加强党的领导、奋勇杀敌,还专门与叶挺相约:“饮马长江,武汉见面!”

  因为独立团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叶挺独立团”。全团有20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虽然刚刚成立不久,但纪律严明已名声在外。独立团要求各级军官和士兵,严格执行“三不”:“不拉夫、不扰民、不筹款。”军官做到“无三金”:“没有金戒指、没有金牙、没有金丝眼镜。”

  1926年5月上旬,叶挺率领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前线。在历时半年的北伐战争中,叶挺以其多谋善断、指挥高超、身先士卒的卓越军事指挥风范,带领全团击溃了吴佩孚主力,摧城拔垒,屡建奇功。因此,他指挥的独立团和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两湖人民誉为“铁军”,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叶挺又先后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全国抗战时期,叶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长达五年。1946年4月8日,不幸空难去世。

  1926年,叶挺在回肇庆老家探亲时,将随身携带的指挥刀留存家中。叶挺的原配夫人黄春,将这把刀视为叶挺的化身,一直妥善珍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二军征集军史文物时,黄春把叶挺的指挥刀献了出来。后通过广州军区,于1959年移交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看着这把指挥刀,我仿佛看到了叶挺英姿勃发的身影。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还坐了国民党5年的大牢。只可惜,在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中丧命,年仅52岁。

  想一想,成千上万个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哪个不是如此?很多的人,只有20岁、30岁,就把热血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和战场的焦土中。历史将会铭记他们的功绩,后人将会敬仰他们的雄风,为了民族复兴,继续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9-21 15:59: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听这些抗战文物讲述峥嵘岁月

下一篇:【视频】《延安火炬》——日本投降日延安不眠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