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31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致女儿的家书
又环儿:
你的信早就收到了,因为事情太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给你回信。想你一定早就盼望我的回信了吧?
听说你是在长春学习,远是远了点,可是为了根据工作的需要,也只有听从组织调配,否则就不能算完全服从组织分配了。组织性是完成革命工作的先决条件,也只有放弃个人打算才能树立组织观点。又环!我希望你一心一意为革命前途着想,全心全意的学习,不要想家,那里的组织就是你的家,我们的“家”也就是组织的一个成份(分),我们没有什么私有财产,一切都是组织的。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组织的,这样你就可以体会组织对你的亲密关系了,就不会再像第一次离家那样的孩子气了。又环!你说对吗?我想不会错的。事实上你也跟那时候不同了,因为你今天已经是党的后备军了,努力学习吧,党在需要你。
我的身体最近又不大好,这是不堪想像(象)的事,希望你多多注意健康,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记住,不要忘了,你的胃不好,要注意饮食,千万千万,希望你健康!
安静
五二年十月十七日
▲1952年10月17日,安静致女儿胡又环的家书。
安静(1912—1953),河北唐山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今湖北美术学院)毕业,1931年在艺专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她任中共武汉特委艺专支部及艺专共青团支部负责人;抗战初期在武汉抗日妇女战时工作团工作。1949年5月,安静到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联络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创建了武汉工农速成中学,任该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她于1953年病逝,享年41岁。
胡进吾(1901—2001),湖北省谷城县人。1919年,他在北京求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第八、九届组织干事。1930年,胡进吾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此后相继在湖北省立六中、二中及湖北恩施高中任教,同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5月,任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新中国成立后,胡进吾曾任职武汉市教育局,后历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第三、四届副秘书长等。他于1973年离休,2001年病逝,享年100岁。
胡又环,1936年5月生于湖北武昌,1949年3月入伍参加革命,先后在江汉解放区江汉公学、湖北军区司令部机训队、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文工团、孝感地委工作队等单位学习和工作。1952年9月,她在中央军委长春机要青年干部学校(793部队)学习半年,1952年9月至1953年6月在中央军委机要青年干部学校、中央机要局北京香山青训队学习。1953年7月至1959年8月,任政务院(国务院前身)办公厅机要处译电员、“二机部”机要处译电员。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4年9月至1972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编辑部编辑。1972年10月至1979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宣传组干事。1979年3月至199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任教,为副教授。其间,于1990年2月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部客座教授。1992年7月离休。
▲胡进吾、安静夫妇与子女们(后排右一为胡又环)的合影。
这封家书是1952年10月17日安静写给在长春学习的女儿胡又环的。安静和丈夫胡进吾都是早年入党的老革命,他们的女儿胡又环也在13岁时就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在长春、北京学习和工作。安静写这封家书的目的就是告诉女儿要服从组织分配,不要想家,并特别在信中指出:“我们没有什么私有财产,一切都是组织的。”表现出一位老党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思想境界。
▲1952年底,胡又环于长春留影。
在安静写给女儿胡又环这封不长的家书中,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却在字里行间多有体现。比如:“想你一定早就盼望我的回信了吧?”语言平淡却饱含温情。紧接着下面就说工作的地方虽然离家较远,但一定要服从组织分配,“否则就不能算完全服从组织分配了”,并说道:“组织性是完成革命工作的先决条件,也只有放弃个人打算才能树立组织观点。”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真实体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我希望你一心一意为革命前途着想,全心全意的学习,不要想家,那里的组织就是你的家”这一句成为这封家书的重要表达,并突出了“一切都是组织的”这一“中心思想”。“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组织的,这样你就可以体会组织对你的亲密关系了”,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紧接着又写道:“又环!你说对吗?”从这句温情款款的话语中展现出一位母亲的生活智慧,她对女儿不是说教,而是像朋友之间谈心一样,循循善诱。在最后,安静鼓励女儿道:“你今天已经是党的后备军了,努力学习吧,党在需要你。”并且不忘提醒“希望你多多注意健康,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记住,不要忘了,你的胃不好,要注意饮食”。
这封家书既包涵着一名老党员很高的政治觉悟和站位,又充满着伟大的母爱光辉,读后让人心生敬意。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5月26日 总第3988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7-23 10:45: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它曾为我军炸开胜利之路——我军在战争时期使用的手榴弹
下一篇:刘伯坚家书:投身革命舍小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