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是抗日战争时期战地记者柳朝琦使用过的采访挎包,现收藏于山东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这个朴素的采访包是由灰色粗布缝制而成的,包面用细线勾了一个“标准的”的五角星。包内还缝了一个小口袋,上面写有“抗日救国”四个黑色毛笔字。布包上,依稀可见血染的痕迹。79年前,柳朝琦牺牲时,就挎着这个布包。
柳朝琦烈士的采访挎包
1943年12月4日,22岁的柳朝琦,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颠簸在去战场采访的路上。别看他年纪小,但当时已经参加革命五年了。
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时,柳朝琦才16岁。那年年底,日军在他的家乡河南省清丰县烧杀抢掠,上千无辜群众失去生命。当时还在上中学的柳朝琦,用小刀在教室墙上刻了一行大字:“打倒日本鬼子!”半年后,他加入了清丰县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来,又凭借良好的文字功底,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
柳朝琦烈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说,一大批像柳朝琦这样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投身到报社,发展壮大了报社,使其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重要力量。
王润泽: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除了有形的战争外,还有在舆论战场上看不见的硝烟。这也是一种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39年,就在华北和华中两个敌后根据地,小型报纸就有700多种。这些报纸一方面教育发动了群众,积极进行抗战。另外也打击了敌人,成为抗日战争当中另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战火中与报纸共同成长的柳朝琦,采写新闻已颇有经验。他的同事、战友吴振全老人曾回忆,为了能够获得一手的新闻,哪儿的炮最响,哪儿的战斗最激烈,柳朝琦就往哪儿钻。
吴振全:迫击炮那个炮弹皮子一下子穿透了棉裤。互相提醒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能让敌人说是胆小鬼。
柳朝琦烈士在《卫河日报》工作时期亲手刻版印制的报纸
即使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柳朝琦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从没停止采访报道的脚步。1943年的那个冬日,报社接到上级通知:12月4日,八路军某部集中兵力围歼盘踞在滑县白茅地区的汉奸孙步月部,速派记者到战地采访报道。年轻的柳朝琦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挎上采访包就出发了。
讨伐汉奸孙步月的战役打得很激烈。八路军很快就攻克了十余个据点,来不及清扫战场,立刻转向进攻其他据点。残余的日伪军龟缩在战场附近的破庙里,发现了正追赶大部队的柳朝琦。其实,那天柳朝琦穿了便装,但绣着五角星的挎包还是让已成惊弓之鸟的敌人紧张起来,他们将枪口对准了柳朝琦。此时,敌人在暗,柳朝琦在明。一声枪响,鲜血喷涌,柳朝琦的胸部中弹了。采访包也瞬间被洇红了两片。为了不让包里的机密文件和介绍信落入敌人手中,他强忍着疼痛,将文稿撕碎,一口一口吞进嘴里。又是几声冷枪,柳朝琦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战友发现他时,他嘴里还有带着血沫子的纸张,没嚼烂。
柳朝琦撕碎机密文件,吞入肚中
吴振全老人回忆,这之后,他养成个习惯,每次随军完成重大任务,都要把采写的稿件读出来。他想让九泉下的柳朝琦也能听到每一次胜利的消息。
吴振全:很可惜,如果他不牺牲,活到现在,那他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日寇侵国土,怒气冲肺腑。好汉不怕死,慷慨捐头颅。”这是柳朝琦成为记者第一天在日记里写下的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说,抗日战争时期,万千青年在战场上成为优秀记者,不幸的是,他们当中许多人和柳朝琦一样永远长眠在了战场。
王润泽: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斗的时候就是战士。战斗的空闲又拿起笔来,写文章,以笔为枪打击敌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一共牺牲了多少新闻工作者?现在只能通过公布的材料,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有统计的也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单位。比如山东的《大众日报》牺牲了500多位,像《晋察冀日报》牺牲了34位,还有比如《新华日报》华北版牺牲了57位。简单粗略的统计,整个抗日期间,我们牺牲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可能就在千人左右了。
“如果你没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的永恒格言。此刻,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抗日战争期间几位牺牲的新闻工作者记录下的瞬间:
《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方大曾: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方大曾
《新华日报》记者何云: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子弹,一张报纸、一条消息,对于革命战士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敌人就是打击。所以愈是战斗艰苦紧张,愈不能停版。
《新华日报》记者何云
《晋察冀日报》特约记者雷烨:你们走近战斗,你们走近炮火!走吧!你们去了,后面就来了!
《晋察冀日报》特约记者雷烨
今天,面对这些用信念、热忱和勇气写就的文字时,我们仍旧心潮澎湃。这些胸怀理想、信仰坚定、“笔杆与枪杆共舞”的新闻战士,记录了历史,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民族精神的守卫者。
李宇燕:我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李宇燕,我出生于1998年。柳朝琦烈士牺牲的时候年仅22岁,我们年龄相似,但境遇却大不相同。正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柳朝琦烈士以笔为枪,跟敌人斗争,今天,我也要讲好革命先辈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记住那段历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2-08 10:45: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