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父亲留给我们的黄埔精神
2020-07-17 16:20:39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又是一年春来到,父亲李越众离开我们已近两年了。2009年4月16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父亲安详地走完了他奋斗、坎坷的93岁人生。

  1916年农历七月初八,父亲出生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八岁进入本村小学,16岁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保定第七中学,因为一年要交一百块银元的学费,父亲体谅到家里的难处,忍痛放弃了。当时九一八事变刚过,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正在此时,恰巧原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回老家来探亲,本地二十余青年投奔他去当兵,父亲也是其中一员。

  1932年,父亲到达鄂东的黄州,在一个军事训练班培训。在那里,既有文化课的学习,又有一些军事训练,如实弹射击,步兵操典等。毕业后,他调到新兵一队任中士班长,负责把新兵送到贵州去。他们由汉口乘轮船顺江而上去重庆,休整后从重庆开始徒步行军向贵州遵义开发,其间距离约二百五十公里,且都是山路,有时一座山要爬一天,父亲当时18岁,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长途跋涉,脚上打起了血泡,但他是班长,不仅自己不能叫苦,还要鼓励新兵们继续前进,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行军,终于到达了遵义,圆满地完成了送兵任务。

  考入黄埔,是父亲当兵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考黄埔需要高中的知识。而父亲只有高小毕业,军事训练完后,父亲抓紧一切时间自学了初高中的数理化、英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部队的老黄埔生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1935年,他经过初试、复试和体检,终于考入了黄埔军校十二期步兵大队。军校训练极为严格,凡入伍生不能完成训练课程者,都要被淘汰,父亲他们出操和野外训练都穿草鞋,磨破了脚心,但却磨练了坚强的意志,练就了健康的体魄。有趣的是,正是因此,毕业后同学之间传出“草鞋同窗”的美称。

  1937年,黄埔军校在日军占领南京前夕撤离,西迁至庐山,当听到我三十多万同胞在南京惨遭日寇大屠杀时,父亲和同学们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奔赴抗日前线。次年,军校在武昌南湖举行结业典礼,热血的黄埔学子举手誓言:发扬黄埔精神,积极投身抗日,坚决抗战到底。

  父亲毕业后分到国民党第一军军部特务连任排长,先后参加了兰封战役、信阳战役、灵宝战役,担任前方指挥的警卫任务。据父亲回忆,兰封战役中,胡宗南部第一师奉命开赴豫东去截击敌人,军部进驻距前线不远的兴隆集,前方的枪炮声声可闻,军部到达后不久就被敌人有所察觉,随后空袭不断,炸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扫射声震耳欲聋,在枪林弹雨中,父亲与战友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保证了上级指挥机关的安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随后,父亲进驻西安小雁塔,任胡宗南的侍卫队队副,工作上兢兢业业,临走时全体官兵送他一座银盾,表示对他工作的肯定。

  1944年,父亲随部队进驻新疆,那时的新疆,条件极其恶劣,当地有个顺口溜:“出了嘉峪关,两眼泪涟涟,向前看是戈壁滩,向后看是鬼门关。”猩猩峡、吐鲁番、乌苏、迪化、拜城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

  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当时任团长,从不打骂士兵,待兵如子。在住水磨沟期间,有一次他去师部开会的路上,突然传来救命的呼声,他到那里一看,兄弟部队有一个排长带着三四个士兵,正要活埋一个被抓回来的逃兵,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就装作认识这个逃兵,巧妙地把这个士兵救出,安排在了他的部队。后来父亲二次进疆,很巧又碰上了他,此时他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家人盛情款待了父亲。

  1949年9月25日,是父亲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率领全团两千余人,弃暗投明,毅然起义,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那段时间,父亲做了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绝大多数人有所转变,但个别顽固不化分子仍然存在,父亲团里第一营营长李仙峰,表面上愿意走和平起义的道路,暗地里却蛊惑煽动一百多人进行叛乱,他们带走了所有武器,还抢走了商用汽车六辆和当地居民的八十多匹马,影响及其恶劣。父亲一面派人控制住吐鲁番东面的通路,一面派两个骑兵连向叛军追剿,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将其击溃,之后得到了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的表扬。

  新中国成立不久,刘伯承同志亲自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院校,校址就设在当年父亲上黄埔军校的地方。刚刚成立的军事学院急需文化程度高、并懂得军事的人才担任教员,刘伯承专门派人到北京、新疆、重庆等地挑选了一批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优秀人才,在新疆的父亲被选中。当他到军事学院报到时,一种历史的巧合令他兴奋不已:一样的大院,一样的树木,一样的操场,这是他当年做黄埔学子学习的地方,而今天他又朝气蓬勃地走进了这所学院,光荣地成为新中国军事院校的一名教官。

  三年后,父亲转业到山东济宁工作。1958年被错划成“右派”,下放到原籍,偏又赶上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无奈的父亲只得携全家重返新疆。十年浩劫,他再次受到冲击。但凭着对共产党对真理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没有倒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得到平反昭雪,再次回到山东工作。

  父亲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公私分明的人。记得1973年他在连队当保管员,一个人管理着大大小小十二间库房,近千人的生产、生活器材应有尽有。小到一个钉子,大到上百万斤粮食棉花,他把库房整理得井然有序,甚至能做到夜间不点灯,都可以把你所要的东西找出来。为了杜绝浪费,他对物品的进出抓得很紧,被人送一“抠保管”外号。有一次,我们兄妹二人去仓库找他,看到有一张着口的麻袋,里面装着我们少见的花生米,就拿了几颗吃,被父亲看到了,他瞪着眼睛严肃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吃!”从此,我们对仓库里公家的东西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红霞满天未晚,挥鞭跃马直前。父亲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仍然发挥着余热,勤耕不止。1986年在省黄埔同学会的批示下,在一没经费、二没编制的条件下,他积极参与了筹建山东省济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当时有一百多名黄埔会员,他发动会员们以书信、贺卡、电话等多种方式积极联络在台及海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对台方针政策,向他们介绍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接待台湾、海外回乡探亲的黄埔同学。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多数黄埔同学居住偏僻的农村,他们没有工作单位,壮年时尚能自食其力,现都已年老体衰,生活比较困难,父亲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黄埔同学的生活情况,在他的努力争取下,现在每年市里都向生活困难的黄埔会员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金。

  父亲在医院病重期间,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能治好病,早点回家,看上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大阅兵。2009年10月1日,我们搬出父亲平时看电视坐的椅子,把他的遗像端端正正地摆在椅子上,拿出他曾用过的茶杯沏上一杯浓浓的香茶,打开电视,我们和他一起完完整整地看了国庆大阅兵。屋里充满了茉莉花茶的香味,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父亲,我们想念您!

  (作者:李振鲁 李振燕)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7-17 16:21: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追忆我的爷爷沈国丞

下一篇:黄埔军校军士教导总队第三期生活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