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缅怀黄埔抗战英烈
2017-06-16 15:56:31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智轩  点击:  复制链接



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三期集中训练队第八中队毕业合影

  九十三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大力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当时,全国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抱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广州黄埔,他们本着“亲爱精诚”的精神,高唱“怒潮澎湃”的校歌,同场操练,同窗切磋,在黄埔精神的熏陶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起锻炼成长。黄埔军校培养了诸多军事、政治人才,一批批革命军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迁往成都,成都分校即原第三分校并入成都本校,而改设第三分校于江西瑞金。除成都本校外,共有九所分校。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九所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名为第一分校,并迁往陕西汉中。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早已停办,民国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湖南武冈。第三分校成立于江西瑞金。第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改名。第五分校成立于昆明。第六分校成立于南宁,原为南宁分校。第七分校成立于西安。第八分校成立于湖北均县。第九分校成立于新疆迪化。

  抗战期间的各地分校设备规模,均较扩大,西安的第七分校,尤为突出,各地青年学生在第七分校受训的,有25000多人,学员也有10000多人。其次是第四分校,青年学生受训为军官者有15000余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为抗日救国牺牲奋斗的伟大表现。

  抗战期间,长江以北的分校有第一、第七、第八、第九四个分校,第一分校训练毕业学生7385名,毕业学生(短期各班队学员)7413名。第七分校训练毕业学生25015名,毕业学员10927名。第八分校训练毕业学生2289名,毕业学员3442名。第九分校地处边疆,情况复杂,训练毕业学生1044名。

  抗战期间,长江以南分校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五个分校,第二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5004名,毕业学员(短期各班队学员)9513名。第三分校训练毕业学生7430名,毕业学员5961名。第四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5373名,毕业学员5079名。第五分校训练毕业学生6540名,毕业学员2480名。第六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0813名,毕业学员7081名。

  在抗战时期,有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军职,指挥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全国各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由黄埔师生统领的国民党中央军以及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主力军。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黄埔师生是中国战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活跃在抗战最前沿,牺牲也最大。时任基层军官的历届黄埔毕业生众多,为国尽忠殉难者更是难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从黄埔军校走出的著名抗战英烈和高级将领多达200余人为国殉难。在历次重大战役、会战中,无数黄埔师生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救民,他们是抗战的中坚力量和民族精英。

  (一)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进攻上海闸北租界。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就地奋起抵抗,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次日,第19路军通电全国,坚决抗日,誓死保卫国土。南京黄埔军校官生积极响应,发起声援游行等活动。2月14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兼第87师师长,率所部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独立炮兵第1团山炮营增援上海。在这支唯一的援军中,主要军事将领多出自黄埔军校。军长张治中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俞济时、李延年、王敬久、宣铁吾、宋希濂、孙元良、李杲、钟彬等均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们成为最早参加抗战的一批黄埔官生。

  这次典型的以弱抗强、以寡敌众之战,中国军队各部在民族大义感召下,并肩战斗,作出了巨大牺牲。此役之惨烈、牺牲之巨大实属罕见。警戒浏河地区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1个连及少数义勇军,在登陆日军强大炮火和步兵攻击下,抗击众敌,顽强坚持,大多数牺牲。张治中所率领的第5军“计官长(排长以上军官)阵亡83名,受伤242名,失踪26名;士兵阵亡1533名,受伤2897名,失踪599名;合计5380名”。许多黄埔同学在殉职前,写下了决心誓死保卫国家的遗书,报国壮志气贯长虹。第87师第259旅第517团(团长张世希,黄埔1期)在3月2日的一天激战中伤亡近千人,牺牲1名营长、2名连长、2名连附、6名排长,大多数是黄埔军校毕业生。

  此役中牺牲的出身黄埔军人的连、营、团职军官主要有:

  朱耀章,又名耀彰,自号雪僧。浙江浦江人。1901年出生于画家家庭。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87师第259旅第517团第1营营长。他代表全旅188名官佐向国民政府请缨,获准后进发上海,2月18日接替第19路军部分防务。2月20日,日军发起进攻,他率全营官兵迎战,与日军进行肉搏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3月2日,第517团移防娄圹镇,他率第1营驻守朱家桥。日军以优势兵力猛扑,阵地被截成数段。战斗从拂晓打到近黄昏,朱家桥左翼被敌突破,部队奉命突围。朱耀章身先士卒,直扑日军阵地,身中7弹,壮烈殉国。遗体安葬在南京灵谷寺烈士墓。196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朱耀章在牺牲前两天作词《月夜巡视阵线有感》,后半阙是:“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上寿只百年,无须留连,听其自然!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深情表达了一个爱国黄埔军人誓死抗战的壮志豪情。

  马聪, 湖南湘潭人。190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长。1932年2月22日,牺牲在上海江湾、庙行间。

  伍子宪,湖南石门人。190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7师第261旅第11连连附。1932年2月22日,牺牲在上海蕴藻滨。

  张超,湖南嘉禾人。1903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7师第261旅步兵团连长。1932年2月22日,牺牲在上海蕴藻滨。

  雷翼龙,四川璧山人。1903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3团第1营3连连长。1932年2月22日,牺牲在上海蕴藻滨竹园墩金家木桥。

  邹冠雄,广东东江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3团第1营3连连附。1932年2月25日,牺牲在上海庙行。

  李富德,四川隆昌人。1908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1营2连连长。1932年2月下旬,牺牲在上海庙行。

  云昌绵,广东文昌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1营2连连附。1932年3月1日,牺牲在上海江湾、庙行间。

  云昌藩,广东文昌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19路军第78师第155旅第1团第1营1连连长。1932年3月1日,牺牲在上海江湾。

  汤皋,浙江天台人。1903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87师第261旅第521团副团长。1932年3月1日,牺牲在上海江湾。

  此外,还有多名刚从军校毕业的排职黄埔军人在此役中牺牲。这些英烈,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最早的一批黄埔军人。

  (二)1933年长城抗战

  这年3月4日,日军以8万兵力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指挥中国军队20余万人,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从本年春开始的长城抗战,由黄埔第1期毕业生黄杰、关麟徵、刘戡统领的中央军第2师、第25师和第83师北上增援。从3月至5月,中央军在古北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对峙两个多月,是长城抗战中时间最长、战事最酷烈、对时局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时有报纸评论:“古北口之战是黄埔军魂再现,是中华民族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颂歌。”

  此役中的黄埔第1期毕业生指挥官有:第2师师长黄杰,第25师师长关麟徵,第83师师长刘戡,第2师第6旅旅长罗奇,第25师副师长兼第73旅旅长杜聿明,第25师第73旅旅长梁恺,第25师第75旅旅长张耀明,第2师第4旅旅长郑洞国。还有曾任黄埔1期区队长的第2师副师长惠东升,在古北口血战中负伤的黄埔第3期毕业生、第25师第145团团长戴安澜等。

  牺牲在长城抗战中的著名黄埔军人是王润波,字启大,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县)汉丰镇西津坝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7军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上校团长。1933年3月初,奉令由徐州北上,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3月12日,攻占潮河北岸高地。在短兵肉搏中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尸骨无存。年仅28岁。国民政府追晋陆军少将。1987年4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润波为革命烈士。

  (三)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这是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首次大规模对日作战,有许多黄埔军人参战和牺牲,仅营职以上黄埔军人为国捐躯者,就有30余人。此役,以中国军队的败退而结束。参加会战的全国各地部队蜂拥在撤出上海的道路上,胡宗南(黄埔1期)于11月20日致函戴笠(黄埔6期)称:“黄埔部队多已打完,无人支撑,其余当然望风而溃。”由这个侧面也可看出黄埔军人的英勇作战与巨大牺牲。

  上海罗店、杨行等地是会战初期争夺最激烈的战场,统军者正是黄埔系“大哥大”人物胡宗南。他指挥的第1军奉命驰援淞沪战场,在杨行初接敌,即展开血战。淞沪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长到第1军督战,留下了如此记录:“该军已补充兵员四次,接防换防五次,总算能顶住。第1师旅长先后伤了3个,团长先后死伤5个,全师连长除通信连长外,余均伤亡换人。”胡宗南率部白天隐蔽在竹林村庄,任敌机投弹扫射,不轻易出击,如此“守多攻少,反可持久”,硬是死守阵地逾一周。

  8月23日清晨,日军6架飞机飞至罗店上空轰炸,投掷硫磺弹,并以步兵3个联队向罗店发起攻击。为迎战日军坦克,第18军第11师第66团团长胡琏(黄埔4期)组织了由18人组成的敢死队,他们身绑集束手榴弹,扑向日军坦克,拉动导火线炸瘫坦克,用火力封住进攻路线。攻击部队相机出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一昼夜打退日军10多次进攻。

  第67师师长李树森(黄埔1期)被敌机扔下的炸弹炸伤右臂,副师长黄维(黄埔1期)代理师长,前赴后继,率部继续抵抗日军。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黄维率部苦守7天,打到最后,所部3个团长,1人战死,2人重伤,师部仅留下了1个电报员,文书、炊事员都拿枪冲上了战场。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1个团也凑不够。

  罗店争夺战历时37天,战况惨烈。中国军队夺回罗店达13次,牺牲营长以上军官24人,歼灭日军近万人。罗店,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面对巨大的伤亡,曾任第3战区司令官的冯玉祥万分悲痛地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地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后很快就被熔化了!” 经10多次的拉锯战,原来繁华的罗店古镇荡然无存,街区成一片瓦砾,数年后仍是市面萧条,直至解放前夕还没能恢复。

  此役中牺牲的黄埔军人主要有:

  黄梅兴,字敬中,广东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1896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时任第72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14日,开战第二天,这天仅黄梅兴所率第264旅就伤亡1000余人。中午,为尽早攻入日本海军司令部,旅长黄梅兴将自己编入敢死队,在战斗一线冲杀。下午,在进攻日军于上海爱国女子大学固守的堡垒时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1岁,成为淞沪抗战中首位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57年,平远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新建烈士陵园,把黄梅兴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

  蔡炳炎,字絜宜,别号孑遗。安徽合肥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第1期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时任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奉令于上海罗店阻敌。他在战前表示决心说:“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进生退死,不得畏避!吾辈有两条路,敌生我死,我生敌死!”8月25日,他率尖兵夜袭陆家宅,随后与日军增援部队激战,身先士卒,亲自督率1个营及特务排向日军冲击,展开肉搏战。在距日军阵地数百米之处身中数弹殉国,时年35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合肥市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以志纪念。第15军集团司令罗卓英回忆说:“我在罗店作战,赖诸将士用命,大战7天7夜,敌人进犯3次,3次都被我军击退。在第二次争夺战时,本军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潘壮烈殉国。今以诗记其事:三来三往力争持,十荡十决扫虾夷。淞沪风云罗店血,大书蔡李是男儿。”

  谢晋元,广东蕉岭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72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中校副团长。1937年10月27日至31日,率领第524团1营(加强营)“八百壮士”(实为450余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1941年4月24日晨5时许,被内部叛兵暗杀,时年36岁。国民政府追晋陆军少将,被誉为“八百壮士第一人”。

  路景荣,原名路精荣。190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郊区青龙乡丁庄村。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18军第98师第294旅少将参谋长兼第583团团长。1937年8月,奉令于上海宝山及狮子林炮台一线阻敌。他用电话向师长聂楚中报告:“师长,请放心,有我在,就有阵地在!”9月10日中午,在又一次暴雨般倾泻而来的炮弹爆炸中,路景荣倒在前线指挥所里,鲜血溅满全身,手中还紧紧地抓着电话筒。牺牲时年仅35岁。是役,该师官兵伤亡4960余人,其中营、连、排长200余人,军官几乎换了一茬。路景荣牺牲后,中日军队仍在僵持中争夺。京沪铁路沿线虽然遭到敌机轰炸袭击,但道路尚未阻断,路景荣的灵柩得以用军车护送回到他的家乡常州。9月25日,武进县政府公祭路景荣,各界人士共1000多人自发赶来参加。路景荣的遗体安葬在常州西部公墓。

  李友梅,号竹三。 广东五华县人。1908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毕业。时任第1军第1师第4团上校团长。1937年8月,率部由驻地徐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9月5日,在刘行、罗店、浏河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9月18日晚,在罗店与日军再次展开争夺战。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家乡人民为他建立一座亭台,以志纪念。

  杨杰,字子英,河北容县人。189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1军第1师第1旅少将副旅长兼第2团团长。1937年8月,奉命率部扼守上海西塘。战况异常惨烈,阵地数度易手,前沿呈“尸山”状态。10月11日晚,日军冲破阵地,上级询问杨杰战况,他坚定地回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言毕,亲率预备队向前冲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41岁。台湾忠烈祠有杨杰的牌位。1993年,国家民政部追授革命烈士。

  秦庆武,湖南浏阳社港镇人。1903年出生。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时任第70军第19师第113团上校团长。1937年9月23日,奉命率部开赴淞沪战场。10月3日起,在敌强我弱、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率全团官兵在大场以北、藻浜以南的万家牌楼一带与日军展开血战,击退日军的数次疯狂进攻。战至17日拂晓,全团1400余名官兵,仅存50余人,他也多处负伤,仍率领官兵死守阵地,3次从日军手中夺回阵地。最后,当阵地上仅剩下11名官兵时,他手握马刀冲出掩体,一连砍死4名日军。奋勇拚杀中,他再次负伤倒地,接着又被日军刺中要害,血染阵地,英勇捐躯,时年34岁。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宫惠民,字剑豪。广东曲江人。190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后入陆军大学深造。时任第4军第90师第270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奉命率部从贵州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担任攻击罗店东南一线日军的任务。战斗中,率全团与敌反复激战,攻占日军阵地。10月,因功升任第270旅旅长。旋奉命率部在嘉定县清水显一线阻击日军,多次率部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中,左臂中弹,仍裹伤坚持战斗。10月28日下午,在嘉定境内被日军飞机炸弹炸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1986年8月,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继光,安徽盱眙县(今属江苏)三界镇(今属安徽明光市)人。1897年出生。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时任第58师第174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于罗店重创日军。11月初,奉令赴青浦阻敌,血战4个昼夜,继而转守白鹤港,战至9日,所部几乎打光,他也中弹牺牲,时年34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汪化霖,湖北黄冈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时任第18军第67师第401团副团长。淞沪会战中,奉命掩护全团退出罗店,在金家宅附近坚守阵地。团长朱志席心情沉重地对汪说:“任务艰巨,希望你多坚持一点时间。”汪化霖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不敢预期,成仁我确有决心,不坚持到日暮,决不生还。”日军在飞机、大炮的连续轰击下,一再向金家宅进攻。1937年9月17日,汪化霖率部反复搏斗,终于坚持到黄昏,完成了任务。在转移中与敌遭遇中弹牺牲,时年32岁。所率领的1个排官兵也全部壮烈殉国。

  姚子青,广东平远人。1909年出生。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时任第18军第98师第294旅第583团第3营营长。在罗店外围的宝山县城,他率部抵抗日军陆、海、空军三方夹击,全营500余名官兵死伤惨重。苦守一周后,他率残部与攻入城区的日军肉搏血战,殉国前仍然拼力呼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全营官兵无一生还,壮烈殉国。姚子青时年28岁。凶暴的日军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所折服,在战后将中国战死者的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赞颂姚子青营“宝山保卫战”的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国民政府追晋姚子青为陆军少将。

  丘之纪,别号帛臣。广东揭阳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上校副总团长(职级同副师长)兼第5团团长。1937年5月,率部进驻青岛市郊胶州湾西部盐田区,与日军机智巧妙周旋。由于日本方面的大肆渲染,税警团入青一事陡然成为中日两国间的一件重大外交事件,双方为此交涉长达数月之久,成为抗战爆发前夕轰动中外的重大政治事件,税警团官兵的爱国行动也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团长丘之纪由此全国知名。1940年10月16日,毛泽东、朱德在电报中要求“利用一切机会对黄埔系军人进行统战工作”,指出:“这次苏北事件中,税警团未参加反共战争,而该团干部大半都是黄埔生。……这一切证明,我党我军中过去把黄埔生看作一个笼统的反共集团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有害的。”1937年10月28日,丘之纪奉令于上海刘家宅阻敌。11月2日,与敌激战肉搏,壮烈殉国,时年35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1991年12月11日,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继光,安徽盱眙(现属江苏省)人。1903年出生。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时任第74军第58师第174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率部在上海罗店保卫战中与日军激战。11月11日,在白鹤港附近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

  (四)1937年忻口、太原会战

  此役是平津失陷和淞沪会战开始之后,中国军队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第2战区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李默庵军的彭杰如师、刘戡师、陈铁师和李仙洲师(李、彭、刘、陈、李均系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以及刘茂恩、王靖国、郝梦龄、陈长捷等部,在山西忻口地区展开激战。1937年10月11日,日军集中20多架飞机、50多辆坦克、上百门大炮以及步、骑兵,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进攻。李默庵、王敬修、李仙洲等参加指挥作战。阵地反复易手,每一仗打下来双方都有1000多人战死。鏖战20余日,反复争夺,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部队,受到林彪(黄埔4期)、聂荣臻(黄埔教官)、徐向前(黄埔1期)等黄埔将领所率八路军的强力支援。八路军在敌后雁门关、平型关一带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坏敌交通线,伏击敌运输车辆,捣毁敌机场。第769团袭击敌阳明堡机场,烧毁全部敌机,有利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此役历时21天,歼敌2万余人,牵制了日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华北战斗中最有利的战局,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创造了歼敌逾万的抗战纪录。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两倍于敌伤亡的代价,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祺、旅长郑廷珍等殉职,师长李仙洲身负重伤。牺牲的著名黄埔将领有:

  刘眉生,字天嘏。贵州遵义人。1904年出生。1923年考入贵州省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毕业后投身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等职。1934年初,考入中央步兵专科学校校官班。193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14军第85师第253旅第510团团长,奉命随第14军入晋抗日,参加忻口会战,率部扼守忻口战场左翼洪山阵地。10月11日,日军开始向其阵地发动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在多次战局危急时刻,亲率卫兵巡视阵地,身先士卒参加战斗,多次击退日军集团冲锋。10月28日,日军再次集中兵力进攻,他上火线指挥作战。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张本禹,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黄埔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的胞弟。1899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毕业生。时任第13军第4师第12旅少将副旅长。曾率部支援傅作义部在百灵庙抗击日军。1937年8月,转战北平南口居庸关等处。旋奉令前往山西太原催运军火并负责押运。8月30日,在南口车站指挥卸运军火时,突遇日机轰炸。他不避危险,继续指挥卸运,被敌弹命中车厢,与卸车的官兵同时被炸殉国。时年38岁。10月,巢县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公葬张本禹于巢南银屏山麓。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五)1937年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展开了在上海之西保卫首都南京的作战。15万中国军队抗击20万日军精锐部队。卫戍南京的中国军队14个师(旅)中,黄埔军人指挥的部队占半数以上。第71军军长王敬久、第72军军长孙元良、第74军军长俞济时、第78军军长宋希濂都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所辖第87师(师长沈发藻)、第51师(师长王耀武)、第58师(师长冯圣法)及军校教导总队的主官等都是黄埔军校毕业。此役毙伤日军1.2万余人,中国军队突围撤退32144人。12月13日,南京陷落。众多黄埔军人牺牲,仅团职以上黄埔将领就有10余人,著名英烈有:

  万全策,字春豪。广西省苍梧县夜村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时任中央教导总队第1旅少将参谋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第1旅奉命防守紫金山工兵学校左侧及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自8日起,他协助旅长周振强(黄埔1期)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1日,战事最激烈时牺牲,时年35岁。

  朱赤,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1904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毕业。时任第72军第88师第262旅少将旅长。上海沦陷后,他奉命率部于1937年12月退守南京雨花台。12日晨,日军再次攻击,在阵地全毁的危急时刻,与敌肉搏,壮烈牺牲,时年33岁。全旅官兵无一生还,雨花台阵地随之失陷。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战烈士。

  易安华,字福如。江西宜春人。1900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宪兵科毕业。时任第71军第87师第259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随第87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第259旅旅长。11月,奉命撤离上海。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10日午后,日军第9师团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易安华率部与该师第261旅经过8个多小时的血战,全歼入城日军。在接下来的恶战中,他与第261旅参谋主任倪国鼎及本旅所剩30余官兵同时全部壮烈牺牲,时年37岁。江西宜春乡亲以灯草束身作衣冠冢,安厝烈士英灵于宜春城西北化成岩下。新中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高致嵩,字子晋。广西岑溪人。1899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时任第72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他率部在杀伤日军数百人后,因弹尽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阵地,时年39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姚中英,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189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时任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失利后,他率部退守南京。12月12日,日军用1个师团兵力攻击紫金山东的青龙山。为掩护其他友军,姚中英机智地率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了一条血路。激战中,姚中英身先士卒,辗转冲杀,连砍数敌,不幸身中数弹牺牲,时年41岁。其英勇抗敌的事迹在他的家乡广泛传扬。1940年,他的名字入祀平远忠烈祠。1957年9月,新中国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名字镌刻在平远县人民政府修建的烈士纪念碑上。

  刘国用,号剑豪。广东梅县人。1898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毕业。时任第74军第58师第174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敌激战3天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仍继续与敌激战。13日,因弹尽与数千将士在水西门外牺牲,时年39岁。

  雷震,原名汝勤。四川蒲江人。1901年出生。黄埔军校第2期炮兵科毕业,时改名雷震。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调南京,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12日下午,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黄埔1期)率主力撤离,雷震奉命率部留守。13日,掩护军民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突围,与连长雷天乙等上最后一节车厢殿后。时日机空袭,将列车炸断,火车头拉着前面车厢开走,雷震下车指挥官兵抗击日军,力战阵亡。1938年9月,国民政府追晋陆军少将。家乡人将其英名入祀蒲江忠烈祠。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华品章,字荣衮,后改希平。四川西昌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毕业。时任第88师第262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抗击日军。11月底,撤至南京整补备战,驻守雨花台阵地。12月9日,随部先后击退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后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战况激烈。12日下午,他在拼杀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1939年8月,国民政府追晋陆军少将。

  (六)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先后出动31万余人赴缅作战,其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1.2万余人,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其中5700余人伤亡,近一半黄埔军官伤亡。此役中殉国的13位少将(含追赠)以上的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中,戴安澜、胡义宾、凌则民、柳树人、闵季连、李竹林、张剑虹、李颐、唐铁成等9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戴安澜,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1904年出生。安徽无为县仁皋乡风和村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曾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他任第5军第200师少将师长,率部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3月7日,抵达同古,打响了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战——同古(东瓜)保卫战。第200师与数倍于己之敌激战,戴安澜立下遗书,誓与战地共进退。击毙日军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第200师收复棠吉,浴血奋战,屡建奇功。5月,因上级指挥失误,缅甸战局急转直下,中英联军实行总撤退。远征军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后,被迫撤退回国。5月18日夜,第200师在撤退途中通过细摩公路时,在缅甸北部科郎地区密林中遭遇日军伏击,戴安澜在混战中身负重伤。5月26日,在翻越野人山对日作战的缅甸孟密特之北,戴安澜因伤不治牺牲于朗科茅邦村密林,时年38岁,成为“中国远征军将领中殉国第一人”,也是中国远征军中牺牲职级最高的将领。戴安澜的卓越战功和爱国壮举,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中将。10月29日,美国政府为了表彰戴安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同盟国友军一员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向其颁授懋绩勋章。戴安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胡义宾,江西兴国人。190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时任第5军第96师副师长。1942年3月赴缅甸对日作战;6月,在缅甸埋通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国民政府追晋陆军少将。1983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还有第5军少将高参张炎(黄埔3期)、第5军第200师第599团团长柳树人(黄埔5期)、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闵季连(黄埔5期)、第66军新编第29师第87团团长陈海泉(黄埔6期)、第5军第96师第288团团长兼腊戍警备副司令凌则民(黄埔6期)、新编第6军预备第2师第5团团长李颐(黄埔6期)、远征军兵站部参谋长兼滇缅警备司令李竹林(黄埔7期)、装甲师师长冯子扬(黄埔11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七)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初,日军调集6个师团约10万以上兵力,进犯湘鄂西。常德会战开始。许国璋、彭士量、孙明瑾3位师长和叶迪、柴意新2位团长等及一批黄埔毕业生为国殉职。

  彭士量,湖南浏阳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73军暂编第5师少将师长。1943年11月,参加常德会战,率部固守石门。11月15日,同敌血战时被日机炸亡,时年38岁。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中将。1985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明瑾,江苏宿迁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时任第10军预备第10师少将师长。1943年11月,率部参加常德会战。12月1日,在常德赵家桥与日军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8岁。葬南岳忠烈祠公墓区。国民政府追晋中将。1956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柴意新,四川南部人。1898年出生。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时任第74军第58师少将参谋长兼第57师第169团团长。1943年12月,率部参加常德会战。3日,在全团仅剩12人、弹药告罄时,仍临危受命,率部掩护师长余程万(黄埔1期)突围,壮烈牺牲,时年45岁。1944年9月8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还有第10军预备第10师参谋长代师长陈飞龙(黄埔3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八)中共军队牺牲的著名黄埔军人

  左权,字叔仁,曾用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赴苏联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36年,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1937年,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他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太行山区反“扫荡”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40年,协助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了被称为“反扫荡模范战斗”的黄崖洞战斗。1942年6月2日,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村附近率部对日军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他是中共军队在抗战时期牺牲职级最高的将领,后被评为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

  赵尚志,辽宁省朝阳人。1908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北伐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州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创建珠河抗日游击队和哈东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等职。1938年初,任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在同日军激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壮烈牺牲,时年34岁。

  赵一曼,字淑宁,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白花场村人。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6期女生队毕业。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组织安排下转移到上海工作,后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春,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1935年11月,在珠河铁北地区同日军作战中被包围,身负重伤被俘,在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36年8月28日,于珠河县壮烈殉国,时年31岁。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九)徐州、武汉、南昌、桂南、随枣、豫南、中条山、长沙、豫中、桂林、湘西会战等

  1938年徐州会战,第23师中将师长李必蕃(黄埔2期训练处长)、第23师少将参谋长黄启东(长沙分校大队长)、第27军46师138旅少将旅长马威龙(黄埔4期)、第85军第89师第528团上校团长李友于(黄埔4期)、第89师第529团上校团长罗芳珪(黄埔4期)、第52军第25师第75旅第150团上校团长高鹏(黄埔4期)、第75军第6师第18旅第34团上校团长李仁民(黄埔7期)、第27军第46师第276团上校团长毛麟义(潮州分校2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38年武汉会战,第12军暂编第20师司令部参谋长兼副师长王祯祥(黄埔1期)、山东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李大中(黄埔1期)、第63军第153师第459旅上校旅长钟芳峻(黄埔3期)、第75军第13师第37旅少将副旅长汪成钧(黄埔特训班4期)、预备第9师第35团上校团长毛岱钧(黄埔高教班5期)、第87军第198师第572旅上校团长李秉君(黄埔特训班4期)、第75军第13师第37旅第73团上校团长田耘之(黄埔6期)、空军第4大队上尉大队长李桂丹(黄埔8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39年南昌保卫战,第79军少将参谋处长王禹九(黄埔高教班)等,在此役中牺牲。

  1939年、1940年桂南会战,第2军少将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黄埔1期)、第2军第9师第26团上校团长夏驿(黄埔5期)、第5军第200师第600团上校团长邵一之(黄埔6期)、第31军第131师第782团上校团长韦灿(南宁分校6期)、第2军第9师第27团上校团长牛凤山(黄埔7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0年随枣会战,第49师参谋处上校主任兼第4团团长蓝挺(黄埔3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1年豫南会战,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上校副司令兼河南第8军分区保安副司令燕鼎九(黄埔4期)、第13军第110师第330团上校团长陈钦文(黄埔6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1年中条山会战,第80军新编第27师少将师长王俊(黄埔3期)、副师长梁希贤(黄埔5期)、参谋长陈文杞(黄埔5期)、第3军12师政治部主任李石安(黄埔4期)、新编第9军第24师第100团团长薛金吾(黄埔4期)、第98军第42师上校参谋处长余开纬(黄埔6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1年、1942年长沙会战,第37军少将参谋长周名琳(黄埔6期)、暂编第2军第8师第15团上校团长刘世焱(黄埔2期)、第10军第190师少将副师长赖传湘(黄埔4期)、第37军第95师第284团团长黄红(黄埔5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4年豫中会战,暂编第15军新编第29师少将师长兼河南许昌守备司令吕公良(黄埔6期)、新编第29师副师长黄永淮(黄埔5期)、新编第29师第87团团长李培芹(洛阳分校6期)、第57军第8师副师长王剑岳(黄埔5期)、第12军第20师第60团团长曹和光(黄埔9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4年桂林保卫战,第16集团军第31军少将参谋长吕旃蒙(黄埔5期)、第31军第131师第392团团长吴展(南宁分校2期)等,在此役中牺牲。

  1944年湘西会战,暂编第6军参谋长徐亚杰(成都本校教官)等,在此役中牺牲。

  由以上所列各次重大战役、会战可见,国共两党黄埔师生几乎无役不从,全国各地遍布黄埔英烈的忠骨。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伤亡3500余万人,其中军人达380余万人。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28931次小型战斗,320多万将士浴血阵亡。其中,陆军阵亡3211418人;空军阵亡6164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毁损殆尽,所有舰艇全部打光。中下级军官阵亡数万人,团职军官阵亡1228人。其中史载著名英烈,往复冲杀肉搏成仁者82人,身陷绝境自戕蹈死者25人,身陷囹圄视死如归者14人。有261名将军(上将21人、中将73人、少将167人)为国捐躯,其中有97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中的基层军官大多数是黄埔毕业生,黄埔军校新招收的学生有的还未等到毕业,就因前线急需基层军事军官,离校后分派到作战部队。当时的作战环境极其艰难残酷,伤亡极大。1936年8月,第10期黄埔同学毕业分派到部队,经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到1937年底已伤亡过半。1937年9月,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11期同学,为了抗日提前毕业,其中分派到第58军的有117位同学,经过3次长沙会战,阵亡同学达60余人。第16期毕业的某队100多人分派到部队担任排长,一年多后再统计仅剩下不到20人。战斗之激烈、悲壮,由此可见一斑。

  黄埔第3期毕业生宋瑞珂回忆说:在3个月的淞沪会战中伤亡的连排长共有数千人,其中大多数是黄埔生。其时,黄埔第11期刚毕业就派赴淞沪战场,第8期至第10期基本为军中的连长、排长基层军官,他们毕业后大多数被分配在中央军服役。淞沪会战,中国方面的军队首先是以中央军为主力,如张治中第9集团军的第36、第87、第88师,后又赶到的陈诚的第18军和胡宗南的第1军等。黄埔第11期毕业生王海峤回忆说:“由于有的同学刚报到就上火线,往往连胸章(符号)也来不及发,以至于牺牲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何止是淞沪战场,全国各个抗日战场,牺牲的那些黄埔军校毕业的基层军官,有的留有姓名,相当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成为无名英烈。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1-08-08 10:17: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浩气永长存 忠魂耀千秋——记全民族抗战中的黄埔师生(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